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创世神话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而且在各民族神话类型中占有较高比例。文章以壮族神话《布洛陀和(女米)六甲》为例,通过对其情节母题与主题的分析,认为同主题创世神话主人公的塑造表现出动态发展趋势,其叙事文本的呈现方式具有主观性和多形态,并在长期传承过程中由神圣叙事向通俗叙事转化。大量创世神话具有传播知识经验、培育民族精神和正确人生理念、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等多种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礼仪是发生在世俗世界的神圣叙事,在仪式的背后,隐匿着潜在的神话信仰和神话思想.礼仪中的神灵观就是一个明显的表现;按照神话思维建构的关于时空、关于世界构成及宇宙秩序是礼仪当中存在的秩序法则的原型;礼仪中的崇尚古朴、报本反始是回归神圣的需要.统治者和权力话语集团倚重仪式并利用其中的神话信仰和神话思想来为等级分层和既定秩序服务,并根据现实需要适时地对其作出修补变通,甚至人为地将祖先、历史、行为、物件等等对象神圣化,以达到使自己的统治变得神圣、变得合法有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在回顾学术史的基础上,以我国创世神话、创世史诗中的多民族共同体叙事为智慧基因库,以中国哲学本根论为理论基石,提出一种有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理论:多民族本根论。创世神话、创世史诗中的多民族共同体叙事,以语言艺术的形式表达了对多民族本根论的认识,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象征资源。创世神话、创世史诗中的多民族共同体叙事具有包容性、神圣性、审美性。包容性确保多民族本根论能以一通多,铸牢“本自同根生”“一是本根、多是分枝”的一体化意识;神圣性确保多民族将多民族本根意识奉为精神信仰;审美性则确保多民族本根论形神兼备、气韵生动、情感充沛。创世神话、创世史诗中的多民族共同体叙事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而言,具有哲学本体论意义、审美意义和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和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希腊、古印度都有水生型创世神话,这是因为这些文明的发祥地与水域有着密切关系的缘故.水生型创世神话直接影响了洪水神话的形成,五大文明古国是遍布世界的洪水神话的最初诞生之地,其早期的哲学思想--"水为世界本原"或"气为世界本原"的宇宙观是由水生型创世神话升华而来的.  相似文献   

5.
卷首语     
叶舒先生主持的"文学人类学研究"栏目至今已是第三期,本期的主题是"仪式、神话与历史".他的<仪式叙事与历史书写>论述了仪式研究的文化阐释意义,从"仪式叙事"看中国冖经的文化内涵,仪式叙事、文化认同与书写等三方面内容;荆云波<中国古代礼仪中的神话思想?认为,中国古代礼仪是发生在世俗世界的神圣叙事,在仪式的背后,陷匿着潜在的神话信仰和神话思想;唐启翠<以"初"为常与仪式叙事--中华文明拧源之神话礼仪视域>以<礼记·月令>中仪式叙事为例,探讨了作为神话编码的"以初为常"这一认知与实践思维如何规约着仪式叙事与考古"物语"叙事,并使考古物语与文本文献、神话仪式叙事的对接、互证互释以提示中华文明之源的内在依据.  相似文献   

6.
少数民族神话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少数民族神话的本体、类型、演变等相关研究已经举不胜举,但对于民族神话传播的研究一直以来相对薄弱。以藏族创世神话为例,基于对藏族创世神话内容的生态特征分析,从叙事传输视角审视藏族创世神话内容,剖析藏族创世神话叙事传输的影响因子和神话在传输过程中的损耗问题,试图对民族神话传播研究有所突破,并且从学科交叉与跨学科的研究中对学科体系完善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7.
柯素芝(Suzanne Cahill)《宗教超越与神圣激情——中国中古时代的西王母》一书总结了过去近百年来海外汉学界在历史学、文学、宗教学、神话学、考古学、性别研究等诸多领域的成果.体现了对西王母研究的多元化方向。该书以晚唐道教仙传《墉城集仙录》和大约500首唐诗为讨论材料,对于同一主题的宗教文本与世俗文本进行对读,发现六朝。以来道教上清派道经对于西王母的改造,已渗透到了世俗文学之中,并使得唐诗中的西王母题材具有了宗教的神圣激情。  相似文献   

8.
神话是讲述起源的叙事,科幻小说是以技术为骨干的叙事,两者看似本质相违,实则殊途同归。美籍华裔科幻小说作家刘宇昆擅长将中国民间故事融入创作,他的宇宙科幻小说《人之涛》,1糅合了不同民族的创世神话,力图勾勒人类命运与起源的浩瀚画卷;通过对《人之涛》的故事文本的分析,神话思维与科幻品格之间同源共流、密不可分的关系昭然若揭。  相似文献   

9.
中国武侠电影与宗教伦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好莱坞电影不同,中国武侠电影保持了主流电影二元对立的叙事结构,由于宗教的介入,中国武侠电影叙事体系中出现了"第三种力量",改变了二元化叙事格局,也改变了武侠电影的精神模式.中国电影巧妙地将宗教伦理与影片叙事情节交融起来,宗教伦理在为正义力量提供合理道德依据的同时,通过皈依宗教流露出否定暴力的"出世情结",使中国武侠电影的文化精神在世界动作影片的历史序列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0.
文章既是张开焱《世界祖宗型神话——中国上古创世神话源流与叙事类型研究》一书的序言,同时也对书中所提出的中国神话中的神话叙事受祖先崇拜的制约这一文化现象展开商榷。文章从前文字的大传统视角审视祖先崇拜的由来,指出中国文明早在史前时期就形成了祖先比德于玉的大传统,并提出中国神话学可以通过玉礼器来研究玉教神话观的学术理路。  相似文献   

11.
发明(作为技术活动的核心)与建造(作为工程活动的核心)之间具有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关系,这种关系也体现了技术和工程之间的关系.技术发明与工程建造的相互交织使得一些人类活动成为两者之间的交界面.在不同的情况和背景下,我们对于其间的区别和联系所强调的重点是不同的.这种探讨的实际意义在于,一方面要看到工程能力和技术水平之间是不能混淆的,另一方面要通过与发明的交界来提高工程活动的技术发明含量和新颖性,使工程建造活动成为人类技术进步和发明创新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12.
在行为论中,行为在构造上包括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二者存在内在统一的关系,行为的主观能动地反映客观,客观积极地实现主观。作为犯罪成立之规格的犯罪构成,既不能忽视自身评价对象——行为的构造,又不能抹煞行为构造中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因而要将主客观相统一作为重要的方法论,将犯罪构成要素予以体系化,形成犯罪构成体系。主客观相统一原则超越了不同的刑法基本立场的不同内涵,对犯罪构成体系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梅洛 -庞蒂认为时间是肉身主体在世存在的一种生存维度 ,它呈现为一种知觉场 ,它由处于核心的 (广义的 )现在和处于边缘的 (广义的 )过去与将来构成。现在借助于一种时间的过渡综合 ,而成为一种具有厚度的时间层 ,过去与将来 (或者在特殊意义上的出生和死亡 )则是围绕着现在的一种视域或氛围。对主体来说 ,它们都既是内在的 ,又是超验的。这种时间场的结构使主体性、主体的认识、主体的自由及主体间性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4.
作为始终关注着神圣的彼岸世界的宗教,最终难以摆脱世俗的现实社会。中国宗教始终继承着其入世的传统,通过世俗化的方式,不断地调整自身以适应社会变迁的需求,积极寻求着与中国社会相适应的有效途径。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中国宗教发展的内在要求。处理好宗教与中国社会的关系,达到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我们的重大社会课题,将宗教纳入社会系统,从世俗的层面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则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也有利于宗教按照自身规律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15.
国家与民族认同是民族学、人类学研究的一个核心概念,也是当代民族国家背景下重要的政治事务。考察历史的知识谱系,民族国家无论是从概念演变、价值形态来看,还是从国家体制来说,都是西方赠给世界的一个礼物。当民族国家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通用的政治单位时,它便成了国际关系中的政治实体和所属成员的认同归属。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既符合我国的历史实情,也是世界公认的国家形制的政治基础。国家的政治认同是认同构造中最核心的价值;在认同层次中,国家的政治认同是第一位的,民族的文化认同是从属性的,这不可讨论,亦不可讨价。  相似文献   

16.
李商隐与令狐綯的关系经历了从挚友到疏远再到绝裂的演变过程,而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除了他们人品的差异、官位的变迁以外,更根本的在于他们不同的政治追求和价值目标。他们的交谊破裂对李商隐诗歌的情思内涵和艺术风格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种统治原则的论争,晚清的礼法之争并不是孤立地存在于中国历史的,早在先秦及西汉时期就存在着类似的争论。一是封建制度酝酿与确立时期———春秋战国的儒法之争,一是封建制度调整与修正时期的西汉的盐铁会议。这两次礼法之争与清末的礼法之争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并同时构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礼与法矛盾演译逻辑线索上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经济法律关系是指经济法调整国家经济干预关系时所形成的法律关系,同其他法律关系一样,经济法律关系一定也有其构成要素。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是经济活动主体和经济干预主体,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是主体所享有的经济权限,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则是经济"营消"行为和经济干预行为。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重庆全市和“一圈两翼”的空间划分,运用基尼系数、泰尔指数等相关测量指标,测算了重庆市居民的收入差距,反映了近几年重庆市各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变化的趋势,并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探究了重庆市经济增长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城市居民收入差距主要来自于三大区域之间,各个区域之内的差距较不明显;而农村居民收入差距主要来自于各个区域内,三大区域之间的差距很不明显.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是影响重庆市经济增长的原因之一,且两者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写作学与文学学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写作学与文学学的关系,容易引起认识上的混乱,但它们有性质的差异与体系的不同,有原理的异同与重心的偏侧,有源流的纠缠与对象的互参。如果对两者的研究对象和学科体系加以全面的考察,就会发现两者的特点与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