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择偶标准:五十年变迁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50,自引:0,他引:50  
择偶标准是男女选择结婚对象的条件或要求。在以往社会 ,婚姻并非是个人的私事 ,选择谁与自己终生相伴 ,也不完全取决于当事人的喜好和意志 ,而更多地受家庭制度、社会价值和风俗习惯的制约。择偶也因此成为家庭社会学倍受重视的研究课题。从西方的经典文献看 ,被更多地引用和为实证研究所支持的择偶理论 ,并非是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或温奇的“需求互补”理论 ,而是“同类匹配”、“资源交换”和“择偶梯度”理论。“同类匹配”即人们总是倾向于选择与自己的年龄、居住地、教育、种族、宗教、社会阶级以及价值观、角色认同等相近或类…  相似文献   

2.
高校女教师作为中国女性高级知识分子阶层代表,同时作为教书育人典范,她们的择偶情况不仅关乎到自身婚姻的幸福与否,还会对学生择偶观念产生不良影响。择偶方式过于被动、择偶标准过于理想化、择偶认知偏差等原因都可能导致择偶失败,引发心理与行为问题。因此,以择偶理论为依据,探讨高校未婚女教师择偶过程的心理规律,掌握高校女教师择偶心理,及时调节心理情绪状态是必要且迫切的。  相似文献   

3.
上古时代女性择偶标准完全体现出以女性自我为中心的理念,母权制解体到新中国诞生,除王公贵族以外的普通女性,基本没有择偶自由权,新中国成立后,女性择偶具有了自主性;新中国成立初期,女性理想的择偶标准是干部、专业复员军人、大学生、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等。20世纪50年代——70年代,政治条件、家庭背景、社会地位是女性择偶时比较注重的因素;20世纪80年代,女性更注重男性的学历、身高、和对方的感情因素。20世纪90年代以后,女性择偶标准重年龄,重健康,轻身高;重事业,轻学历,轻职业;重人品,重修养;重脾气,重经济条件,轻家庭背景;重爱情,轻婚史。女性择偶标准受到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水平、地域文化差异、文化程度经历、家庭整体教养方式的影响。当前女性择偶标准的倾向实惠化、条件化、自由化、性爱化。未来10年女性择偶标准指向多元性、综合性、可变性、对象性、差异性。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对649名上海白领的择偶标准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男女白领在择偶标准上既有一些相同表现,反映出择偶行为的理性倾向;又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表现出男性重外貌、女性重物质的倾向;并且就整体而言,女性的择偶标准更为苛刻和挑剔,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进化心理学的择偶观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研究以西北民族大学生为例,选取苗族、侗族、汉族三个民族,旨在探讨不同群体大学生择偶偏好的异同以及当代大学生择偶标准的特点。方法:研究采用问卷法对260名大学生进行择偶偏好和择偶标准的调查。结果:(1)经济地位、人品事理、个性条件、气质四个维度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而情趣、生理条件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2)气质这一维度在城镇和农村大学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且城镇大学生更重视对方的气质。(3)人品事理这一维度在汉族和苗族、侗族大学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且苗族、侗族大学生更注重另一半的人品事理。(4)在选择配偶方面,男生更愿意选自己爱的,而女生更愿意选择爱自己的;大学生对于对方是否是独生子女持中立态度。(5)在大学生群体中,排名前五的择偶标准分别为上进心、志趣相投、包容、理解对方以及精神交流。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95后高职医学生恋爱动机与失恋应对方式的关系以及择偶标准在其中所起的中介作用,本研究采用大学生恋爱动机问卷、择偶标准问卷以及失恋应对方式问卷对1104名高职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95后高职医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恋爱现象、恋爱动机与失恋应对方式显著正相关,择偶标准与恋爱动机显著正相关。择偶标准在恋爱动机与失恋应对方式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比值为13.65%。  相似文献   

7.
思想 《当代老年》2006,(12):7-7
60岁左右的女性老人是再婚需求量最大,也是再可能性最大的一个群体。可她们的择偶标准怎样?这里就四种典型类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提出 职业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够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具体来说,职业能力是职业角色从事一定岗位所具备的个体能力结构,由知识、理解力和技能诸要素构成,并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综合地发挥作用,其中任何一个孤立的能力要素都难以完成职业活动.职业能力是实际就业环境中对职业角色的各种期待,这些期待分解成职业标准的各项具体指标.职业角色所具备的能力要素在相关活动中得以外化的行为结果,将是评判职业能力强弱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9.
俗话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仿佛天下所有的女孩儿都希望能够找到自己心目中的白马王子。女孩子们在过了25岁以后,婚姻就成了父母嘴里时常唠叨的头等大事。现代社会,女性在择偶的标准上已和以往有所不同,很多人都希望能够找到一个人品好、有修养、学历高、家室好、长相好的“五好”型男,似乎真挚的爱情对很多已经步人社会的女性来说不再是她们在择偶时最重要的标准了。我今年25岁,正要步入而立之年。在面对择偶时,我也变得有些茫然了,不知道自己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到底是该物欲、还是横流了。  相似文献   

10.
群马县位于日本关东平原,那里是现任日本首相福田康夫的老家,自古还被称为日本的悍妻之乡。泼辣是当地男子的择偶标准群马县附近当地男子择偶时,温柔是次要的标准,泼辣的性格才更受欢迎。群马女人不但处理家庭事务,而且经常抛头露面,充当丈夫的军师和助手。群马县每户人家拥有的汽车数量居全国首位,因为群马的女性就业率相当高,大多拥有自己  相似文献   

11.
城市白领大龄青年未婚的社会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人的婚恋心理和行为具有很强的社会规定性。当前数量众多的城市白领青年大龄未婚的现象具有深刻的社会结构性原因:为了追求事业的成功,他们较长时间地求学、频繁的社会流动以及繁忙的工作,推迟和挤占了他们的婚恋时间;个人内化的社会择偶标准缩小了他们的择偶范围;社会婚恋道德环境的日渐滑坡让他们在婚恋选择中过于谨慎甚至心存畏惧.  相似文献   

12.
蔡年辉 《职业》2012,(20):60-61
本文通过对2008-2010年西南林业大学男女硕士研究生就业情况分别进行分析,了解性别对就业的影响。结果表明,性别对硕士研究生就业总体影响不明显,但在就业地点选择和自主创业方面男女研究生有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13.
如今的社会,剩男剩女早已经不是什么稀奇事.虽然有人提出"男女独身主义",不过大多数人还是会有"无论如何也不能一个人孤苦终老"的想法. 既然要择偶,肯定就要涉及到择偶标准.问题是,在最开始是应该把自己表现得"差"一点儿,然后"芝麻开花节节高",让他(她)在继续的交往里慢慢发现自己的优点?还是该一开始就全力绽放自己所有的优点,先把对方吸引住再说?  相似文献   

14.
黄路明 《职业时空》2010,6(8):110-111
就业指导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语言是就业指导工作必不可少的载体。对于硕士研究生这个高知识、高学历的群体,在就业指导中尤其要注重语言艺术。文章联系工作实际,从五个方面探讨了在硕士研究生就业指导中怎样巧妙地运用语言艺术,获得就业指导工作良好效果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5.
白皎 《女性天地》2005,(5):44-45
家庭的变故教我谨慎择偶我长得漂亮,从进入青春期始,我就处在男人的追逐中。我讨厌那些见了漂亮女人就纠缠不休的男人,我择偶的标准是对妻子忠心不渝,对家庭负责。这是我从父母的婚姻悲剧中得到的感悟。我父亲曾任市供销社的副主任,母亲是土产公司的会计。我是  相似文献   

16.
正做婚介的表姐最近遇上了一个奇葩女,叫阿梅。阿梅今年三十二岁,硕士毕业,目前在一家文化公司任职。那天,她和她妈妈来婚介中心登记个人资料,并留下择偶标准。母女俩走后,婚介中心的吐槽运动整整持续了两个小时。在择偶要求一栏,阿梅是这样填写的:身高1.80米,体重适中,无近视,肤白,学历硕士以上,有情趣,幽默,本地人,父母均有社保,工作有编制,税后月薪一万以上,房、车无贷款。  相似文献   

17.
(一) 价值观确立、择偶婚恋和职业选择,是每个青年人生旅途中必定会遇到的三大青春课题。这青春第一页描绘得如何,将直接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命运。如果说价值观的确立是伴随青年对人生体验逐步深入而得以完善,它非朝夕之功,那末从择偶到家庭的组建,就传统而言倒是须在青年时代一次完成。然而,青年之职业选择,作为介乎上述两者间的一项人生决定性抉择,它比之于婚姻的完成,乃属个体社会化的起点,而比之於青年价值观念的牢固确立,在时空方面又显得更为具体而迫近。  相似文献   

18.
日本女子择偶,很久以来形成一个不成文的“三高”标准:即高收入、高学历、高个子。而在“三高”不能同时兼备时,至少仍坚守“高个子”这块阵地,据说那是因为偎依在身材魁梧的男人身旁有安全感。这使得那些身高170米以下的男士们陷入择偶难的困境,这点就连一些著名人士也不否认。 所幸的是,自1993年起,这不成文的标准开始受到冲击了。人们注意到,日本皇太子德仁以163米的身材,却娶了身高164米的太子妃小和田雅子。这无疑给喜欢追时髦的女青年,展示了一个方向:为什么一定要拘泥于高个子夫婿呢? 女子求偶标准“…  相似文献   

19.
闺密当标杆,设计师定制"择偶标准" 2003年8月,天津某服装学院迎来了新生开学.赵欣和沈梦都来自山东,是同寝室的上下铺.赵欣1985年出生,沈梦大赵欣3个月,两个漂亮女孩一见如故,成了形影不离的好姐妹. 大四上学期,班里大部分女同学都有了男朋友,赵欣也不例外,唯独沈梦大学4年一次恋爱都没谈过.赵欣问其不恋爱的原因,沈梦说自己规定了择偶标准:"未来的老公必须年薪50万元,有140平方米以上的三居室,有奔驰或者宝马代步.这标准,身边那些追求的男生哪一个能达到?所以,我是宁缺勿滥!"  相似文献   

20.
男婚女嫁,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它最能反映一个时代的特征。男人和女人是怎样在众多对象中选中对方并且走向婚姻殿堂的?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最近,本刊记者走近不同年龄段的人们,探析50多年来中国人择偶标准的变迁.并从中感受时代发展的脉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