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雪国》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的一部名作,始于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的笔下。川端康成的文学创作具有醉心的"物哀"风格,具体到其所刻画的女性形象则很有"伤感之美",在这部小说中塑造了叶子和驹子两位女性形象,前者所描述的是凄冷的"伤感之美",后者所描述的是野性的"伤感之美"。本文试就这两位女性形象的人性美作以赏析。  相似文献   

2.
张可久是元代大量创作山水散曲的作家,他的山水散曲,如画般美丽醉人,是其追求山水之美,尤其是色彩之美的结晶。他有意的建构山水散曲中所呈现出来的画面感,注重画面上色彩的运用,使景中有"色";并通过精妙的色彩搭配使其锦上添花;达到了作者对情感的寄予,使得情"色"交融。  相似文献   

3.
沈从文的《边城》是一部通过充满"爱"与"美"的边城风貌,寄托了他"优美、健康、自然"的人性理想和美学追求。平凡的故事情节当中,表现出的却是一番具有东方神韵的诗意之美。本文旨在探讨该部作品美的具体体现,从天人合一的和谐美、湘西少女之美、哀婉凄凉的悲剧美三个角度,感受其中深厚的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4.
汪曾祺的小说对日常生活进行了细致深入的描写,他在精心地描摹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力图将日常生活的原生态充分地展示出来时,又超越了日常表象,并以优美的抒情笔调淡化了小说的情节与冲突,从而凸显出了他所追求的"和谐"之美,然而汪曾祺这种"寓劳于乐"的文学理想无意中却又与当代消费社会有了契合。  相似文献   

5.
曹文轩的成长小说《草房子》里有一个单纯、美好的女性形象,这个形象寄予着作者对女性形象的期待和想象,在这种期待和想象的背后隐藏着的是一种男权意识和中国文化对“欲望”的罪恶感.  相似文献   

6.
狄德罗在《美之根源及性质的哲学研究》中阐述了美的定义只能用"关系"来涵盖的说法,这种独到的关于美的分析深化了美学研究的内涵。这一"关系"说也运用到了他在戏剧和绘画等方面的理论,理解狄德罗"美在关系"对于文艺理论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他,4年赌球,建立黑金江湖,涉及教练球员多达百人;他,给球员下药,软禁教练,拖欠球员薪酬,以"足球恶人"、"通天教主"的名号横行一时——  相似文献   

8.
正人们之所以"谈癌色变",除了漫长的治疗周期,还因为癌细胞有"流窜作案"的能力。"大恶人"有"大本领"癌细胞是非常贪婪的,它被视为疾病中的"大恶人",由以下两方面决定。其一,癌症具有无限增殖特性,我们曾遇到11公斤的巨大肿瘤。然而,只有无限增殖这一特性并不能算作恶性肿瘤。有些良性肿瘤的"个头"也是相当惊人,但它们是"懒惰"的,如果要  相似文献   

9.
许多人特别是青年人追求交际形象完美无缺,交际关系和谐顺畅,交际方法精妙恰当。殊不知,这些都难以实现,勉力以求并不能如愿以偿,有的甚至弄出个适得其反的结局。 根据和原因何在?——人心曲曲弯弯水,世事重重叠叠山。 人各不相同,心理千差万别,交际是彼此的主动与受动。两个不同个体能完全契合、通融?世界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 交际情形复杂,而且时间上在运动,空间上各有独特形态。置身其中,老把式也有陌生和手足无措之感,谁有应对裕如、毫无差错的把握呢?否则  相似文献   

10.
沈从文在文学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女性形象,她们出身经历不同,性格迥异,或是纯真善良的童养媳,或是任人鄙弃的娼妓,蕴含了"爱"与"美",而这正是大部分湘西女性形象的独特之处。本文主要通过对沈从文的《萧萧》和《丈夫》这两部作品中萧萧、老七女性形象的探究,认识作品中女性的回环式的宿命感。在这些乡村女性的身上,同时也体现了作家所塑造的女性形象蒙昧悲凉、无奈的文学意义,寄寓了作家对社会、人生的深刻观察和思考。  相似文献   

11.
左林 《职业时空》2005,(5):26-30
健康即是财富,但世间日思夜想追求财富的人比比皆是,朝夕不懈追求健康的却不多见,难道健康可有可无吗?有这样一句俗话:"什么都可以没有,就是不能没有健康!什么都可以有,就是不能有病!"没有健康--有病,会怎么样呢?没有健康的人只是半个"人"!就好像"人"字少了半边。他的人生缺乏一个有力的支柱,他不可能走得很快,也难以走得很远,他的人生将因此大打折扣。有病的人是"坏人",由于身体"坏了",他无心地折磨了家人,损害了社会,也苦了自己。  相似文献   

12.
海岩有个儿子?还是演员?可能没有几人会相信"造星大师"海岩的儿子现在还是个默默无名的小演员,而这就是海岩的教子之道:人前不认亲生子,放他自己去成功。  相似文献   

13.
正说话之道是值得与人分享的,蔡康永将说话之道归结为"另一半快乐,我才能快乐"。说话,是获得幸福的魔法。如果你有机会向蔡康永请教与另一半的说话之道,你会问蔡康永哪些问题?也许你的困惑在于,与另一半说话的尺度在哪里?为什么我说什么,TA都没有反应?为什么TA和我说话越来越少?我们越来越迷茫,到底哪儿出错了?为什么我这么爱TA,却无法和TA正常沟通呢?本刊记者带着这些疑问采访了蔡康永,探讨与另一半的说话之道。作为台湾著名的节目主持人,蔡康永表达了他  相似文献   

14.
胡德尔画选     
《老年世界》2010,(10):30-30
胡德尔生长在文化氛围浓厚的蒙古族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这使得他对于草原生活的感受和对艺术语言的领悟有了厚实的文化内涵之根。胡德尔聪慧,勤奋好学,孜孜不倦地追求,上万幅地写生苦练,把他在专业学校学到的基本功熟练化、个性化、创造化,吸纳了诸多艺术语言,这使得他深厚的生活、勃发的激情有了丰富的得心应手的表现手法。构思的哲理,构图的匠心,形象的生动准确,笔墨趣味的独到,奔放自如,使他的作品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和独具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15.
正子贡问孔子,乡人都喜欢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回答说,这还不能肯定。子贡又问,乡人都厌恶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这也不能肯定。你说的这两种情况,不如乡里的好人都喜欢他,乡里的坏人都厌恶他。孔子认为,对"众恶之"或"众好之"的人,都要进一步考察,方能下结论。孔子把人品鉴定为三种类型。一曰"乡愿",即伪善人;二曰"中行",即合乎中庸之道者;三曰"狂狷",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按此归类,众好之者,有可能是  相似文献   

16.
商女们     
这是那个切腹自杀的日本作家说的,“精妙的恶比粗杂的善更美”。不知他是不是在为自己近乎扭曲的心理和追求做辩解.他喜欢有着古希腊美男子一样完美肉体的男人,把对发生在这种男人身上的血与死亡的追求当作不可抗拒的诱惑。没有什么证据能够证明三岛由纪夫是个同性恋者,他像正常人一样结了婚,也生了孩子,即使是他非正常的死亡方  相似文献   

17.
朱粤 《现代交际》2014,(3):73-74
威廉?福克纳是美国南方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他是南方社会和文化的产物。在他的"约克纳帕塔法"小说体系中,福克纳描绘了一系列父亲,本文以他的《八月之光》为例,具体分析汉斯、麦克伊琴等冷酷无情、心狠手辣的父亲形象,指出他们作为南方种族主义的捍卫者,为了维护所谓的社会秩序,不仅扭曲了儿孙的人格,也摧残了自己的人生。  相似文献   

18.
荷花之美,美在其出淤泥而不染,在其超世脱俗的纯洁高贵。松柏之美,美在其迎寒风而不屈,在其四季挺拔的坚韧如初。水流之美,美在其利万物而不争,在其滋养奉献的上善精神。校徽是学校的形象标志。寓意深刻,庄重典雅,朴素大方,简单明了,富有美感,融入一定的中国传统元素,这体现了体现大学的自然、人文和历史特点。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传统符号异彩纷呈,从思想到形态有很多值得我们传承的地方。如果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应用到具体设计中,会使消费者有文化认同感,同时会使外观更加亲切雅致。  相似文献   

19.
论孔子的内容与形式和谐统一的文艺美学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的文艺美学思想以"和"为核心.孔子对各种文艺样式的阐述都强调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文与质、善与美在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上是相通的.中和之美是其最高追求.  相似文献   

20.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是苏轼对王维的称赞,反映了王维的诗里透着浓浓的美学意蕴。他的诗有意无意的透射着结构层次分明的绘画技巧,移步换景。同时他还把诗情画意融合入在一起,形成了一种诗中有画的意境,把握了诗画共同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