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住宅空间的分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住宅空间的分隔好坏决定住宅设计的质量,住宅的空间组成实质上是家庭活动的场所构成,范围广泛,内容复杂,但归纳起来大概分为群体活动空间和私密性空间。  相似文献   

2.
《城市》1991,(4)
今年以来,我国内地的一些大城市,陆续展出了香港建筑师设计的复式住宅。这种住宅设计特别注重房屋内部的平面分配,使之更充分、合理地利用了空间,将房屋的使用面积提高50——70%。它的每套住宅单元家居设施、功能齐全、包含二间以上的独立卧室、客厅、饭厅、厨房、卫生间等。改造成这种住  相似文献   

3.
陈雅珺 《城市》2015,(6):62-65
空间人性化设计研究是关于环境与人的行为经验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它在使用者行为需求的指导下,以研究人地关系和空间适应性为主要内容。基于对苏州公园活动空间老年人使用情况的调研,从功能分区、空间设置、要素搭配、设施保障等方面归纳老年人的行为特征,剖析人性化设计在公园活动空间中的应用,以期为建设适宜老年人活动的公园空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张楠  伊飞  马鑫 《城市》2010,(4):40-41
一、引言 现代小区景观设计的成果是供小区内所有居民共同休闲、欣赏和使用的,因此在设计中要全方位考虑设计空间与自然空间的融合,不仅要关注平面的功能分区,更要注重空间立体层次分布,使住宅景观设计的人性化得到更多的体现。本文以北辰科技园生活配套区景观绿化工程为例,探讨当今住宅小区风格定位与具体景观设计的人性化结合。  相似文献   

5.
靳杨  武若愚 《城市》2010,(8):65-67
住宅是满足人们居住需要且具有人为空间的一种建筑类型,人为空间包括内部空间和外部环境两个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以及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简单的居者有其屋已无法满足人们对居住品质越来越高的需求,这种需求正不断推动住宅的发展与进化。  相似文献   

6.
李欣 《城市》2007,(4):47-48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随着商品房的出现和发展以及相关领域的相互渗透,住宅设计涉及的相关学科越来越广泛,住宅质量以及人居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住宅设计不仅考虑了客观、硬件的完善,而且越来越多地兼顾到了人文、主观的心理要求,设计本身有了很大的技术提高;商品房市场也在不断地成长、成熟;环境设计也提到日程上来,并受到了高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保障房住区的规划与设计常套用一般城市居住区的规划设计标准,符合特定居民需求的住区公共空间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对广州市7个典型保障房住区居民进行访谈和问卷调研发现,保障房住区居民的年龄构成、经济收入、户外活动类型等与普通住区的居民存在明显差异。因此,保障房住区公共空间的设计应以居民的真实需求为依据,在研究不同人群的行为特点的基础上来进行,具体需要关注的内容包括改善步行交通环境、优化配置住宅周边的休息空间、拓展架空层的功能等等。  相似文献   

8.
现阶段,随着房屋住宅需求的增加,人们开始注重装修的质量。因此,住宅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住宅设计的过程中,室内光环境设计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室内光环境设计能够提升人们的精神需求,并有效提高人们的舒适体验。在室内光环境设计的过程中,需要遵循相应的原则。笔者于文章当中,针对相关设计原则,对现代室内光环境设计趋势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在创建节约型社会的过程中,住宅也在向精细化、节约化迈进。集约的住宅户内空间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节约社会资源,在建筑层面上为社会弱势群体缓解住房困难的问题。在对极限住居及空间集约模式的设计研究中,文章通过对国内外极小住宅案例的追溯,在设计对比研究的基础上优化设计出"7m2"多适应性微型住宅,并进一步探索了极限住居内部空间设计的基本策略及处理手法。在保证人的舒适性的前提下,从平面、垂直空间及可变家具等方面进行设计,设计出满足单人或多人的居住空间。"7m2"微型住宅的建造验证了极小空间高效利用的可行性,户内空间集约策略的研究在节约型社会的建设中定能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大城市居住空间的发展与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居住空间可从两个方面进行认识,一是指以居住用地为主的物质实体空间,这包括住宅的地域分布、住宅的组织形式、住宅空间分布与组合特征等在景观上的外部表现;另一是强调居民住房选择与居住社区的功能空间,这是一个以住家为中心的相对流动化的空间范围.所以说居住空间是一个包含了住宅的区位特征、住宅的式样特征、居住主体的自然和社会属性特征、住宅空间与其他城市空间相互关系等范畴的抽象化的概念.  相似文献   

11.
介入加斯东·巴什拉"地窖与阁楼"的哲学思考,从场所营造、空间操作、形式生成三个层面对波尔多住宅进行解读,旨在探讨建筑内在生成规律以及人与空间的关联性。库哈斯建筑哲学的不确定性与复杂性均在波尔多住宅中有所体现,形式消隐于场所、融合于结构、适应于行为,为当代住宅的空间生成与形式表达提供了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居住空间可从两个方面进行认识,一是指以居住用地为主的物质实体空间,这包括住宅的地域分布、住宅的组织形式、住宅空间分布与组合特征等在景观上的外部表现;另一是强调居民住房选择与居住社区的功能空间,这是一个以住家为中  相似文献   

13.
从地域气候适应性建构的角度分析冀东地区的石木结构住宅,并以长城沿线的兰成沟村为研究对象,借助田野调查、问卷收集、图解分析等方法,分析冀东地区传统石木结构住宅的气候适应性建构演变过程,总结该地区住宅在更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住宅的演变过程进行解析,提取传统石木结构住宅的被动性气候适应性建构策略,解析引发其演变的内在因素,从室内空间变迁、功能匹配组织、空间路径系统、材料组织建构四个层面对传统石木结构住宅和新建住宅的气候适应性建构策略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冀东地区传统石木结构住宅中具有许多气候适应性建构智慧,但这些气候适应性应答设计逐渐消失,极大地弱化了住宅对室内物理环境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1996年,中国环境行为学会成立。20年来,我国环境行为研究有了长足发展,研究成果日渐充实,大部分高校设立了环境行为研究相关课程。从环境行为学会每两年召开一次的国际学术研讨会的论文可以发现,近年来,我国环境行为研究大致出现了如下动向:一、研究选题:课题日益多样化,涉及环境行为理论、知觉认知、生态环境、公共空间、社区住宅、生活方式、特殊人群、使用后评价、场所营造、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5.
居民行为需求与居住区绿地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规划设计必须结合人的行为规律,如今已成为设计者的共识,在设计居住区绿地时也不例外。为什么许多看上去很美的花园里却空空荡荡?为什么整齐的绿篱屡遭破坏?为什么精致的栏杆挡不住践踏草坪者的脚步?这在许多情况下是由于设计者没有考虑居民的需要所致。许多设计往往只注重图案效果或仅满足于绿化的生态功能,而对绿地的休憩、活动、交往功能考虑不周,造成居民使用上的不便。居民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绿地空间?在这方面已有许多论述,本文在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绿地空间与居民行为需求进行分析,归纳出部分规律,以期能对居住区绿地的设计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6.
本论文作为中国北方农村住宅研究的基础论文的一部分,以辽宁省与河北省的住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住宅的房间功能和平面布局的关系,以明确探讨住宅空间构造的特征和其形成要因为本研究的目的。本文的研究结果指出:中国北方的辽宁省与河北省具有不同的住宅平面特征。这种特征的地域差异就其形成要因不仅是基于各地区对现代住居环境不同的需求,而且也与其地区的气候、风土、风俗等相关。在广地域的中国,本文为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村住宅设计与评价做出了较有价值的摸索。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气候与能源出发,总结了生态住宅气候适应控制的两种方式,强调了其中被动式调控的重要性,通过解读实例从住宅型体、缓冲空间和表皮系统三方面阐述了欧洲生态住宅的气候适应性,以期为我国生态住宅的气候适应设计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18.
在商品同质化越来越严重的今天,品牌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越来越重要,品牌形象也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视。商业展示空间是品牌形象推广的重要手段,不仅能体现出品牌的设计风格、文化内涵,还能从侧面反映出行业的特征、人文思想等,将产品形象作为一个整体展示给受众,这种方式具有更加直观的传递功能。本文主要分析商业展示空间与品牌形象之间的联系,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不断更新展示设计观念,为品牌展示设计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通过合理的空间展示来增加受众对品牌的认知度。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膨胀,城市中心区用地日益紧张,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由于地下空间比较封闭,缺乏自然采光,人们往往很容易迷失方向。目前已建成地下商业街在利用空间环境因素进行寻路导向设计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的寻路行为。本文从寻路的角度出发,运用实地调研和问卷形式等方法对重庆五大商圈及上海深圳香港等地的地下商业街空间环境进行调查和分析,归纳出产生问题的原因及地下商业街空间寻路的影响因素,结合人的心理行为特点,从空间导向设计、标志系统设计和情感氛围营造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设计策略,以期对未来地下商业街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欧美一些国家,房屋住宅结构发生了一些改变:餐厅消失,后院减小,浴室"膨胀".<澳大利亚周末杂志>说,在过去的20多年里,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影响了家庭住宅的结构设计;而住宅结构的变化又反作用于人们的生活.该杂志还对将来20年房屋布局做出大胆预测:房屋会越来越小,其功能也将越来越紧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