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娱乐文化与文学的娱乐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娱乐化的最高境界是"娱心",娱身与娱情则在其次.娱心就需要从外在的物质追求转向内在的精神享受,以欣然之态做心爱之事,以文学帮助人生进入"从心所欲不逾矩"、"无往而非乐"的境界,力争将痛苦化为欢乐,单调变成丰富,乏味变成有趣,始终送给人民欢乐、愉快、阳光与笑声,实现人的更加合乎人性的自由全面发展,推进社会的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2.
艳情诗指以华艳辞藻、玩赏心态吟咏女性的诗篇.南朝此类诗作,对汉魏以来传统女性诗歌题材进行了全面的娱乐性改造,也开创了大量新的表现领域.南朝艳情诗的女性叙写,因为失去了伦理教化意味与政治托喻功能,而演变为单纯吟咏美色,体现艳情趣味的娱乐之作.而诗作中泛叙的女性,也因缺乏"人"的个性和情感而沦为物品的聚合体或物化的审美对象.  相似文献   

3.
在传媒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相对于传统电视科普节目越来越遭到大众化娱乐节目挤压,媒体不能因利益驱使而失去应有的正义,公平和公信力。电视养生类节目须自觉传播积极、健康、有益的信息、自觉抵制消极、不健康的内容,这是电视媒体不容忽视的一项社会责任。同时养生类节目绝不能功利性太强,要以提高大众健康水平为己任,让广大受众全面掌握基本常识,树立文化品质,打造受众喜爱的精品节目。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电视节目娱乐化客观上刺激了方言在电视节目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分析列举方言在电视节目中的应用情况,最后,提出方言应用在电视节目娱乐化进程中的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5.
儒学传统并不存在现代政党的生长基因,相反,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现代性政党因素的正常发生。近代中国政党主要是西学东渐的产物,具有明显的外源特质。政党文化移入后,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政党的中国化问题。中国国民党极力提升儒家在中国国族建构中的标识意义,进行了"儒化"尝试,最终走向了自己的对立面;中国共产党则着重从中国国情的现实要求和近代政党的客观使命出发,确立了人民群众的国族主体地位,走出了民族化的道路,开辟了政党中国化的现实路径。国共两党的发展历史证明,"儒化"并不是解决政党中国化问题的良方,只有扎根于中国的现实实践,依托民族实体,挖掘民众潜力,解决现实问题,才能建构起自身的合法性基础。  相似文献   

6.
《京华烟云》是一本向西方世界介绍中国的书。本文立足从客观的角度,以林语堂先生在《京华烟云》中所展示的民族化的伦理道德观念为切入点,透视了林语堂中西文化互补融合的文学框架。本文的论证和分析,目的仅仅在于探索民族文学的特色,以及在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方面的成功和经验。  相似文献   

7.
新闻娱乐化作为现代传播媒体在新闻领域的一个特殊现象,近年来在我国的发展十分迅速.尤其是随着网络新媒体的飞速发展,涌现了《晓说》《打舆晒网》等一大批新闻娱乐化节目,它们利用网络的全球化传播功能、自由宽泛的选材、主持人轻松幽默的演绎性的主持方式得到了观众的关注和认可.应该说,此类栏目不是新闻传播的主流,是一种边缘化、非主流的存在,从新闻传播的社会效果和影响看,它也是利弊并存,这就要求对其从内容上和表现形式上进行把关,放大它的优势,规避它的弊端,这样才能适时、更好地发挥新闻娱乐化的功效.  相似文献   

8.
9.
网络是一个虚拟世界,其匿名性和群体化机制决定了人肉搜索呈现的只是一种道德假象,不可能承担起捍卫道德正义的社会责任。在当今文化工业时代,人肉搜索不可挽回地走上了娱乐化道路。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一系列的现象入手分析探讨了目前新闻界存在的新闻娱乐化及其特点,从传播观念的改变和受众地位、文化素质、心理需求等方面分析了新闻娱乐化的文化社会根源。认为解决新闻娱乐化走入向大众文化低俗化这个问题最主要的是媒体要发挥"把关人"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十七年”政治文化批判运动前仆后继的特殊氛围中,60年代的历史剧大讨论因保持了相对独立的学术品格而备受瞩目。其奥妙在于戴着政治的枷锁在学术的舞台上起舞,在“文艺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意识形态操纵下,以表面的真实性论争掩盖了问题的现实性本质,从而规避了政治风险。其间也发出了质疑的声音,但实质上却是对政治权力的顺从与逢迎。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传记性研究、悲喜剧之争和艺术特征之归纳,人性形态和深层意蕴的探讨等方面论述了李健吾话剧研究的进展情况,指出了研究中的新动态和待开垦的领域.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历史作为电视剧的热门题材一直受到媒介机构的青睐以及受众的追捧。而随着其影响的日益扩大,历史题材电视剧在传播过程中塑造并传递主流意识形态的功能也开始逐渐为相关机构所重视。通过文本分析可知,在对众多意识形态话语的打造中,构建并确立民族认同是电视剧试图通过影像历史达成目标的难点所在。与此同时,本文也探讨了其他一些相关问题,比如应该怎样理解历史再现时虚实交错的暧昧,以及媒介机构与受众在意义的传播过程中分另q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相似文献   

14.
透过蒙田随笔中的历史倾向,我们可以发现支配他认识历史的历史观。在蒙田对非欧民族民俗的叙述中,他表现出一种积极的“非欧”文化历史观;在对政治事件的过程及政治人物命运的评述中,他流露出既尊崇道德而赞同君主制度,又赞同君主制度而反对基督教道德的开明君主政治史观;在历史发展问题上,他持相对主义观念思考历史,从而导向运动发展的历史观:一方面,他从心智出发,确定世界没有变化,另一方面,由于他将历史奠基在观念上,他又内在地预见了另一种历史观,即运动发展的观念。此外,蒙田还重视充分发挥历史知识在教育上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史剧创作中存在着“历史戏剧化”和“戏剧历史化”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在中国现代,戏剧历史化导致史剧创作中“历史主义”和“古为今用”的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原则的盛行,使史剧越来越远离人性和人文精神。在历史戏剧化过程中,创作主体是核心,他连通古今,使历史真正成为人的历史,并且是现代人的历史。改变过去史剧研究重“史”不重“人”的思维逻辑,中国现代史剧现代性核心是创作主体思想意识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16.
蒙文通与中国史学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蒙文通是20世纪一位杰出但被忽视的中国史学史研究者。他的中国史学史研究自觉地区别于梁启超等人的模式,具有主通、明变、贵识的特色。蒙文通与同时代中国史学史研究者的异同以及他本人思想的变化,深刻地反映了史学观念的更新对于中国史学史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西方哲学史的历史走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人类文明进步为主线,从人类文化的广阔视野,对西方哲学史进行整体的观照,揭示西方哲学分析思维的特征,在哲学整体构架上,把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分割开来,这样其哲学发展的轨迹就沿着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推进,以纵向的发展弥补横向的不足。在认识论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长期对立;在社会观上,本能和理性冲突,个体和群体相对峙。  相似文献   

18.
作为社会主义时期意识形态的产物,陈瘦竹沿着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道路,以古今中外思想理论和戏剧艺术为广阔资源,构建肯定性的喜剧思想。陈瘦竹特别从莎士比亚的幽默传统、司马迁的笑言传统和毛泽东的社会矛盾理论中汲取了丰富的思想营养,表现出明晰的历史图谱,形成了三位一体的喜剧理论,提出了“讽刺、幽默、赞美”三重喜剧标准,这三个标准既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互相转化。  相似文献   

19.
郭沫若的历史剧是我国现当代戏剧创作领域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郭沫若的史剧观可从其有关论述和史剧创作中去探寻。它大致包含三个紧密结合的要点:浪漫主义的表现;现实主义的本质;战斗意志的张扬。郭沫若史剧观的形成有时代和个人的因素。郭沫若的史剧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的史剧创作的独特手法,并进而形成其史剧作品鲜明的美学风貌:激情澎湃,诗意浓郁;崇高悲壮,韵味纯厚;政治性强,古为今用。  相似文献   

20.
在元代散曲中,存有一些有关元代戏曲的史料。通过梳理、分析,大致可把它们归纳为四类:一是有关元代戏曲演出的史料,二是有关一些戏曲家的史料,三是有关部分乐妓的史料,四是关于少数戏曲故事和戏曲剧目的史料。这些戏曲史料的存在,有一定的补遗价值、认识价值和文学史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