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搜集整理乡土教材,研究和编写苏州地方史,提高教学质量,经上级批准,江苏师院历史系亍八○年九月成立苏州地方史研究室。苏州地方史研究室近期研究重点为:叫国古代史方面,侧重于明清时代苏州地区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的研究以及与此相关的课题,如苏州地区的农业经济、苏州地区手工业部门中会馆和公所、苏州地区的市民斗争的明末东林党、复社等;中国近代史方面,侧  相似文献   

2.
本文希望通过挖掘清代成都城市著名景观的重新建设恢复的过程及意义,从一个侧面反映在明末清初城市遭受大劫难后城市如何恢复重建,来考察在明清易代后城市的重建中,国家与地方的关系,地方各阶层如何在新的社会背景下迅速整合,以及在城市建设中城市传统如何得以延续与生长.  相似文献   

3.
花朝节在苏州历史悠久,苏州花朝节在时间、场所、习俗等方面的"规范"约在唐宋年间基本定型,并逐渐成熟于明清时期,这些细节设置都受到苏州传统文化的浸润和影响。苏州地区特有的花文化在自然以及人文的背景下亦为花朝节作为一种民间仪式提供了可考的范式参照。由此,苏州花朝节文化体系的重建可以从5个方面给予考虑:重建花神庙,保护地方物质文化遗产;恢复花朝节,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恢复节俗活动,为古城旅游业增添新意;打造育花基地,研制花茶等系列花产品;鼓励花俗研究,弘扬生态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地方政府在应对自然灾害的恢复重建过程中取得了一系列成效,但在灾后恢复重建的法律法规、政府责任体系、灾害补偿制度、社会化援助机制、保险制度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加强地方政府应对自然灾害的恢复重建对策研究,重点应建立健全恢复重建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恢复重建中政府部门职责、拓宽社会力量参与途径、加快保险制度建设的步伐、合理确定损失补偿程序与标准以及完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等。  相似文献   

5.
明末清初四川地区长期战乱,城市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和破坏,各地城池倾圮,街道残破,衙署倾颓,屋舍无存,很多城市的基础设施荡然无存,严重妨碍了城市统治职能的实施.清朝在四川的统治巩固以后,立即着手展开了城池的修缮和建设活动,随着社会生产的恢复,在乾隆年间掀起了城市建设的高潮.清代四川地方城市的重建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不仅为四川地方城市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物理空间环境和物质基础,也集中反映了有清一代在城市建设方面的不懈努力和杰出成就,其重建历程折射出国家、地方政府与民间势力不同的作用与地位,及其相互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社会,国家作为肩负养民之责的权力实体,一直承担着灾荒中的救济职能。民国时期处于社会大转型期,新的社会矛盾和问题的产生使传统的社会整合方式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民国时期苏州地区的民间社会力量在灾荒救济中很大程度上承担并填补了因国家缺失而留下的空白,在维持苏州地方区域社会的转型和稳定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梳理有关资料,对苏州地区(今苏州大市范围)红十字运动在近代的演进轨迹进行考察,认为无论在战争救护,还是社会救济、环境保护等方面,苏州红十字会均取得了值得肯定的成绩,对中国红十字运动在近代的历史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但组织建设缺乏长效机制,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明清易代之际,国家形象在桐城士人中经历了裂变与重建.明末桐城社会战事频仍,桐城士庶在时局动荡中,结成了"地方共同体",表现出了强烈的地方保护意识.而国家在维护地方社会秩序的过程中,由于权力的腐败,未能起到保护地方社会的作用,反而在战略战术、军饷等问题上,与地方社会产生了利益纠葛,从而更强化了桐城士人的内聚力,最终使有明一代的国家形象不断在士人中被弱化、瓦解.当明清易代完成后,清廷并没有强制消弭士人的这种地方自觉,而是通过制度性的建构使之逐渐植入了"新朝"的权威,"新朝"的国家形象也在这一过程中得以重建.桐城士人在从"故国"到"新朝"的历史进程中,折射了古代地方士人与中央王朝变革互动的一个思想史面相.  相似文献   

9.
元代地方儒学的释奠仪式上曾出现“礼乐坏缺”,“差遣俳优,鼓以俗乐”的“雅俗冲突”现象,这种现象引起了部分地方官员和儒士的不满。延祐五年(1318)在一位江西官员的倡导下,礼部开始诏令全国各地宣圣庙置办雅乐。此诏令并不具有强制性,但对化解“雅俗冲突”、恢复释奠雅乐起到了一定作用;同时也有一些官员和儒士从维护儒家礼乐的完备性出发,自觉开展雅乐重建活动。在元朝官方并未强制推行儒学雅乐的环境下,地方儒学雅乐的星火重建,是儒家礼乐观“文化惯性”的体现,也是儒士自我认同的曲折反映。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社会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地方自治,在从传统到现代社会的转型变迁中,地方自治作为一种推行宪政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而被纳入国人的视野.在清末立宪过程中,以省谘议局和地方各级议事会等机构的建设为标志,普通民众开始真正参与政治生活,文本意义上的民权开始在实际的政治生活中得到保障,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起点.  相似文献   

11.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可持续性的系统工程,必须科学、高效、有序地进行,"国家支持、社会帮扶"成为灾区恢复重建的重要方针.灾后重建中,数以万亿计的国家资金和对口支援资金投入并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大量民间资金投入灾后重建,也发挥了积极重要的补充作用.民间资金参与灾后重建,为灾后恢复所需的巨大资金与物力投入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和模式.笔者在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过程中,通过亲身经历和四川灾区若干案例的调查,探讨了民间资金在灾后恢复重建中的运行,提出了进一步发挥民间资金在灾后恢复重建中的作用,并为加快汶川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苏州观前街是国内著名的一条商业步行街,它以浓郁的苏州地方特色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奠定了其在苏州乃至全国的重要地位.近年来,随着浙商大批进入观前商圈,观前街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地方政府应积极寻找对策,如加强宏观指导和规划、经营特色商业街、大力提升文化品位等.以保持观前商圈的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全国一届人大召开前,全国各地普遍召开了地方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为了开好这个会议,毛泽东发出一系列重要指示,精辟论述了地方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性质、意义和作用,提出了正确的指导原则和具体要求,统一了全党的思想.地方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成功实践,对于建国初期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实现地方院校社会地位的提升和教育作用的发挥,需要努力构建教师队伍建设的新机制。地方院校在教师队伍建设中普遍存在管理乏力的问题,要解决该问题可从爱校情感、经费筹措体系、激励约束机制效果、工作氛围等方面对地方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机制进行创新性设计。  相似文献   

15.
汶川灾后重建中民间组织的困境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是一个长期性、复杂性、可持续性的系统工程,必须科学、理性、有效地展开.从国家和社会关系演进的逻辑来看,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需要更多的社会自身力量来解决众多的社会问题和自然灾害问题.通过对民间组织在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困境与发展机制的研究,不仅是加快灾后恢复重建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也是民间组织发挥作用的经验总结和社会工作相关理论的深化完善.本选题从研究民间组织在灾后恢复重建中的问题入手,探讨政府与民间组织的相互关系,论证民间组织如何建立可持续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此有效地推动汶川震后恢复重建工作.  相似文献   

16.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地方文献是兵团人在履行屯垦戍边伟大历史使命过程中,创造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上所体现的思想观念和智慧的总和,所反映的是兵团在新疆区域内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沿革、发展及其现状.它是一种宝贵的地情信息资源.对稳定新疆,研究和促进边疆地区的文化建设和发展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该文结合兵团地方文献的特点,对兵团地方文献的发展进行了分析,提出应加大文献资源的开发力度,利用数字化系统,建设兵团地方文献各类型数据库,成立专门的兵团地方文献研究机构,使独具特色的兵团地方文献得到充分利用和保护.  相似文献   

17.
清代时期,丰城县堤防设施主要分为石堤和土堤两种形式。在这两种堤防设施的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国家和地方社会各种力量都参与其中,他们充当着不同的角色,其中代表国家的地方官府在石堤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土堤建设则以地方力量为主。这种状况反映了清代官府对基层水利设施的成本化管理理念。  相似文献   

18.
1995年以来,苏州社区建设和管理由点到面进行了试验和探索,这个探索过程从总趋势上反映了由物质服务层面向精神文化层面、再向组织体制层面不断发展、延伸和提升的过程.本文通过调查梳理,从城市社区的内涵与特点、结构与功能、地位与作用、管理的特点与途径、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和人的管理等六个方面阐述了搞好社区建设和管理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作者利用在山西省长治县上党门发现的嘉靖十二年的<新开潞安府治记碑>,结合其它文献,讨论了嘉靖初年当地发生的青羊山之乱,以及动乱之后重建地方社会的过程.作者认为,在有关地方历史的解释中,青羊山之乱已经具有某种"根基故事"的作用.而潞安建府是官僚系统在礼仪上加强代表性的后果,也是藩府过渡到地方政府制度的过程.理学在这个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围绕2009年第二届全国地方大学发展论坛“地方大学发展面临的困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地方大学在建设创新型区域和创新型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主题,就论坛有关论文的主要观点,从地方大学可持续发展遭遇的障碍,地方大学在区域和国家创新中的作用、地方大学如何在地方经济社会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归纳提炼和综合。本届年会盛况空前,中心议题突出,气氛活跃,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