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僧盛于唐,灵一以下,灵澈、皎然、齐己皆驰名于世,而贯休尤为特殊。其奇异的经历、多样的才华、真实的个性、独树一帜的诗风,都使得他在唐五代的诗僧中显示出独特的魅力,引起人们深切的关注。唐儒释道三教盛行,贯休系属南宗禅,深受佛教"以入世为出世"观念的影响,虽隐居山林,却经常干谒官场,有诗集《禅月集》存世。本文立足贯休山居诗江南书写的立场,通过广泛的资料收集和翻译分析,对其衍变体边塞诗、美刺诗、颂诗进行解读,以求在芸芸诗中找寻其不同于一般僧人的特殊之处。  相似文献   

2.
关邑 《老年人》2013,(4):51-51
胡适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曾写过一首诗:“不做无益事,一日当三日;人活五十岁,我活百五十。”胡适的诗脱胎于明代的徐文长,徐诗云:“无事此游戏,一日当三日;我活七十岁,便是二百一。”徐文长的诗又源自宋代的苏东坡,苏诗云:“无事此静坐,一’日如两日;人活七十岁,我活百四十。”  相似文献   

3.
从满足军休干部政治、生活、文化“三大需求”和发挥军休干部政治、技能、整体“三大优势”入手,着力抓好为军休干部服务和组织军休干部为社会服务的“双项服务”。 多年来,湖北省襄阳市军休一所为全面提升军休工作水平,从满足军休干部政治、生活、文化“三大需求”和发挥军休干部政治、技能、整体“三大优势”入手,着力抓好为军休干部服务和组织军休干部为社会服务的“双项服务”。既提高了军休干部的幸福指数,又进一步树立了军休干部的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4.
张鹄 《老年人》2004,(2):48-49
施补华认为一首五律40个字是“四十贤人”(《岘佣说诗》),“必须一气浑成,神完力足”。照此而推,一首七律何尝不是“五十六贤人”呢?诗的基本特色是凝炼,一字须顶十字百字,不可轻下一字,这样的诗才有“重量”。近读黄春辉先生的《偕台湾友人中秋踏月感赋》(载《老年人》2003年第8期),觉得该诗堪称凝炼之作。现抄于下:“浮海归来感旧游,苍茫紫塞暮云收。风回古道三千树,月上雄关第一楼。旅梦惊残长笛晚,乡情沉醉故园秋。金瓯何日冰轮满,浣尽乡思两岸愁。”首联“浮海归来感旧游”总起,“浮海归来”即指台湾友人,“感旧游”又扣住了第二句“苍…  相似文献   

5.
题记:在四川省北部有一片神奇的地方——阿坝州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若尔盖,藏语念作“若尕”,据说意思是牦牛喜欢的地方。但据文献记载,若尔盖是因人名得部落名。相传四十代藏王“赤祖德赞”(815-838)时期,派大臣征伐边境,后来留守今若尔盖地区,其后裔若巴盖登主管钱粮赋税,百姓简称其名为“若盖”,后遂得名若尔盖。  相似文献   

6.
我的孙女叫朱瑄,十四岁了,今天春天刚从武汉外国语学校初中毕业,毕业考试全班第一名,接着以优异成绩考入武汉外国语学校高中一年级。8月份她爸爸带她到法国旅游了一趟,因为她学的是法语,所以,她戏称这次法国游是学用结合,很有收获。十四年来,我这个退了休的记者爷爷,一直非常喜欢她,关心她,热情负责地为她服务。过去有人说:"儿孙自有儿孙福,不为儿孙做马牛"。这话要具体分析。我想,自己身体还好,又一直喜欢小孩,能力所能及地关爱一下孙女的学习生活,为她服务,也是很有意义的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何乐而不为?所以,我从她上幼儿园到如今,就一直高兴地为她服务,并且取得了成绩。全家人都感谢我,说我退了休还发挥余热,既服务社会,又服务孙女,培养接班人的工作做得好。  相似文献   

7.
在诗歌的王国中,能留存于典籍的,除“诗三百”之外,平民所作之诗可说少之又少。即使有少数平民之诗收入于典籍之中,其作者之署名也以“无名氏”统而言之。其中之原委固然与封建社会对平民的轻视有关,也有平民所作之诗多以口耳相传之方式流传于后世,传来传去竟不知为何人所作的缘故。  相似文献   

8.
带薪休假DIY     
《职业》2004,(10):15-16
休假方式多彩化 说是休息,但每年的长假过后,人们都感觉“比平时还累”。对此,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王通讯提出了科学规划休假的概念。他认为.休假绝不只是旅游,而是更好地调整自我——做一些平时想做而又没时间做的事情,他建议推出丰富多彩的带薪休假方式:对于科研人员以及其他有学术色彩的人员,应该把学术交流和假期结合起来,休“学术假”;对于教师、外企员工、公务员,平时工作繁忙,无暇充电,可以将假期和学习结合起来,休“充电假”;对于中老年人,可以把假期和疗养锻炼结合起来,休“健康假”;其他人既可以利用假期旅游,也可以借机放松自己,休一个“休闲假”。  相似文献   

9.
湘南 《炎黄世界》2013,(1):40-40
李白的一生离不开酒,“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街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有了酒,天子在他眼中也就那么回事。在李白这儿,有酒必有诗,无诗酒不雅,无酒诗不神。酒能激发他的创作灵感,让他过着“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的生活,逍遥无比。以至“李白斗酒诗百篇”成了中国人心目里一个最为动情和完美的故事。那么“斗酒”到底有多少酒?他究竟有多能喝?  相似文献   

10.
春秋后期,吴越之争愈演愈烈,经过几个回合的较量,强大的吴国终归为越国所灭亡。这个结局似乎是不可思议的,但是从双方的谋略来看又是必然的。吴越之争告诉后人:“谋事——谋人——谋天”这样一个系  相似文献   

11.
张浩波 《当代老年》2009,(8):F0003-F0003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活跃军休干部精神文化生活,6月11—13日,湖北省军休干部迎国庆“隆中杯”棋牌比赛在襄樊成功举行。来自全省军休安置服务管理机构28支代表队的300余名军休干部选手参加了象棋、陆战棋、“双升”、桥牌四个项目的比赛。  相似文献   

12.
“词家先要辨得情字”,“所贵于情者,为得其正也”(刘熙载)。当代诗词作者,也不可能无情而发,但叹老嗟卑者有之,沉溺昔日心灵创伤者有之。何则的《水调歌头·清风》,可谓“得其正也”。其诗曰:“暖气绿江草,春意闹枝头。熏花梳柳烘月,芦荡起沙鸥。巧绘湖光烟屿,扫去阴霾尘垢,迎  相似文献   

13.
《城市》1998,(2)
自古吴越之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尤其太湖之畔,苏州附近更是湖泊众多,河网纵横,依势傍水而建的座座小镇,恰似一幅幅如诗如梦的江南水乡风情画。周庄、同里、甪直三座古镇更堪称其中的典型,镇内依旧小桥、流水、人家,皆较完整地保存了昔时风貌。信手撷来一束英华,不仅飨读者赏目,更希望能够以此作为旧城改造和“历史地段”保护工作之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最近改诗,发现《湘江秋钓》这首诗较有特色。原稿为:“久立持竿钓晚秋,麓山云树入吟眸。乃翁不计鱼多少,聊遣闲情到白头。”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写深秋季节作者在湘江边垂钓的事。诗有形象,有意境,守律也严。但我觉得有几个字词若调换一下位置,末一句换一种说法,或许能创造出更融洽、更高远的意境来。元代诗人范椁说:“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舂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深。”绝句的第一句是“起”,第二句是“承”,第三句是“转”,第四句是“合”。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起承转合”。律诗的篇幅很小,绝句尤其如此,仅有4句,因此…  相似文献   

15.
妻等于600只麻雀,一年中仅二月说话最少,因为二月只有28天,“麻雀”在耳边叽叽喳喳没休没止,这岁月你就是给我行贿,我也不愿说是人过的日子。 习惯了,当“600只麻雀”开始制造噪音时,我便用火柴棍清除耳屑,并将这一行为称之为“打扫麻雀的厕所”。后来,我觉得不把妻的耳朵也变成“麻雀的厕所”,简直亏得不可估量。于是,小吵天天有,大吵三六九。  相似文献   

16.
伏家芬 《老年人》2003,(11):42-43
《文心雕龙·炼字》云:“善为文者,富于万篇,贫于一字。”纪晓岚说:这是“甘苦之言”。他演绎道:“胸富卷轴,触手纷纶,自然瑰丽,方为巨作,若寻检而成,格格然着于句中,状同镶嵌,则不如竟用易字。沈休文‘三易’之说,未可非也。若才本肤浅,而务于炫博以文拙,则风更下矣。”(沈约说:“文章当从三易:易见事,一也;易识字,二也;易诵读,三也。”)以上道理,初学炼字者不可不知。清人沈德潜《说诗蒣语》云:“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近人挟以斗胜者,难字而已。”也是此意。强调炼字以意胜,“三…  相似文献   

17.
颜梅生 《职业》2013,(34):47-47
2013年的网上流传着各种“请假攻略”,甚至2014年的版本也早已出炉,虽然这种“投机”确实能够获得“连休”,但是如果方式不当,也能让你丢了饭碗。  相似文献   

18.
明末竟陵派钟惺、谭元春的诗论中多有以禅论诗的现象,而学界一般认为两人的诗禅理论源于南宋严羽,然而此论实有可商之处。钟惺、谭元春诗论中所谓的“冥悟”或“静悟”,其禅学渊源出于曹洞宗默照禅,与严羽“妙悟说”主临济而下曹洞正成相反;而其目的,一在反对江西诗派的“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一在矫正公安派的“矜其小慧,破律而坏度”,两者持论虽近却殊途异道。故不可以说竟陵以此继承沧浪,不可以说钟谭所论之“悟”来源于严羽。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文艺美学的最高理想是追求“清空”、“空灵”的境界。司空图(唐)论及诗曰:“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张岱(明)则认为“诗以空灵才为妙诗”。戴熙(清)有“画在有笔墨处,画之妙在无笔墨处”的画论。老子把“无声之乐”看成最美的音乐,主张“大音希声”。一些广告创作者把上述尚虚的审美思想融会于广告创作中,使之化为追求“空灵”的各种技巧,使广告格调高雅,取得了良好的宣传  相似文献   

20.
咏诗品人生     
陈文英 《老年世界》2014,(20):29-29
我国古诗浩如烟海,咏老诗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品读这些咏老诗,可以使我们深刻地领悟人生的真谛。进入老境,最难得的是有一个闲适、旷达的心态。唐代诗人元结的《宿洄溪翁宅》日:“长松万株饶茅舍,怪石寒泉近岩下。老翁八十犹能行,将领儿孙行拾稼。吾羡老翁居处幽,吾爱老翁无所求。时俗是非何足道。得似老翁吾即休。”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明显的渴望幽居、打消奢望的闲适情绪。人到老年,拥有此种心态,无疑是有益于身心健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