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文学作品的创作中,倡导理性、呼唤理性是很多文学作品表达的一个主题。本文主要从英国著名小说《蝇王》的主题出发,探讨作品中所蕴合的理性的呼唤与回归以及《蝇王》作品中理性的呼唤所具有的时代启示。  相似文献   

2.
小说《蝇王》是世界著名的英国小说家威廉·戈尔丁(1911-1994)的传世名作,威廉·戈尔丁曾获得1 98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在世界文学史上有着独一无二的历史地位.他的小说富含寓意,广泛地融入了古典文学、神话、基督教文化以及象征主义.《蝇王》是他的第一部小说,于1 954年问世,探讨了人类天生的野蛮与文明的理性的斗争问题,认为文明的约束一旦放松,人类的原始本能就会暴露无遗.  相似文献   

3.
《黑王子》是默多克创作中期以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中纠缠不清的爱情关系为重要主题的一部作品。其中的四位女性人物都渴望拥有完美的爱情,但因斯芬克斯因子的作用而走向殊途,同时展现了文本中女性人物"唯我主义"爱情观的的消融到向善的爱情观的重新建构的过程。由人性和兽性因子组合而成的斯芬克斯因子是文学作品解读与阐释关键点。斯芬克斯因子通过理性意志、自由意志和非理性意志之间的伦理冲突决定了人类伦理选择在个体发展和社会历史中的价值。本文指出,《黑王子》中爱情主题在斯芬克斯因子作用下展现了默多克作为道德哲学家对于女性爱情观的主张,唯有打破兽性因子控制下的"唯我主义"爱情观,把充满爱的目光投到外部世界,才有可能达到"善"的世界。  相似文献   

4.
如果说,《天下无贼》和《夜宴》里的冯小刚,还在跟人类玩调情;这回《集结号》,就算是把事情办了——三部把反叛贴在脑门上的贺岁喜剧标签的作品,分别对应人类的神性、兽性和人性,尽管就像赫尔佐格所说的:"反叛并没有错,错的是你没有更反叛",由于商业大前  相似文献   

5.
美国作家丹尼尔·伍德瑞尔的小说《冬天的骨头》以女性的视角,生动形象地揭示了美国底层社会的蛮荒与韧性。小说以女主人公芮寻找父亲为主线,揭示了在男权社会下的女性主义意识下的"爱与自由"的主题,塑造了一个坚强独立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读者的实际需求,创作的侦探小说不再以单纯的破案为主,而是更多关注社会现状和人性,日本小说家东野圭吾是这类小说的代表人物。本次研究以东野圭吾侦探小说为研究视角,详细分析《白夜行》这篇小说中存在的社会与人性问题,从而揭示人性变形、扭曲的一面。  相似文献   

7.
文章把《为奴隶的母亲》放在中国封建社会"无我"文化的大背景上加以考察,指出社会学、政治学视角对文本的误读,并进一步认为小说的深刻意义在于揭示了封建宗法文化对人性的戕害。  相似文献   

8.
科马克·麦卡锡的《骏马》是一部以美国西部牛仔生活为题材的田园巨作,展示了人类"回望家园"这一重要主题。揭示了处于茫然失其所在的战后牛仔对于诗意生存的理想之途的探求和向往。小说以独特的回望视角探寻了家园的本源性和独特性,从而呈现了美国西部家园的生态存在之美和牛仔的"生态崇高"意识的悲壮慷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鲁迅小说中对几种社会底层人物形象的刻画入手,一方面分析了当时社会背景下一些普通百姓的麻木、愚昧与奴性意识,另一方面则对他们抗争无果,无法摆脱命运束缚的悲惨现状进行揭示,展现了旧封建制度对人性的摧残与压迫,反映出鲁迅小说中"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的创作出发点。分析鲁迅笔下的社会底层人物群像,即使在今天我们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大背景下,仍然有着警醒和思考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长篇小说《狼图腾》是从草原生态乃至草原生命的角度,对狼进行还原性解读的。本文通过对该小说内在意蕴的分析,力图挖掘出在"狼"意象表征背后所蕴涵的以"狼图腾"为文化内核的草原游牧文化精神,从而揭示出在文化人类学视域下,小说《狼图腾》所彰显出的意义:警示人类生存危机、启示人类"狼性意义"、引导人类进行深刻的文化反思。  相似文献   

11.
在工业高速发展的今天,生态问题已成为人类最刻不容缓、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为此,俄罗斯生态文学作家们纷纷执笔,写下了发人深省的生态主题经典作品。其中,享誉世界的文学大师——瓦连京·拉斯普京通过《告别马焦拉》这部作品呈现出人与自然的关系,揭示人性的本质,并希望借此唤醒人类热爱故土、保护自然的生态道德意识。  相似文献   

12.
当代吉林女性文学创作立足一方水土,既是当代东北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多样化的创作主题彰显着东北文学的魅力,展现着东北辽阔疆域上"吉林映像"的风姿。以吉林女作家金仁顺民族题材小说、王可心"西山系列"小说为切入点,试图从当代吉林女性作家多样化的创作风格中管窥地域文化品格及其创作价值,兼论及吉林省本土作家作品对吉林地方文化传播的反哺。  相似文献   

13.
也门现代小说是阿拉伯文学艺苑中的一朵小花,它于本世纪30年代末开始萌芽,在模仿欧洲现代小说的过程中,创作风格逐渐脱离阿拉伯小说的窠臼,主题从奇闻轶事、自然景观的描写转向典型人物的刻划与也门社会底蕴的揭示。本文就也门现代小说艰难而缓慢的发展过程作一概述。 1939年,《也门智慧》杂志发表第一部也门现代短篇小说《我是幸福的人》,作者艾哈迈德·布拉格。小说以主人公与友人的几次夜话为线索,阐述了生活中行  相似文献   

14.
仪式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功能。布依族作家罗国凡的小说再现了本民族独具特色的婚恋仪式,如体现自由恋爱的"玩表"仪式,代表旧婚俗的"坐家"仪式,张扬民族品性的嫁娶仪式等。作品中布依族仪式的再现不仅弘扬了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也推动了文本情节的发展,人物形象的塑造、主题的升华。从仪式角度切入研究,拓展了罗国凡小说探讨的视角,也有助于揭示布依族民族性格和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不是提出异化理论的第一人,但是,他关于这一主题的观点是独特的。异化的概念不仅仅是一个哲学范畴,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它揭示了随着人类社会的推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空前丰富及人类创造力的提高的背后隐藏的危害——人们生存的困境,理性的丧失,价值观的扭曲。人们正逐渐丧失了行动的自由和思维自由而成为"被操纵的生物"、"被全面异化",进而造成了社会发展的困境,使人类面临生存危机。  相似文献   

16.
庄子的人性思想是道家人性思想的重要内容。人性是善的还是恶的?确切地说,人性的本质是什么?这是中国哲学中最有争议的论题之一。庄子以道家理论为基础,从道的范畴来探讨人性的本质,开创性地提出了二元人性思想,既揭示了人性中的黑暗一面,即人的欲性,又探索了如何去除人心中的"欲性"而达到美好淳朴的"道性",在中国人性史上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7.
在不同的时代中,文学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也是有所不同的,但是对人性善恶的揭示,一直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莎士比亚的名剧《李尔王》就是一部有关人性善恶问题的作品,作品中的主人公李尔历经了从恶到善的人性蜕变,在这过程中,莎士比亚在描写人性险恶会给自己带来灾害的同时,也表达了人生要想获得价值,那么必须要去超越自身的精神这一思想。本文主要论述了莎士比亚名剧《李尔王》中存在的人性问题。  相似文献   

18.
威廉戈尔丁通常被认为是20世纪英国文学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最伟大的著作莫过于《蝇王》。本文通过对戈尔丁《蝇王》的分析,粗浅地解读存在主义。  相似文献   

19.
莫里森在《恩惠》中一改过去满篇都是对白人社会控诉的主题,而是内化人性弱点,从黑人自身寻找精神被束缚的原因。通过分析小说中反复出现的"鞋"意象,解析弗洛伦丝儿时对鞋的渴望、穿错鞋时的被束缚和光脚走路后获得的内心自由。这一主线反映出年过七旬的莫里森在其作品中的全新主题:肉体的被束缚是黑人丧失自由的主要原因,主动放弃对精神自由的追求是被奴役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0.
《雾都孤儿》是一部典型的批判主义小说,对世界文学产生了深刻影响。然而至今尚未有学者从批评话语分析的视角探究小说中人物角色的话语建构及其背后隐藏的意识形态。小说中奥利弗孤儿形象的塑造主要体现在及物性、词汇分类和情态的使用上,运用批评话语分析方法揭示当时作品写作背景时期英国社会资本家的腐败和社会底层人民,特别是孤儿的艰苦生活,呼吁构建公正和谐的社会,追求人性的真善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