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美龄 《现代妇女》2014,(2):197-198
南宋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辨》中正式提出"以禅喻诗"的主张,使"以禅喻诗"成为了一种风气。其实,从内在本质来讲,"以禅喻诗"存在着很大的误区。本文仅从艺术思维和宗教思维,灵感与顿悟,"语不惊人死不休"与"不立文字"这三个角度来论述。  相似文献   

2.
李贽的"童心"禅,以佛学为根砥;在佛学之中,又以禅学为路径。他不仅将佛教的出离生死的宗教诉求视为学问之归旨,更将儒、道两教也一概纳入此中。而在方法论上,则将禅学的直心而动,作用即性等特点,从丛林禅院推及俗世人间,欲建立一囊括三教的"童心"禅。此"童心"不仅在于真性真情,而更以其禅学之"真空"为渊源。或以为李贽是单纯在学术思想的层面,来借用禅学的思维方式,则对他思想中的宗教性质太过忽视,也不能理解其学说何以如此炽烈、决绝。  相似文献   

3.
禅是什么     
在日本,有两座寺庙,其中一个寺庙的僧人如果去菜市场买菜,一定要经过另一个寺庙。而每当此时,另一个寺庙的小和尚总要出来与之“斗法”。  相似文献   

4.
乞丐与禅     
佚名 《现代交际》2005,(6):55-56
挑水禅师曾在好几个禅院住过,饱参饱学,在各她教人。他所住持的禅院吸引了太多的僧众学徒,但有些学生往往不能忍苦耐劳,终于半途而废。于是,他对他们说,自己要辞去教席,请你们各奔前程吧。三年后,一位门人在京都的一座桥下发现了他与一群乞丐共同生活。这位门人立刻恳求挑水禅师给他开示。  相似文献   

5.
李冬梅 《老年世界》2011,(22):37-37
在九华山拜谒地藏王菩萨的肉身宝殿,需登八十一个台阶,寓意着人生要经历的九九八十一难。拾阶而上,每个台阶的左、中、右,各有一朵莲花。朋友说:“要脚踩莲花,左边祈官运,右边主财运,中央一行莲花,是保平安的。”我选择走在中间,一步一朵莲花,不驻足,亦不回头。  相似文献   

6.
王春玲是为了“躲超生”来北京的。在河北老家她婆家那个村,生了女儿的,应该自己觉得见不了人,可她不,她要女儿成为全家的宝贝,她坚决不生第二个。她的固执成就了女儿童年的快乐。  相似文献   

7.
禅宗创立于中国,成长在日本,对日本民族的性格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从中国禅到日本禅的演变,可以说是一种文化的发展和延伸。日本是世界上拥有庭院最多的国家之一,本文以日本特色的庭院为例,探求日本庭院渗透的禅意识对日本民族性格的双重性格的影响,将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把握日本民族的部分特性,并加深对日本民族今昔行为模式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张艳 《职业时空》2012,(4):142+145
《驶向拜占庭》是叶芝晚期的代表作之一。它以平实的语言和丰富的象征意象塑造了一个充满艺术与生命的永恒的理想国度。其中如"拜占庭"、"老人"、"旋转"等象征意象,则更好地体现了叶芝对于现实的无奈和对永恒的渴求。通过这样的意象,叶芝诠释了自己心中对于永恒的理解——即艺术的永恒将带来生命的不朽,只有艺术才能拯救人的灵魂,并帮助人类获得永恒。  相似文献   

9.
一部《功夫熊猫》,一部《麦兜响当当》,拍活了中国元素。但怎么看,《功夫熊猫》都非常非常的美国,非常非常的孩子气;《麦兜响当当》都非常非常的中国,非常非常的成人味。  相似文献   

10.
张明慧 《现代妇女》2014,(12):331-331
净慧法师的生活禅理论在现代社会的背景下发展了佛法精髓,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活禅法门的四次第理论,构建出了修行生活禅的具体方法和过程。在此四次第中,直接体现的是佛法中观法门,从菩提心、般若智到息道观、生活禅,形成了佛法在世间的存在方式。从真如入手观空,从心入手观假有,最终落实到世间法的中道观,并依此提示禅修者行“在生活中修禅,在禅中生活”的正道。  相似文献   

11.
白与黑,永恒的主色调。用于餐具上,自然有种超凡而脱俗的魅力,用餐时令人倍感与众不同。  相似文献   

12.
本来在画坛就有一定影响的方云先生,这一下可出大名了,就连台湾的佛禅大师星云郁邀请他作为嘉宾,出席其《百年佛缘》新书发布与淡话会近日,笔者专程上门拜会了从台湾回来不久的方云先生,其中等身材,不胖不瘦;穿着中国传统服饰——中装,显得非常传统;稍稍偏短的小平头,给人留下非常精神饱满的印象;再往脸上看,慈眉善目,下巴蓄着寸把来长的山羊胡须,彰显出儒雅、智慧的光芒;见面时习惯的双掌合一,给人以谦虚、虔诚、沉稳、大方之感觉。应该说,对禅文化的学与悟、思与变、清与静、传与承,以及禅意丽的创作、实践与生活的体  相似文献   

13.
随着视觉技术的发展,旅行摄影成为了游客凝视自然或人文风景区的有形化与具体化实践.通过对20位青年旅行者的深度访谈,发现游客通过将风景转化成照片,使旅游的瞬时体验成为了永恒的收藏,而社交媒体的发展导致了游客凝视的进一步转向.一方面,受访者希望将旅行中的个人体验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以形塑关系自我、改善人际关系,并通过良好的线上互动行为进一步激发创作与分享的热情;另一方面,受访者会因为群体压力,通过设置分组等方式来隐藏旅游中的"集体自我".  相似文献   

14.
爱情与永恒之间的关系历来是艺术领域探讨的焦点,电影《永恒》以独特的视角来探寻它们之间的关系。一副锁链让男女主人公的肉体紧紧相连,实现了永不分离的愿望。可是自由、独立却因锁链的禁锢而失去,爱情也无法延续。爱情不在,永恒又有何意义?永恒促成了爱情的葬礼,爱在永恒中失去。  相似文献   

15.
正古往今来,我们在艺术价值判断上始终是以古人总结的审美标准来判断艺术的价值,这其中主要是精神层面的价值判断。然而,精神层面往往是非理性的,他的属性是我们个体无法调控的因素。"艺术是人类的永恒之梦,是人类永恒的精神家园"在价值判断上,中国人把道德价值放在一切价值之上,恩格斯在谈到商品价值说:"商品价格对商品价值的不断背  相似文献   

16.
马雷  颜培芬 《现代妇女》2014,(6):290-291
在人类文明长河中,诗歌作为最古老的文学形式,以凝练的语言、别致的声律和丰富的意象满足人们的社会情感需求。作为东西方诗坛中的两枚瑰宝,唐诗与十四行诗的研究成为研究者探讨的永恒话题。本文将通过对比唐诗与十四行诗中相通的自然意象,探究隐含在两种艺术形式后的隐喻和原型模式,从而揭示出人类相同的心理体验。  相似文献   

17.
程惠 《职业时空》2012,(8):160+165
从《诗经》到南戏后期高明的《琵琶记》、明代冯梦龙拟话本《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从近代曹禺的《雷雨》到现代严扑、华萃深的《秦香莲》,这些作品中都有不少"负心汉"形象。他们在眷情与绝情中冲突,在人性没有泯灭和个人欲望中徘徊、思考。他们的罪恶是永恒的,良心发现也是永恒的,罪恶与良心的冲突一直延续,这正是"负心汉"形象系列的普遍性和特殊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8.
王武军 《职业》2017,(9):42-43
如何提高教育质量进而实现教学目标,是教育者探究的永恒课题.笔者主要以自身长期观察与实践的钳工教学为基础,从"改革教师""改革学生""改革教学""改革评价"这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提高钳工教学质量进而实现教学目标的做法及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他们是一群普通的大学生,他们来自一个共同的组织——江西财经大学绿派社。这是一个致力于环境保护和社会公益事业的学生社团。以"倡导和谐的人与自然环境、贴近自然、关爱自然、保护自然"为宗旨。2001年以来,绿派社先后九次参加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主办的"湿地使者"行动,获得嘉奖无数,并有"全国百佳社团"的称号。绿派社在一群热心于环保事业的学  相似文献   

20.
王攀 《职业》2012,(17):85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关系着一个学校的生存和发展。突破现阶段职业教育发展束缚的根本出路在于学校的教学质量。因此,学校的重点和中心工作应放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个永恒的主题和主旨上。在教学上,学校应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