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哈姆雷特》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威廉·莎士比亚创作的一部悲剧作品,是莎士比亚所有戏剧中篇幅最长的一部。《哈姆雷特》《奥赛罗》《麦克白》和《李尔王》一起被誉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是莎士比亚戏剧作品中艺术成就最高的四部。《哈姆雷特》这部作品具有非常深刻的悲剧意义、复杂的人物形象及丰富的艺术手法,是那个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作品中塑造了许多经典的人物,刻画的形象真实、立体,性格各异,尤其是对主人公哈姆雷特、克劳狄斯、奥菲利亚及乔特鲁德的人物形象的分析,展现了这部作品独特的艺术特色。本文通过分析鉴赏哈姆雷特、克劳狄斯、奥菲利亚和乔特鲁德这几个主要人物的性格,使广大读者对这部作品进一步了解,从而更深刻地体会《哈姆雷特》这部经典悲剧作品的的精髓。  相似文献   

2.
作为美国二十世纪文学的经典小说之一,《太阳照样升起》中海明威通过刻画主人公杰克和勃莱特的爱情悲剧和"垮掉一代"的颓废生活方式,激发读者对当时社会背景与人物的性格进行更深刻的反思,寻找其消极人生的根源。本文拟通过战后美国所处时代社会特征分析,深入研究战争对悲剧人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叶甫盖尼·奥涅金》是普希金的长篇诗体小说.塑造了俄国文学第一个“多余人”的形象,充满了悲剧意味。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则对悲剧进行了全面论述,对后世悲剧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中将从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中的情节中心说和性格论角度简要分析一下《叶甫盖尼·奥涅金》的悲剧性。  相似文献   

4.
《德伯家的苔丝》与《红字》两部作品是英美文学历史上的不朽之作。两位优秀作家托马斯·哈代和纳撒尼尔·霍桑栩栩如生地描绘再现了当时的社会。分析和对比两部作品,从多角度剖析两部作品中的女主人公相似的悲剧命运和悲剧成因,引发后人揣摩和思考。  相似文献   

5.
古希腊悲剧家欧里庇得斯的著名悲剧人物美狄亚,和中国武侠小说家金庸的《神雕侠侣》中李莫愁是中西文学中的两位复仇女性。虽然她们生活的社会背景、身世和经历各异,但是她们作为女性在男权意识下遭遇的生存困境却异常相似。通过对她们的比较,我们能够看到以她们为代表的中西复仇女性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而挖掘出中西方社会的文化背景、民族意识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6.
《包法利夫人》是法国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大师福楼拜的成名作和代表作。女主人公爱玛的悲剧命运不仅来源于其自身对于爱情、名利的疯狂追求,整个当时的法国社会也是扼杀爱玛生命的帮凶。本文将以爱玛的主观因素和爱玛所处的客观社会环境来分析福楼拜的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主人公爱玛的悲剧命运形成的缘由。  相似文献   

7.
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品,讲述了女主人公安娜一生渴望爱情和幸福,却命运般的在卡列宁的虚伪和渥伦斯基的冷漠和自私中备受折磨、煎熬,导致对一切绝望而卧轨自杀的悲剧故事。书中还对俄国的社会现实进行了精彩的描摹,人物众多,事件复杂,是一部社会百科式的巨著。  相似文献   

8.
文学是反映社会某一方面的写照,在托马斯·哈代所处在的维多利亚时期,贸易兴旺,国家繁盛,然而人们的内心却处在一个文明与封建矛盾冲击的风浪之中。《德伯家的苔丝》中,男主人公安吉尔·克莱尔就是那个社会中的一个悲剧角色,笔者试图从社会及心理方面,分析其悲剧的成因。  相似文献   

9.
《雷雨》是曹禺的第一部剧作,剧中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在多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之中,侍萍的形象是最具悲剧性的。侍萍的悲剧性主要体现在命运悲剧、性格悲剧和社会悲剧三个方面。命运悲剧是侍萍一生都无法摆脱周家在三十年前和三十年后对她的伤害。性格悲剧是侍萍善良的性格导致了她的顺从和忍受,她的逆来顺受使得她艰难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社会悲剧是当时的社会环境造成侍萍一生的悲剧。无论是社会环境、无法躲避的命运还是自身的原因都使得侍萍成为《雷雨》中最具悲剧性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0.
在《呼啸山庄》一书中,主人公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的爱情故事在世界范围内为人熟知,悲剧般的爱情令众多的读者动容。当一个人倾尽所有,付出的爱换来的是背叛时,爱越深,恨也就越深,所谓爱之深,恨之深。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两人为爱而生,却心生罅隙,因爱生恨,最终为爱而死。本文以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之间的爱为侧重点,对《呼啸山庄》所描绘的爱恨交织的爱情悲剧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1.
《高老头》是巴尔扎克的代表作之一,这部作品深入地剖析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为我们展现出了一幅父爱的悲剧。造成《高老头》父爱悲剧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本文主要针对《高老头》中父爱悲剧进行分析,并探讨这一悲剧的成因。  相似文献   

12.
中世纪,当欧洲还处于黑暗的教会统治时,阿拉伯文学已似明珠熠熠夺目。阿拉伯文学对于西方文学的影响到处可见,例如,伊本·阿拉比的《登霄记》、麦阿里的《宽恕书》及《一千零一夜》都以丰富的思想内涵,光辉的人文主义思想、精美的艺术手法对欧洲文艺复兴产生重大影响;意大利但丁《神曲》中关于天堂地狱的描写完全得益于《登霄记》及《宽恕书》;薄伽丘从口传的《一千零一夜》等东方故事中吸取了养分写出了《十日谈》;英国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和《十日谈》一样,模仿《一千零一夜》的楔子(或称“总引”)形式,先介绍故事缘由,后引出故事情节,其中赎罪卷故  相似文献   

13.
面对学习压力她选择了死亡──对一个中学生自杀案例的分析董敏志上海《新民晚报》在1994年2月24日的《社会新闻》版上报导了一则悲剧:一名年仅15岁的重点中学高一女生李薇因四门课程考试不及格而开煤气自杀。笔者试图对此悲剧作些分析和思考。(一)李薇的轻生...  相似文献   

14.
法国作家司汤达的名著《红与黑》取材于19世纪30年代法国社会的现实生活,极具真实性的反映了当时的现实生活,是典型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透露出了强烈的批判精神。基于此,本文就司汤达《红与黑》中的现实主义表述为探索主题,从当时时代背景、文学精神和反抗反动统治的悲剧典型的塑造等方面进行扼要的分析和简述。  相似文献   

15.
《堂吉诃德》是西班牙伟大的小说家塞万提斯的代表作,是世界公认的文学经典。作品厚重的文学地位和底蕴,和作品所体现的写作技法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6.
<正>戏剧于诸文学形式中便于尖锐地直指社会现实的矛盾与冲突,对私人情感的关注与描摹也往往以小见大,兴味无穷。《赵氏孤儿》是凝聚着古典悲剧艺术精华的故事,自元以来屡被创作、改变:元代南戏《赵氏孤儿报冤记》、明代徐元的传奇《八义记》、佚名《接缨记》、李盘的杂剧《赵宣孟》、清代《八义图》《赵氏孤儿》《搜孤救孤》等大都据此剧改编,近代的京剧和地方戏演出则更不胜枚举。  相似文献   

17.
网络背景下,高中生持恒于外国名著阅读者甚微,但法国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的小说《高老头》,却是中学文学爱好者走近这位文学大师,并多维洞悉《高老头》的悲剧土壤及文学诉求的不二法门。尽管巴尔扎克未直白地说封建贵族社会已日薄西山,但高里奥从辉煌的面粉商人,沦落到被人打哈哈的出气筒,直至可怜死去,无疑讽喻巴黎已然上帝退位于金钱。  相似文献   

18.
据英国《泰晤士报》网站报道:西班牙9岁男孩曼努埃尔刚刚出版了一本幻想小说,成为世界上最年轻作家之一。这本小说有38页,据称是受到《指环王》《哈利·波特》的启发而产生的创作灵感。图为曼努埃尔从学校缺课准备去马德里书市签名售书。  相似文献   

19.
《少年维特的烦恼》一书的问世,使一股强劲的"维特热"席卷整个欧洲,使青年歌德一举成名。思想敏捷,才华横溢,热情奔放的维特却充满无穷无尽的烦恼,最终走向了自杀的不归路。本文主要从德国当时腐朽黑暗的社会大背景和维特自身追求的幻灭两个角度来讨论维特的悲剧性。理想和现实巨大的反差和碰撞造就了这一悲剧。  相似文献   

20.
弗朗西斯·司各特·菲茨杰拉德被誉为美国"爵士时代"的代言人和"桂冠诗人"。菲茨杰拉德认为《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一部男人的书"。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和她们的悲剧生活与当时所处社会下的男权意识有着密切的关系,小说对女性人物的负面描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当时美国社会对女性的态度。虽然男权意识占主导地位,但是女性主义已经萌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