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徐志摩和林徽因--永不暝目型 徐志摩对林徽因的激情至死不渝与徐志摩至死没有得到林徽因的爱有关,这是"剥夺"导致激情增加,证明了"实现"会导致激情减少.  相似文献   

2.
徐志摩和林徽因——永不暝目型徐志摩对林徽因的激情至死不渝与徐志摩至死没有得到林徽因的爱有关,这是“剥夺”导致激情增加,证明了“实现”会导致激情减少。假设徐志摩对林徽因的追求在英国就大功告成,这段脍炙人口的恋情不会浪漫如初。至少从徐志摩的性格,尤其后来和陆小曼的爱情悲剧看,这种推论并非空穴来风。  相似文献   

3.
薛晶晶 《现代妇女》2013,(12):262-263
电视媒体的相亲节目泛滥,在以博取眼球为目的的节目里,爆出的却是低俗和盲目拜金的爱情价值观,这些扭曲的思维正影响着我们年轻的一代人。我们不妨放下盲目,去传统里回顾一段爱情故事。一代才女林徽因和诗人徐志摩,哲学家金岳霖,建筑学家梁思成的爱情故事里,那里有值得掘取的黄金。林徽因的理性和智慧,徐志摩的浪漫和热情,金岳霖的深沉和脱俗,梁思成的风度和气量,以及张幼仪的自强和博爱给我们的是闪动着光芒的爱情价值观,无论是哪一种,都是值得作为和谐社会情感导向的。  相似文献   

4.
叶凡 《女性大世界》2006,(1):132-135
百年后,我们想起她。仿佛依旧闻到淡淡的幽香,想起曾经与她擦肩而过的徐志摩,想超她笔下的《你是人间四月天》,想起她描绘的那些优美的建筑,想起她曾经魅力四射的太太客厅。这一刻,林徽因仿佛又站在我们眼前,她淡淡春山般的双眉,盈盈秋水般的眼眸,和睑颊上婉约的笑窝依稀可见……  相似文献   

5.
“一样是明月,一样是隔山灯火,满天的星,只有人不见,梦似的挂起……” 如果你收看了央视播出的那期《朗读者》,你一定不会忘记那位满头华发却精神矍铄的老人,他在节目现场深情地讲述着林徽因和徐志摩之间的爱情,在提到林徽因写给逝去的徐志摩的《别丢掉》时,这位耄耋老人瞬间情绪激动,哽咽着朗诵起了这首诗.  相似文献   

6.
杨早 《炎黄世界》2011,(6):55-57
多少年后,林洙成了梁思成的续弦,又成了他的遗孀。她仍然记得小时候上海家里,客人如何频繁地提及梁先生与梁太太:“林徽因是我们福建的才女。在我们家的客厅经常有些家乡人来拉家常,几乎每次都要提到林徽因,并谈到她嫁给梁启超的长子梁思成的事儿。”(《大匠的困惑》)  相似文献   

7.
正在中国,我们说她是林徽因的侄女;在美国,我们说林徽因是她的姑姑。2016年11月23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他的任期内最后一次颁发了总统自由勋章,获得总统自由勋章的有NBA球星迈克尔·乔丹,微软创办人比尔·盖茨及夫人,以及各行各业的精英。总统自由勋章,是美国的最高  相似文献   

8.
何静 《现代交际》2016,(4):156-157
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指出大学是学生建立自我同一性的关键时期,本文通过对自我同一性理论的阐述并对当代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心理进行分析,最终为高等院校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供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情痴金岳霖     
理性是灵魂最高贵的因素说起中国现代第一才女林徽因,很多人会提及徐志摩和梁思成。其实最爱林徽因的并不是这两个男人,而是哲学家金岳霖。他一生痴情于林徽因,终生未娶。金岳霖对待感情问题却相当理性。他钟爱的一个学生因为爱情受挫,萌发轻生念头。他对学生说:恋爱是个过程,恋爱的结局结婚或不结婚,只是恋爱的幸福与否,应从恋爱全过程来看,而不应仅仅从恋爱的结局来衡量。  相似文献   

10.
根据埃里克森的生命周期理论,在安娜·弗洛伊德的自我防御机制、哈特曼的自我适应性和皮亚杰平衡概念的基础上构建的自我同一性理论的ψ模型进行分析发现,在个体生命周期中"自我与本我、超我"和"自我与环境"两组关系内,个体生命阶段与宗教之间具有相关性。在儿童期,自我逐渐从本我中剥离,并强化了超我的形成。儿童的自我概念逐渐形成,儿童宗教意识的"泛灵论、目的论、拟人论"由强渐弱。青春期及青年期,自我与环境的危机呈现,自我同一性成为最大需求。中年期,自我成熟并形成稳定的人格,对道德的渴望加剧。老年期内在心理系统的不平衡成为主要方面,老年人希望通过宗教实现自我超越。此外,对个体生命周期中人类宗教心理不同特征的研究对起步中的宗教心理学学科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期是自我同一性建立的关键时期.只有建立起和谐的自我同一性,青少年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得到发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道德文化基础,它的意义在于可以影响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建立.因此,在全国大力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社会背景下,学校和社会要抓住时机,共同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青少年获得自我同一性.  相似文献   

12.
韩石山 《金色年华》2009,(12):29-31
当今之世,说某人是个天才,未见得全是夸赞,然而,对于徐志摩,却只能这么说,否则你解释不了,一个原来没有想到写诗的人,会在短短十年问,成为二十世纪中国最著名的诗人;更无法解释,好些名人因多角婚恋而身败名裂,至少也是声名受损,独有徐志摩却是,每经过一次婚恋,增加人生的一重光彩。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一个女人显示着他的一个优异的侧面。  相似文献   

13.
同一性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学概念,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与心理健康水平显著相关,自我同一性的分析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借助Cote提出的同一性资本模型以及Luyckx等人提出的同一性双环模型提出一种分析框架,以此分析原生家庭的经济状况对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影响,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和思考。  相似文献   

15.
网络媒体对于大学生自我同一的影响一直众说纷纭,本文从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方面入手,概况网络媒体对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迷恋网络游戏对大学生身心发展危害很大。文章从网游玩家与网络游戏之间的主客体关系角度出发,深入分析了网游玩家深陷网游之中不能自拔的认识论根源和心理学根源,揭示出网游成瘾导致大学生"自我同一性"混乱的危害性,并指出在大学教育中预防与解救网游成瘾大学生的必要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对青少年的自我同一性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城市生源与郊区生源以及农村生源的青少年存在显著差异;父母受教育程度对青少年自我同一性有显著影响.与性别和生源这两个因素相比,父母受教育水平对青少年学生的解释力最大.  相似文献   

18.
"90后"群体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以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为纵线,以影响"90后"群体的主要心理因素为横线,从社会化进程、教育化选择、网络化生活以及同一性承诺等四个方面对"90后"群体的多元可能和形成过程进行解析发现:"90后"的天生多元促成了其群体多元的真正实现:"90后"教育选择的多样性加剧了其多元的可能性;"90后"的网络化生存(工作)能力提供了其多元的现实工具;"90后"的自我意识中心反映了其较早的自我觉醒。因此,面对社会给予"90后"的诸多负面评价与"90后"良好自我认同的差异与偏离,我们需要聆听他们对世界的认知。  相似文献   

19.
知青在青年时期遭遇的发展问题在上山下乡结束30年后的今天仍然影响着为数众多的人,尤其是知青子女。本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根据知青日记、书信及回忆录,从发展心理学中Marcia的四个自我同一性类型及Higgins关于整合“理想自我”、“真实自我”和“现实自我”的角度分析知青的自我同一性问题:并进一步结合家庭治疗中Stierlin的“派遣”理论和Bowen的“自我分化”理论分析知青的发展问题是如何延续性地影响知青子女心理成长的。  相似文献   

20.
《否定的辩证法》显然是对《启蒙的辩证法》的深化与发展。阿多诺指出,传统的肯定辩证法都是一种"总体性"、"同一性"的辩证法。传统哲学对总体性的追求是以同一性为其思想基础的,这是西方哲学中根深蒂固的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