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过伟 《创新》2007,1(1):109-114
民俗是创造和发展先进文化的根基。中越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比较传统节日之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等中越民俗文化之同和异。从韩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江陵端午节祭成功,促进中国对节日民俗研究之重视,提高对申报世界遗产、中国国家级遗产之认识与战略。  相似文献   

2.
王竹波 《社科纵横》2014,(10):112-116
通过回顾大学礼仪教育出台的历史事实、现代礼仪教育出现的若干问题及解决之道,揭示传统礼仪教育与现代大学礼仪教育结合的提出背景。以传统节日礼俗的春节和人生礼俗的婚礼为例,探讨传统礼俗仪式的现代价值。现代大学礼仪教育改革,可以从与传统节日礼俗、人生礼俗互动的角度,重视现存的礼仪民俗,探索大学礼仪教育改革,实现大学礼仪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3.
千年古镇文化敬天法祖民俗节庆渔盐吉镇韩家民俗村开展"抬花轿娶亲、扭秧歌"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春节期间,在民俗村周边巡回演出。  相似文献   

4.
高嘉  张九海 《社科纵横》2012,(4):144-146
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传统节日的形成与发展反映了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不断积淀和嬗变的过程。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节日体系不断完善,但由于西方文化的冲击和现代文明的发展、洋节的兴起,传统节日出现式微的态势。目前,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被列为法定节假日,传统节日有所回归。传统节日中的优秀的文化资源是中国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要素,节日文化的顺畅发展将有利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崔燕 《青岛画报》2013,(2):46-49
"年味儿"和"旅游"无疑已经成为春节最红火、最时尚的两大关键词。换个地方、换个玩法、换个心情,青岛市市南区无疑是春节"交换风景"的最佳目的地。市南区的诱人之处除了冬日风情与自然风景糅合于一体的小清新,除了恰当好处的适宜人流,除了春节所必备的各种民俗与时尚,更重要的是市  相似文献   

6.
, 《今日辽宁》2012,(6):136-137
渊源千载,沧桑百年。桓仁有着丰富的历史和鲜明民族民俗特征。2006年,流传于辽宁省本溪市桓仁县的朝鲜族舞蹈《乞粒舞》被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乞粒舞源于祈求农业丰收的民俗活动,是农乐舞的一种,随着时代发展,逐渐形战融自娱性和表演性为一  相似文献   

7.
崔燕 《青岛画报》2013,(1):66-67
最民俗的红色中国节,可以最幸福,亦可以最时尚最浪漫最休闲。所有这些当下最新鲜、最多元的乐活春节元素,都可以从青岛市的"市南年"中寻觅与乐享。吃喝玩乐购与市南区特有的幸福养生季相得益彰,时尚幸福的  相似文献   

8.
2012年元月可休14天!青岛市市南区贺年会已经备好了"最年味"的春节饕餮盛宴,让驴友们在"既传统又时尚,既好玩又好看,既温馨又欢动,既浪漫又特别"的混搭游记中,玩转史上最长假期。红色民俗活色生香传统的年俗与年味,在加速度的当下已经成为一种奢侈。这种原本要到影视剧中还原的红色春节,每年都会在市南区原汁原味地鲜活重现老式的过大年场景。原来,这个中国最美的城区不仅有惊艳与  相似文献   

9.
春节源于鬼节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节日,千百年来人们视其为一年的开始而寄托种种美好的祝福,看作是幸福、吉祥的象征,很少将它与鬼文化联系起来,即使是对春节进行过研究的人也少有此类文章。据笔者所知,至今还没有文章从鬼的角度来考察春节。事实上,春节的鬼文化色彩相当浓厚,由于历史的推移,人们只注意到春节的吉祥和欢乐的气氛,而逐渐忘却了暗中涌动的鬼文化的潜流。此外各地春节中的民俗虽有“大同”,但亦有“小异”。在此小异之处,也存在着不同表现形式的鬼文化内容,因其属于一方的民俗而被众人所忽略  相似文献   

10.
崔燕  李伟  王盛 《青岛画报》2014,(2):46-49
传统的年俗与年味,在加速度的当下已经成为一种奢侈。这种原本要到影视剧中还原的红色春节,每年都会在时尚、浪漫的青岛市市南区原汁原味地鲜活重现老式的过大年场景。原来,这个中国最美的城区不仅有惊艳与摩登的外表,更在骨子里流淌着中国最传统、最人文的气质。品年味儿,马上来市南。青岛市市南区已经备好了"最年味"的春节饕餮盛宴,让曾经渐行渐远的年节民俗  相似文献   

11.
萝卜会·元宵山会是青岛市春节期间第一个重大的民俗节日,活动期间举办的文艺展演、民俗表演、趣味比赛等文化活动,深受岛城人民的喜爱。摄影大赛已成为萝卜会·元宵山会系列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由市北区文化局、青岛市民俗学会承办的2010年青岛(市北)萝卜会·元宵山会精彩瞬间摄影大赛中,来自全市各界的摄影爱好者用手中的相机,记录着一个个美好的瞬间、续写着稍纵即逝的历史,这也正是主办方的用意  相似文献   

12.
世间何物催人老,半是鸡声半马蹄。在古人的眼中,生命的无常与遭遇多半与时间、空间的推移、变幻攸关。在世纪的更替,岁月的流逝中,生命像秋日的黄花,美丽而又感伤,这也正是人生极为可贵之处。而一年一度的春节,正是联结时间线索的标识。春节俗称过年,是中华民族最悠久、最隆重、最喜庆的传统节日。春节是农历的元旦,从夏代开始直至清末,中国一直沿用农历过年节,春节即正月初一。辛亥革命后,中国采用公元纪年,始用公历。新中国成立,全国统一以公历的一月一日为新年,称为元旦。为了与公历的一月一日相区别,才把农历的正月初一定名为“春节”。…  相似文献   

13.
版画     
, 《今日辽宁》2012,(6):148-149
桓仁版画创作活动始于1987年,是由本溪市著名版画家李德甲组织辅导发起的。翌年188幅桓仁版画作品进京,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本溪市桓仁农民版画作品展览",受到好评,桓仁因此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版画之乡"。十几年来,桓仁版画先后有1991幅作品在各省市展出,301幅参加全国性展览,102幅在日本、俄罗斯、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展出,1002幅在全国各报刊、画刊、杂志上发表。桓仁版画曾有50多幅荣获过国家和世界级金奖或银  相似文献   

14.
《青岛画报》2012,(4):59
2007年萝卜会被列入青岛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又被评为“中国最具影响力民俗节庆”和中国“最佳弘扬传统节日活动奖”.今年的萝卜会·元宵山会更是盛况空前,举办了盛大的具有浓郁的民俗民间特色的开幕式、全国萝卜艺术雕刻大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厂展演、民间工艺品制作比赛、民间特色队伍展演、萝卜会精彩瞬间摄影大赛、地方戏曲展演、民间体育比赛、社区民俗民间文化活动等200余项(次),参会人数达百万人次,活动和参会人数之多创历史新高.其中摄影大赛吸引了广大摄影爱好者参与,现刊登部分获奖作品,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正>由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青海省民俗学会会长赵宗福先生主编的"青海民俗文化论萃丛编",于2016年11月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这套"丛编"以物质民俗、礼仪民俗、岁时民俗、信仰民俗、口承民俗、艺术民俗、田野民俗、理论与应用民俗等8个民俗专题,以及"河湟"花儿、昆仑神话2个具有青海特色的民俗事象,分卷编纂,共选编250多篇学术论文,编纂成近300万字的10本论文集青海是民俗文化的富矿区,民族众多,文化多元,青海民俗文化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魅力,深入调查研究各类民俗事象,既有现实  相似文献   

16.
青岛民俗文化节2008年被授予"改革开放30年青岛市最佳公众参与节庆活动"荣誉称号.2010青岛民俗文化节紧紧围绕李沧区"拥湾枢纽、生态商都"发展定位和"一极两轴三区四带"战略布局,按照"民俗做好、商贸做大、品牌做强"的要求.历时一个多月,三大板块充分体现了乐在李沧赏民俗,购在李沧中大奖,游在李沧品美食的三大特点.  相似文献   

17.
雨时 《今日辽宁》2005,(5):16-17
2005年8月24日,第五次国家地质公园领导小组会议在北京召开,本溪成功申报成为国家地质公园。在中国的138家国家地质公园中,本溪是惟一一个行政区划申报成功的。本刊会请本溪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殿纯、本溪市国土资源局局长李桂才、本溪市国土资源局副局级调研员穆峰,政府官员、部门领导、资深专家,欣然诠释了这一重要事件的不同侧面。今日辽宁:成为国家地质公园对本溪市、本溪人具有怎样的重要意义?国家地质公园又意味着什么呢?张殿纯:本溪要把自己的地区经济发展好,必须要有知名度。本溪国家地质公园经国家评审通过,是全市人民政治经济生活…  相似文献   

18.
传统节日,作为传承民族精神,维持民族文化的基本载体,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民族习俗;因而如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便成为当前我国文化发展繁荣的重中之重.本文籍此,首先阐述了传统节日文化建设的意义,解决了为什么要保护传统节日的问题;其次分析了以四大传统节日为代表的传统节日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分析了传统节日发展的阻碍;最后提出了保护、传承传统节日文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倩丽 《今日辽宁》2012,(4):44-49
项目是支撑地区发展的最基本元素,是地区强劲发展的动力和载体。近年来,辽宁依托项目不断扩大优势,释放潜力,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的实际行动喜迎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2012年,抚顺市称之为"项目促进年",本溪市直接叫响"项目年",阜新市确定为"项目建设年",营口市则命名"重大项目推进年"……毋庸置疑,这一年必将是辽宁厚积薄发、强劲发展的一年。  相似文献   

20.
在清代及民初所修的京津冀地区志书中,有一些关于民间演剧现象的记述,分布在"岁时民俗"、"民间文艺"、"冠礼"、"丧礼"、"祭礼"等篇章中。这些史料,对于研究旧时京津冀地区民俗与戏剧搬演的关系,考察京津冀民间戏剧的活动状态以及其它剧种在京津冀民间的播衍,特别是探究中国古代民间戏剧演出史和古代剧场的形式变迁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