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们所关注的腐败的焦点,是以公共权力为资本,违背或偏离公共利益目标,为个人或集团攫取各种物质利益与非物质利益,即以公权谋取私利的这一类腐败。这一类腐败的发生包括权与利两个基本方面,两者之中,权力显然处于主导、中心的地位,因而,防止这一类腐败的核心问题是对公共权力的有效控制,使其运作不背离公共利益目标;而控制权力的关键,是防止公共权力的流失。公共权力流失是指公共权力的配置与运行背离权力应实现的公共利益目标,从依法行使权力的主体流向合法主体之外的个人、集团等社会成员或组织等。公共权力流失虽不会直接导致腐败的发生,但必然导致权力的失控,失控的权力却是腐败滋生的温床。因而,掌握公共权力流失的现状、分析流失的原因、探索防止流失的措施,是当前防腐反腐、加强廉政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腐败的本意是指有机物质的腐烂和变质,引申入政治学,腐败则指权力的质变,亦即权力的异化。它是一种利用公共权力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腐败的产生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主观条件,掌权人有利用公共权力谋取私利的心理和欲望;二是客观环境,掌权者有能够谋取私利的机会和条件。这两个条件同时具备,腐败便由此产生。从上面可以看出,腐败是由三个要素构成:一是腐败的主体,即指与权力相联系的组织和个人;二是腐败的行为,即指以权力被滥用来谋取私利为特征的社会行为,主要表现为违反党员、干部的行为规范的、违法违纪的堕落行为;三是腐…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认真分析腐败、公共权力以及公共权力主体三者互动关系的基础上,认为腐败与公共权力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腐败在于公共权力主体的介入,同时,腐败也只能是公共权力主体的腐败。为此,我们要有效地反对腐败就必须强化对公共权力主体的制约,而不是盲目地反对公共权力。  相似文献   

4.
廉洁政府的一般本质是:政府权力主体不滥用公共权力侵害公利以谋取私利的一种社会关系。它有四个基本要素:政府权力主体、不滥用公共权力、维护与实现公利、社会关系。现代政治学理论中与廉政建设有关的政治学理论主要是善治理论和廉政体系理论。国家廉政体系由三部分构成:目标系统、制度系统和价值系统等。明确廉洁政府的构成要素在廉洁政府构建中作用主要表现在:明确廉洁政府建设的方向、步骤和重点。  相似文献   

5.
决策腐败及其基于决策过程控制的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任何政治与管理都可分解为决策、执行与监督三项基本活动,相应地,权力也可区分为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基于这种经典的“政治三分”框架研究腐败现象,可以将腐败现象区分为决策腐败、执行腐败和监督腐败。决策腐败是指公共决策过程中公共权力非公共运作的一类腐败现象,它既在主观要素上与“决策失误”存在显著的差异,又在权限、效力等行为的客观表现上呈现出有别于执行腐败和监督腐败的特征。在“输入--输出”的系统分析框架下,现有决策系统的输入端、系统内、输出端存在权力制约监督机制的种种缺失,为自利性转化为现实的不当利益营造了制度空间,导致了决策腐败的产生。为此,应以公共利益为导向,建立健全与决策各环节相匹配的权力制约监督结构和运行机制,为公共利益输入到决策系统进而体现在决策结果中创设制度化的渠道,实现决策廉洁高效的过程治理。  相似文献   

6.
以不同要素分类,腐败存在以公共职位、市场和公共利益为中心的三类定义;以不同学科视角分类,腐败存在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三类定义。腐败由主体、方式、目的、结果四方面要件构成。腐败主体具有"涉公性",方式表现为违反公职操守品德,目的具有"牟利性",结果具有"损害性"。  相似文献   

7.
公共权力异化是公共权力主体运用公共权力谋取私人利益,从而背离了公共目的,其行为表现实质是腐败。公共权力异化是人类进入政治社会以来的一大病态,其危害令人担忧。为此,研究公共权力异化,结合我国现实探讨对策,这对于防止或遏制当前的腐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权力腐败与权力制约、监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力腐败是以非法方式使公共利益受到损害的一种权力越轨行为。产生腐败的直接动因是强烈的利益驱动。由于我国权力体系及权力制约、监督机制存在着缺陷,发生权力腐败也就成为可能。因此,要进一步加大以法治国、以德治国的力度,尽快完善适应社会体制变化的权力体系,采取各种措施和手段,实现对公共权力的有效制约、监督,把权力腐败降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9.
权力腐败与权力制约、监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力腐败是以非法方式使公共利益受到损害的一种权力越轨行为.产生腐败的直接动因是强烈的利益驱动.由于我国权力体系及权力制约、监督机制存在着缺陷,发生权力腐败也就成为可能.因此,要进一步加大以法治国、以德治国的力度,尽快完善适应社会体制变化的权力体系,采取各种措施和手段,实现对公共权力的有效制约、监督,把权力腐败降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10.
“潜规则”是与正式规则行对应的另类规则,它侵袭着正式规则,是一种隐性的却无时不在发挥作用的行政文化,是滋生哺育腐败的文化基础。“潜规则”行政丈化表现为正式组织下的派别集团化、公共权力和价值的异化、行政行为的非程序化等:传统行政文化中的人伦情结、行政资源的稀缺、“经济人”理性、监督制约惩罚机制的缺位、积极行政文化的沉沦是其产生的原因:因此需要从制度、规范化行政裁量权、主体行政文化的现代化和先进的行政道德理念的培育等方面加以遏制。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功能尚不完备,政府仍拥有较大垄断配置权.由于制度"缺席"与权力失约,政府干预失灵就会产生"非生产性租金",在"官本位"文化影响下,受个人机会主义行为倾向驱动容易出现权力腐败现象.运用公共选择、委托-代理及寻租等理论对公共资源配置过程中的腐败行为进行定性分析,并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及个体因素四方面探究其多元形成机理,为真正从源头上预防与遏制腐败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试论行政忠诚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行政忠诚是指在行政过程中,对行政组织、行政领导、上级权力主体和更高价值主体的服从、尽责和尊崇。行政忠诚是行政体制有效运行的保障,是廉政建设的道德底线,行政权力合法性的基础。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公共管理者,忠诚道德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13.
从公共经济学意义上来说,作为经济人的政府官员,在拥有公共权力和寻租空间的情况下,只要从事腐败活动的收益大于成本,腐败的产生就不可避免。中国正处于体制转轨的关键时刻,转轨本身产生出过多的任意处置权和寻租空间。由于任意处置权这种公共权力的存在和寻租空间的扩大,导致腐败的现实成本和机会成本都很低,这就造成了日益猖獗的腐败行为。对腐败的治理,需要从各个可能方面阻止腐败产生条件的发生,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其产生的根源,从而最大限度地杜绝腐败。  相似文献   

14.
从公共经济学意义上来说,作为经济人的政府官员,在拥有公共权力和寻租空间的情况下,只要从事腐败活动的收益大于成本,腐败的产生就不可避免。中国正处于体制转轨的关键时刻,转轨本身产生出过多的任意处置权和寻租空间。由于任意处置权这种公共权力的存在和寻租空间的扩大,导致腐败的现实成本和机会成本都很低,这就造成了日益猖獗的腐败行为。对腐败的治理,需要从各个可能方面阻止腐败产生条件的发生,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其产生的根源,从而最大限度地杜绝腐败。  相似文献   

15.
关于“腐败”成因的哲学反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哲学的视角反思"腐败"的成因问题,一方面有助于人们正视哲学视角在研究现实问题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由于哲学视角具有彻底的超越性和反思批判性,可以使人们在腐败成因问题的研究上开阔眼界、拓宽思路、解放思想,使人们对"腐败"问题的认识更深入、更全面、更可靠、也更有创造性。从哲学的视角来看,固定的社会分工是足以、至少是最能说明腐败形成的可能性原因。腐败成为现实的原因至少包括以下两个方面:权力的界限及活动范围的模糊和权力的失控是腐败成为现实的客体方面的原因;人的私欲的无限扩张和为满足私欲而实施的活动是腐败成为现实的主体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腐败,即公共权力的非公共运用,其核心是谋取私利的权钱交易行为。纵览世界各国,腐败现象虽然带有普遍性,但在发展中国家表现得尤为突出,究其原因,在于这些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快速的社会变迁使然,我国就处于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使社会方方面面都处于从原来的有序→无序→建立新的有序的调整过程中,这就为公共权力进入流通领域,并成为特殊的社会资源提供了土壤和条件。而且,腐败行为大多数采取以政治行动换取经济财富的形式,腐败成为权力拥有者敛聚财富最便捷、投入最小的首选途径和手段。…  相似文献   

17.
中国式的腐败与中国社会所具有的派系或派性特性有关。派系主要以血缘或姻缘为纽带,通过"权力的庇护关系"网络来谋取利益,导致"圈层式"腐败出现;而派性则主要以地缘或业缘为基础,通过"权力的共谋关系"网络来获取利益,导致"塌方式"腐败生成。只有通过控制公共权力的运行边界,优化公共权力的授予方式,净化公共权力的运行环境,以法治手段取代行政或政治手段,才能实现控制腐败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腐败和公共权力密切相关 ,并和公共权力始终相伴。人的贪欲是人的一种非理性的欲求 ,一旦假借公共权力 ,为自己谋求私利 ,腐败便产生了。腐败并不可怕。防治腐败的关键是建立有效的公共权力制约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9.
社会发展的和谐状态一直是人类永恒追求的理想目标,古今中外的思想家们莫不以此为标准,提出了各种形式的和谐构想。但是,公共权力本身具有的特性,使得权力的腐败成为可能,而权力如果失去制约、监督。就会使腐败的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权力腐败成为影响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用制度的力量规制权力的行为。  相似文献   

20.
土地复垦合作监管是将合作治理范式适用于监督、规制土地复垦活动的一种行为过程。以能力要素、对口协商和信息公开这三个关键问题为突破口,利用土地复垦监管行为规范样本,解析客观严密化的行为内部体系要义,进而检视相应的行政行为法理论所涉行为素质、行为协同与行为互动命题。行为素质命题主要凸显于作为行政相对人之土地复垦责任主体和权利人的实践精神面向,旨在提升相关当事人参与土地复垦监管活动的能力要素。行为协同命题主要凸显于行政主体维度中土地复垦监管对口协商机制的程序与实体面向,旨在弥合相关当事人之间的权力行使资源与法律地位分歧。行为互动命题主要凸显于作为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两类土地复垦监管当事人的沟通渠道面向,旨在确保相关当事人之间实现无障碍化信息公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