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权代理分析下的土地流转模式及经济绩效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土地流转,在我国目前主要是指农地的承包经营权流转,就是拥有农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也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是基于市场交换原则、通过土地使用权流转价格反映的特定经济行为。本文针对我国土地流转的现状,以对六省各县市的大量实地调研为基础,总结了三种土地流转模式:私人代理、政府代理和市场代理模式,并对各种模式下的土地代理绩效做出比较分析。针对在各种土地流转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本文认为只有靠明晰土地产权,结合合理高效的市场机制以及土地中介机构,同时配合国家提供便利的制度环境,土地流转才会不断在实践过程中,逐步适应现代农村经济的市场化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2.
甘肃地处中国西部内陆,是农业占比重很大的省份之一,人均耕地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但自然环境差、土地贫瘠、农村土地分散、生产力水平低、土地利用率不高.这一特征在陇中黄土高原贫困山区表现得更为明显,这里的土地流转速度不是在加快而是处在停滞状态,这与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极不相适应.通过对陇中黄土高原贫困山村——吉山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查分析,认为贫困山区在土地流转的萌芽阶段,村级组织启动流转土地,要因地制宜引导并发展适合本地的产业,从提高农地效益着手,培育土地需求主体,使土地流转由买方市场向卖方市场转化,让农户有较高的流转收益,提高农户自觉流转土地的积极性,建立起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可持续发展的土地流转模式,提高土地流转活力,实现多方共赢.  相似文献   

3.
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是农民土地财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行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有利于正确处理国家和农民之间的利益关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目前,在各种各样的土地制度创新中出现了如下可以加以借鉴的三种“模式”。通过分析这些模式,可以增加我们对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流转问题的认识。本文将对我国三种农村建设用地流转模式作一个分析和评价。一、苏州模式(“苏州式流转”)“苏州式流转”是农民集体所有存量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模式的一种简略概括。苏州市集体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发轫于20世纪90年代初,它与苏州乡镇企业的发展、企业经营机…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西藏民族地区农村土地流转状况,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健康发展,采用查阅文献资料、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相结合的方法在昌都地区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土地流转规模较小、层次较低;流转土地用途逐渐多样化;流转主体比较单一;缺乏专家学者推崇的股份合作方式;土地收益上涨较快;以及土地流转和利用地区发展不平衡。说明昌都地区农村土地流转还处于自发流转阶段,流转形式不规范,机制不健全以及对土地流转的认识不足等问题,地方政府应从建立、健全和完善土地流转市场体系,做好土地流转有关基础性工作,引导当地土地流转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为确保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以下简称"土地流转")依法、规范、有序、稳妥进行,加强土地流转管理和服务,健全土地流转管理制度,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对依法规范有序进行土地流转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农地流转“宅基地换房”模式的深层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玉胜 《城市》2009,(3):50-52
目前.土地流转已成为农村改革发展的重点。也是社会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近年来,天津、成都、嘉兴、金华、温州等地纷纷探索确权赋能、租赁经营、股份合作等多种途径的流转方式.其中天津以宅基地换房为特征的流转模式探索出一条城市郊区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径。以宅基地换房模式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但是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深入剖析宅基地换房模式的特点和适用性.并改进其不足之处.对推动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特别是城市郊区的农地流转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宁阳县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新机制,建立起了"股份+合作"的土地流转路子和"底金+分红+劳务收入"的土地流转分配方式。农民反映,土地流转后收入多了、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多了,还省去了后顾之忧,旱涝保收,日子过得更加充实。  相似文献   

8.
赵伟 《城市》2010,(9):62-66
作为福利保障,宅基地承载了农民的生活起居,对农民安居乐业起到了巨大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市场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宅基地蕴含的社会经济价值也逐渐凸显。特别是在城市化水平相对较高的都市周边地区,宅基地房屋已不仅仅满足村民自住,各种租赁、买卖等交易行为已变得十分普遍。考察各类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模式,研究土地增值收益,培育和完善宅基地使用权市场,将对我国转型时期土地制度改革和城乡一体化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运行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上海、山东、湖北等地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先行试点地区为例,分别从法律法规和试点实践经验等层面研究探讨构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运行机制的客观必然性,提出构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运行机制的总体框架和运行机制,以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加快形成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10.
农村土地流转模式在重庆出现新突破。重庆市工商局7月1日出台新政,允许该市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直接入股,支持作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重庆探索农村土地流转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土地流转指的是土地使用权流转,即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保留土地承包权,而转让土地使用权.土地流转能够有效改善土地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激活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为农业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经营提供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12.
随着大量的青壮年农民工进入城市,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土地,土地流转也就应运而生。平原地区的土地流转进展得颇为顺利,如何让丘陵山区剩余土地顺利进入土地流转,并产生更大的效益?本文通过对荥阳市刘河镇的土地流转研究,提出了建设性的想法。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苏浙乡村工业化、城镇化迅猛发展,离农离土人口激增,引发了农地大规模的流转。浙江省到2001年底,土地流转326万亩,占农户承包土地面积的13.5%。江苏省到2002年末,土地流转面积占农户承包面积的12.5%。由于我国推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苏浙土地大规模流转必然会受到坚持家庭  相似文献   

14.
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关系农村发展、关乎农民的切身利益,因此一直备受关注。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首先要理清乡、镇(街道办事处)、村委会、村民小组等在流转中的相互关系,分清土地流转的主体代表、公共服务、统筹协调等角色,避免土地流转过程中  相似文献   

15.
由于农民的土地所有权受到干预和限制,农民的经济权益收到了严重影响,农民长期处于低收入状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就是要让农民成为土地的真正主人。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农村土地制度,一是要改革征地制度,加快建立农地发展权;二是要改革集体建设用地交易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三是要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慎重稳妥地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和流转。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宁阳县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新机制,建立起了"股份+合作"的土地流转路子和"底金+分红+劳务收入"的士地流转分配方式.农民反映,土地流转后收入多了、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多了,还省去了后顾之忧,旱涝保收,日子过得更加充实.  相似文献   

17.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吸纳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农村的土地出现了相对剩余,规模性的土地流转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但在流转过程中仍存在着一定的阻力。近年,农民工返乡创业潮流的兴起,为加速土地流转提供了机会。毫无疑问,农民工是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的重要力量之一,有效的土地流转对农村经济发展起着良好的推动作用。本文以安徽省为例,首先阐明农民工返乡创业对于加快农村土地流转的意义,然后对农村土地流转中的阻力进行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8.
我国土地流转发展趋势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冠军 《职业时空》2010,6(7):156-158
通过调查发现,农民对于土地流转政策认同度较高,但在具体参与过程中,市场化程度明显不足,未来土地流转更容易走向分散化流转格局,集中化流转格局形成难度较大。  相似文献   

19.
海淀区苏家坨镇周家巷村的108户村民认为,村委会通过假造<土地流转合同>,把理应发包给他们的土地流转给了村委会经营,因此将村委会诉至法院,要求确认流转合同无效,并依法取得流转合同所涉土地的承包经营权.  相似文献   

20.
刘毅 《现代妇女》2014,(2):141-142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在土地所有权归国家所有的情况下,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农村土地使用权的转让,使土地形成规模化经营,产生规模化效益。通过调查和查阅资料等方式,研究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含义及其产生的背景,并着重从经济、技术、制度等方面,阐述农村土地流转对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