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国家的发展归根结底就是公民的发展推动的,公民是国家的主体,公民的文明素养直接反映了这个国家的文明程度。我国进入新时代后,对公民的文明素养有了更高的要求,即我国公民的文明素养不仅要符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准,同时还要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本文阐述了新时代下培育公民文明素养的重要性,以期让每个公民认识到提升自身文明素养的必要性,同时还就现今公民文明素养存在的典型问题提出了实践路径,从而有效地提升公民的文明素养。  相似文献   

2.
公民文明素质的提高,是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和城市文明发展的重要保证。大学生作为我国公民优秀的组成部分,文明素质的高低对于整个社会文明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如何加强大学生文明素质培养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课题。高等院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的重任,大学生的文明状况发展及文明素质培养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以及大学生励志成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民族的发展与民族精神的凝聚息息相关,而在培育民族精神的过程中,"公共精神"又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公共精神的培育有利于实现公民社会,提高公民意识,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一个国家公民的公共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这个国家的文明情况,因此,我们必须加大力度,切实培育我国公民的公共精神。本文从公共精神的内涵和特征入手,系统地阐述了公共精神的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是党和国家珍贵的人才资源,是我国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注重培养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公民素质,促使他们承担起振兴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繁荣的历史重任,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实践意义.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切实将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摆在突出位置.  相似文献   

5.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强国必先强教。教师的专业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我国教育的发展,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也具有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6.
上海市民在公共空间所展示的文明素养,是上海城市形象的窗口.市民的文明素养是通过各种交际行为表现出来的.提升上海的国际形象,必须对市民进行长期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以提升公共文明自觉性和责任感.可从公共环境、公共秩序、公共交往、公共道德、公益活动等方面定期对城市公共文明水平实施有力有效的主动引导.  相似文献   

7.
《职业时空》2005,(5):31-31
今天,在新的一年开始的时刻,在人民大会堂这个中国人民心中神圣的地方,举办新时代健康大课堂,我感到由衷的高兴。我们已经迈入的21世纪是一个大健康时代.是一个健康观念更快更新、健康手段更加科学的健康世纪。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一发展,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共同进步的发展.同时也是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六大第一次将公民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相提并论,并将这三大素质的综合提升表述为人的全面和谐的发展,并使之成为小康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吴岩 《现代妇女》2014,(12):I0117-I0117
依法治国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内容之一,它强调我国政府治理国家必须是依法而行的。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于依法治国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依法治国中政府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机制就是当前社会中的热门话题。为了更好的保证公共决策中公民参与制度的落实与完善。本文就将对公共决策中公民参与机制的定义、存在的问题等进行研究分析,并研究探讨如何有效的完善政府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9.
公民信任政府并有效参与公共危机管理有利于加速危机的解决和政府公共危机管理能力的提升。政府在实施各种战略决策过程中无疑会遇到各种危机,正确分析影响公民有效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诸多因素,适时采取措施干预公民参与危机管理,避免因非制度化的公民参与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明确不同危机管理阶段公民参与的重点和任务,建立有效的危机管理中政府与公民信任机制,有助于公共危机问题的及时解决。  相似文献   

10.
《科学素质纲要》指出: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对于增强公民获取和运用科技知识的能力、实现全面发展、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小学校面向学生开展科学教育,对提高全民科学素质起着基础性作用。师范学校是培养小学教师的摇篮,师范生是未来的小学教师。因此对师范生进行科学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杨航 《现代交际》2010,(7):26-28
本文在阐述威尔达夫斯基公共预算的政治思想的基础上,首先提出研究公共预算领域的公民参与性问题的理论基础及现实意义,既而作者从公民主体、政府主体及相关制度三个方面来分析我国公民参与公共预算存在的障碍,并且对其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各方面存在的原因,提出我国推进公民参与公共预算过程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2.
模范公民需要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公民的公共理性精神。为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亟须加强对大学生公共理性精神的培育。公民的公共理性精神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是塑造良好社会心态的桥梁,是培养社会主义模范公民的基础。由此,大学生公共理性精神的培育内容应该包括体现正义感和公共伦理的公共精神、强调"向善、价值理念的道德素质、呈现理性思考与判断这一可贵品格的理智能力和倡导知行合一的实践能力。因此,要从创新理论解读机制、创新价值内化机制、创新实践强化机制三个路径入手开展大学生公共理性精神的培育。  相似文献   

13.
公民参与俨然已成为城市公共危机治理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但是目前我国公民参与城市公共危机治理的水平仍然较低,存在着诸如公民参与意识薄弱,参与能力低下,缺乏相应保障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提高公民在城市公共危机治理中的参与水平变得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的审美素养在其综合素质的培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公共艺术课提升当代大学生审美素养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公共艺术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可行的改革措施,以满足时代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促进高等教育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生态公民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当前我国生态公民培育存在着生态环境意识淡薄、法律意识薄弱、生态道德滑坡、生态科技知识水平滞后等问题,不利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开展。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现实条件,必须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以市场为手段、全社会广泛参与的生态公民培育中国路径。  相似文献   

16.
当前,社会现实和素质教育要求,初中生亟待加强公民教育,树立公民意识,提升公民素养,如何让品德课成为提升初中生公民素质的快乐舞台,成为初中教育高度重视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7.
当前西方城市发展的主流思想是强调公民参与和以可持续治理为中心。在公民参与城市治理的制度建设方面,西方国家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全面的体系。反观国内,公民参与缺乏系统全面的制度保障,公民参与城市治理的机会太少,参与的有效性大打折扣,城市发展规划和城市管理的一些政策主要还是依靠领导"拍脑袋"做出,很少考虑到民众的利益诉求。为此,有必要吸收借鉴西方公民参与城市治理方面制度建设的先进经验来提升当前我国城市治理中公民参与的有效性和科学性,继而推进我国城市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汉语教育无论对国家还是对青少年个人都有重要意义.汉言教育决不仅仅是语言问题,它首先是一个政治问题.它对国家的主要意义在于:汉语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础:汉语是维护我国国家统一的重要因素;汉语是传承中华文化、认识中国文明的基本工具.它对青少年个人的主要意义在于:接受汉语教育是包括青少年在内的每个中国公民最基本的人权之一;搞好汉语教育,是提高青少年素质的必由之路,它对提高青少年的德育素质、智育素质和美育素质都有重要作用.汉语能力应当是青少年最基本的能力,汉语教育永远应该放在其他语言的教育之上.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但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当代大学生承担着社会主义建设和民族振兴的伟大重任,其生态文明素质的高低决定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成败,加强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不仅是贯彻十八大的精神要求,更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影响大学生意识和行为的重要手段,必须以生态文明的理念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导大学生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中叶,伴随着环境问题的出现,环境教育被寄予解决环境问题的厚望,在全世界范围得到推广并获得迅猛发展。借鉴国际发展环境教育的经验,构建提高公民生态环境素养的环境教育将有利于生态文明社会的实现。环境教育需要立足生态文明,明确提升公民生态环境素养的关键在于帮助公民回归自然,在自然中提升公民的自然观察力、自然审美力,从根本上转变当前人与自然疏离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