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人类社会对资源的配置和权力的分配极为重视,而资源的配置与权力的分配又必然会渗透到婚制这一文化中。通过对黎平黄岗的田野调查获知,黄岗侗族的婚姻无论是从恋人的确定、通婚范围及其规则的界定还是到家庭生活中的角色定位等等一系列婚制环节中,婚姻当事人不仅要受到本民族文化的制度性规约,而且与其所处的文化生态更是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2.
中表婚探源     
中表婚的形成可以追溯到上古夏、商、周时代,从上古姑舅称谓及上古史料得知,中表婚是氏族外婚制的产物,是早期人类由群婚制向一夫一妻制过渡时的表现形态.从西南少数民族遗留的风俗中可以推测出,远古时中表婚的表现类型为三种.周代同姓不婚制度的实行,推进了中表婚的进程,使它在众多婚姻形态中占有重要地位.中表婚革除了群婚制的弊端,又有利于部落间的联盟,在当时具有进步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六朝最具代表性的世族琅邪王氏婚姻状态的研究 ,探讨了几个在以往的研究中被忽视的问题。世族婚姻的内部特征是累世与一些固定的家族通婚 ,致使异辈婚、中表婚盛行 ,所以婚姻之家的矛盾与冲突在所难免 ,并且对遗传和寿命多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六朝最具代表性的世族琅邪王氏婚姻状态的研究,探讨了几个在以往的研究中被忽视的问题.世族婚姻的内部特征是累世与一些固定的家族通婚,致使异辈婚、中表婚盛行,所以婚姻之家的矛盾与冲突在所难免,并且对遗传和寿命多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 ,中国古代婚姻史研究者依然遵循着摩尔根假定的婚姻家庭关系的进化模式 ,认为中国婚姻形态也必定经历了“乱婚”及“血缘婚”阶段 ,硬造中国古代的婚姻史体系。事实上 ,婚姻形态是具体的多样的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早期两性结合方式 ,“乱婚”和“血缘婚”并不是人类婚姻史上一个普遍存在的阶段。因而 ,中国婚姻史有必要重新构建自己的体系  相似文献   

6.
人类婚姻大体经历了五种形态:原始群体生活的杂婚、同辈血缘婚、排除同辈直系亲缘关系的伙婚、以父系家族为纽带的对偶婚、一夫一委制的专偶婚。婚姻变革的背后是社会生产力的巨大进步,是社会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便是文明社会的伴生物,是人类婚姻文化高度发展的标志,是人类对蛮荒之世的彻底告别。当然,这里论及的是一般婚姻现象,不排除少数民族和地域文化的风俗习惯。我国的经济改革不仅带来了物质形态的巨大进步,也带来了婚姻文化的变异。就以离婚来说,ZO年来,它已成为中国的社会现象。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  相似文献   

7.
清代麻溪姚氏是桐城著名的文化世家,其姻娅网络是当地望族婚姻形态的典型代表,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特色。从缔姻对象看,姚家主要是与桐城境内外的著姓望族结亲;从婚姻形态看,以中表婚为主,且多累世婚姻甚至连环婚姻;从文化功能看,姚家与联姻家族之间交相师友,文艺交流频繁,共同推动了地域文化的发展。概言之,姚氏的联姻行为,不仅对桐城文化生态的良性发展有促进作用,也对桐城派文人群体的形成与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婚姻制度在任何社会里都是衡量文明与进步的标尺,它通过文化习俗和法律规定反映包括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在内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凉山彝族上千年的传统婚姻制度延续至今,仍保留了家支外婚、民族内婚和等级内婚等主要特征。在凉山解放、民主改革、婚姻法、市场经济、劳动力自由流动等变革性因素冲击下,凉山彝族的民族内婚和等级内婚制度出现松动。处于彝族社会中层的年轻群体开始尝试族际婚姻和等级外婚姻,而处于彝族社会底层的贫困群体的社会流动性很弱,他们在传统婚姻制度的约制下囿于贫困陷阱而难以改变现状。  相似文献   

9.
解放前少数民族古老婚制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放前我国少数民族绝大多数实行一夫一妻制 ,但由于各民族在社会各方面发展很不平衡 ,所以表现在婚姻形态上也有很大的差异 ,很多民族还保留着种种古老婚制的残余和婚姻习俗  相似文献   

10.
打开中国民俗的历史画卷,有一种习俗,即中表为婚习俗,会映入人的眼帘,它贯穿整个人类历史,屡禁不止,历久不衰。这一习俗的形成、发展、演变,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既有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又有难以革除的弊端。透过这一习俗,我们可以追溯历史,了解古代的民俗民风;可以探讨出它的利与弊,以史为鉴。要想探究这种习俗的形成,就必须先去感悟一下古代的神话传说。在众多神话传说中,兄妹为婚神话可以说是中表婚的先声。从这些神话传说中,既可以体察出原始社会的大致状况,又可以得到美的享受。汉族优轻女娟为婚神话流传较久远。…  相似文献   

11.
婚姻仪式歌包含着丰富的民族民俗事象,它既反映了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又有其特定的地域特点,同时还注入了不同时代的意识形态,在历史发展中,其形态经过不断的传承、扬弃、革新与融合而不断演进。  相似文献   

12.
当代凉山彝族婚姻家庭继承了家支外婚和姨表不婚的制度,同时,残存着民族内婚和等级内婚、父权家长制及包办买卖婚姻等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凉山彝族的婚姻家庭将向民族外婚和等级外婚、父权家长制衰落和两性权利渐趋平等、自由婚姻成为主流的趋势发展。  相似文献   

13.
侗族传统婚姻选择与社会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侗族有较为自由的恋爱形式,如“行歌坐月”、“玩山”等,但恋爱的自由并不等于婚姻选择的自由。侗族传统的恋爱文化、婚姻文化均是具有规则的,受自身文化的制约。在传统社会,侗族的婚姻选择具有严格限制,如“同房族不婚”、姑舅表婚与姨表不婚、婚姻圈限制和层级婚亲规约。任何文化均具有功能。需维持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秩序,使之正常运转。侗族传统婚姻选择即是社会各利益集团在资源配置中长期博弈的结果,是维系社会秩序的有效手段,具有重要的社会控制功能。  相似文献   

14.
婚姻是关系到人类繁衍和社会延续的大事。湖南是多民族大省 ,民族地区的婚俗丰富而复杂。探讨其抢婚、不落夫家和舅霸姑婚 (还骨种婚 )三种婚姻形态的原始性特征 ,对发扬民族地区传统婚姻中的良风美俗和革除其中的陋习 ,建立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新婚俗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15.
自古以来,人们都把婚姻缔结看作人生中的大事。由于历史、地理、经济、文化等因素,导致各民族之间,甚至一个民族内部各支系之间,形成婚姻习俗上的不同。可说是五光十色,各有特点。生活在都安、大化、巴马等县境内石山地区的布努瑶,其婚姻习俗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是民俗“这一所壮大花园中的一朵奇花”。一、奇特、有趣而又有教育意义的婚俗  相似文献   

16.
风俗习惯,是区别于不同民族的重要标志,又是民族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本文将契丹族的风俗总括为三大方面:婚姻,主要是自由婚、抢劫婚、买卖婚、逆源婚、两合婚;生活方式,主要有畜牧与渔猎、居住与服饰、节日与礼仪:宗教信仰,主要包括泛灵论、祖灵崇拜、图腾崇拜、佛教与禁忌。通过以上诸方面的介绍,较为详尽地勾勒出了辽代契丹人的主要文化风貌。  相似文献   

17.
[提要]各民族都有各自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各民族传统文化都有各自丰富的思想内涵,但是蕴藏于各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文化精神,才是各民族文化最深层的、最根本的、最稳定的、最有特质的思想内容。它是各民族文化思想内容的高度浓缩,也是各民族文化的思想精髓和内在灵魂。它最能体现各民族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对各民族文化整体起着主导和支配作用,并造就各民族的基本人格,反映各民族的精神面貌,是各自民族精神的具体反映。有关藏民族的文化精神,学界已有不少的论述。本文以这些分析和论述为基础,立足于藏族文化的思想内容和价值趋向,结合藏民族的历史演进和文化传统,试对藏民族的文化精神做一简要的分析和归纳,以继承和弘扬藏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为藏区各项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8.
元代是蒙古人占统治地位的民族大融合时代,这一特殊环境必然使得传统的汉儒文化与唐宋以来传承的社会精神风貌发生重大变化,婚姻形态的多样性特征正是这一变化的反映.本文对元杂剧中描写较多的指腹婚、赘婿婚、掠夺婚进行了分析,认为这三种相异于聘娶婚的"另类"婚姻在元杂剧中既体现为历史意义上的存在,又渗透着人文意义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婚姻是人生中人事,这对每个民族说来,都是如此。当然,各民诚的婚俗,则又千姿百态。聚居于川黔湘鄂交汇区的土家族便别具一格,其最具特色的莫过于婚嫁过程中的“哭嫁”和“插花披红”。对于哭嫁,论者较多,而插花披红,则少谈及,本文对此,试作分析。一插花披红,民间简称“插花”,古称“簪花”。插花活运,是指在土家族男子成婚前一天晚上,亲朋在庆贺新郎时而为之献花的过程。清代土家地区的方志,对此有大量叙述,如同治《永顺县志·风俗》载:“邑人于男子将婚时,里党戏钱为宴会,易其小名而为之字。近亲之日,  相似文献   

20.
黔东南苗族婚姻习惯法的结婚规则中有早婚、姑、舅表婚的传统,而结婚仪式上又有按民族传统仪式代替婚姻登记的方式,这就为婚姻双方当事人感情破裂时的权利保护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更多的是当事人的权利受损。这些特殊地域的婚姻习惯法所带来的法律"盲点",为民事案件当事人权利保护带来了不必要的负担和"难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