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陈洪绶幼时以蓝瑛为师,笔墨向以高古人物画著称。陈洪绶的版画在艺术风格上也主张学习传统,人物画崇尚北宋李公麟,并上追唐代周仿、东晋顾恺之。他"取法于古",不仅宗学古人画法,更注重体悟"古"的美学趣味和文化内涵。他与其艺术追求相近的同时期画家丁云鹏、吴彬、崔子忠等人共同形成了奇古变形的时代风尚。陈洪绶绘画深受民间艺术影响,尤其从民间版画、年画中汲取营养。他本人就参与了许多木刻插花和酒牌叶子创作,如《九歌图》、《西厢记》、《鸳鸯琢》、《水浒叶子》、《博古叶子》等。他的版画创作特点一是大多取材于文学故事,如水浒英雄,唐宋人物,等画题;二是趋于夸张变形的造型,人物头大身矮,体形肥短,形体转折扭动,动作富戏剧性等;三是呈装饰意趣的艺术形式,线条刚劲有力,多方折之笔,与木刻的刀法、力度和节奏感完美结合;四是陈洪绶的版画在艺术风格上主张学习传统,并超越传统也是其版画创作的一大特点。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对于高质量生活的追求以及艺术作品的收藏与赏析都在呈现上升的趋势。木刻版画是运用刻刀在木板上进行绘画,通过多种不同的雕刻方式刻画出事物的整体画面,然后再拓印到纸张上面的一种美术绘画形式。它通过灵活地运用刻刀集中在木版上展现了雕刻、构图、绘画、印刷的主要特点。中国现代木刻版画已经存在了一千多年的历史,其经历了从古代木刻到现代木刻的发展过程,在经历过多次的创新与突破以后,中国现代木刻版画拥有了自己独特的审美特征与艺术赏析方法。  相似文献   

3.
从乡土文化线索出发,以主要的代表性人物和乡土版画的创作取向为重点,论述近十余年来河南乡土版画及风情版画走过的历程。河南版画在鲁迅先生所引导的新兴木刻运动的大氛围下开始起步。在近十余年的发展过程中,保留了原有的地域性基础,并在此基础之上受新思潮的影响,出现了新的特点和面貌。河南版画由此开始逐步迈入新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4.
若借用"黑白为正宗"的木刻版画的刀味木味拓印味的特性,融合黑白装饰画的装饰形式意味,则将衍生出新的装饰艺术形式,让人们能看到体会到与传统不一样的视觉冲击。黑白装饰画与木刻版画的融合,装饰形式和这种木味、刀味的配合,用黑白形式诠释的艺术表现形式,无论是装饰性还是在艺术感官上,都是有其独特韵味的,相信一定会备受人们所青睐,为人们生活增色添彩。  相似文献   

5.
相对于油画和国画的普遍性,大众对于版画的认知度稍显逊色,然而通过近一年来对版画的不断学习,我认为版画的广博远比我们的第一印象来得深刻。首先有别于其他的画种,版画的发展之初是作为一门工具,而并非是纯粹的艺术手段。并且版画根据版种可以分为:木板(凸版),铜板(凹版),石板(平板)和丝网(孔板)四个版种。每一个版种的背后都有着大量的优秀的艺术家,每一个版种都有着独特历史地位的和不可取代的特殊价值,并且每一个版种的表现方式更是大相径庭,这对于别的平面艺术而言版画是独特的。  相似文献   

6.
版画十分讲究画稿、制版、印刷等工艺技巧,是一门独立的艺术。是艺术家表现自己意象的特殊方法。版画粗犷、单纯的特点决定了版画造型不可能追求油画、素描般的写实效果,而大多采取夸张、变形等手法。文中主要探讨民族文化视角下的版画教学创新。  相似文献   

7.
王磊 《现代交际》2014,(8):68-68
为了更好地表现声乐表演艺术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同时也是更好地表现表演者水平的需要,在声乐表演过程中需要进行再创作。其实声乐艺术包括两个创作过程,原创者对声乐词曲的创作被称为"一度创作",表演者的表演过程其实也是艺术再创作过程,被称为"再创作",也叫"二次创作"。声乐表演中进行艺术再创作,是更好地挖掘和理解声乐内涵的表现,是更好地表现声乐魅力的重要过程。  相似文献   

8.
70余年的创作生涯,上百幅反映民生、描绘自然的木刻作品,他是目前健在的年纪最长的中国版画泰斗。 一幅流传至今的鲁迅先生木刻像,一幅鲜为人知的鲁迅先生速写遗像,1936年在他的木刻刀和画笔下诞生。  相似文献   

9.
蘧得芳 《现代妇女》2014,(6):338-339
任何人都是其所处时代的人,其作品都是其所处时代的产物,其所处时代无不影响艺术家创作理念,而艺术家也是通过自己的艺术话语,艺术活动来表现其艺术思想及其对所处时代的认知,沃尔夫也不例外,他通过艺术歌曲这一领域,表达他的艺术思想,他的作品又深受他所处时代的影响,对他创作背景的研究,能更好地走近他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10.
艺术作品注重于表达情感,而注重色彩表现的油画作品更是心灵的体现和传达。油画是平面造型艺术和色彩艺术的结合,造型和色彩,就是油画用以表达的基本语言。油画在视觉上的印象,产生的感情和情绪的效果强烈与否,取决于贴切地表达作品主题的,富有魅力和独创性的色彩应用。油画的色彩语言的形式中也渗透着作者极富个性的情感体验,油画创作者对色彩语言的把握和运用成了油画创作中的重要元素,只有更灵活的掌握色彩语言特点与特性,才会更充分的表达出创作者需要表达的内心情感和丰富内涵。本文将首先分析色彩在油画创作中的表现和对情感表达的作业,然后列举和分析历史上各位大师对于不同色彩、不同调色技巧的运用,从中体会到油画创作中如何发挥色彩的感染力,充分表达了创作者不同的情感体验,给予了人们不同的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11.
版画是艺术中的一门重要学科,版画在中国也有十分悠久的文化历史,但是目前我国学术界对版画的研究却还不够深入,主要表现在研究缺少系统性,理论零散。要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就要首先建构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版画历史。研究中国的版画历史不能只停留在传统的辨伪、断代、考据等方法上,应该以开放的眼光来看待,一方面用西方引进的现代艺术理论提供的多元的视角来深入挖掘,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关注中国版画本身具有的多样性线索,建立全面系统的中国版画历史。  相似文献   

12.
明清之际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动荡时期,同时也是我国古典文化大发展的一个繁荣阶段,无论在思想界还是艺术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而作为我国艺术瑰宝的国画领域也因这一特殊时期造就的时代艺术家而在发生着变化。在这其中尤以一代山水画大师梅清及其梅氏一族的众多画家对中国山水画的创作手法影响尤为深刻。其朦胧写意的山水画作风格至今仍为中国山水画创作的主流风格。  相似文献   

13.
中国画作为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通过合理的运用色彩,使作品充分展示出其独有的魅力,从而使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承下去。在对中国画进行不断创新的过程中,中国人物题材画作在运用色彩方面特点较为鲜明。在新的发展形势下,通过探讨中国画人物题材中色彩运用的特点和内容,以期促进中国画人物题材创作的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4.
中国山水画简称为"山水",它是以风景为主要描写对象。中国山水画艺术在中国画坛上占据着主导作用,其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所具有的意境表现。意境是中国山水画的灵魂,意境的表现也是对山水画家的重要考量。而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不在于"可望可行",而在于"可游可居","看此画令人生意,如真在此山中,此画之景外意也"。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版画在版画艺术家们长期的总结、探索下兴起、发展并逐渐成熟。现在版画的形式风格丰富了,版画事业发展了,作为版画的基础教学如何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找出发展规律性的问题,是版画教育同仁研究的主要课题。版画教学具体的改革措施如同版画本身那样是开放的、发展的,只要保持创造力,版画教学的改革就会不断深化下去,版画也会越来越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16.
《公关世界》2015,(3):102-103
新水墨未来将与艺术品市场整体一起经历调整,今后新水墨艺术家内部将在价位、创作方向上进一步分化,而同一个艺术家创作的经典作品和应酬性作品的差价也会扩大。新水墨是过去三年艺术市场"现象级"的事件,火了,议论也多了,近来关于其"冷"其"热"的各种传言涌动。但是从主要拍卖公司的数据分析新水墨,其实新水墨整体市场还处于增长期,在盘面急速扩大的同时,出现了部分前期增长过快的艺术作品的调整、优质作品和一般性  相似文献   

17.
创作地域性的版画作品,要充分考虑当地独特的人文地理等景观。要尊重浓郁的民族文化对创作版画内容的影响,在创作中把现代化的创作元素、创作观念,以及地域的民间文化,融入版画创作中。把地域文化用版画的语言形式表现出来,因此在创作中重视版画的语言表现力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刘鑫 《公关世界》2016,(13):121-122
当人类还处于懵懂期时,雕塑这种视觉艺术形式就已经出现了(世界各地新旧石器时代的出土文物佐证),它是一种相对永久性的艺术形式,这是由它的材料性质所决定的(主要依靠石、木、金属等硬质材料)。而中国画则形成于汉代主要依靠毛笔、水墨以及国画颜色在宣纸,绢及帛等材料上进行创作。所以单从概念及形成时间上看,雕塑与中国画似乎是不搭调的两个艺术门类。  相似文献   

19.
姜耀南先生是国画界的一名宿将,也是以中国水墨画来表现乡土题材的代表人物之一.中国"以农立国",乡土写实绘画是中国本土画中影响巨大的一支,从改革开放初期罗中立的《父亲》开始,植根土地,追寻生活的乡土味,用画笔表现广袤田野上的乡里乡亲,就成为很多艺术家的追求.在这些艺术家中,姜耀南先生的水墨人物作品又有其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绘画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浓郁的民族特色,对于色彩的认识和使用更是有其独特之处,从而形成了传统色彩观念。从最初的"五色"观念到"六法"中的"随类赋彩",又到"墨分五色"。传达出中国画对"色"的重视和探索。本文从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画面色彩入手,分析其色彩在画中的具体表现形式,画面色彩的对比关系及色彩的装饰性表现,找到其作品色彩表现的规律,来指导今后自己的绘画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