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学报编辑工程论>对学报编辑出版理论与实践诸问题进行了大胆探索和严肃思考,拓宽学报编辑学研究的途径宏观微观并重,侧重点偏向于学报编辑实践研究; 努力提高学报编辑学成果的创新度;学报编辑学成果应具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要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对社会热点问题及时做出理论的分析与概括.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吴医汇讲》作为一种文献的新编辑形式产生的时代背景。这种新编辑形式的出现是与 18世纪科学文化的发展 ,特别是与中医药、文献出版手段的进步紧紧结合在一起的。其价值不仅在于促进了中医学术的繁荣 ,而且作为我国期刊编辑形式的发蒙在编辑出版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其体例和方法成为研究早期期刊形式的基本素材 ;其编著过程中形成的手段和方法、创造性的编辑思想 ,可以促进我们对一些编辑理论问题的认识深化 ;其新鲜的编辑经验 ,更是后人研究编辑学的直接依据。  相似文献   

3.
林穗芳是在编辑学界、业界均获得显著成绩的一代大家,他在多年从事编辑实践活动的基础上较早地参与到编辑学理论研究之中,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编辑学研究从发韧到勃兴,从争鸣到深入的整个进程,其研究带有普遍的时代印记和中国特色,也具有知行合一、理论与实践交融的个性风格。他的编辑学研究成就主要集中在以基础概念、基本范畴、史学问题为中心的基本理论研究,以编辑流程、规律特点和技术操作为中心的编辑实践研究,以及以行业规范、出版改革为中心的编辑规范研究等领域。这些成果构建形成了其根基扎实、脉络明晰的编辑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4.
戴文葆是我国现代著名的编辑家,研究与编辑合而为一是他编辑实践活动的显著特点。他开创了编辑史研究,揭示、唤醒了中国编辑的主体意识;他撰著的《历代编辑评传》是第一部以人物为主线的中国古代编辑史,使编辑史成为学界认知中编辑学范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通过编辑史的探讨,丰富了编辑学的研究,对新兴的编辑学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成绩是不应低估和磨灭的。  相似文献   

5.
王华良是我国投入编辑学研究比较早的代表人物之一,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有影响的学者型编辑。他的编辑学研究主要集中在编辑学基本理论和编辑工作等领域,其特色是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出发,研究编辑概念、编辑起源、编辑学基本规律等核心理论问题,融哲理性、思想性于一体;研究编辑意识、编辑劳动、编辑选题与审稿等理论与实践问题,学理性与创新性结合紧密。他对编辑概念的界定、编辑本质的探讨以及与之相关的编辑中心论、编辑中介论,在编辑学理论建构和编辑学学科发展中颇具影响。  相似文献   

6.
深化对编辑主体的研究是现实编辑活动的必然要求。编辑主体是一切编辑活动的行为原点,是编辑学范畴之网的关键纽结,是构建编辑学体系的核心点,必须不断开拓理论视野,形成系统而具有普遍意义的编辑主体理论。  相似文献   

7.
邵益文是我国编辑学研究的重要参与者、推动者、组织者,是我国最早投入编辑学研究的几个人之一。他提倡"一切为了读者"的编辑观,认为编辑以读者为中心就要为读者打算,要事事处处为读者着想;他倡导编辑活动的"二优律",坚持以优选、优化为手段分析编辑活动的基本矛盾;他注重编辑主体的研究,强调编辑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他重视编辑学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主编了我国第一部以普通编辑学命名的专著,推动了普通编辑学研究的深化。他注重编辑学研究成果的梳理和总结,助推了编辑学研究的发展和繁荣。他还在编辑概念的界定、编辑出版教育研究、编辑学的学术交流等多个方面功绩卓著。  相似文献   

8.
编辑主体和编辑客体的矛盾运动,形成了编辑活动的总规律,是贯通编辑学理论体系的总纲。研究编辑学,就必须过滤出其关键范畴,并以此为切点,在合乎逻辑的思维延展与理论选择中形成稳定而开放的学科特性。而编辑主体、编辑客体无疑是编辑学理论体系中的关键范畴,是铺展编辑学范畴之网、构建其理论大厦的重要链条,是编辑学研究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9.
编辑现代化作为编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编辑学研究的主要方向,当前对编辑现代化的研究成果非常的丰富,但总体看来编辑现代化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系统的理论,很多概念存在不科学的地方。特别是在编辑现代化、编辑主体、编辑客体等概念上,说法林林总总,缺乏说服力,影响了编辑现代化研究的进一步提高。厘清这些概念,对促进编辑现代化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我国编辑学研究虽有较快的发展,但与一个成熟学科的要求相比较还有相当大的距离。编辑学研究从总体上说还没有被普遍重视,编辑的理论研究远远落后于编辑实践。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文章的思路是:1.拓宽编辑学的研究视角,从各个不同的切入点来观照编辑活动;2编辑学研究要尽量同其他学科交叉,更新观念,变换角度;3.加强编辑学研究者之间的联系,搞好群体协作;4.完善研究方法,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5.重视编辑学各方向的研究,史、论、实务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