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当前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时代课题。在社会主义法治框架下创新社会管理,实现社会管理的法治化,是社会管理创新持续有效推进的重要保障。我国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进程中,必须与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建设紧密结合,以法治理念为指导,以法律规范和法律程序为支撑,坚持依法治理,始终将社会管理创新置于法治化的轨道。为此,当前亟须建立健全社会管理法律体系,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利益表达和权益保障机制、社会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等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2.
新民主主义社会与“过渡时期”虽然都是属于过渡性质的社会 ,它们的发展前途都是社会主义 ,但是它们之间还是有根本区别的。如果混淆两者间的区别 ,把新民主主义社会等同于“过渡时期” ,势必导致在“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题的认识上产生误导 ,即 :社会主义的建立和发展就是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建立和发展。从而也就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 ,产生了一系列忽视客观规律的左倾错误。历史的经验教训同样是宝贵的财富。中国共产党经过艰辛探索 ,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期 ,社会主义在中国展现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3.
新民主主义社会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必要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设有一套理论。1953年至1956年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超越了中国社会发展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社会实践证明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法治视角下我国当代社会公平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当代的社会公平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公平观与中国社会现实相结合基础之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公平。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公平建设依赖法治,而法治本身又需要公平来驱动。我国当代的社会公平建设在取得进步的同时在公民基本生存条件、基本发展权利、基本社会保障及司法救济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我们应从树立宪法权威、完善司法体制、规范政府行为、完善监督机制方面入手,最终实现社会的公平。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主义运动史上,毛泽东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并在总体上作出了科学概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发展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为科学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及其改革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20年社会精神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的20年,中国逐步摆脱了以往的徘徊和困惑,走上了全面和综合发展的道路,在社会精神上实现了总体战略思维方式的转变、民主法制意识的转变、道德价值观的转变以及社会心态的转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精神生活将在更高水平上深刻反映我国的方方面面,以积极的历史责任感和时代责任感综合性地服务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卡尔·波普尔的科学哲学思想是其社会哲学思想的基础。在科学观念上。他反对理性认识的物质基础和感性积累。主张不断的修正与假说的检验.在社会哲学观念上,他反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理想架构,主张自主的选择和渐进的改良。反映在政治法律观念上,卡尔·波普尔主张建设一个自由的、多元的、法治的开放社会,这个社会是以西方传统的自由资本主义社会为蓝本的,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典型的历史决定论,是经不起科学哲学的检验的。在此基础上的社会主义社会是一种理想主义的、乌托邦式的,否定社会个体的自主性的,因此必然导致集权专制的社会组织形式,因此,是和宪政法治不相容的。这里包含着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片面理解和错误攻击,是必须回击和予以澄清的。在法学界,对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可能性、必然性、方向性的确立是需要在深层次上予以考察的,其中就包含着对于波普尔这样的观念的反驳。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真正明确和扎实建立牢固的社会主义法治的认识前提与现实依托,说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8.
乡土社会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中,中西法律文化矛盾冲突最为剧烈的地带.从乡土社会法治实践经验看,中国社会法治之路必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从根本上摒除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治因素,吸收、借鉴西方先进的法治文化;另一方面,利用传统法律文化中的有利基础,建设合乎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核心是实现法治.那么,在当前改革开放和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的法治之路如何去走,中国应建立什么样的法治社会漠式?对此,法学界有不少的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好的见解.本文拟结合我国法治建设的实际,对我国法治社会的建立谈一些粗浅的认识.一、目定和健全完备的法律体系,是建立法治社会的根本苗提美国著名法理学家富勒在论述法律制度时有这样的观点:如果要使人类行为根据规则来加以治理,一个不言而喻的前提是要有规则可循川.实行法治,必须要有完备的法律制度,使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纳入法…  相似文献   

10.
我国社会调查研究历史的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社会调查研究历史的发展,古代、近现代社会调查研究实践活动的主要成果及基本特点,尤其是着重介绍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社会调查研究的实践活动及其光辉业绩。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社会的诚信问题与诚信法律制度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某种意义上说,“失信”是任何商品经济社会都存在着的一种客观现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我国社会,诚信问题仍然是一个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在分析了诚信缺乏的主要原因,诚信与法治的关系的基础上,指出了我国法律信用规范和信用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 ,我国开始了由“人治”向“法治”的转变 ,实行了依法治国 ,推动了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全面发展。“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现在已经写入宪法 ,我国用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将这一治国方略确定下来 ,使之成为中国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会议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了全党工作重心的转移,开辟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也是正...  相似文献   

14.
我国改革开放前的社会管理手段是有重大缺陷的,在实行改革开放后,社会管理理念的发展有一个变化的过程。社会管理的目标和法治政府建设的目标是重合的。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的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要建立和谐社会,法治政府的建设是必要条件。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就要创新管理手段,变管制为服务,而法治政府的本质之一就是服务型政府。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就要实现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法治政府才能做到科学化管理。法治政府对实现社会管理主体的逐步转换有积极意义,要想真正取得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的实际效果,必须进一步加快法治政府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穿透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深邃,不难看出其中蕴含着的丰富的社会建设思想与实践.大体上讲,中国古代社会建设是一个由社会救助、社会公益事业、社会道德以及社会管理等要素构成的完整体系.这些问题囊括了中国古代社会建设的基本问题和主要方面.深入挖掘和探究这些问题,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相关保障制度,加快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步伐具有一定的历史启迪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法治社会的发源地是市民社会 ,市民社会里孕育的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及民众文化等因素在东西方以不同的途径和方式催生了法治社会。在法治社会的形成过程中 ,道德的性质随着社会基础的变化发生了对位偏差 ,道德地位在德治主义传统文化的视野里也相对降低。在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过程中 ,要正视这种变化 ,并立足于法治 ,才能有效地开展德治  相似文献   

17.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新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确认我国现在所处的历史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中全会后,我们党曾明确提出我国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党的十三大又全面地阐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路线。社会主义初级阶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邓小平理论,阐述了在新时期知识分子日益成为社会进步和政权建设的决定力量,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重视培养一大批具有共产主义理想的知识分子,并充分发挥他们对社会的作用,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和文化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德法并举的社会控制新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实施依法治国已成为我国首选的治国方略。然而,人们在强调法治的同时,却又弱化了道德对社会的引导调节作用。加之,新的社会道德体系还未充分建立起来,使得道德对社会的引导调节功能弱化的问题就更加突出。因此,本文从社会学的角度,阐释了德法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以期在当前大力实施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强化道德对社会的调节和引导作用,加速新的社会道德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20.
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基本走向应是建设民主与法治相统一的民主法治社会。建设现代民主法治社会的一个关键条件是独立于政府的社会民间组织的成长,以形成对政府和公权力有效制约和制衡的力量。市民社会就具有这样的特征和社会功能,并且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也为构建市民社会提供了契机和条件。在缺乏民主法治传统的中国,可以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构建市民社会,为建设民主法治社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