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现实主义认为,在国际社会无政府状态下,摆脱“安全困境”、保障国家安全和堆护和平的手段是均势和威慑。自由主义则提出了世界政府理论、集体安全理论、经济相互依赖和平论、民主和平论等,他们强调影响和平的因素包括田内政治结构、文化与价值现;发展经贸关系可以使得困家之间更加相互依赖,从而减少战争;健全国际安全机制以防止国际冲突和维持和平;民主国家之间不会发生战争。在冷战结束后的新形势下,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的传统理论对于解决大国间的国际安全问题不无价值和启示。  相似文献   

2.
作为冷战后国际关系理论之一种,"民主和平论"描绘了一幅在"民主制度"下国家融洽相处、和平永驻的美景.然而,该理论的论证从概念、事实到逻辑都存在着诸多悖谬和不周之处."民主和平论"设想由相同制度的国家取代形形色色的民族国家,这深刻地反映了冷战后西方尤其是美国想通过身份认同重构世界格局的愿望,"民主和平论"首先在美国兴起,主要是由于在目前对西方和美国相对有利的世界形势下,而美国实力的相对衰退使它对维护自己的全球领导地位感到力不从心,没有盟国支持,其地位无法稳固.没有民众的支持,其对外政策也难以持续贯彻.同时,冷战结束后西方失去了主要的威胁目标,因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集团的凝聚力大大下降,而制度认同是将以前的盟国重新凝聚起来的有效工具,所以克林顿政府,尤其是布什政府都打出"民主和平"的旗帜假手别国内政."民主"攻势愈演愈烈,同时也引起有关国家的反弹.  相似文献   

3.
赵国军 《国际论坛》2012,(3):7-12,79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不仅赢得了冷战,而且在冷战后发动的一系列针对非西方民主国家的战争中取得了胜利,催生了国际关系中的"民主胜利论"。该理论认为在政权类型与战争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由于民主制度的优势,民主国家在与非民主国家的战争中更容易取得胜利。文章在对"民主胜利论"的主要观点进行阐述后,认为其赖以支撑的统计数据存在瑕疵,"选择效应"和"战场决胜"解释缺乏说服力,民主和战争胜利之间的因果变量关系难以成立。文章认为,作为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一脉,"民主胜利论"的理论和逻辑错误深嵌于其浓厚的西方"民主"迷思和意识形态情结之中。  相似文献   

4.
西方代议制民主是资本实现统治权力的工具.权力的资本属性与民主实质(人民主权原则)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这是西方民主制度危机的根源.普选权的到来,资本的统治权出现了正当性危机,促使"人民主权"的民主理论转向为选举民主理论.选举民主理论抛弃了"人民主权"的原则,又陷入新的制度性危机,促使社会民主、参与式民主和协商民主等救赎型民主理论的出现.然而,囿于其制度本性,西方民主无法依靠自身的理论修正,挽救危机,它必然会被民主形式与实质统一的社会主义民主超越.  相似文献   

5.
选举援助是西方民主援助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选举援助的理论基础由以选举为中心的民主制度、西方民主输出传统、巩固民主成果等要素构成。在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和公民个体等选举援助参与主体的推动下,西方采取了协助设计选举制度、选民培训教育、组织选举、选举观察与监督、斡旋调停等选举援助方式。尽管西方宣称选举援助是为推动受援国民主化过程和健全完善现代民主政治制度,但西方选举援助在国际社会越来越受到非议或抵制,需要全面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西方选举援助。  相似文献   

6.
亓成章 《中华魂》2004,(4):56-57
冷战结束后,尤其是2001年"9·11"事件发生后,美、英等一些西方国家的政治家和专家、学者,纷纷在报刊发表文章或著书立说,围绕着"新帝国主义"问题发表了一系列新理论与新主张.  相似文献   

7.
“民主和平论”是当代西方世界的国际关系理论之一。它试图从国内政治结构、民意以及决策机制等国内政治因素探寻西方二战以后长期和平的原因。但就科学性而言,其逻辑推理不严密,过分强调民主制度的作用而忽略了其他因素,因而该理论是不严谨的。自2005年下半年来,我国领导人不断提出“和谐世界”的崭新理念,并日益得到关注和好评。本文主要从对这两种理论出发,对中西方的和平发展理念做出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8.
协商民主是20世纪80年代西方社会日渐形成的一种新兴的民主理论解释范式,目前正处在理论研究和探索阶段。中国对协商民主的理论研究起步较晚,但协商民主作为一种制度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时就已经存在。中共十八大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并对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进行了规划和部署。借助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的分析框架,认真考察和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重要渠道的协商民主制度产生、发展的历史经验,对于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9.
西方精英民主理论的演变——熊彼特及其先导思想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西方民主的实践在很大程度上是按照精英民主的模式运行的,而熊彼特是西方精英民主理论的集大成者.熊彼特的民主思想受到其先导理论家的很大影响.只有把握了熊彼特与先导理论家的关系,才能理解精英民主理论的来龙去脉.帕累托、莫斯卡、米歇尔斯等早期精英理论家对民主制度的批评为熊彼特发展其精英民主理论提供了反面素材,而韦伯关于民主政治的论述则是熊彼特精英民主理论的正面来源.熊彼特对民主理论的最大贡献在于他对民主进行了重新定义,把政治精英和民主制度结合了起来,从而使西方民主理论走出了尴尬的境地  相似文献   

10.
美国的外交政策始终将“全球传播民主”视为美国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2006年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美国将全球其他民主国家视为“协助美国促进全球自由和繁荣的伙伴”。但是,2007年巴基斯坦、肯尼亚和格鲁吉亚等国的民主发展却陷入了10年以来的最低点。在这场民主动荡中,反西方的独裁者与国内亲美民众之间并没有发生针锋相对的斗争,后权威主义时代富有正义感的领导人也没有实现美国预期的“和平民主”。事实上,当前的最为严峻的挑战在于制定更好的战略以促进半专制国家的民主深入发展,尤其是对亲美领导人的战略决策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语言不仅是传递客观命题的工具,更是言者用来传递主观性的工具。首先,言者对命题的认识、对事件的态度、对语篇的立场构成了主观性陈述;当言者的主观性赋予话语某一部分在态度、情感、立场上的主体地位,使它们超越其他语义内容、获得凸显感知时,就形成话语中的强调形式。其次,主观性的核心参项可以表述为不具真值语义、体现言者立场的话语形式;同理,话语强调表达的核心特征可参照真值语义、句法辖域、语用意义三个维度。最后,强调表达与主观性表达是蕴涵共性关系,强调表达是主观性表达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观性是语言中更为优势、自由的概念,不一定总是表现为强调表达。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的城乡关系经历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发生分离与对立,又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相互依存联系密切,并将最终走向城乡一体共同协调发展的历史过程。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唐宋时期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在唐宋以前,城乡之间城乡一体的发展态势较为明显;唐宋以降,城乡关系逐渐分离并形成了"交相生养"的新型关系。  相似文献   

13.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4.
自建国以来,中国的党政关系发生了十分复杂的变迁,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这些阶段性的发展经历了从"党指挥政"到"以党代政"再到"以党领政"的发展历程.党政关系的发展最终使中国行政权力从党权中分离出来并呈现出逐渐扩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论抗战时期我党干部教育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我党在干部教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摸索出一条成功之路,为促进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其历史经验:一是党的高度重视;二是系统化的教育管理和行政机构;三是灵活、适时、科学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四是自己动手,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勇气。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现阶段的贫富分化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 ,我国现阶段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贫富分化趋势。贫富分化既抑制效率 ,又损害公平 ,是阻碍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大隐患。只要我们始终把广大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加强宏观调控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就能够不断缩小贫富差距 ,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消费者的信息追溯标签信任度对购买农产品行为的影响,本文基于390份辽宁省消费者购买可追溯鸡蛋行为的调研数据,通过二元Probit模型和双变量Probit模型实证研究其影响因素,并运用中介效应分析法,验证消费信心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对信息追溯标签有较高信任度,其对可追溯鸡蛋的消费信心也相应提高,进而更...  相似文献   

19.
《围城》包孕着丰厚的审丑意蕴,钱钟书先生把他对中西方化、对人性以及对社会的畸形、片面、病态及丑陋的的揭示,真诚地奉献给读者。这些对文化、对人性及对社会生活的审丑的新的纲领,极大地扩大了文学表现的感觉空间和思考空间,让读者睹见作家对中国现实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人性善恶的严厉的审视乃至洞穿,从而反复引发人们的审美体验,这其实正是《围城》被认为是美的文学作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明代法律多样,律始终占据法源主导地位,令、诰、例在明代不同的时期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与律相辅相成,弥补律之缺位,强化律之功能。明代并不具备产生判例法的充分条件,明例的修定与判例法也毫无相似之处,而是成文法的制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