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博时代高校思政工作开展有了新的方向和新的变化。本文从探讨微博时代高校思政工作开展的时代背景出发,详细阐述了微博时代背景的基本内容和形势特点。而后笔者又深入分析了微博的基本特点,并就微博对高校学生思政工作的影响做了系统的论述分析。最后,针对微博时代高校思政工作开展方式问题,笔者做了观点性和理论性论述分析。  相似文献   

2.
随着网络信息的快速发展,微博作为一种更加便捷的交流工具,已成为影响大学生行为和思想的一种不可忽视的力量。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一线工作人员,应抓住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潮流,充分利用微博给高校思政教育带来的机遇。本文通过分析高校辅导员利用微博开展思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阐述利用微博开展思政教育的必要性,进而提出利用微博开展思政教育的对策研究以期促进高校辅导员在思政教育中对微博的更好利用。  相似文献   

3.
在"微时代"发展背景下,以"微电影"为载体的思政理论课教学为传统思政理论课注入新的活力。当前,全国思政微电影与理论课教学的必要融合,提高了青年学生综合素质,拓展了思政教师专业技能,提升了思政理论课工作实效。只有在思政微影创作过程中,重视微影主题与核心价值的一致性、以小见大与以情融影的认同性、学生参影与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典例教学与普遍教学的递进性,才可使"微电影"有效应用于思政教学,将课堂育人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4.
在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工作者要充分运用微媒体新技术的优势,通过合理利用"微思政"教育平台,构建线上交流沟通平台,因势利导,创造丰富多彩的思政教育微产品,知行合一,实现思政教育线上线下联动机制等措施,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在当今社会,对青少年开展思政教育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社会步入了"微时代"。"微时代"给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阻碍和机遇。针对"微时代"给高校思政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微思政"为高校思政教育开辟了新天地,但多元的网络环境削弱了其话语权,"议程设置"理论着眼于改变受众的认知,从而引导舆论,影响受教育者的态度和行为,这与"微思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相契合。因此"微思政"应充分把握"议程设置"的内涵和意义,通过提升媒介素养、做好把关人、活化传播语言表达等方式建构"微思政"话语权,增强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其牢牢把握网络话语权。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成为门户网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此后,中国很快进入微博时代,伴随而来的是一系列新兴"微"词语的出现,如微公益、微奥运、微新闻、微创新、微交易、微阅读、微时尚等。本文针对"微X"词族的构成情况、来源以及"微X"词族的发展这三部分进行论文,探究其发展规律以及对人们的生活影响。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新媒体给当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在此背景下,如何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充分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成为当代高校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微博作为流行于年轻人的一种社交平台,借助传播的快速性、互动的便捷性以及广泛的开放性,受到了大学生的喜欢和支持.从微博发布的用户报告来看,其月活用户已经超过5亿,日活用户超过2亿,用户群体呈现年轻化趋势,90后与00后用户所占比重超过80%.由此可见,大学生作为微博主要使用群体,如何以微博为载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深入研究.文章首先分析了微博的功能以及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特征,并且深入探讨了微博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价值,最后提出了如何合理应用微博来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相关策略,以期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内涵式发展阶段,以微博微信应用为主、新旧媒体融合的全新校园传播体系对高校校园文化传递、思想理念交流产生了"积极"与"消极"的复杂影响。因此,开展思政教育不仅是常规教学内容,更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如何适应全新传播环境、构建新的思政教育体系,就成为当前做好大学生培养工作的新使命。  相似文献   

10.
微博时代下,如何在高校切实有效地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是一个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系统地阐述了微博的概念与特点,分析微博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积极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和冲击,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统载体的功能,给传统教学带来挑战。微博为大学生思想互动提供了良好的载体与舆论环境,基于微博构建线上与线下互动式的思政教育模式,是高校思政工作者应对新媒体挑战的重要路径与选择。因此,高校应以微博为载体,构建教育工作平台,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积极优化网络道德环境,从而发挥微博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随之得到了广泛性的普及,并且智能手机的功能也越来越丰富。现阶段,我们已经进入到了"微时代"。"微时代"对高等院校思政课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影响,高等院校必须对思想课教学进行创新与改革,以此更好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笔者针对高等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现状进行了探究与分析,并提出"微时代"高等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有效策略,希望有助于高等院校思政课教学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进入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大学,需要科学定位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作用,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高校一切工作的全过程;需要建立健全"大思政"育人格局,积极探索"微思政"教育模式,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优化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从而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线"作用落实落细。  相似文献   

14.
正"要平视、要简洁、要便民、要效率、要互动。"在"微聚政能量"政务微博交流座谈会上,重庆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周波一连说了办好政务微博的5个关键词。"二两小面,辣到通透!如此美味,何愁光盘?"这是著名作家苏芩于2014年5月24日在重庆发的一条微博。迄今为止,这条微博已经被阅读了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微博几乎是人人拥有的社交软件,微博的兴起在不知不觉间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众所周知,微博拥有非常强大的功能,不仅仅是一种社交服务软件,更是营销、传播信息等载体。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而言,要清楚如何运用微博来实现更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提高工作的有效性。本文就微博热潮盛行的原因展开分析,就微博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起到的作用展开分析,就如何运用微博提高思政教育的有效性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吴义 《职业》2016,(6):65-66
在当前,以"微"为名的事物不断涌现,微博、微信、微电影等等,我们进入了一个"微时代".网络化、信息化、大数据时刻影响着我们的学习与认知.在愈演愈烈的"微"时代,我们的教学也应当借助"微"力,让课堂充满"微"力.本文就微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正现代社会真成了微世界: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幸福……还有一种"微"却总是被人们忽略,那就是微机会和微成功。阿诚,初中毕业后在家务农,后来省道拓宽,家里的田地被征用了,他成了失地农民,不得已到镇上的纺织厂打工,一天要工作10个小时。阿诚没有技术,没有文化,没有长远眼光,也不可  相似文献   

18.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互联网+"概念,激起各行各界热议。"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微时代悄然而至,已经成为行业创新发展的新方向和必然趋势。大数据时代,从教育理念到教育技术都面临着创新和改革。"微"时代已悄然兴起,微信、微博、微视频广泛应用于方方面面。在这种微时代的环境中微课应运而生。很多高等院校需要向应用型技术大学转型发展,在摸索课程改革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开发微课,如何改变理念和教学模式,如何制作个性化和技术化的微课以适应应用型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微博20问     
《职业》2011,(10):78-78
1.不用微博会怎样?OUT! 2.微博能代替博客吗?毋庸置疑3.微博发展趋势?越博越开心。4.微博之后是什么?悬念。5.微博能衍生哪些新职业?微写手、微水军、微粉丝、微(营)销客……6.微博的生命力有多长?很难预测。7.微博是时尚的标志吗?是。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紧紧围绕党和国家政府提出的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充分把握班集体建设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性,理清当前高校班级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求真务实,通过正面引导,用社会核心主义价值观教育学生,做好班委与团支部建设,打造一支弘扬社会主义正能量的队伍,巧用"微时代"网络平台,做好大学生思政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