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阿拉伯世界》1994,(4)
七、艰难的岁月1939年夏,马坚乘轮船离开埃及,经香港回国,一项重要的工作正等待着他.马坚在其所译《古兰经》译者序中说:“1939年我从埃及回国,杨福洲先生在香港听见这个消息,就写信给哈德成阿衡和资助我出国的马晋卿先生说:‘我们中国回教学会选送出国专攻阿拉伯文的人快要回国了,我们多年的译经志愿,大概可以实现了.’哈德成阿衡便代表回教学会亲自到香港去欢迎我,并且和我谈谈译经的事.他告诉我学会已拟定译经的工作计划,马晋卿先生自愿捐出房产一份,作译经的经费.他说:‘伍特公先生担任申报总主笔,在申报上拼命的抨击日本人和南京伪政府,屡次警告,都置之不理,伪政府通辑令上的一百零八人中有他的姓名,现在他隐匿在沙善余先生家里,路透社的工作,由沙先生一人负责.他们两位听 相似文献
2.
《阿拉伯世界》1995,(3)
硕果累累 从50年代初到60年代中期,是马坚一生中相对稳定的时期。他在授课,编写教材和辅导青年教师的同时,还从事研究工作,成果显著。 1950年10月,马坚编译了《回历纲要》一书,1951年3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一本小册子,全书约3万字,共有3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伊斯兰教历纲要,叙述了伊历纪元的起源与确立,太阳年与太阴年的主要特点与换算方法及公式,以及伊斯兰教历对于中国历法的影响等。第二部分是伊历与公历对照表,列出了伊历元年至1470年,即相当于公元622~2047年的详细对照表。这一部分比较容易看懂,因为马坚对该表的使用方法作了详细的说明。第三部分是伊历、公历和中国农历3种历法的月首对照表,时间是伊历1370年元月至1421年12月,共52年。相应的公历是1950年10月至2001年3月,共50年零6个月左右。 我在北大东语系工作期间,曾经问起马先生为什么编译这本小册子。他说有3个目的:第一、说明穆斯林是有科学的,伊斯兰教对中国文化是有贡献的。由于历史原因,中国穆斯林都比较穷,读书受教育的机会很少,大多数人开饭馆、卖牛羊肉、做小生意谋生,加上反动统治者大汉族主义思想的宣传和影响,给人的印象好像穆斯林没有文化没有科学,他们信仰的伊斯兰教对中国科学、文化的发展,也没有什么作用。马坚 相似文献
3.
《阿拉伯世界》1994,(2)
四、《中国伊斯兰教概观》公元7世纪中叶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后来沿着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在中国的西北和东南沿海地区广泛传播,甚至在西北地区形成较大的穆斯林聚居区.但是在大多数的历史时期,中国的中央政权以汉民族为中心,以儒家思想为统治的理论基础,所以信仰伊斯兰教的中国各民族穆斯林,在历史上始终处于少权和无权地位,造成他们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落后状况.同时,由于伊斯兰的经典都是用阿拉伯文写成的,中国穆斯林要真正掌握伊斯兰教的精神实质,又有语言上的严重障碍.在历史上,由中国穆斯林学者和非穆斯林学者翻译成中文的伊斯兰经典,真是凤毛麟角.长期以来伊斯兰知识在中国的传播和延续,主要依靠经堂教育.经堂教育也称寺院教育, 相似文献
4.
学者的追求(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拉伯世界》1994,(3)
六、麦加朝觐 1935年下半年,马坚通过了爱资哈尔大学考试,取得了大学预科毕业文凭,然后转到达尔欧鲁姆继续深造。达尔欧鲁姆原意是“科学院”,译为“阿拉伯语言学院”或“语言师范学院”,是由阿里·穆巴拉克(1823~1893)帕夏在1872年创建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阿拉伯语高级语文师资。因为爱资哈尔大学不能担负起教授和简化阿拉伯语,并把阿拉伯语的文化遗产很好地传授给现代青年的任务。阿拉伯语言学院的建立,是埃及想把欧洲文学和阿拉伯文学结合在一起的一个标志,它的招生对象是爱资哈尔大学预科毕业生。1946年,根据埃及参众两院的决议,该学院并入开罗大学,仍保持原来的名称——达尔欧鲁姆,称“达尔欧鲁姆学院”。自它成立以来,为阿拉伯和伊斯兰国家培养了大批阿拉伯语言和伊斯兰文化的优秀师 相似文献
5.
《阿拉伯世界》1994,(1)
三、在爱资哈尔 从上海伊斯兰师范学校决定公派马坚赴埃留学到真正成行,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北京外国语学院的纳忠教授回忆说:“1931年9月初,包括子实在内的‘中国第一届留埃学生团’的行期已经确定,子实忽然在沙甸病倒了。他怕错过行期,失去良机而心急如焚,带病写了封短信寄到昆明给我说,他多年的梦想,怕是将落空的。他用‘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这两句诗来表达他当时的沉重心情,又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两句话来说明他坚定的意志。我和领队商量,决定将行期推迟到他病愈。 “两个月后,子实病愈了。1931年11月9日,我们从昆明到沙甸会合出发。见面时,我祝他病体痊愈, 相似文献
6.
7.
《阿拉伯世界》1996,(2)
马坚先生去世后3年,1981年4月,他的《古兰经》中译本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中国回族著名学者、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白寿彝在评价这个译本时说:“这个本子的出版,是中国伊斯兰教史上、中国伊斯兰研究工作上、中国翻译工作上的一件大事。”他还说:“子实在序文里说到他在翻译的时候‘力求忠实,明白,流利’,我相信他的这句话。在‘忠实、明白,流利’三者并举的要求下,我相信这个译本是超过以前所有译本的。”可以认为,在汉译《古兰经》中,马坚教授的通译本,是孕育过程长。准备久、公开发行量最多、社会影响面最广的一部。 1983年,我参加伊协朝觐团在麦加朝觐期间,世界伊斯兰联盟的负责人曾与中国朝觐团商量过关于出版中阿文对照的《古兰经》问题,主要是中译本的选择。一位主管东方穆斯林事务的负责人向我征求意见,我就向他详细介绍了马坚先生的知识水平、治学精神和对信仰的虔诚,我认为马坚先生的中译本最合适。他说他们听到了一些不同看法。我说这是正常的,对《古兰经》阿拉伯经文尚有不同的理解,何况是把它转换成另一种文字?在用词选字方面肯定会有不同意见,但不能因此而废。1986年(伊历1407年),马坚先生的《古兰经》中译本,经中国伊协认可与世界伊斯兰教联盟同意,山伊斯兰世界最高权威出 相似文献
8.
9.
10.
学者的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拉伯世界》1993,(4)
《学者的追求》是北京语言学院李振中教授为纪念我国著名学者马坚教授所写的一本传记. 马坚教授毕生从事教学与研究,是本世纪我国阿拉伯语教学和伊斯兰研究学科领域一位成果累累、建树颇丰的先驱人物.他的生平事迹,一直为他的亲朋、友好、同事、学生所称道.本刊曾在他去世五周年的1983年发过几篇纪念文章.时光如流,一转眼,又是十年过去了.当获悉李振中教授正在编写这本传记时,我们真是难抑心头的欣慰之情,因为,马坚先生矢志献身教育,治学严谨,一丝不苟的精神,正是值得我们缅怀,值得我们弘扬的一代中国学者的优秀品质.我们在征得李振中教授同意后,将从本期开始连载发表这本传记的诸章,以餐读者. 相似文献
12.
13.
14.
[13]<充盈的海>(al-Bahr al-Zakhār) 作者艾哈迈德·本·阿穆尔·本·阿卜杜·哈利格·拜扎尔.圣训学家,巴士拉人,卒于伊历292年(约905年).此书也以<拜扎尔的穆斯奈德>著称于世.研究圣训传述世系,同时将穆罕默德的言论与其门弟子的话严格加以区别,称为"穆斯奈德".著名圣训学家伊本·凯西尔曾这样评价此书:"在拜扎尔的穆斯奈德中有同类著作中所没有的分析和见解."全书约合中文400万字. 相似文献
15.
(七十九)在津休整近二十天。在天津市教育局等部门领导的关怀下,安排了程林小学杜克忠老师做助手,伴我长城写生之行。对写生的时间和路线也做了新的考虑,争取在夏、秋两季完成甘肃、 相似文献
16.
17.
天津师范大学应用文科学院社会学系原为南开大学分校社会学系,该系建立于1984年9月。现任系主任杨心恒教授,副主任吴锦章。系内有教授1人,讲师3人,助教3人,并有一些兼职教师。自1985年开始招生,已毕业本科生68人,大专生31人;现有在校本科生24人,大专生21人。 该系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城市社会学。承担的研究课题有:城市治安综合治理(1985)、市郊农村劳动转移(1986)、中国农村人口城市化的道路(1987)。 相似文献
18.
正庄严恭敬追求仁义庄严恭敬,就是仪容整齐严肃,内心思虑专一,稳重矜持不懈怠,所以身体强健。追求仁义,本身须心存仁义滋养天性,作用于外则须爱民惜物视如同胞,如此大公无私,自然公众爱戴。正心实意,即内心忠贞不二,言语笃实无欺,以至诚之德感应天地万物。居敬,是宋代理学家倡导的一种修养方法。最早出现于《论语雍也》居敬而行简。朱熹注:言自出以敬。曾国藩 相似文献
19.
《中国妇女(英文版)》2005,(5)
今年2月,由全国妇联与11家全国主要报纸、电台和电视台联合举办的第五届中国十大女杰评选活动结果揭晓。10名为社会做出了杰出贡献的精英从35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获得了此项殊荣。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