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魏晓红 《职业时空》2012,(6):132-133
大学生在求职应聘中如果不了解非言语交际策略,就可能造成应聘失误。文章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分别从服饰、空间距离、时间概念、副语言、体态语等方面分析了面试中求职者可能出现的失误和应对策略,以期对大学生的求职有所启示和帮助。  相似文献   

2.
田芳 《职业》2014,(30):140-140
大学生在求职面试中要重视每一个细节,细节决定成败,决定大学生更多的就业机会。本文讨论了大学生在求职面试过程中应该引起重视的一些细节问题,希望大学生们能在面试时加以避免。  相似文献   

3.
李冰 《现代交际》2003,(7):25-25
求职面试中,若想在较短的时间内成功地推销自己,机智、得体的语言是关键,作为一名求职者,在求职面试中应掌握下面的“先后艺术”。 先闻后切 求职者应该仔细观察、倾听和获取主考官发出的各种信息,然后作出准确判断。当主考官提出一些过于简单的问题时,求职者应考虑对方是否在考察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位求职者到一家大公司应聘管理人员,主考官  相似文献   

4.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求职应聘成为大学生迈向社会、走入职业生涯的最主要途径,几乎所有的行业和领域也都把招聘活动作为增强团队活力、补充后备力量的重要措施。于是,能否求职成功,如何在众多的应聘者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大学毕业生们追求的至上法则。当然,除了求职者自身所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以外,大学生更应该注意在求职应聘中的美学要素,涵盖到了简历美、语言美、表情美等几个方面,这也是求职招聘能否成功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5.
病毒一:求职面试的虚假和浮躁面对着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招聘会,大学生求职哪个不是场场不落,送简历如撒传单。正所谓浮必显、躁必急,因此各类“毒素”也慢慢渗入了人才市场——假学历、假文凭、假证书以及装帧精美的虚假简历,甚至徒具其表的各色人才“包装”。例如,某外资巧克力厂商的招聘会上,一名应聘女学生向面试经理特别提出自己从头到脚连眼睫毛都是咖啡色的。  相似文献   

6.
面试在求职过程中的作用已越来越重要,几乎每一份工作都要经过面试才可能获得。接受面试的—方往往难以克服陌生所带来的紧张感和渴望被录用所造成的焦虑,应聘单位的实力越雄厚自己对自己的评价越低。对自己能力的怀疑势必使自信心和临场情绪受到挫败,严重影响在面试中的正常发挥。所以,实际上面试也是供需双方心理上的较量。1、让自己有备而来对自己的了解要充分,先对自己测试一番。为什么来应聘,求职动机,为什么看中这份工作,是单位的招牌大还是因为这个职位本身有吸引力,对这份工作的渴望程度……在排队等候面试的时候,不妨在心里做个自我测  相似文献   

7.
潘强玉 《现代妇女》2013,(12):93-93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有很多大学生不能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其原因是不能在求职面试中把自己最出色的一面展现出来,所以提高面试能力,在大学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合理运用印象管理策略,可以增加面试成功的机率,从而在求职面试过程中扬长避短,崭露头角,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8.
肖保根 《职业》2006,(2):46
随着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应聘面试失败就成了求职者们的家常便饭。不少人屡“面”屡败,由此怀疑自己的能力丧失求职的信念,出现“求职恐慌症”。事实上.有资料表明: 有相当一部分面试失败者是由于考官的个人好恶、考官的同性相斥.考官的个人经历等造成的,即所谓的“人祸”,与应聘者的能力和表现无关。  相似文献   

9.
“毕业生求职也有一定的技巧和诀窍”。这是一位去年毕业的大学生在应聘现场深有感触说的话。他曾经多次参加招聘会,总结个人求职的感受认为,求职应聘有以下技巧和诀窍: 一、 注意个人仪表。男学生要穿一套得体的西装,选配一条合适的领带,擦干净皮鞋(有的  相似文献   

10.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愈来愈严峻,从大学生自身角度出发,提高面试技能,则显得至关重要。印象管理策略作为一种面试技巧,被广泛地应用于毕业生应聘面试中。恰当运用印象管理策略,扬长避短,可以有效增加面试成功的机率,从而在职场中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1.
曹正明  何玲霞 《职业》2012,(27):95-96
大学生职业素质的欠缺,暴露出学校对大学生只注重专业技能锻炼而忽视职业素质培养。这里有一名大学生求职的案例。某校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小吴,从数百人的竞争中顺利进入一家国内知名企业的面试环节。在面试中小吴为了脱颖而出,总是抢在别人前面回答问题,比别人多说几句。整个面试过程,有2/3的问题都是他回答的,而  相似文献   

12.
许海丽 《职业》2006,(10):42-43
面试,是求职者要闯的最后一关。人们往往关注如何在面试时“包装”自己,营造良好的个人形象,而忽略了面试前的准备工作。大学生要在面试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做好面试前的准备工作。职业规划“知己知彼”求职前首先要做好职业规划。所谓“职业规划”,就是根据自己的现有条件和  相似文献   

13.
蔡跃进 《职业》2002,(8):24-25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外商投资企业迅速增加,已成为我国劳动者就业的主渠道之一.尤其是大中专院校、技校毕业生,大都希望能到技术先进、工作条件好、薪酬水平高的外企就业,因而积极应聘外企.但如果求职应聘者不了解各类外企的不同特点,在面试中往往会弄巧成拙或造成差错,影响应聘的成功.那么,求职者应如何适合不同外企的口味呢?这里列举以下几个事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个人求职应聘已是很自然的事了.可有的朋友,特别是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往往因为缺乏应聘经验,虽有满腹才学却无自我推销之术,与好的就业机会失之交臂.应聘者应该学习几招应聘之法.  相似文献   

15.
兵书上说,不打无准备之仗,"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大学生求职应聘,一定要知己知彼,才能成功。而事实上有很多求职者,在求职过程中忽略了这一点,盲目跑现场、投简历,结果不能如愿,甚至屡应屡败。  相似文献   

16.
细节之"疯"     
关玉萍 《职业》2006,(3):52
时下公司面试,细节决定成败。情商测、临场应对能力测试、善良忠诚度测试等各种怪异方式的面试手段受到招聘方的狂热追捧。应聘屡屡受挫的李风,最后都是在面试的怪题中落马。这次应聘自来水公司的会计职位,听说公司总经理  相似文献   

17.
朱玉文  王剑 《职业》2005,(1):40-42
最受求职者信赖的招聘渠道为大型专业招聘媒体八成以上的求职者在应聘前会利用网络,搜寻应聘公司的相关信息近四成的求职者面试后对公司福利不能逐一了解劳动合同缺失最严重的两项是"工作内容"和"劳动保护与劳动条件"将近四分之一的受访者在遭遇求职陷阱时采用"临时抱佛脚"超过三分之一的求职者在遭受职场"陷阱"后"默默忍受"  相似文献   

18.
应聘的成功,主要取决于应聘时给招聘者留下的第一感觉.当前,企业招聘大学生,并不只看中求职者的书本知识,更看中其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毕业生在求职时,有时应聘的工作并不是其所学专业,这就更需要应聘者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灵活反应能力、亲和能力、合作能力、学习能力等.为了使大学生顺利通过应聘的门槛,寻求一个理想的职业,在应聘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元祥 《职业》2008,(31)
在人才市场越来越买方化的今天,不少大学生求职都有一些失败的经历.尽管招聘者的权力对求职者的去留具有决定性影响,但求职者因自身问题而导致应聘失败的也不在少数.招聘方的行为我们无法左右,但自身的错误总是可以避免的.只要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就可以大大提高求职成功的几率.那么,大学生在求职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相似文献   

20.
郭雷 《现代交际》2003,(6):34-35
女性往往很容易认为自身的成就和技能不如男人,她们没有足够的信心来相信和认知自己的能力,甚至认为在信用方面也远不如男人。即使在求职面试时,这些问题也轻易显露出来。以下求职时常见的九种错误,就如压在女性心头的九座大山,成为其应聘成功的最大障碍。不知身为女性的你,是否也犯下了那样的错误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