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沈从文的《边城》是一部通过充满爱与美的边城风貌,寄托了他优美、健康、自然的人性理想和美学追求。平凡的故事情节当中,表现出的却是一番具有东方神韵的诗意之美。本文旨在探讨该部作品美的具体体现,从天人合一的和谐美、湘西少女之美、哀婉凄凉的悲剧美三个角度,感受其中深厚的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2.
边城寻梦     
以前看沈从文的《边城》,总在想这个湘西小城,是怎样的一个地方,有着那样眼眸清明如水晶的女子和宛转低回的山歌。就这样,怀着种种不可知的猜想,在大巴车的微颠里,我沉沉地睡去。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牧歌情调、诗意的中国形象和行将消失的挽歌(悲剧说)三个角度对沈从文的《边城》进行了解读。整个小说有浓重、深刻、多层次的象征意义,沈从文在牧歌情调下,通过对湘西自然山水之美的描写,湘西人善良美好人性和纯朴民风民情的展示,塑造了一个诗意的中国形象。在优美的形式下却又掩盖着的哀婉、寂寞和孤独,凸现出了湘西边地的历史遭际。  相似文献   

4.
《美国的悲剧》是著名美国小说家德莱塞的传世名作,除此之外他还创作了《嘉莉妹妹》《珍妮姑娘》等家喻户晓的佳品.德莱塞出身于一个破败的小农业主家庭,一直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他从小就靠劳动挣扎度日,也正因此德莱塞才能写出像《美国的悲剧》这样揭露美国悬殊的贫富差距,人们为追逐金钱导致道德沦丧的小说.该小说分三部分,讲述了一个叫克莱德的美国青年是如何从一个天真幼稚的年轻人堕落为一个被社会污气所腐化最后走上犯罪道路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边城》反映出湘西人在客观环境面前不能掌控自己的命运,一代又一代重复着悲剧的人生境况。本文试从乌托邦理想和悲剧命运的碰撞的角度来分析《边城》的情节设计及意境营造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沈从文在三十年代避开文学主流思想,执着地坚持他的文学追求。为了阐释"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他孜孜不倦地描写着承载梦想的湘西世界。但是沈从文笔下背负使命的主人公往往或异化或走向死亡,除了作者要达到终极拷问目的写作安排外,笔者认为封建思想及旧俗的束缚、现代文明异化下的唯实唯利观、作者不合时宜的人性观等因素共同推动了悲剧的上演。  相似文献   

7.
《伤逝》、《边城》和《围城》分别是现代文学中20年代、30年代和40年代的代表作品,这三部作品分别诠释了不同时代作家的爱情观。虽然这三部作品中具体的爱情描写表现出很大的差异,但是仔细分析却可以发现三部不同的作品存在着明显的相似处:作品中的主人公都企图建立理想的爱情,但最终都以爱情悲剧告终。不仅如此,造成其爱情悲剧的根源也是相同的,即中国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8.
凯瑟琳?温莎小说《琥珀》中的女主人公琥珀,一生坎坷曲折。本文从黑格尔悲剧学说的三个方面,即悲剧冲突、悲剧冲突的和解和悲剧效果来解读琥珀的人生,使读者更深刻地了解琥珀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9.
《伤逝》通过对主人公涓生与子君爱情悲剧的描写,深刻反省了五四思想启蒙运动时期启蒙者与被启蒙者人生的困境,具有强烈的自我批判意识和社会批判意识.本文将深入分析爱情悲剧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10.
生态批评是关于文学与自然环境关系的研究,是一种在对环境负责的精神中探讨文学与自然环境之关系的批评。沈从文的《边城》描绘了一个世外桃源的湘西世界,其中的自然和人性之美达到了极致,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从生态批评角度来看,《边城》体现了美好的自然生态和精神生态,是沈从文对现世生态的担忧和对美好生态的期望。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艾米丽的性格、环境等因素的分析,总结其悲剧的成因;另外,对于作者采用我们的叙述角度,进行叙述者可靠性方面的解读。  相似文献   

12.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丽丝·莱辛的处女作《野草在歌唱》已被批评家们从多个角度作了大量深入细致的研究。本文将运用马克思主义悲剧观着重从悲剧主人公摩西这一人物入手挖掘其最终走向毁灭的悲剧根源,力图揭示种族隔离和殖民主义制度的罪恶以及给殖民地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和痛苦。  相似文献   

13.
中西方的思维方式具有差异性。西方注重理性,注重客观事实,注重客体意识;而中国在传统思想影响下,注重主体意识,注重群己合一,注重群体观念,倡导集体主义。因此,西方注重客体意识,使得英语语言多用物称表达法进行造句,而中国注重以人为本的主体意识,使得汉语常常倾向于使用人称主语(有灵主语)遣词造句。本文语料选自沈从文的《边城》与金介甫的英译本Boarder Town,首先分析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原因;其次,对文本中物称、人称的使用进行英汉对比分析;最后提出在今后英汉互译中,译者要注重在不同语言情况下物称与人称使用的转化,以使得译文更加流利通顺。  相似文献   

14.
王琳琳 《现代交际》2010,(11):105-105
老舍《骆驼祥子》中祥子的形象堪称中国现代文学创作中第一个血肉丰满的都市个体劳动者——人力车夫的形象。祥子三次买车三次卖车的经历,展现了其悲剧的命运。祥子悲剧的产生,既有社会方面的客观原因,也有其自身的主观因素。诸多原因交织在一起,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人力车夫的悲剧。  相似文献   

15.
《山海经》大约成书于先秦,是按照不同的位置逐一介绍中华的地理书。书中介绍了一些奇怪的山石、植物和一些神奇的动植物以及它们的药用价值,当中还有一些奇怪的祭祀方法。当然最为人们所熟知的还是里面的一些神话故事,这些故事生动传神,十分离奇,已经无法按照现代人的思路考据,可是书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却栩栩如生。我以《山海经》作范本,结合一些神话故事,简要分析一下其中蕴含的悲剧形象。  相似文献   

16.
朱粤 《现代交际》2013,(12):52-53
小说《八月之光》是福克纳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反射出许多和南方的衰败息息相关的道德主题。主人公乔?克里斯默斯的悲剧历史再现了南方社会根深蒂固的种族主义。一方面,白人至上的种族意识决定了像乔这样身份不明的混血儿注定被社会孤立排斥的命运。另一方面,乔也是自身悲剧的缔造者,陷入命运的怪圈无法自拔。  相似文献   

17.
对上海这座城市而言,张爱玲是其20世纪40年代的代表,而王安忆则在半个世纪后成为其文学代言人之一。立足于文本,通过张爱玲与王安忆两部内涵有一定关联性——同写女性悲剧命运的小说《倾城之恋》《长恨歌》,比较两位女主人公——白流苏与王琦瑶在不同时代,相同悲剧结局的人生背后不同向度的悲剧性因素。  相似文献   

18.
《洛丽塔》是俄裔美国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代表作之一,它也被广大读者推为后现代的经典作品。小说文笔细腻,构思精巧。笔者试从僭越、凝视的角度来阐释该作悲剧结局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祥子的悲剧形象、形成悲剧的原因、悲剧人生的意义和作品的思想内涵几大方面进行分析。它是一部成功的悲剧作品。《骆驼祥子》以军阀混战的20世纪初的北平城为背景,人力车夫祥子为主要人物,其悲惨坎坷的生活为线索,通过他的生活经历,控诉旧社会的黑暗,军阀的自私,人心的冷漠以及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深切关怀。可以这样说,祥子是时代下层人民的典型代表,被赋予了一定的时代意义。本文主要通过造成祥子悲剧人生原因的分析以及作品悲剧内涵的真正意义进行探究,分析主人公悲剧人生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20.
《边城》是京派小说家沈从文享誉世界文坛的代表作品,是描述“湘西世界”的典范之作。本文以杨宪益、戴乃迭英译《边城》为个案,分析杨氏夫妇如何在翻译中保留原文中的中国文化信息并成功传递给译文读者,向西方读者介绍了中国文化,并进一步细分、归纳了“抵抗式”翻译理论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