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生命教育与青少年发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现代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发展的不平衡,使一些青少年陷入了精神迷惘和意义危机中,从2002年的"刘海洋伤熊事件"到2004年的"马加爵杀人事件",反映了青少年教育机制中人文教育的缺失.因此,本文提出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强青少年"生命教育"和"全人格教育",倡导科技加人文的平衡发展,强化青少年的心理、情感训练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胡常海 《职业》2012,(18):25-27
正多年来,笔者学校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工作重心,建立了"网络畅通,制度健全,活动强化,机制推进"的全员德育管理体系,构建了"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反馈意见—解决问题"的全员育人值班深化模式。"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实行值周制度,组建文明监督岗,检查巡视,持之以恒,加强日常行为管理。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要求"科学配置党政部门及内设机构权力,明确职责",这是新时代推进税务机构改革的根本遵循。面对国税地税机构改革的政治任务,通过研究税务系统党的建设机制,认清党的建设在税务机构改革中的重要意义,探索税务系统党的领导和党建工作运行机制,构建科学高效的党建体系格局。  相似文献   

4.
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上海要抓住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政策供给侧创新这条主线,加快做好创新投入来源"加法",创新竞争门槛"减法",创新生态构建"乘法"和创新管制负担"除法",最大程度释放和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加快构建市场需求牵引、大中小微企业融通、政产学研用一体、国际国内协同的中小微企业创新格局,推动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为提升上海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强军".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提出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大力发展  相似文献   

6.
共性技术的研发服务具有"准公共物品"的性质,建设共性技术研发服务体系是政府公共科技政策的核心之一。虽然上海共性技术研发服务体系已逐步形成,但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上海加快建设共性技术研发服务体系,必须从国家战略高度、上海发展全局和技术创新前景出发,进一步创新思路,大胆突破体制障碍,加强资源整合力度,着力构建和完善"一个体系"、"两个机制"和"四个系统",提升共性技术研发服务的效率。  相似文献   

7.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效果应体现于让学生"明白道理、联系生活、知行统一",而不应禁锢在"聆听—背诵"的学用脱节的状态中。因此,树立"回归生活"的理念,采用"事例"和"活动",构建校园德育常态环境,当为达成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目的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孟祥林 《城市》2016,(2):3-11
辽中南城市群以沈阳和大连为中心,在辽中南地区形成了"双核"城市体系,该城市群内虽然城市分布集中并能够形成较强的聚集经济效应,但由于城市在整个省域范围内不均匀,造成了"核心—边缘"的区域发展问题.为了促进辽中南城市群的发展,需要在既有城市分布格局基础上,构建更加完善的"Y"型结构城市体系,在城市群内培养"沈阳子群"、"营口子群"、"大连子群",构建"营口—阜新—朝阳"三角形,逐步形成"沈阳—营口—大连"城市走廊,在突出沈阳、大连核心作用的基础上,突出营口的节点城市角色.与此同时,要处理好辽中南城市群与京津冀城市群、长春城市群之间的关系,强化城市群边缘即省域行政区划交界处的城市发展力度.在冀辽边界处构建"小城市对子",在吉辽边界处构建"2C+1廊",强化辽中南城市群的发展力度.  相似文献   

9.
论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创新生态体系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璟 《城市观察》2021,(1):23-34
作为国家战略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将成为"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典范",其意义重大.遵循"核心概念内涵界定—现实困境分析—路径分析—选择与策略"的总体思路,基于大湾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分析,构建"颠覆性创新价值网—数字经济平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分析范式,探讨粤港澳大湾区如何重构产业创新生态,促进颠覆性创新价值网的建立.研究表明:颠覆性创新价值网构建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数字经济平台战略是路径选择;以机制体制改革和政策、标准供给为动力,构建大湾区颠覆性创新生态价值体系,并以数字经济发展促大湾区价值网建设,可实现大湾区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宋大明  马纯明  辛超 《职业》2022,(4):25-28
山东潍坊市创新技能大赛开放性、普及性运行机制,创立"政府主导、学校主体、行业指导、企业赞助、社会支持"五方协同开放性办赛模式,构建"校赛铺面、市赛引领、省赛拉动、国赛创优"四级联动普及性大赛机制,搭建"规程植入、任务驱动、技能导向、评价并轨"四维融合共享性赛教对接平台,形成"名生培养、名师培育、专业创优、名校创建"四名并举普惠性大赛效应,创立了以技能大赛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潍坊模式",为推动技能大赛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典型案例和有效范式。  相似文献   

11.
从福州河湖水环境的现状出发,基于生态理念,通过环境治理和景观规划相关理论,着重围绕"福州河湖生态问题如何解决,水岸共治模式如何构建"等问题展开研究,将"净化水质"和"景观生态"建设两种方式紧密结合,构建针对福州河湖实际的水岸同治设计方案,落实、完善河湖长制、对话与沟通机制,优化地方政府间竞争关系,强化监督与问责机制和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2.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课程观念,以"课程"为方法而"思政",融思政内涵于课程内容,有助于构建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三维贯通的育人体系。在纺织工程专业实行课程思政教育,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必不可少的环节。着力从挖掘专业课程思政要素、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做好顶层设计和体制机制保障、运用互联网新媒体教学方式、融入地方产业背景和特色元素等方面落实纺织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任务,以培养全心全意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要践行"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发挥课程的独特优势,提高课程的实效性,需要"以情感人"。欲"以情感人",教师需构建亲和的师生关系,"以情动情";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热情;引导学生模拟情境,助其主动建构知识;丰富学生体验,促其情感内化;优化评价体系,确保教学效果。然"以情感人",还须"以理服人",情理交融方为上乘。  相似文献   

14.
本文着重就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如何从"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内容"、"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协同育人机制"、"第二课堂育人效果评价机制"等方面构建共青团"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加以阐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淑女教育"植根于中华文化儒道共生的土壤之中,尊崇阴阳和合的传世价值,是以"淑"为核心价值取向和人格特质的女性教育。结合目前高校工科女大学生的现状,以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中国梦",高校可以基于中国传统的文化因素,继承传统"淑女教育"的合理精神内核,以家庭教育为母体、社会教育为依托、学校教育为主战场,构建一种"淑女教育"模式,引领高校工科女大学生成为新时代的"淑女",并能够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能够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能够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6.
简述了办学机制转变视野下的国外高职教育发展趋势,提出国内办学机制转变视野下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以及深化高职教育改革的措施:加强合作教育的"政府主导与统筹职能";制定合作教育的"办学法规",建立合作教育的"保障制度";建立、健全合作教育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7.
1月20日,《2014~2015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旅游绿皮书》)在京发布。绿皮书指出,中国国家旅游形象的形成受到至少四方面力量的抑制。绿皮书强调,目的地旅游形象的"集体构建"与"心理构建",在接受形象客体主动"说服"与各种"诱惑"的同时,往往也避不开形形色色的"路障"甚至"阴霾",容易出现形象生成的种种怪圈与乱象。而中国国家旅游形象的形成同样受到至少四方面的抑制:  相似文献   

18.
自从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来,整个社会在理解和贯彻执行的过程中,出现了一股愈来愈烈的"庸俗化"倾向:一是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当作"标签",无论何事,都要冠以"和谐社会"之名;二是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当作一个"实体"性概念,并从空间上加以形而上的切割和肢解.  相似文献   

19.
留守儿童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离开家庭外出务工,导致留守儿童长期处于亲情缺失、家庭结构不完整中。传统"问题"导向的研究者往往将留守儿童视为"问题儿童",片面关注留守儿童的问题行为,忽视其积极发展的内涵与规律。基于积极青少年发展理论,构建发展资源框架下的留守儿童积极发展促进机制研究,通过实现留守儿童外部资源创建与内部资源培育,努力促进其积极发展,可以为父母及教育工作者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金太阳",这项原本拯救国内近万家光伏企业于金融危机"水火"的补贴工程,由于机制漏洞,并缺乏相关配套规范,最终恐只落得"隔靴搔痒",更为严重的是,对"金太阳"趋之若鹜的中小光伏企业,或因这项充满不确定性的风险投资而最终"灼伤"自己。本文获2011年"中国最佳环境报道"之最佳影响力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