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通过DEA-Malmquist方法测算28个工业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发现我国工业部门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率出现缓慢下降的趋势。在此基础上,运用2000—2011年28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采用Hansen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发现:(1)外商直接投资(FDI)规模对外资的技术溢出存在双重门槛效应,FDI引进规模存在最佳阈值。(2)东道国自身的研发实力、产业政策和外贸发展程度也会影响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即东道国企业外贸活动越多越有利于FDI的技术溢出,而企业过高的外部融资比例和科研活动经费支出都将降低FDI的技术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2.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绿色金融在推动经济绿色增长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2003—2019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空间面板数据,构建了三种空间权重矩阵并使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绿色金融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论如下。(1)绿色金融和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均表现出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2)绿色金融不仅能提升本地区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还能提升邻近地区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3)环境规制加强了绿色金融对本地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减缓了对邻近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4)绿色金融对东部地区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最大,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小;绿色金融对Ⅰ型及以上大城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最大,Ⅱ型大城市次之,中等城市最小,对小城市未产生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3.
采用基于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实证了"新丝绸之路"交通基础设施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新丝绸之路"交通基础设施对全要素生产率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铁路与等级较高的公路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为74.77%;各类交通基础设施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份额为59.0704%;铁路、高速公路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有着显著持续的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CH-LP技术溢出分析框架下使用固定效应模型、Driscoll-Kraay方法、工具变量法、差分广义矩估计和分段估计等方法同时分析了自主研发和4种开放渠道产生的技术溢出以及市场化程度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基于2004—201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自主研发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远大于其他各种开放渠道产生的技术溢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在各种开放渠道产生技术溢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中,外商直接投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和进口渠道产生的技术溢出提高了全要素生产率;出口渠道产生的技术溢出降低了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以国有规模工业企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企业增加值的比重作为反映中国市场化程度的指标时发现:在国有企业占经济比重较低时,国有企业占比的上升有助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而当国有企业占经济比重较高时,继续提高国有企业的比重反而降低了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5.
随着资本“走出去”战略的推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推动海外投资的高质量发展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基于2004-201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国内各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等相关数据,利用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模型和似不相关回归(SUR)模型,对不同行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国外溢出的先进技术提升了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与技术进步率,但研发密集型行业和非研发密集型行业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存在显著性差异。应加大对研发密集行业的投资比重,努力增强对国外先进技术的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6.
农业保险作为一种分散和转移农业风险的有效机制,是保障农业稳定生产和提升农村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驱动力。本文选取2010—2016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利用Malmquist指数测算了我国农村全要素生产率,并且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对农村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全要素生产率并非随机分布,而是具有正向的空间相关性;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农业保险发展对农村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在考察不同形式的空间计量模型和权重后,这一结果仍然具有稳健性。因此,提高农业保险的发展水平,加强区域间经济联系是提升农村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7.
财政支出是政府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它一方面为政府职能的实现提供了保障;另一方面,也是政府对经济规模和结构进行干预的主要手段。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财政支出结构的合理性对经济事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该文分别采用静态和动态空间计量模型,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我国西部地区12个省市2005—2014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财政支出与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显著正相关;财政支出对相邻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分解项有空间溢出效应;西部地区财政支出对相邻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具有较高的正向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8.
基于2000—2018年中国省际层面的面板数据,采用DEA Malmquist模型测算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得益于技术进步,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在样本期间实现了小幅增长;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显著为正,农村人口老龄化会通过人力资本积累效应推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同时也会通过劳动力供给效应和科研投入效应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产生显著的阻碍作用。此外,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还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农村人口老龄化对中西部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不显著,但会显著阻碍东部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因此,应该通过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大力推广现代农业种植技术以及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地区就业和创业等途径推动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相似文献   

9.
基于2011—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农业数字经济指数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赋能效应,并从要素错配角度探究其背后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促进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并且这主要体现在技术效率改善和技术进步上。机制检验表明,数字经济主要通过改善资本错配和土地错配赋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而通过缓解劳动力错配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机制尚不明显。异质性分析发现,在东部地区、农业生产率和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省份,数字经济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效应更为突出。进一步的空间计量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赋能效果具有显著且正向的空间外溢性,并且这种溢出更易发生在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地区之间。  相似文献   

10.
作为衡量一国科技进步的重要指标,全要素生产率的高低决定着一国生产率水平的先进与落后。在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如何利用开放倒逼我国技术水平的提高成为一项较为紧迫的任务。为此,我们运用面板DEA-Malmquist指数法可以测算出2002—2011年我国29个省份(含自治区、直辖市)全要素生产率,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空间面板数据模型(SPDM),实证分析出口贸易、基础设施等对我国省域全要素生产率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的影响。经研究发现,我国省域全要素生产率存在较为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即出口贸易、基础设施等经济活动通过影响本省TFP,并通过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将其作用传递和迭加到邻近省域全要素生产率上,基础设施对我国省域全要素存在较为显著的负向关系,出口依存度、出口贸易及FDI对我国省域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科研投入、人力资本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中国1997—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在运用永续盘存法测算出农业科技存量,同时考虑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村人力资本影响的基础上,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农业科研投入和农业人力资本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农业科研投入能够显著促进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而农业人力资本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另外,城市化进程和农业贸易条件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农业外商直接投资、农业结构调整和受灾率显著降低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法对2000-2011年重庆市27个制造业的全要素产率进行测算,并实证检验重庆市制造业产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以及研发投入、外资直接投资和产业性质在其中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1年间,重庆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16.7%;重庆制造产业集聚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研发投入正向调节产业集聚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关系;外商直接投资负向调节产业集聚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关系;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无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文章首先选取1978~2009年的数据,采用超越随机前沿生产函数估计了我国28个省份全要素生产率(TFP)变动的情况,其次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考察我国政府1978~2009年公共投资对TFP的影响.研究表明,1978年以来我国政府公共投资总体上提升了TFP,其中经济性比社会性公共投资对TFP的提升作用更加明显.另外,不同性质的公共投资项目对TFP的提升作用存在着较大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05-2017年294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分析在以信贷发展水平为中介的情境下,房地产投资对我国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全国层面,信贷是房地产投资通过挤占效应抑制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重要中间媒介,三者之间存在显著的不完全中介效应;在分区域层面,房地产投资对全要素生产率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性,但总体作用的趋势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5.
通过构建空间相关加权项估计多边贸易重力模型,构造了以地理因素表征农产品特征的省区贸易开放度的工具变量,实证研究了中国省区财政支农投入对农业生产率及其构成的影响弹性。研究结果表明:虽然财政支农显著偏低,但财政支农投入确实显著提升了农业劳动生产率;通过进一步分解劳动生产率,发现财政支农投入对资源配置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影响弹性为正且显著,而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弹性显著为负。表明财政支农发挥促进农业劳动生产率持续增长的作用面临着农村人力资本积累低和基础设施欠完善的强约束,未来应通过加强这两方面的投资助推农村经济组织创新来实现农业技术进步,条件不成熟时向农业新技术推广应用领域过度投资,极易陷入“拔苗助长”式的农业现代化的泥潭,降低了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6.
流通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与先导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正在日益成为流通产业增长的重要源泉.运用超效率SBM-DEA方法和Malmquist指数测度了2004—2015年我国流通产业全要素生产率,通过空间相关性分析发现,我国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在全域和局域上均存在着显著的空间相关性.空间杜宾模型回归结果表明: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人口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对本省份流通产业TFP具有促进作用,但二者均会对邻域省份的流通业TFP增长产生抑制效应;研发强度的加大和连锁化程度的提升对流通产业TFP增长的提升作用非常显著,且空间溢出效应明显;而产业政策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很小,未能显著促进流通产业TFP增长.因而,加大产业科技创新投入、发挥规模经营优势、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提高城镇化质量是促进流通产业TFP增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外商投资对我国市场经济具有重要作用。制度建设是新时代改革开放的重中之重,对外商投资的区位选择具有重要影响。已有研究偏向探讨正式制度与外商投资的关系,鲜有提及社会信任这一非正式制度对外商投资的作用效果。基于2010—2015年CGSS数据建立26个省份的社会信任指标,以市场化指数作为正式制度,构建空间面板模型和空间GMM模型,旨在研究社会信任对外商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以及社会信任对正式制度的替代作用。分析结果显示,社会信任和市场化程度都会对本地外商投资产生促进作用,并通过加入交叉项证实了社会信任对市场化程度的替代作用;此外,引入空间权重发现社会信任和市场化程度通过影响本地外商投资对相邻地区产生负向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可以为我国持续稳健引入外商投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跨国并购逐渐成为我国企业国际化发展以及构建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而跨国并购能否对我国企业的技术进步起到积极的作用则成为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针对此,采用全要素指标体系,分析了1991~2007年全要素增长率与跨国并购增长率之间的关系,认为:跨国并购的变化对技术进步具有一定的影响关系,但是由于技术并购在对外投资中的比重偏低,过分重视了技术的引进,忽视了技术的吸收消化过程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这种影响的效果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利用华东地区六省1978—2015年的面板数据,分析华东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分解部分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978—2015年,华东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为4.59%,依次呈现出递减、递增、平稳的变化趋势;农业技术进步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动力;技术效率是华东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阻碍因素,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规模效率对农业增长阻碍作用不明显;要素配置效率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即存在结构红利,但不显著。据此提出加大农业技术创新投入,提高农业产出效率;加快农业固定资产投资体制改革,盘活存量、优化增量;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