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英语和德语同属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它们之间在语音、词汇、语法上有一定的对应关系,有效利用这种亲缘关系,将有助于改变目前德语基础教学中普遍存在的英语干扰问题,简化和促进德语基础教学,对德语基础教学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从商务德语写作的教学实践出发,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得出当今高校商务德语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困境。针对这些问题,高校德语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整合教学材料,采取有效的策略解决困境,提高教学质量,为外贸经济的发展提供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我国高校德语专业教学出发,结合新一代大学生的认知特点,围绕着跨文化能力的内涵和外延,探索高校德语教学中提高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于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培养应用型德语人才是目前我国大部分德语专业,特别是地方高校德语专业的主要目标和发展方向。应用型德语人才培养的两个核心问题在于"教什么"和"怎么教"。本文着重在"怎么教"方面分析项目教学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动手实践解决问题为基本特点的教学方法、模式、策略对于应用型德语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语法是语言中一种内在的固有的结构,它是语言表达的基础。而德语语法相对于英语来说最大的特点则是性、数、格的变化。名词有阴阳中性,单复数的变化,还有第一格,第二格,第三格和第四格的变化。一个名词放在不同的位置就会有不同的变化。因为有如此多的规则使得德语这门语言更为复杂和缜密。而在整个学习德语的过程中,不少学生因为德语语法的复杂性就忽略了学习德语语法的必要性。本文旨在通过对德语语法难度的分析和阐述,得出德语语法教学的特殊性及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英语对于德语学习的干扰错误通常是指德语学习者对于德语的语法或语用方面的错误使用或者错误理解,反映出德语学习者在德语使用方面的局限,也反映了德语学习者的德语知识掌握程度。对德语写作中出现的英语干扰性错误的分析有助于识别德语学习者的德语学习过程,从而帮助德语学习在写作中更贴近德语语言表达。  相似文献   

7.
项目教学法是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导下,通过师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来使学生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同时培养和锻炼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本文以《当代大学德语》第一册到第四册教材为依托,探索项目教学法在基础德语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外语教学实践的不断发展,如何提高外语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对外语学习的兴趣,逐渐成为教育界学者研究的热点。其中,游戏教学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它对于调动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及培养学生交际和应对能力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非常适合在针对非德语专业学生的德语教学中使用。教师在设计教学游戏时,可根据学生的学习阶段选择学习游戏(语言的游戏)或角色扮演游戏(使用语言的游戏),并始终将游戏的趣味性和教学目的性置于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德语商务信函的写作是德语专业学生学习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本文简要论述了商务德语信函在词汇及句法上的特征,并引入语用学中的"礼貌"理论对各类商务德语信函进行了分析,指出商务德语信函不仅是"八股文"式的写作,还需注意措辞,运用合适的词汇及句法来达到成功的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10.
马丽丽 《现代交际》2010,(7):112-112
随着中德两国在经济和工业领域合作的日益加强,不仅许多本科高校开设了德语专业,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也开设了二外德语课程。高职院校由于生源、学制等办学的特殊性,与本科院校的二外德语有很多不同之处。本文将深层次分析高职二外德语的发展处境并给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英语和德语都属于印欧语系,并且这两个国家在历史上的密切联系使得两种语言在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有着很大的相似性。语言迁移理论表明,当目标语与已习得语言之间有相似性时,已习得语言会对目标语的学习产生正迁移。当学生在有了多年英语学习的经历后,英语方面的某些知识、语法点会对之后对德语的学习产生促进作用。通过分析英语在不同方面对德语学习产生的正迁移,可以帮助学生意识到并且更好地利用这些正迁移,加快德语学习的速度,降低德语学习的难度,提高对德语知识掌握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12.
刘雪梅 《现代交际》2010,(4):151-152
本文以《新编大学德语》第一册第八单元的教学安排为例,论述在二外教学中教材选择及教材使用中综观全局,找内在联系,从而统筹安排,以达到节约时间,并使各方面内容相互铺垫、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汉语和德语在表达方式和修辞上有着明显的差异,因此来自各自文化圈的人在交际时,会出现一些源于各自社会化过程的差异,这些差异更是因为对于语言中的词汇和语言之外的意义的理解不同而显现。因此,分析汉语和德语中的词汇及其引申义,是实现中德跨文化交际不可或缺的一步。本文以分析德语中的词汇为中心,揭示某些德语词汇引发理解障碍的根源,分析中德跨文化交际中的词汇陷阱。  相似文献   

14.
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发展,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日益得到突出,如何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更加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何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和需求开展教学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在专业学习方面取得进步已经成为教师们关注的重点。本文结合教学实践,着重分析如何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贯彻、落实到高级德语课程中。  相似文献   

15.
郭绍妮 《现代交际》2010,(11):44-44
我国的德语初学者以在读大学生和部分毕业不久重新回学校“充电”的高学历人员居多,他们或留学德国,或是希望通过掌握德语获得更好的就业和提升机会。他们的年龄不尽相同,学习能力也有所差异,然而他们却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都具有良好的英语基础。通过德英对比可以大大提高德语的学习。  相似文献   

16.
项目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动手实践解决问题为基本特点的教学方法和学习策略,因其以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综合素质提高等特点,在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方面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主要分析如何将项目教学运用到经贸德语类课程中,以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提高课程效果。  相似文献   

17.
王丹若 《现代妇女》2013,(11):86-87,89
目前我国开设德语专业的高校不断增多,已达70多所,德语专业本科毕业生供大于求的趋势已经显现。除部分职业院校外,多数高校德语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大同小异,与市场需求存在不同程度的脱节。受前些年小语种就业形势较好的影响,学生们带着不同动机选择报考德语;入校后历届年长毕业生的毕业去向在成为他们就业参照系的同时.又对其学习动机产生多面影响。在报考动机与可能的毕业去向的综合作用影响下,他们在校期间的学习动机、学习动力以及学习兴趣有多种表现与效果。笔者从多个层面提出了激发学习动机的策略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教学理念对于培养高层次、高素质的大学外语人才已经稍显陈旧,被动地接受知识更是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外语应用能力。在大学外语专业教学中,更多地采用合作型、表演型、讨论型及多媒体教学等情景教学方式可谓重中之重。本文以此为目的,重点探讨了德语专业教学中情景教学法的意义与开展方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及学习效率,让学生积极融入课堂。  相似文献   

19.
郑启南 《现代交际》2011,(12):241+240-241,240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经济全球化的快速推进,社会对既精通外语,又掌握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在不断提高。我校英德双语专业采用“双外语”,“外语+专业知识”的人才培养模式,力求培养双语双强,集语言技能与专业技能于一体的复合应用型人才。笔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对商务德语课堂教学进行了认真探讨。  相似文献   

20.
《新德语文学学导论》与"文学学"《新德语文学学导论》(Einführung in die Neuere deutsche Literaturwissenschaft,2007)深入浅出地介绍"文学学"(Literaturwissenschaft,文学科学)这门以文学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现代学科,介绍"文学学"的各种研究角度和各个理论方向,介绍文学的各类体裁,介绍描述修辞学、风格学和诗学的基本理论,探讨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