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拿破仑帝国与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具有密切的关系,是法国大革命的延续,在法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历史上起了积极作用,从夺取政权与巩固政权的关系看,拿破仑帝国与法国大革命有着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拿破仑帝国反映了法国大革命的必然,拿破仑帝国完成了巩固革命成果,确立资本主义秩序的使命。  相似文献   

2.
1789年至1794年的法国大革命,经历了立宪派、吉伦特派、雅各宾派相继掌权的三个发展阶段。史学界公认:这是法国大革命沿着上升路线发展的三个时期。自1980年以来,一些同志对法国大革命上升路线的实质提出了新的见解。他们认为:法国大革命所肩负的用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的革命任务,在立宪派执政阶段就已经完成了。吉伦特派和  相似文献   

3.
十八世纪末叶,十九世纪初期,欧洲文学领域里出现了一个光辉灿烂的时期,古老的文坛重新焕发着青春的气息.这就是后世喻之为第二次文艺复兴的浪漫主义运动.浪漫主义运动冲破近两百年古典主义的重重束缚,一扫平稳典雅、雍容华贵的文风.文学运动是时代的标志,社会的产物.如果说法国大革命引起了整个欧洲社会的动荡与变革,那么浪漫主义运动则在文学领域里掀起了全欧洲的风暴,创建了与过去风格迥异的崭新文学.英国浪漫主义运动的光辉成就首先在诗歌方面.雪莱(1792—1822)正是这一时期才华出众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他生于法国大革命爆发之后的第二年.大革命的洪波方兴未艾,影响遍及欧洲.它横渡英吉利海峡,有力地冲击着英国王室和托利党的暴政,  相似文献   

4.
法国大革命前的社会结构决定了法国宪政道路的曲折与反复,法国大革命表现出来的种种迹象、特征与宪政之路的反复说明了当时支持宪政的社会基础并没有真正形成。大革命的后果是为市民社会的发展铺平了道路,标志着宪政之路刚刚开始。在近一个世纪的革命与反复中,随着社会基础的成长,宪法走向稳定。  相似文献   

5.
1792年3月,吉伦特派代表法国正式向奥地利宣战。这场战争的目的在于捍卫大革命的果实,并抵御欧洲大陆封建势力对法国革命的干涉。吉伦派的主战动机主要在于巩固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希望借助战争消灭君主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并“把他们的革命信条传播到世界各地”。这场战争客观上粉碎了欧洲君主制国家对革命的干涉和在法国复辟君主制的企图,促进了法国大革命的发展;但对奥宣战过于鲁莽仓促,加上吉伦特派行动上的不果断,对法国大革命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法国大革命前的社会结构决定了法国宪政道路的曲折与反复,法国大革命表现出来的种种迹象、特征与宪政之路的反复说明了当时支持宪政的社会基础并没有真正形成.大革命的后果是为市民社会的发展铺平了道路,标志着宪政之路刚刚开始.在近一个世纪的革命与反复中,随着社会基础的成长,宪法走向稳定.  相似文献   

7.
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主要外部敌人是谁?是英国,还是沙皇俄国?这个问题,目前史学界存在着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主要外部敌人是英国。这种观点指出:“1789年——1794年,国际关系的主导方面,是法国革命政权与英国策动的反革命联盟的斗争,在这场斗争中,英国是欧洲反动势力的反法保垒,法国成了资产阶级革命的中心。”另  相似文献   

8.
1789年法国大革命对英国的政治实践及理念具有深远的影响。尽管一些激进的英国作家们深刻同情法国大革命,并期望大革命的政纲能在英国传播,但绝大多数知识人则投入到规模巨大的舆论战中,意在说服英国民众相信法国革命的信念对英国宪法、政治传统、社会体制、宗教、公共秩序乃至个人财产都是威胁应予以拒斥。他们认为,法国大革命的政治信念是对秩序与稳定的威胁,它会摧毁贵族与君主制,也会威胁私有财产,并由此导致混乱、暴力与恐怖活动。1793到1802年英法开战,英国保守派政治宣传家们力劝对英国政治、社会、经济产生影响的人们认同他们对法国大革命信念的反对立场,从而支持他们在法国恢复旧秩序的战争诉求。本文即探讨并追溯由保守派宣传家们发动的、以其最知名者埃德蒙?伯克领导的这场颇具才干及影响力的政治争论。  相似文献   

9.
法国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最重大的事件之一。法国大革命史是世界史学研究的热门之一。然而,到目前为止,关于法国大革命的终点,仍众说不一,主要有四种观点:一、以热月政变(1794年7月27日,共和历热月9日)作法国革命结束的标志;二、用雾月十八日政变(1799年11月9日)作法国大革命终止的标界;三、认为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1804年12月2日)是法国大革命的迄点;  相似文献   

10.
黑格尔整个思辨的哲学体系可以视为是对法国大革命的哲学反映,而绝对自由与恐怖则是黑格尔对法国大革命理性批判系列中的一个典型意见。在黑格尔的政治哲学观念中,整个法国大革命的社会政治实践是对自由的辩证历险,它对抽象的绝对自由的追求导致了暴力与恐怖,要走出这种自由的困境,就必须经历现实的伦理国家的规制。  相似文献   

11.
谣言的泛滥是法国革命有别于其他国家的革命的一个独特的现象.简要叙述革命时谣言的基本情况、传播及其变化、谣言的起源、谣言的功能等,有助于对它加以把握并理解它与大革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再论法国革命与华兹华斯的消极浪漫主义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国大革命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 ,是大革命造就了华兹华斯及其艺术个性。尽管由于历史的局限 ,华兹华斯对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肯定不足 ,但他对其所作的批判却见解独到 ,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3.
圣西门认为,法国大革命是一个渐进的伟大过程中的一部分,它以暴力的形式严重打击了封建制度,但并未建立新的实业制度,所以大革命是不成功的或是未完成的。要完成革命就应该在实业家的领导下,结合王权的力量,以和平的方式建立起新的实业社会。  相似文献   

14.
法国大革命中的君主立宪派是处于上升时期的、自我意识与使命感极强的资产阶级理想主义者 ,其理想具有双重性 ,应该据此来评价其历史地位。本文在充分肯定其历史功绩的同时 ,客观分析其理想行动对革命深入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大革命时期全民公决的理论依据带有难以克服的模糊性,它只能作为代议制的补充,成为法国政治生活中一项非经常性的制度。然而,大革命时期就宪法所举行的三次全民公决又为这一制度奠定了合法性基础,全民公决观念从此在法国落地生根。全民公决虽不存在民意操纵问题,但却有政治派别斗争的成分掺杂其中。这一特点预设了全民公决制度化发展过程中的全部困境。  相似文献   

16.
福柯的《知识考古学》主要面对《词与物》最后提出的“人之死”这样一个问题,福柯认为“人之死”是尼采的“上帝之死”的伴随事件。福柯指的“人”是欧洲18世纪末19世纪初开始的所谓资本主义大写的“人”、资本主义的一般主体性。福柯认为,法国大革命给欧洲带来了一种主体性,欧洲现代史就是这个主体性的历史。法国大革命成为福柯《知识考古学》思考的中心事件,法国大革命在福柯文本中是隐匿的。  相似文献   

17.
法国生息资本的产生和发展, 既推动了法国的统一、 民族国家的形成、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巩固, 也铸成了中世纪法国有别于欧洲各国历史发展情况的特殊国情和文化传统。 历史上它没有催生法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没有促进和推动法国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相反, 生息资本的高度集中导致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停滞, 导致法国社会政治、 经济的崩溃, 人民无以为生, 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不可调和, 导致了社会革命的发生。 基于这种背景, 本文试图梳理法国生息资本的产生、 发展,对其性质和历史影响作出分析, 从而引出对法国革命的性质, 各阶级的诉求, 事件的动因及内涵, 发展的进程, 革命的代价和必然结果等方面的新发现、 新思考。  相似文献   

18.
以自由与平等为圭臬的法国革命,却以拿破仑专制而告终.追求自由的结果何以成了独裁政治下平等的仆役?重读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反思那一时期的法国历史,可以得出一些答案.大革命中,自由与平等两股激情相互交织,最终平等压倒了自由.自由与平等在大革命中的冲突,并非由于两者学理上的悖论,关键在于法国旧制度以来一以贯之的政治专制与浓重的社会平等意识,正是这些使法国人对专制政治产生了极强的依赖性.一个专制的社会里,人们追求自由的结果往往是平等--专制下的奴役的平等.要"在自由中享有平等,在平等中自由地生活",必须铲除专制的根基,致力于民主社会的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