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神思》是《文心雕龙》创作论的第一篇,研究它的翻译可以起到整体上把握作者的精神认识格局和艺术构思问题。该办法在于博而能一,即既要积累丰富的素材和情思,又要具备贯通一气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村上春树是深受人们喜爱的日本当代作家,其作品被译成多国文字。目前对其译本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挪威的森林》和《且听风吟》这两部作品上,关于《国境以南,太阳以西》译本比较研究则寥寥无几。本文以原译文对照考证为主要手段,试对林少华、赖明珠译本进行对比,分析两位译者的不同翻译策略对人物形象塑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翻译美学理论始于20世纪70年代,一经提出,就受到学术界的关注。李清照是宋代婉约派的词宗,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占有显著地位,她的词主题广泛,《声声慢·寻寻觅觅》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曾多次被翻译成英文,几个译本各具特色。本文主要依据刘宓庆先生的翻译美学理论,对《声声慢》的原作及三个英文译本进行分析。笔者依据这首词的美学特色,从翻译美学所涉及的形式系统美学成分和非形式系统的美学成分两方面探讨了《声声慢》原作中的美学意蕴,并分别对比原文本与三个译本,指出三个译本在再现原文美学特色方面的得失。希望能为提高李清照词英译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镜花缘》早在19世纪30年代就流传到了韩国并被翻译成谚文在民间流传,近两个世纪后又用现代韩语被再次翻译成书出版。韩译本的翻译中凸显出两国文化交流的阻滞与碰撞、误解与扭曲等创造性叛逆。文章通过对韩译本翻译中归化、异化及人称和地名的翻译与原著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两者的异同及其背后的文化原因和译者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5.
6.
本文对《道德经》的两个阿拉伯文译本进行比较研究.论文从哲学概念的译名、译本的特点、意译与直译、对原文的理解等角度着手,分析了两个译本的得失,期望能对后来译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父子》是贾平凹《太白山记》中的短篇小说。文中将太白山一带的陕西方言风格挥洒得淋漓尽致,呈现出十足的贾平凹式陕西方言的陕西传统文化内涵、陕西地域特征以及粗糙低陋的语言风格。德译本的《父子》,在陕西方言的处理方面,很难达到原文的语言效果,陕西语言文化特色也未得到完全凸显。  相似文献   

8.
研究《庄子》和《孟子》文学比较的目的在于了解这两部中国古代传统文学与哲学经典之间相同与差异之处,学习以辩证的眼光看待这两部古典巨著。本文从《庄子》和《孟子》的思想观点、语言使用与寓言运用三方面分析了二者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道德经》的两个阿拉伯文译本进行比较研究。论文从哲学概念的译名、译本的特点、意译与直译、对原文的理解等角度着手,分析了两个译本的得失,期望能对后来译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埃德温·阿灵顿·罗宾逊是20世纪美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诗人之一。他将普通人日常生活中的事件作为诗歌的主题,以传统的诗歌形式阐释现代主题。本文选择诗人两首代表性诗歌《理查德·康利》和《米尼弗·契维》,从文体学的特征入手,对两首诗歌在不同层面进行对比。最后对两首诗歌的主题做分析和概括,揭示诗歌中蕴含的有关作者的社会和道德思考。  相似文献   

11.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歌,也是我国古代民间文学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诗篇之一。国内外有众多学者翻译研究本诗。本篇就许渊冲和韦利的译本,从叠词的英译、文化负载词的英译以及不同的翻译方法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翻译目的论的角度对许地山的经典散文《落花生》的三个英译本(杨宪益/戴乃迭译本、张培基译本、刘示聪译本)进行了赏析比较,旨在说明翻译目的论在翻译过程中产生的作用和影响。翻译目的论认为,翻译目的是一切翻译行为所应遵循的最高准则。所以,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基于各自不同的翻译目的,使得三个英译本体现出不同的语言处理方法及翻译策略的选取,进而呈现出不同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朱生豪与方平《威尼斯商人》译本对比研究,发现朱生豪多用直译、直译加注等翻译策略,注重译文的文学性;而方平则多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体现戏剧通俗化和口语化的特点。二者翻译策略不同,译文的形式及其达到的效果就各具特色;在翻译剧本过程中,应多样化的使用翻译技巧和修辞手法,同时也要对剧本有一个具体、透彻的分析,翻译后的译文要能充分体现戏剧中各主人公的性格特点,这样才能帮助观众领略莎士比亚戏剧的语言、剧情以及思想特点。  相似文献   

14.
《诗经·豳风·东山》是一首反映周代征夫受战役之苦和征夫对家乡及亲人思念的著名诗篇,是诗经中表现行役内容最优秀的篇章之一.《东山》全文共四章,一百九十二字,表达出了多重情感:反战,惜民,思乡,念妻.这既得益于诗人对想象和联想的运用,也离不开贯彻全诗的景物描写,尤其是其中含有动物意象的环境描写.  相似文献   

15.
符号学将语言符号的意义划分为语用意义、指称意义、言内意义。翻译过程中对这三种意义的正确理解有助于准确科学地传达原文的意思。选取陆谷孙、黄梅和刘须明三位译者的《飞蛾之死》译本片段,讨论符号学三种意义在实际翻译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王建柱 《当代老年》2010,(11):18-19
《共产党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纲领性文件。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端。许多年来,正是这本《共产党宣言》影响带动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和先进分子。  相似文献   

17.
文学作品的翻译实现了原作生命在译语文化语境中的延续。南治国、彭俊豪、何世原的《旅行的艺术》译本同样加深了大家对旅行的体悟。本文主要从词汇、句子和篇章三个维度对该译本的部分篇章进行分析,揭示了翻译中普遍存在的的语义、重心和语序问题,旨在对文学作品翻译者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8.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在中秋之夜抒发政治失意和思亲时所作.本文分析原词并选取朱纯深、戴俊德、以及Robert Kotewell & Norman Smith三个英译本进行比较.外国学者对于词的理解不及朱纯深,但其语言简洁、地道.朱纯深理解到位,用词考究,但意译部分较多.  相似文献   

19.
政治伟人传记片一直是我国传记电影的重要类型,本文聚焦于电影《周恩来》和《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从创作背景、人物塑造、表现手法来进行比较分析,最终通过传主定位和传者定位的不同得出两者之间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白居易以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爱情故事为题材的《长恨歌》以其独特魅力吸引了广大读者,并被多位学者、翻译家译为英文传到国外。在众多译文中,杨宪益与戴乃迭合译的版本及许渊冲的译本在国内关注度颇高。作为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在鲁迅先生的"三美"理论上结合自己翻译经验提出了译诗的"三美"原则,即"意美"、"音美"和"形美",得到广泛认可和推崇。本文以许渊冲先生的"三美"原则作为指导来赏析比较两个倍受关注的译本,体味两个译本的各自魅力以及个中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