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以文化转向理论为基础对中国饮食文化翻译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针对翻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翻译策略。文化习俗翻译离不开特定的翻译策略,使用合适的翻译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助于西方读者的理解和接受,有助于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习俗的世界性传播。  相似文献   

2.
《现代妇女》2005,(11):F0002-F0002
鱼的美丽永远是离不开水的,是水让鱼拥有了生生不息的美丽。同样,一本杂志的美丽源于读者,没有读者,再华丽的杂志也是没有生命的。是拥有水一般恩情的读者给了杂志生命。今天,我们在这里纪念《现代妇女》杂志创刊20周年,更是隆重地向《现代妇女》杂志的所有读者致一份谢意!让我们伴着轻柔的水波,一起来回顾《现代妇女》杂志20年的美丽历程——编者·创刊·寄语韩湘景:《现代妇女》杂志创刊人,第一任总编,现为《中国妇女》杂志总编兼社长。20世纪80年代,正是中国报刊业风生水起的年代。1984年,当时的省妇联主任童若兰提出要办一张妇女报,我对…  相似文献   

3.
付琼 《现代交际》2011,(10):49-50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先生所作的惟一一部回忆散文集。本文以杨宪益所译《朝花夕拾》英译本为分析文本,以目的论为理论基础,重点分析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杨宪益夫妇是如何处理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的。文化负载词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的缩影和焦点,如何向西方读者忠实地传播中国特有的文化是翻译过程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同时这个问题也是杨宪益夫妇在翻译过程中一直所重视的。本论文将试析在翻译过程中杨宪益夫妇是如何采取多种翻译策略从而达到自己忠实地向西方读者传播中国优秀文化的翻译目的。  相似文献   

4.
接受美学理论以读者为中心,注重读者的阅读体验,而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能否顺利进行与读者是否接受密切相关。《日瓦戈医生》自20世纪80年代译入中国后,翻译热度居高不下,但读者对各译本接受程度不一。基于此,以接受美学理论为指导,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方面研究《日瓦戈医生》白春仁、顾亚铃合译本的翻译策略,寻找更容易被译本读者接受的文化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5.
马悦 《现代妇女》2014,(3):125-125
在全球化环境中,网络翻译对不同文化的传播起着重要的作用。非职业网络翻译团队对促进文化全球化发展意义重大。中文论坛ECOCHINA致力于The Economist(经济学人)杂志的中文翻译,成为这本经济学专业杂志在中国的传播渠道。本文从本网站的团队结构,翻译标准和程序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非职业网络翻译团队的目的,译者的定位,和翻译及翻译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6.
我国诸社会工作之内涵及其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中国社会工作》杂志的专业品位,促进中国社会工作的专业建设,本刊《社工论苑》栏目特聘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王思斌教授但任栏目主持人,同时亦亟需各界社工同仁、读者对本栏目多一份关怀、多一份支持.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经济学人》上两篇报道为例,结合经济新闻问题的特点,选择文章中的长难句,利用翻译标准理论,对其中的选词与句式进行详细分析,探讨如何在翻译中做到"信"。  相似文献   

8.
《政府工作报告》是严谨的政治文本,其英文版本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一个窗口,其独特的文本形式要求翻译时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以准确传达原文意思,让译语读者清楚明了。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更多地考虑了目的语读者的反应,因此从功能对等理论出发,探讨了在翻译《政府工作报告》时采取的直译、直译加注释、意译、增译等不同翻译策略,以期让译文更符合译语读者的语言习惯。  相似文献   

9.
六月份,中国两大公关协会均有“风云之作”,中国公关界出现“双虹奇观”——第四届中国公关协会会员代表大会和第六届中国国际公关大会几近同期举行。本期杂志竭诚将“双虹奇观”向读者做重磅阅读推荐。《聚焦目光凝聚希望——中国公共关系协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和《突破与创新第六届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大会侧记》这两篇文章对“双虹奇观”进行了  相似文献   

10.
王秉钦教授的《20世纪中国翻译思想史》系统总结了20世纪近百年来的中西翻译思想史,体系完整,独具特色,创新性地提出了翻译思想的"十大学说"。内容详尽,援引大量实例,是被翻译爱好者和翻译理论学习者广泛使用的经典佳作,但是本书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批评话语分析的角度,运用费尔克劳的三维分析模式,从语篇描述,话语解释和社会文化三个层面对《经济学人》中关于中国报道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通过本项研究,引导读者对社会事件进行正确认知,提高其批判阅读和思考能力。  相似文献   

12.
很多国内读者第一次知道蒋彦永的名字是在5月5日出刊的《财经》杂志,这期杂志的第二条报道就是《蒋彦永:诚实的医生》。目录导读写道:“中国SARS疫情信息日益透明化,301医院老军医蒋彦永功不可没。”在全国媒体连篇累牍和连续时段的“非典”报道中,这篇报道并不长,但它轻轻地、牢牢地抓着读者的心,让人难以平静,对这位老军医的尊重和牵挂深深地沉在心底,从此不能忘怀  相似文献   

13.
《诗经》是中华民族经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充分翻译价值;但因其年代久远,翻译难度较高。本文将在充分借鉴前贤译文的基础上,从中西方诗歌翻译理论出发,对《子衿》进行全新翻译实践,以求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得到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每一个时代,都有其显赫的学问。在王朝时代,历史编纂学是显学。而现在经济学是显学,历史学则成了无人理睬的“丑小鸭”。中国如此,外国也差不多但是,2003年,英国出了一本研究上海的历史专著《帝国造就了我》,却得到了专业杂志和通俗媒体的一致好评:“《帝国造就了我》是对鼎盛时期的上海的引人入胜和精妙无比的生动写照。(”《亚洲书评》)“多么奇特而英勇的一个人的肖像。(《星期日时报》)“一段令人神往的帝国回忆……值得一读。(”《格拉斯哥先驱报》)“今年最引人入胜的关于真实生活的书籍之一。”(《南华早报》)创造这一不凡成就的年轻…  相似文献   

15.
董淑新  张瑾 《现代交际》2012,(10):51-52
有"学者小说"之称的《围城》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也引起了很多国外学者的兴趣和关注。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运用了大量的幽默语言,让读者在为幽默捧腹大笑的同时,能够深刻领会到作者的用意。但是,这些幽默语言的运用却为《围城》这部作品的翻译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在翻译过程中,能够同时保留原文中幽默的效果并且传达出作者的深意是译者最需要关注的问题。基于此,本文试图以关联理论为理论基础,以《围城》及其英译本作为个案研究对象,根据关联理论翻译观,在跨语言、跨文化和原作者—译者—译文读者的双重交际活动中,再现各种幽默线索,以保证译文具有最佳关联性的方式将交际意图明示于译文读者,使译文具有同原文一样的幽默效应。  相似文献   

16.
阿拉伯学者对歌德的研究与译介德国古典主义的代表作家约翰·沃尔夫冈·歌德(1749~1832)创作的《浮土德》,不仅是德国文学史上的伟大巨著,而且它与荷马史诗、但丁《神曲》齐名,成为世界文学史上的伟大史诗之一。早在本世纪初,鲁迅先生就在报刊杂志上介绍歌德及其作品。1922年,郭沫若翻译的《少年维特之烦恼》问世。1928年,郭老翻译的《浮士德》第一部与读者见面。此后,《浮士德》第二部以及歌德的其他一些作品先后被介绍到了中国,受到中国读者的喜爱,对中国的知识阶层产生过广泛的影响,因为歌德作品中反封建、反教会、追求个性解放、追求理  相似文献   

17.
邓玉羽 《现代交际》2011,(10):51+50-51,50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是一部有关中国文化的百科全书,《红楼梦》的翻译对任何译者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本文借鉴前人对两个译本(大卫霍克斯和杨宪益、戴乃迭译本)翻译策略、翻译效果的研究,通过分析两个译本对《红楼梦》文化内容的翻译,进一步对比分析和探讨了两个译本中对文化内容翻译,意在发掘更多影响译者对文化内容翻译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语用模糊指说话人在特定语境中使用不确定的、模糊的或间接的话语,向听话人同时表达数种言外行为或言外之力。这种语言表达方式在曹禺的著名戏剧《雷雨》中多次被运用,可以说是中国戏剧语言魅力的表现之一;但在翻译中如何处理这种语言模糊性,则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对比《雷雨》两个英译版本,可以清楚地看到翻译作品对语用模糊性的不同处理,这一探索能为学界今后的语用模糊翻译打开一条思路。  相似文献   

19.
燕舞 《现代交际》2005,(2):56-59
《直话直说的政治》是薛涌的美国政治笔记,如今正摆在书店的显著位置;一本杂志把他选为"影响中国公共知识分子50人"之一,称之为"当今中国大陆媒体上的第一个职业评论家"。 阵阵掌声中夹杂着质疑。《中国图书商报》的批评文章语露微讽:"不能不感慨当代媒体造人的能力,是媒体和媒体时代共同促成了薛涌的冉冉升起。" 实际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向内地读者转述美  相似文献   

20.
时光转瞬,一年又过去了。《中国社会工作》杂志也伴随着读者走过了第一个春秋。这一年,我们看见了中国社会工作的成长,我们自身也经历了做一本专业杂志的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