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拟声词是摹仿客观事物的声音所形成的词类,现代汉语中,尤其是在日常口语对话和文学艺术作品中,拟声词的使用非常普遍,留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常常会对拟声词的使用感到困惑。双音节拟声词在现代汉语拟声词中所占比例很大,应用较为广泛,本文通过分析HSK动态语料库中的具体语料以及留学生的作业,总结出留学生学习和使用现代汉语双音节拟声词的偏误类型,预测产生偏误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2.
首先在现代汉语语料基础上分类并总结汉语"大发"固有的语用情况,然后在现代韩语语料基础上整理"??/depak"在韩语中的语用情况。从共时角度分析现代汉语"大发"和现代韩语"??/depak"的使用,并比较二者的差异和相似点,认为现代汉语"大发"在网络语言上产生的一系列新用法受到韩语"??/depak"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同形语素、多义语素对留学生理解和掌握汉语词义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考察了《国际汉语教育用音节汉字词汇等级划分(国家标准)》中的"最低入门等级音节、汉字、词汇表"中全部505个词语的构词语素,对其中的同形语素、多义语素进行了全面分析,并针对教学实际,为教师和教材编写提出相关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4.
鲁波 《现代交际》2012,(3):61+60
近年来在现代汉语里一批新词缀逐渐形成,并参与构词,为汉语的词缀系统带来了生机。就目前状况看,汉语的词缀数目增多,构词能力增强,许多新造派生词进入交际领域。现代汉语里本身就有"秀"字,与之有关的词是以"秀"作为自由的不定位语素(即"秀"作为词根)构成的词,而本文则对与"秀"同形但无意义联系的音译外来词"秀"(show)为词缀的新词进行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吴琼 《现代交际》2016,(4):67-68
由吕叔湘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对于现代汉语研究来说,无论是作为理论依据来梳理现代汉语语法的使用情况,还是作为研究对象,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很多研究者的相关论述中,都阐述了对这本著作中的某个或某些语法点的质疑。但汉语是语言学界公认的一种极其复杂的语言,汉语本身的特点导致其某些部分并没有严格的分类标准。这也是目前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所面临的问题。然而在现代汉语当中,名词性短语的意义比较广泛。在语言学中,名词性短语通常是指语法功能相当于名词的短语,一般可以在句子中充当主语、宾语、定语等。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在语序类型上是一种VO和OV的混合型语言。根据介词与受支配项NP的位置关系,语言类型学家把介词进一步划分为前置词、后置词和框式介词。采用描写分析和对比研究的方法,从语言类型学角度考察现代汉语框式介词结构在句中的语序,并与同属VO和OV混合型语言的英语进行比较,探索汉语框式介词结构与英语前置词结构的语序差异。  相似文献   

7.
现代汉语新词是现代社会的印记,在反映社会生活方面其作用不可小觑,本文主要通过搜集大量汉语新词,查阅《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新词语词典》,对其进行分类,综合,整理,借鉴多家观点,探讨汉语新词的生成规律,并且说明笔者对待汉语新词的态度.  相似文献   

8.
基于现代汉语中语法欧化现象的研究,是汉语语法文学史上的重要事件。从五四运动以后,欧洲语言文学走进了中国的文化领域,并开始占据了重要的位置,直接影响到汉语语法的发展,本文对现代汉语中的欧化语法现象、欧化语法现象的识别手段、欧化语法对现代汉语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9.
大量的汉语外来词汇,成为汉语不断发展创新的重要力量。本文从文化交流和语言交融两个方面分析了汉语外来词的产生和发展,探讨了外来词对汉语的影响,从构词形式上对外来词的分类进行概说,分析了外来词对留学生的作用和影响,有利于留学生从熟悉的语言环境入手,提高学习汉语的自信心,接触中国的新型文化,提高他们学习汉语的兴趣。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利用外来词进行汉语对外教学策略,主要是做好外来词汇的课堂教学,注意外来词在不同阶段教学中的侧重,加大教材中外来词的编排比重。  相似文献   

10.
程芳 《现代交际》2014,(4):61-62
在现代汉语中,"上有……下有……"是常见格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一般在说及"上有……"的时候,我们接下来往往会说"下有……";但是我们说到"上面有……"的时候,可不接"下面有……"的句式。事实上,在现代汉语中,"单音节方位名词+有"的对举结构(以下统称"单结构")是常见的,如"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前有狼,后有虎","左有悬崖峭壁,右有狼豺虎豹"等,都是对举结构;然而"双音节方位名词+有"的对举结构(以下统称"双结构")却不是那么常见的。这种现象受到了汉语音节发展本身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了认知心理和语用等方面影响。所以本论文会从以上几个方面对"上有"与"上面有"的结构稍作比较分析,从中总结出会被忽略的原因。当然本文会侧重在"单音节方位名词+有"的对举结构。  相似文献   

11.
网络文化背景下的现代汉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向华 《职业时空》2008,4(7):48-4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网络开始走入“寻常百姓家”,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于网络交流已日益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新兴的网络语言正逐步影响人们的生活,成为一种新的语言变体。如今相当数量的计算机和特定的互联网用语已经跳出了网络,被应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为语言变体的网络语言,影响了传统的文化生态,对现代汉语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为现代汉语教学带来了影响,怎样变革现代汉语教学成了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莫非”是现代汉语中常用的语气副词,表示揣测或反问语气。从共时的角度.可以分析“莫非”这两种用法的不同使用情况中的主观性作用。从历时的角度,古代汉语中的“莫非”从一个跨层结构发展到现代汉语中的两种语气副词“莫非”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主观化是其演变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对比的方法,对廊坊安次方言词汇和普通话词汇进行了词形、词义两方面的比较。与普通话词汇相比,在词形方面,安次方言词汇存在有音无字现象,音节数量和构词语素与普通话词汇相比均有不同。在词义方面,安次方言存在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和词义完全不同三种情况;存在词的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形象色彩差异。  相似文献   

14.
"些"不仅历史悠久,在现代汉语中也比较常见。它的出现可追溯到战国时期的《招魂》的末缀,意为语气词,经过几千年的历史变迁,"些"的用法也发生了改变,现多用作不定量词来表示事物或性状的不定数量或程度。本文以《汉语大词典》所查"些"的义项为依据,利用北大CCL语料库丰富的语料和生活中常见的一些语料对"些"的古今用法进行了整理和归类,发现古代汉语中"些"的用法多样,不仅涵盖suò和xiē两种读音,而且读suò时有语气词、辞赋的代称、象声词的用法,读xiē时有表示细小貌、不定数量、轻微程度及语气词的用法。现代汉语普通话中"些"的读音只有xiē,用法也较为简单,主要是用作不定量词表示数量或者轻微程度的用法。  相似文献   

15.
汉语中有许多字在历史的沉淀下形成了许多不同的用法,汉语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和演变,意义也有了扩大、缩小和转变。例如:古代汉语中的一些字的用法从当时直到现在发生了很多变化,以"老"字为例,它的用法则体现了汉语发展演变中的扩大规律,通常我们所认为"老"字多用作词缀,但除此之外,它还有许多常见却不为人注意但仍然很重要的用法,这不仅仅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华文化发展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显示了现代汉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年玉萍 《职业时空》2008,4(4):124-125
一般的教科书和语法学书中,对量词主要讲它的分类、语法特点。但从整体而言,量词丰富是现代汉语语法中的一大特点。在实际运用中,量词用得非常普遍,也很生动,因而现代研究探讨量词的特点、功能、作用的文章不少。有的谈量词的分类;有的谈量词的语法功能;有的具体到物量词中的个体量词或借用量词;有的谈动量词;有的谈量词的修辞效果等等。而本文主要想立足于整个量词,尝试运用历史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从大三角(普通话、方言和古代汉语)的角度来探究量词。  相似文献   

17.
汉语言文学是一门传统学科,是中国的国语专业,主要是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现当代文学,是中华文化的传承。随着汉语的兴起,各地都掀起了学习汉语的热潮,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往往以理论教学为重点,但现代社会更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高校的汉语言文学教学从以理论为主转向以实用性为主。本文主要探讨了汉语言文学教学现状、汉语言文学的学科特点、汉语言文学应用性教学的重要性、汉语言文学应用性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8.
吕华萍 《职业时空》2008,4(7):88-89
古代汉语课程是我国普通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一门带有工具性质的专业基础课。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古代汉语否定副词一直是教师和学生都比较头疼的部分。为此我们选择慧能译《坛经》作为基本语料对其否定副词进行穷尽性的考察,力图探索唐朝初期否定副词的使用特点极其变化规律,为研究汉语史的发展提供佐证,为相关教学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以福建师范大学的留学生为例,针对中级汉语水平印尼留学生,特别是福建师范大学中级汉语水平的印尼留学生,着重分析研究他们汉语声调习得偏误。采用实验语音学、对比分析、偏误分析的理论及方法对他们进行单、双音节词的听辨分析和双音节词的发音分析,从而得出其汉语声调习得的偏误所在,进而分析产生这些偏误的主要原因,作出初步分析解释。  相似文献   

20.
本文回顾了现代汉语动词配价的研究成果,并以这些研究成果为理论基础,对与"吃"相关的动词配价中语义的选择情况及配价情况进行分析,进而了解现代汉语中此类动词在配价中的分布情况,深化对此类动词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