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阮直 《社区》2014,(35):9-9
读书是件奢华的事儿。大众的读书在本质上不是读书,而是渴望学习知识,知识的来源未必只有读书一条道,在没有书籍的远古时代,人类文明一样能够传承。有了书籍当然是好事,由知识分子记载下来,便于更广远播,但书籍一特别是那些经典,从来都是给少数知识分子看的,比如我们的国学经典“四书五经”,从古到今也没有多少人看。  相似文献   

2.
翻译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世界文学的经典,而且在经典之外使我们第一次形成了世界文学的概念,在我们旧有的文学传统之外也提供了一个新的传统,一个自身传统之外的传统。它也使文学进一步获得了独立意识。回顾新文学运动的历史,我们注意到,文学翻译与新文学运动几乎是同步进行,影响也是互相的。  相似文献   

3.
【小引】 近年来,一股翻拍经典文学名著、翻拍经典影视作品的风气在电影电视界大肆流行,我们熟悉的经典佳作不断被诠释,甚至有的作品被翻拍四五次之多。对此,有人赞成,有人反对。经典翻拍究竟利弊孰重宁近年来,一批解读经典之作被戏说,被演绎,被改造,对此,  相似文献   

4.
诺基亚已死,但它推出的那些经典手机以及众多经典广告并不会随之消亡。我们通过盘点那些经典广告,为死去的诺基亚唱一首挽歌。  相似文献   

5.
我们现有的学理论是一种在经典学时代形成,而且打着极为深刻的经典学烙印的经典学理论。作为经典学理论,它基本上不适应用来解释一个越来越泛化的学现实。针对这些年来所发生的学“泛化”的现象变迁,本首次提出了“经典学”、“后学”、“后学时代”和“后学社会”的概念。并认为,今天是一个不同于“经典学时代”的“后学时代”,“后学时代”需要建立自己的理论评价标准和体系。  相似文献   

6.
现在不少人都主张重读经典。我自然也赞成。这就产生三个问题:第一,我们为什么要读?第二,读什么?第三,怎样读?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其实说起来也很简单,经典是人类文化的精华。古人有云:取法乎上,仅得乎中。也就是说,你学最好的,充其量也只能有个中等水平。如果取法乎下,那就等而下之。所以,我们读书,就应该挑最好的读。最好的书是什么呢?经典。所谓经典,就是一个民族、一个时代最有意义、最有价  相似文献   

7.
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其实说起来也很简单,因为经典是人类文化的精华。古人有云:取法乎上,仅得乎中。也就是说,你学最好的,充其量也就能有个中等水平。如果取法乎下,那就等而下之了。所以,我们读书,就应该挑最好的读。最好的书是什么呢?经典。所谓“经典”,就是一个民族、一个时代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著作。而且,它的意义和价值还是永久性的。什么叫“经”?  相似文献   

8.
钟山语录     
亦菲 《金陵瞭望》2010,(4):12-12
总有一句话语会给我们以新的力量。经典之所以称为经典,是因为它道出了生活的背后,真实的感动或无奈。一句话重复一千遍,并非就成了语录。我们从各种各样的语录里感知力量,也感知愤怒、感知无助、感知生活的辛酸苦辣。金陵论坛在2010年迎接新10年到来之际作全新改版,推出钟山语录专栏。如果您从哪看到了,感悟了,希望一起分享,请发至论坛编辑信箱panxuejiang@163com,我们等待与您共同的交流。  相似文献   

9.
主题点评 本文作者紧扣时代的脉搏,针对社会上“呼啸的流行风”,提出了“流行与永恒,我们该怎么选择”的问题。文章既没有完全肯定某一方,也没有彻底否定某一方,而是旗帜鲜明地提出:“我们推崇永恒,但也要宽容流行。”联想到现实社会中不少人盲目地追逐“流行”,遗忘了经典;还有一些正好相反,他们愤世嫉俗,反感“流行”。本文的观点可谓全面而辩证,既催人深思,也促人清醒,有着深刻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0.
屈原<天问>中"鸱龟曳衔"的神话,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神话的特质,澄清学界对神话的种种误解,从而纠正两个错误:一是忽视早期智慧的特殊性,用现代人的逻辑理解它;一是忽视早期智慧同经典时代的联系,把它简单地归为"原始思维".鸱龟神话、黑水神话、昆仑和蓬莱神话,都是思想的符号,是古代表述宇宙观的术语.这在中国人思维发展的一介阶段上,实际上是一种普遍现象.由此,中国智慧至少可以分出两个阶段:经典阶段和经典以前的阶段.神话所代表的经典以前的智慧,同样具有高度的抽象能力,只是使用了与经典不同的符号术语,它具有向经典过渡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屈原<天问>中"鸱龟曳衔"的神话,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神话的特质,澄清学界对神话的种种误解,从而纠正两个错误:一是忽视中国早期智慧的特殊性,用现代人的逻辑曲解它;二是忽视早期智慧同经典时代的联系,把它简单地归为"原始思维".鸱龟神话、黑水神话、昆仑和蓬莱神话,都是思想的符号,是古代表述宇宙观的术语.这种表达在中国人思维发展的一个阶段上实际上是一种普遍现象.由此,中国智慧至少可以分出两个阶段:经典以前阶段和经典阶段.神话所代表的经典以前的智慧,同样具有高度的抽象能力,只是使用了与经典不同的符号术语,它具有向经典表达过渡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周畅 《成才与就业》2022,(2):112-112
我想对学弟学妹们说,进入中职校学习,无论文化课还是专业课都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文化课学习上,我有三个小妙招——多读、多写、多实践。中职生在二年级第一学期需要参加学业水平测试,科目为语数外三门。以语文为例,想拿高分并不容易,重点在于读、写、实践。多读书,能帮助我们提升语感、开阔眼界。写作中引用经典会使我们的文章内容变得更丰富;读经典还能拓宽我们的眼界,使文章更有深度。  相似文献   

13.
文学经典文本并非独立存在,它与这个世界的众多方面,如政治、社会、文化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从萨义德的后殖民理论角度出发,分析狄更斯在维多利亚时期的大英帝国历史背景下的写作,挖掘其小说中蕴涵的殖民话语与帝国意识。这种解读不仅有利于我们从一个新的角度更好地欣赏传统经典文学作品的文学内涵,更有助于我们摆脱以往纯学科研究的局限性,拓展文学研究的领域与空间。  相似文献   

14.
国学经典是立德树人的本质依托,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性(进中小学教材)的重要载体。教育部提倡“有温度的教育”,国学经典恰恰能润物无声地塑造学生的完美人格。国学经典教育促进人的成长,可以涵养学生的君子之德、培育学生的浩然之气、树立学生的和谐之念、构建学生的至美境界。国学经典(仅以《庄子》为例)的研读过程恰恰与核心素养的建构过程相一致。从学生成长的核心素养入手,以语言能力的建构、思维能力的培养、审美能力的提升和文化价值的理解走进《庄子》,感受到的是庄子对人成长的温度,彰显的是国学经典作为课程育人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文学和西方文学间一向有种不对等的交流,一般中国学者熟知西方文学经典,但西方人并不掩饰他们对中国文学的无知。这种现象发生在今天,个中原因有其值得探讨的复杂性。中国的文学经典《红楼梦》,是曹雪芹写给自己和知友们看的一部感伤忆旧录,他从来没有、也不屑于承认自己是作家,无意将其发表,更不愿意用它牟利或谋生。这与同时期的欧洲作家有着根本的不同,他们都是很自觉、自知的作家,有鲜明的读者意识和市场考量。我们将曹雪芹与他同时代的西方作家进行比较研究,就凸显出曹雪芹在当时世界作家中的独特地位及创作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新天地》2007,(5)
因为一个样板戏而出名的旅游景点,沙家浜算是头一份。这个被称为红色经典的景点对我们这个年龄的人来说,有着特殊的吸引力。去年年底,我们几个退休教师30多人一起游览了沙家浜。一听要去的地方,大家就非常高兴,往日舞台上、荧屏里的阿庆嫂、沙奶奶、刁德一的形象在我们眼前环绕。  相似文献   

17.
从自然与世态中洞察常理,并把其中运动变化所包含的道理道出,这需要悟性和智慧。当我们翻阅古代文论或画论之经典。与古代先贤对话,我们就会惊叹他们思想的博大和深刻,体会到他们这种思想灵光的闪耀。而这种洞识,有时仅仅是片言只语。却道尽天机妙理,让人击掌称叹。前些时日,在袁枚的《随园诗话》中觅得“诗虽新,似旧才佳”一句,初觉费解...  相似文献   

18.
经典的绘画作品感染并打动观众,是通过视觉这一感官体验来完成的。因此,在今天展览越来越多、展厅越来越大的情况下,有一些人从简单的视觉体验出发,使“视觉冲击力”这一曾经只运用于设计领域的词汇,在绘画中泛滥,进而波及工笔画领域。文章根据中国传统工笔画的品评标准,结合现代工笔画的绘画创作实践,分析视觉冲击力与经典的工笔画之间的矛盾与联系:经典的工笔画具有一定的视觉冲击,但是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工笔画不一定就是经典的画作,真正的经典作品必须具有崇高的审美本质,在经过岁月的检验后,才能焕发出像珍珠一样夺目的光彩。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60年代,经典逻辑发展相对停滞,非经典逻辑蓬勃兴起。在对逻辑学、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等领域中许多不协调命题进行思索后,人们对经典逻辑发起挑战,认为矛盾律并不是普遍有效的。在这一背景下达·科斯塔创立了弗协调逻辑。当将弗协调逻辑运用于真值模态逻辑时,可得到一避免了善良的撒玛利亚人悖论的道义逻辑系统,于是我们可得出结论:道义逻辑可归约为弗协调真值模态逻辑。   相似文献   

20.
石超 《江海纵横》2005,(5):35-37
医院是公益性服务行业,救死扶伤,关爱人的生命健康是其神圣天职和永恒主题。它的服务质量好坏优劣,直接关乎人的身心安危和生存质量;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医技队伍,是医院赖以提供高质量服务最根本的保证。因此,培育崇高的医疗道德风尚和造就精湛的诊疗技术素养,这是医院人才工程建设的基本任务,也是医院文化建设的核心内涵。我们伟大祖国历代名医传承下来的经典名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