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在欧·亨利短篇小说《警察与赞美诗》中,巧妙的细节描写,讽刺风格,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情节,细腻的人物刻画,以及富有深义的题目成为该短篇小说成功的关键,为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欧·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给20世纪的美国社会敲响了警钟,燃烧的火焰象征了穷苦百姓们想要冲破寒冷、无情世界的呐喊。  相似文献   

2.
法国文学巨匠巴尔扎克的作品充满了批判现实主义色彩,以写实为基调,成为19世纪法国社会的一面镜子。他善于在特定环境下塑造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富有个性化的人物;再通过人物再现的写作手法,折射社会,堪称现实主义写作风格的代表作家之一。他所描绘的现实世界,并非是生活的复制品,而是基于小说家敏锐的观察力,用小说写作手法呈现"真实"的世界。可以说,他是一位创造现实的现实主义作家。  相似文献   

3.
诺曼梅勒作为美国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其著名作品《裸者与死者》已经发表就在美国引起了激烈反响。作品通过战场中的将军和士兵之间的关系,指明了当时美国社会中极权主义倾向,通过将军与士兵的互动进一步指明了极权主义对人类的危害。本文通过对《裸者与死者》的背景与内容进行分析,指出了作者如何利用小说中的人物来反映社会现实,同时分析了作品中所使用的写作手法。  相似文献   

4.
马克·吐温作为美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其作品以幽默的风格以及辛辣的语言在文学作品中独树一帜。受生活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影响,马克·吐温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语言风格,在作品中马克·吐温大胆的运用典型的矛盾设计以及极度夸张的浪漫主义对故事进行描写,通过幽默辛辣的语言为我们揭示了那些丑恶的社会现实,描绘了当时社会的社会弊端以及人情世故,同时也是对当时美国现状的讽刺。  相似文献   

5.
张爱玲作为战火纷飞时代一名异类作家,其作品与当时革命文学创作不同,着重展现社会地层人物的心理状态和"传奇"故事。作者习惯用日常琐碎小事的描写来反映女性生存境地的艰难,并通过男性形象的畸形化来衬托女性悲剧的本源。《金锁记》与《怨女》是作者对同义素材进行不同创作的两部小说,虽然两部作品写作手法不同、艺术技巧不同,然而小说主人公七巧和银娣的悲剧命运却又异曲同工,本文主要对《金锁记》《怨女》进行分析,从而分析张爱玲小说创作的女性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6.
查尔斯·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文学史上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现实主义作家。《雾都孤儿》是其代表作。作品对当时英国社会的黑暗面有充分的描写,但同时也描绘了一些社会中的美好。通读小说,能够发现小说中弥漫着作者的天真乐观主义。本文首先对作者查尔斯·狄更斯生平予以简介,其次简单介绍《雾都孤儿》这部作品的主要内容,最后对《雾都孤儿》中所表现出的作者的天真乐观主义进行分析。希望本文能够为大家更好地理解《雾都孤儿》这部作品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7.
英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一生创作了20多部小说,其代表作《雾都孤儿》不仅展现了狄更斯卓越的写作手法,而且强烈反映了19世纪英国的社会现实。本文通过对其作品《雾都孤儿》中贼窝头目费金的出场、费金与塞克斯的对比和对犹太民族的态度,反映了狄更斯的反犹倾向,进而揭示出当时社会对犹太民族的不公。  相似文献   

8.
后现代文学作品是近年来文学作品研究的焦点,在美国后现代文学浪潮中更是涌现出许多优秀作家,在这些作家中,凯茜·埃克可以称为是最大胆、最有争议的小说家之一,她反叛的写作风格对传统的,主流的价值和道德体系进行讽刺和抨击,通过这种颠覆式的写作,使人们重新审视原有的价值观,并且给人们带来视角和思维方式,去审视、欣赏一个作品。本文从解构主义视角,对比分析凯茜·埃克同名作品《远大前程》,在分析作品风格,写作手法的同时,更深刻地发掘作品展现给我们的新的视角,以及在解构主义引导下的写作手法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和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9.
徐丽婷 《现代妇女》2014,(9):269-270
20世纪以来,艾米莉·勃朗特的长篇小说《呼啸山庄》已经跻身于英国经典文学作品的行列,它通过对两代人爱恨情仇的叙述,成功地揭示了自然人在外界狂风暴雨摧残下人性的扭曲、社会的严酷现实,是一部充满激情、震撼人心的杰作。艾米莉·勃朗特在《呼啸山庄》中所运用的创作手法在当时文坛极具新意和独创性,大大超越了传统哥特式小说的固有模式和风格。本文从三个方面入手,粗浅地分析了象征手法的运用、叙事方法的特点和人物话语特色,将艾米莉·勃朗特超凡的艺术创造力表现出来,进一步深刻解析这部作品。  相似文献   

10.
明丽 《现代交际》2014,(5):73-74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著名小说家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的作品,这部作品以完美的形式向读者诉说了一场美国梦的破灭。在这部小说中,作者使用了多种写作技巧,其中运用颜色词语来塑造人物性格,颜色词语在小说中无处不在,色彩运用对人物性格的塑造有重要作用。作者通过对不同色彩的描写来表现不同人物的性格、愿望和梦想追求及最终梦想的破灭。作者对这些颜色词语的巧妙运用,凸显了小说中人物的个性和主题,对理解这部作品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著名作家海明威创作的小说《老人与海》在欧美文坛具有较高影响力。在整部作品当中,作家运用了很多象似性的写手手法来体现文章的语言风格。本文笔者将针对此作品,尝试运用象似性的手法进行解读。首先笔者会对小说的框架结构进行解读,然后分析小说主题和人物的隐喻象似性,最后再对文中数量象似性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至20世纪的美国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如继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之后的西进运动、1861年的美国内战、1929年的经济危机,这些事件使美国开拓了西部的大片土地,使其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工业强国,同时使当时社会的民众陷入了贫困的深渊,弱肉强食的社会一步步地摧残着人们心中那纯净自然的美德。而此时的美国文学界也逐渐地从浪漫主义时期过渡到了现实主义时期。欧·亨利和约翰·斯坦贝克作为美国当时现实主义作家的代表,分别在其著作《二十年后》和《人鼠之间》中,通过两对朋友之间的友谊来描述人性中的美,同时透过作品中主人公最后不幸的命运来抨击当时美国社会的冷酷与险恶。  相似文献   

13.
纳撒尼尔·霍桑是19世纪前半期美国最伟大的小说家,他的道德寓言小说有着典型的个人特色,作品中的主题往往是模棱两可的。这与他的经历有关,他受到过清教思想、超验主义哲学思想的影响,因而是一位思想上复杂矛盾,常常对人性善恶进行思考的作家。在《小伙子古德曼·布朗》这部寓言式的小说中出现了大量的晦暗的意象,本文分析了三种典型的意象和具有深刻寓意的象征,以此来解读主人公的矛盾心理,研究霍桑的写作特色,从而进一步深化我们对小说主旨的把握。  相似文献   

14.
凯鲁亚克在《在路上》这部小说中淋漓尽致地实现了他"自发式散文"的写作主张,表现出狂野的形式与典型的美国文化风格。本文从人物的主体解构、情节的非线性和消解崇高三个方面探讨《在路上》呈现的后现代审美特征,以加深对该作品及后现代文学的了解。  相似文献   

15.
莫里斯·拉威尔是一个具有鲜明个性和创新精神的神奇人物,他的创作十分严谨,在和弦语汇、主题个性和形象特征的刻画方面都独具特色,尤其是在管弦乐音色的运用上更为其他音乐家称赞不已。在《波莱罗舞曲》这首作品中,拉威尔敢于打破保守的音乐观念,大胆的引进爵士音乐元素等,丰富了当时的法国音乐。1928年的美国之行,使拉威尔对美国爵士音乐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而后的很多作品中都充斥着爵士音乐的影子。《波莱罗舞曲》就是其中的一首,这部作品是拉威尔的最后一部舞剧作品,同时又是二十世纪法国交响音乐的一部杰作,该乐曲配器手法及其独特、有着及其浓郁的西班牙风格,节奏、旋律和配器方面不断出现爵士音乐的特征,其中特性节奏的反复实用也使爵士音乐的风格更加鲜明。  相似文献   

16.
<正>《檀香刑》在当代文学史上具有较为重要的地位。莫言在作品创作中,由于经历了长期的写作实践,逐渐形成了其特有的语言风格及语言特色。作品通过隐喻手法的运用,充分体现出作品的艺术特色,小说中的场面多样,如:血腥残酷的杀戮、蓬勃生命的张扬等,通过多种情节的表述,使小说形成了喧闹、生存的对立场面,而且,在政治文化角度下,作者通过人性扭曲及变异内容的表述,体现出作者对人性的关注。因此,通过莫言《檀香刑》内容的分析,莫言利用民间文化,  相似文献   

17.
谢田芳 《现代妇女》2014,(6):295-296
唐·德里罗是当代美国最优秀的小说家之一,其代表作《白噪音》被视为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经典。在这部小说中,作者着重描绘了美国后现代社会消费文化所折射出的人类内心的荒诞、空虚、焦虑和恐惧,这些都是后现代社会所具有的典型病症。本文试图以生态批评的视角对《白噪音》文本进行生态解读。植根于人类深层意识的根深蒂固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以及由此引申出来的过度的消费文化是《白噪音》所呈现的后现代社会生存危机的文化根源。后现代社会的人们用消费所产生的"白噪音"来抵御人类的后现代社会生存危机,只能是缘木求鱼。唯有倡导生态整体主义思想才是解决后现代社会生存危机唯一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威廉·迪安·豪威尔斯(William Dean Howells)是美国最富影响力的现实主义旗手之一。其代表作《塞拉斯·拉帕姆的发迹》(The Rise of Silas Lapham)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绘中产阶级白手起家图景的作品。在建国后的一个世纪,美国长期处于亚文化状态。欧洲文化,尤其是英国文化在美国占据着统治和主导地位。1865年的美国内战为美国文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促进了美国现实主义的出现和发展。该作品创作于1885年,处于美国试图确立自身文化身份的特殊时期。从民族性角度出发,运用新历史主义理论探究该小说带有的明显资本特征:贵族没落,资产阶级兴起正是美国社会发展和扩张的需求;垄断资本主义的盛行以及隐藏在幕后的经济金融危机等现状等都是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经之路。从而试图证明这部作品实质是一种美国文化身份构建。由此可见,从民族性的角度解读《塞》是对该作品研究的一个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9.
自由无调性与十二音是勋伯格先后创立的两种无调性写作手法,它们分别对两个不同时期的无调性创作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通过对二者在无调性风格和结构力手段这两个方面的比较,说明了它们无论是在创作观念、还是在技术内容上都是一脉相承的,并揭示出自由无调性手法不能满足当时创作者的写作需求是十二音技术产生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20.
《喧哗与骚动》是美国小说家威廉?福克纳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力作。小说在艺术表现方面打破传统,堪称现代派小说的典范。本文立足于复调小说理论,着重探讨了小说在主人公凯蒂的形象塑造方面所展现出的复调性,并进一步挖掘福克纳的创作理念及作品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