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律只是道德的底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和道德是法学理论研究中一组重要的关系。首先,法律意识与道德观念具有同一属性,相互联系;其次,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的调控范围有所重叠,相互包容。一般而言,法律所禁止和制裁的行为,也是道德所禁止和谴责的行为;法律所要求和鼓励的行为,也是道德所培养和倡导的行为。但从规范作用的范围来看,法律与道德对人们行为有着不同层次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道德与法律作为维持人类社会规范的两大基本维度,作为社会关系的调整器,二者虽所属范畴不同,但都规范着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法律具有惩恶扬善的作用,是一种善的产物,法律的道德价值为正义、公平、自由、权利、秩序,这些价值是道德赋予法律的精神实质。本文从法律源于道德这个视角,以中西方的历史及我国当代为背景,对法律的道德合理性进行详细论述,并阐述法律是一种善的事业,具有公共福利性质。为此,法律必须以道德做支撑,一切法律在根本上都不可能与伦理道德无涉。  相似文献   

3.
道德就是伴随着人类发展应运而生的,道德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已经成为一种人们的行为举止规范、模范作用的潜意识或社会舆论。道德具有重要的作用,无论是从个人追求的角度还是从社会、国家的发展角度来看,人都是需要道德的。本文是根据道德的发展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必要性,基于个人的理解和思考进行的见解阐述。  相似文献   

4.
夫妻和睦是家庭美德之一,在实行中,从哪些方面去衡量它,从哪些方面去促进它,夫妻不和睦又从哪些方面去约束它,难以确定。看了《婚姻家庭法》《专家建议稿》后(以下称建议稿),我觉得道德与法律是相通的。道德规范能使人受到教育,提升人格,创造一种和谐,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对于违反道德规范的人,则给以舆论约束和谴责,但是,对于有违法行为的人,还要依靠法律依法处理。道德与法律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结合,才能发挥规范人们的思想行为、维持社会秩序的作用。该《建议稿》如果能够正式成立,其中某些条文规范了夫妻之间应有的品格和应遵守的法纪,从而促进了婚姻和家庭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5.
现如今我国的政治道德体系已经有所提升,无论是从社会的角度上来看,还是从国家的角度上来看,政治和道德都是一个国家非常重要的内容。道德价值主要分为最高价值、核心价值和基础价值三种类型,也就是这些价值共同构成了我国现有的道德价值。下面笔者首先将会对政治道德的基础进行简单的分析,然后对政治道德的价值构成和政治道德价值的实现进行具体的论述。  相似文献   

6.
传媒以其独特的传播特点及其作用与功能,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道德是人们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社会现实发生巨变并对道德产生影响。新闻传播则以反映社会变动的现实为基准点,对人的道德产生导向作用。因此媒介伦理交叉学科变得越来越重要,但在庞大的媒介伦理体系中,应怎样界定传媒与道德的关系呢·本文拟从传播学—伦理学维度思考,从而得出:传媒与道德的本质关系主要是指两个层面的东西。其核心即为:媒介传播的道德规律,具有道德属性的价值判断。一是媒介传播主体及其传播行为的道德,这被异化为传播的道德外化体系,二是媒介信息的道德价值,被异化为传播的内化体系,这两者共同建构着媒介伦理本质。  相似文献   

7.
道德与法律具有鸿沟和界限。道德与法律的规范范围和特性各有不同,由此产生了历史上"德治"与"法治"的不同治国方略。在人类社会长期发展中,源于人性善、恶的二重性,表现出了道德与法律融合、互补的趋势。法律是道德的政治支柱,道德是法律的精神支柱。在二者冲突、融合过程中,发挥着推动社会的发展和整合的功能,二者融合、互补,是现代社会文明的标志之一,使建立合理、合情、合法的和谐社会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8.
道德在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却很少有人关注道德的起源。劳动是区分人与动物的最主要标志,劳动的产生随之出现的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而这种关系在没有法律等一系列成文的社会规范来规制时,就更加急需一种调和手段来规范,这种规范就是道德。所以,我们很容易得出,道就要从它出发,从逆向思维出发开始来探讨劳动,再从劳动的产生阐释道德的起源。  相似文献   

9.
在哲学家把不同的伦理学传统应用于环境问题时,他们要问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人类应该给予生物怎样的道德身份?那么何为生物的道德身份呢?本文从中西方的传统伦理学的角度对生物的道德身份做了简单的分析,人类与生物是密不可分,互相依存的。  相似文献   

10.
人类文明在发展中,受到众多的约束力量和控制力量,在原始社会可能更多的是道德和习惯,但如今必须依靠法律的强制性巩固统治者的既得利益,维护社会的稳定和世界和平。本文主要区分了法律与道德、习惯、行政三者的不同,并阐述了法律与道德、法律与习惯、法律与性质三者间的联系,旨在让更多人认识到法律与其他社会控制力量的差别。  相似文献   

11.
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自创建以来,在预防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方面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存在许多缺陷,需要继续予以完善优化.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就是树立现代司法理念,指导司法制度完善,坚持专业化建设的方向,走多样性发展的途径,加快未成年人刑事立法,构建未成年人法律体系,大力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实行严格专业任职资格,从而延伸未成年人刑事司法触角,提高未成年人刑事司法效能.  相似文献   

12.
词为何物?或许不少人会感到这个问题提得十分可笑。产生这种感觉并不奇怪,因为操某种语言的人几乎时时处处在听词、看词、说词、写词,语言中最亲近最熟悉的也是词,大家对它都有一个直觉上的认识。可是,从语言角度恰如其分地给词下一个通用的定义却让人伤透脑筋。尽管各派语言学家历来对词下出了不少定义,但总免不了带有自己的局限性。也就是说,这些定义只能不同程度地适用于某种或某些语言。这是因为世界上语言繁多(据统计,现已查明的语言或方言有5651多种,经语言学家确认的独立的语言有2800多种。从构词角度来看,又可以  相似文献   

13.
从社会发展的宏观角度来看,现代化进程在不同国家可能会产生相同或相似的现象,比如工业化、市场化和城市化等。因此,在社会现代化的整个进程中,就有一个各国互相学习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个人信息成为当前最为重要之内容,其承载着的内容已经紧密地关系到了人类的生存问题和发展问题,对我国个人信息的保护问题也变成了人类权利保护史上的一个重要内容。个人信息权的法律保护在目前来看,其在社会上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个人信息受到侵害从而所产生的严重后果也将会不可估量。并且从法理学上的角度来看,对个人信息权的法律保护最终所体现出来的是对人权的保护,所以,我国实现对个人信息权的法律保护具有显而易见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5.
农民工是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最普通也最特殊的社会群体。从历史经验来看,城市接纳农民工不仅有经济效应,还会带来许多积极的社会效应,包括促进整个社会的公平正义,增进各社会群体之间的社会合作,还对城乡发展具有许多其它溢出效应。为此,需要从社会效应角度考虑进一步完善农民工市民化的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以下简称《残疾人保障法》)实施三十年来,为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和维护残疾人权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简要回顾了《残疾人保障法》起草和修改时的背景情况、主要争议和创新内容以及法律通过后产生的深远影响,从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和司法机关法律适用角度分析了《残疾人保障法》的贯彻实施情况,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促进《残疾人保障法》进一步完善和实施的具体建议,期冀能够对我国残疾人事业法治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法与政治交互影响。不论从诺曼征服前政治状况来看,还是从英国封建政治制度的角度以及资产阶级革命后的英国政治演进过程来看,英国的法治进程都会受到政治的制约作用或者促进作用。英国作为近代法治国家的开路先锋,既没有成熟的法律模式可资借鉴,也缺乏系统的法律理论以供指导。然而,英国法却在实践中运行顺畅,效果良好,并在总体上表现出平稳性与实用性的特征。形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英国法治有完善的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18.
金龙 《现代妇女》2014,(5):101-102
微博作为当前网络上最便捷、高效的沟通平台之一,在网络反腐中发挥着日益巨大的作用,但同时微博反腐也暴露出自身的问题。在厘清微博反腐的概念、产生原因之后,从作用机理的角度分析,能够更好的理解微博反腐的作用,进而在反腐制度涉及上更好的将被动的网络反腐与主动的官方反腐连接起来。  相似文献   

19.
安乐死之困     
安乐死作为生命伦理学所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一直以来都颇受争议。安乐死问题不仅仅涉及医学领域,同时还渉及法律、宗教与道德等诸多领域。本文从道德的角度谈谈对安乐死的看法及其所面临的质疑。  相似文献   

20.
洪殷芝 《公关世界》2022,(18):96-97
道德与法治课堂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要真正落实育人的目标可以借助情境教学法,在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和法律素养。本文从课堂实际出发探索了发挥情境教学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