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依据,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它包括三个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哲学基础;中国传统哲学的精华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哲学依据;当代西方文化哲学中的合理因素,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借鉴传统精神文化是引导公民树立文化自觉意识和文化自信心的重要载体,具有借鉴的必要性。儒家和谐思想是我国传统精神文化的精华,内含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自身三个维度的和谐价值,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传统文化资源,具有借鉴的可能性。为了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大社会目标,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批判吸收儒家和谐思想服务和谐社会建设是一种十分有意义的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3.
以和谐社会理论和社会质量理论作为构建城市和谐社区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基础,初步构建了一套以社区环境、社区主体能力和社区文化建设为一级指标的城市和谐社区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其中社区环境是城市和谐社区建设的物质基础和外在表现,社区主体能力是城市和谐社区建设的重要保障和发展潜力,社区文化建设是城市和谐社区建设的价值导向和灵魂。  相似文献   

4.
博物馆,对于城市功能而言,涵盖面不可能很广很大,但在城市发展中、特别是文化的承上启下和继承创新中的地位、功能和作用的确不可或缺。它扮演的是过往与历史见证者的角色,但也是未来文化、特别是先进文化创造、发展的必要基础和条件。博物馆担负着独特的文化使命。已经达到一定规模的城市不可能没有博物馆,博物馆在城市历史演进和不断扩大过程中的角色无可替代。对于这一点,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各级政府已有相当深刻的认识,并日益成为广大市民群众的共识,博物馆在中国城市发展中的功能定位越来越趋向主体化、多元化、国际化和现代化。综观国内博物馆事业的新一轮发展,我们可以欣喜地看到,南通是一个适例。  相似文献   

5.
农村基础文化建设,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内容和基础性工程.本文从我国农村基础文化建设的内涵、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发展现状来考察,分析了农村基础文化建设与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之间的逻辑联系,指出农村基础文化建设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应有的内容,加强农村基础文化建设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现实的要求和基本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根基是以人为本,决定了和谐社区是和谐社会的基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宽泛的理念,决定了和谐社区要为之注入实质的内容;城市最大的社会群体在社区,决定了和谐社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突破口;城市社区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主渠道,决定了和谐社会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完善源自于和谐社区建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把握好和谐社区与和谐社会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和谐社区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在于相互促进、夯实基础、良性互动。只有理顺了二者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和要求。  相似文献   

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现代生态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今中国人民在建设现代化事业中提出的一项崭新的重大战略任务。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文化的导引、支撑,和谐文化及建设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现代生态文化从本质上看就是以和谐为核心的文化,文章力求探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现代生态文化及建设之内在关系,最终以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8.
和谐文化作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功能,它为实现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各方面的条件和保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强大精神支柱。建设和谐文化,既是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9.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重要资源,对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博物馆能成就以文化为号召力的观光经济,博物馆作为国家形象的延伸,也是国民创造力与生活品质的基础。如果说经济进步是一个国家前进的动力,那么文化与知识就是经济得以发展的基础。赤峰博物馆自1987年创建以来,逐渐深入大众生活并创造出赤峰市目前文物展参观人数的最高纪录。近年来,赤峰博物馆建设了新的场馆,参观环境得到了改善,展览形式也更加丰富多彩。新的管理及策展能力,博物馆文化产品的不断推陈出新,文化及教育活动的频繁举办,博物馆与市民生活的交融,不仅弘扬了地方文化,推动了文化旅游观光的发展,也创造了博物馆文化营销与城市生活融合的范式。  相似文献   

10.
世界博览会与博物馆的共性主要表现为两者都以实物展示为信息传播的主要形式,展示的都是人类创造物的精华,两者共同关注科学与文化,都是科学技术知识和文化艺术理念传播的课堂。这些共性的存在,使世博会与博物馆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世博会不断创新的展示理念与技术对博物馆展示技术的发展一直发生着影响,而博物馆界人士参与世博会筹办,博物馆展览融入世博会之中,是世博会与博物馆两者互为补充、互动发展的体现。历史上,不少举办世博会的城市都曾将博物馆作为整个世博会的一个展示内容来建设,或在世博会后将部分展馆转变为博物馆,部分世博会展品为博物馆所收藏,这不仅仅是世博会对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推动,同时也通过博物馆传播了世博会精神,延续了世博会使命。正是由于世博会与博物馆之间的内在联系, 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将充分体现世博会与博物馆互动发展的局面。  相似文献   

11.
博物馆作为社会文化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发挥更大的社会功能。挖掘博物馆的育人功能,重视其对青少年的教育作用,重视博物馆对整个教育的参考,发挥博物馆在文化产业中的作用,必将增强博物馆的功效,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和谐文化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灵魂。和谐文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坚定的理想信念支撑和思想道德支撑,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注入了新的活力。这就要求我们要积极着力于和谐文化的建设,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思想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3.
和谐作为一种文化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命题与核心精神,中国先秦思想家对理想的和谐社会也做出过描绘.伟大导师马克思更对理想社会做出了精彩论述.现阶段提出构建和谐文化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意义.构建和谐文化,建设和谐社会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并且要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国的先进文明成果.  相似文献   

14.
高校作为社会的一个子系统,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高校和谐教育体系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推动力量。构建高校和谐教育体系应以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本价值取向,强化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教育理念,汲取中国传统文化和谐思想理论精华,并将其作为强大理论支撑,在充分关注大学生发展需要、发展环境和发展合力的基础上,实现高校和谐教育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5.
传统文化及其孕育的民族精神是真正地把一个民族凝聚在一起,并赖以生存繁衍、世代延续的根。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干部分的中原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内容,其中的思想文化精华仍具有不容忽视的现时代价值。传统的“持中”、“尚和”、“宽厚”思想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重要思想基础;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为实现中华民族现代复兴而奋发进取提供动力之源;有关义利关系思想为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发展提供重要的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16.
和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在中国历史上,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增强民族凝聚力,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至今仍然具有重要价值,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宝贵文化资源.深入发掘并借鉴传统和谐文化的精华,对于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孝道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在坚持科学发展观、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尤其是在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形势下,继承和弘扬孝亲的传统美德,赋予孝道文化以时代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构建农村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点和难点在于建设农村和谐社会。加强农村先进文化建设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是当前和今后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建设和谐文化,是我们党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打牢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有效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共同致力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事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将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大学校园文化三个层面所构成的丰富内容,决定了确立和弘扬大学价值观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塑造大学精神是基础、强化载体作用的发挥是关键,并且要注重发挥大学生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