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政治文明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离不开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对政治文明建设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制约。其制约主要表现为:伦理性的政治文化制约着社会主义政治意识的现代化,宗教性的政治文化制约着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科学化和民主化,自律性的政治文化制约着社会主义政治行为的法制化。  相似文献   

2.
黄斌 《社会科学论坛》2008,(18):125-128
针对中国古代戏曲晚熟的原因,中外各学者各有不同解释.综合各学者的研究,影响中国古代戏曲晚熟的因素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发达商品经济的晚出、中国古代独特的政治思想文化的制约、中国古代戏曲特有的综合性复杂性的制约.  相似文献   

3.
针对中国古代戏曲晚熟的原因,中外各学者各有不同解释。综合各学者的研究,影响中国古代戏曲晚熟的因素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发达商品经济的晚出、中国古代独特的政治思想文化的制约、中国古代戏曲特有的综合性复杂性的制约。  相似文献   

4.
李培文 《兰州学刊》2003,3(1):11-12,10
农民是中国最大的社会群体 ,农民的状况决定着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方式、趋势和进程。在实现现代化的大背景下 ,农民在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中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农民既是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推动力量 ,又是中国政治发展的制约力量。这种双重作用是由中国农民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两难处境决定的。只有实现传统农民的身份转化 ,才能消除农民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制约。农民身份转化将是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强大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5.
政治文化的实质是指政治体系中支配人们政治行为的诸种主观因素。从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开始,它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政治学研究的对象。本文着重借鉴其方法论上的意义,根据文化的性质,将政治文化简约为一个由意识形态、政治思想和政治心理三个层面组成的三位一体的结构,从而对中国的传统政治文化的结构展开分析,以期深入地认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特征,揭示其制约中国政治现代化的文化瓶颈效应。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现代化始于清末的自强运动。本文着重从文化、经济与政治三个层面对制约早期现代化的因素予以剖析  相似文献   

7.
一、形成特征:传统政治文化的制约因素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许多特征,都与形成传统政治文化过程中的制约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将这些制约因素称为传统政治文化的形成特征。形成特征主要有三点:地理环境制约下的观念封闭性、农耕产食结构下的政治专制主义、生殖崇拜与其他因素结合制约下的生殖伦理宇宙观。一定的人类群体都有自己生活的特定地理环境或地域区段。人们在此范围内将社会性的人际关系与生物性的自然关系结合成社  相似文献   

8.
如果我们把中国的传统政治文化与西方作一外在形态的比较的话,可以发现,中国是一种伦理型政治,而西方是一种法理型政治。具体而言,中国的政治秩序主要靠伦理观念采维持,政治活动靠伦理观念来调节,政治权力靠伦理观念采制约,伦理观念在社会政治体系中居核心地位;与之相反,西方的政治秩序靠法律维持,政治活动靠法律调节,政治权力靠法律制约,法律是西方政治体系的核心。  相似文献   

9.
新旧杂糅:民国初年政治制度现代化之检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初年借移植西方政治制度达求中国问题政治解决的政治制度现代化运动的失败归结于诸多因素的制约。本文从政治权力博弈、民主政治精英与国民、政治文化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军人强权政治得道势所必然并影响以后中国社会政治发展的走向。  相似文献   

10.
曹大 《南方论刊》2011,(8):4-6,9
不断推进党的权力制约和监督思想创新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客观要求,是永葆党先进性的政治保障。针对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权力制约和监督思想创新问题,本文从三个方面作粗浅的探讨:一是说明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权力制约和监督思想创新的紧迫性;二是阐述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权力制约和监督思想创新六个方面的主要表现;三是要用改革发展的精神继续推进权力制约和监督思想创新。  相似文献   

11.
转型经济学认为,经济转型离不开一定的政治约束条件。政治约束分为事前的政治约束和事后的政治约束。从目前中国的现状来看,事前的政治约束已经不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而事后的政治约束仍然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中国目前在转型过程中所面临的事后政治约束条件体现在全球化和工业化的过程中,由于这些事后的约束具有总和的不确定性,因此中国的转型更加复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政府的转型和文化的制约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几百年来,西方国家权力制约方式的实践及类型呈现出了多种变体,可以说并不存在一个标准的政治制度模式和权力制约配置的框架.西方有所谓标准的"三权分立"或"三权鼎立"的模式,其他国家和民族必须照搬,是一个伪命题.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建立权力分工和制约体制的正确选择.从中国国情出发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具体形式,可根据近代以来政治文明的发展和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现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权力分工制约机制的理论范式上,建立起二元混合制内的权力制约与均衡政体的认识和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3.
制约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学术形态成效不大的因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政治与学术的纠缠,哲学政治化影响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学术形态的形成和发展;二是文化差异的制约,中国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两种不同的文化体系,制约着相互之间的对接或融通;三是理论自觉的缺失,由于"苏联模式"的哲学教科书影响、中国传统的注经释义思想和教条主义的制约,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缺乏理论创新的自觉性;四是知识素养和研究视野的局限,导致了无法形成理论共识。  相似文献   

14.
孙一平 《理论界》2015,(3):9-13
作为处于国家发展关键期的领导人,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方略不仅没有回避政治现代化的社会发展浪潮,而且创造性地丰富和拓展了中国政治现代化理论。在政治现代化的评价体系层面,提出评价一国政治制度是否民主有效的8个标准,从政治竞争的机会公平、政治参与的权利公平以及权力运行的规则公平三个层次反映出现代民主观念的一般规律;在政治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层面,以党内民主、协商民主与基层民主的结合扩展和深化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形式;以完善民主集中制、巡视制度与人大监督加强了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以清晰阐述宪法与依法治国的关系,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推进了民主政治的法治化,指导了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实践。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卓越领导人,邓小平同志较早认识到对权力进行监督与制约的重要性,并着手构建中国特色的权力监督与制约机制,为推动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并最终实现政治文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邓小平的权力监督与制约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坚持思想教育与制度制约相结合;竖持民主监督与法制制约相结合;坚持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李邦松 《理论界》2006,27(4):52-53
对执政党权力实行制约和监督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我们应该在坚持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中国政治的优势,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的执政党权力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17.
加强权力监督和制约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中国政治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在权力监督方面发生了一系列重要的变化和进展,具体包括:分散权力以制约权力;专门监督以约束权力;倡导法治以制约权力;道德内约以约束权力;政务公开以制约权力;舆论监督以制约权力;以信息技术制约权力;保障权利以制约权力;以民间力量制约权力.这些变化和进展为进一步加强权力监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权力制约监督的制度功能与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力制约与权力监督是既有区别又密切联系的两种制度。权力制约监督的横向与纵向两种形态构成了纵横交叉的权力制约监督体制。权力制约监督体制是经济发展和政治民主的必然要求,对此,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洛克、孟德斯鸠作了精辟的分析,奠定了权力制约监督的理论基础。对于中国现实政治而言,权力制约监督体制不仅具有推动市场形态转型、政治文明发展、社会组织建设和伦理道德进步的重要功能,而且具有遏制腐败现象蔓延、改善市场竞争环境、健全责任政治制度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市民社会:价值与可能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马克思主义市民社会理论不否认在社会主义国家,在无产阶级专政时期,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作为国家政治力量制约者的市民社会的存在。在当代中国,市民社会在五个方面显示了崛起的可能,并体现出互利、信任、约束等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0.
化涛 《晋阳学刊》2008,(3):63-66
政权合法性问题是政治中极为敏感的问题之一,对其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应该说,中国古典政治哲学中政权合法性问题主要涉及三个层面:一是权源问题,即对权力来源的诠释;二是权力转移模式问题、即对政权更替的论证;三是对权力具体运作的规范问题,即对权力的制约。我们要积极挖掘传统资源的有益成分,融入时代精神,更好地服务于目前中国的政权建设和政治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