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全球一体化趋势,世界各国的交流日益频繁,新闻访谈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国际文化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中西方生活的背景、历史的发展与语言的情境不同,直接影响着新闻媒体访谈交流方式的不同,这也导致中国记者在使用英语进行新闻访谈的过程中出现跨文化语用失误。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加强跨文化意识与敏感度,培养语用能力,有利于实现英语新闻访谈中成功对话。  相似文献   

2.
随着美国大选尘埃落定,特朗普主张反全球化的孤立主义显现,中国国主导的亚洲投资银行和一带一路必将对世界格局产生深刻影响。中国与世界的新闻信息共享也必然愈来愈重要,作为具有新时代特征的英语视频新闻的编译也起到"外情内知,中情外达"的作用,习近平主席所讲的"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也会更好地贯彻和实施。了解具有时代特征、网络化特征的视频新闻标题编译更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英语新闻由广播新闻、报纸新闻、网络新闻、杂志新闻、电视新闻等组成。其中,英语广播新闻与报纸新闻作为英语新闻的两大主要组成部分,被运用得更加广泛。然而作为两种不同的信息载体,它们各有利弊,各有难点。本文采用了比较的方法,通过对广播新闻和报纸新闻的语言特征的比较,帮助人们能够更大限度地通过多种方式有效获取更多更全面的信息,比较英语广播新闻和报纸新闻对同一则新闻的表述,探讨了二者的语言特征差异。  相似文献   

4.
体裁互文性作为展现社会文化的语言手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新闻英语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凸显。以"学习强国"APP中"英文播报频道"的五篇头条英语新闻为例,运用互文性理论,从参考、言语转述、回应、提及和预设五个方面,将语言分析与社会分析联系起来,揭示其背后隐藏的意识形态,促进社会信息的交流。  相似文献   

5.
新闻英语作为一种应用性语言,因其所具有的特殊性已逐步成为主流大众媒体的传播工具.本文试图从语篇的角度来分析中国汶川地震中新闻英语报道的互文性,旨在给英语学习者提供一个阅读、分析新闻英语的新视角和理论方法,提高语篇分析能力,更好地接受媒体提供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形势和不断扩大的对外传播需求,英语专业学生必须加强人文素养。以英语和新闻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培育模式理应是应用型外语特色高校的优先选择。分析高校英语专业开设新闻课程的背景,继而提出英语新闻写作在培养方案中的重要性,探讨英语新闻写作在英语专业教学中的特色和优势,并提出了英语新闻类课程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7.
生态翻译学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种翻译研究理论,指的是在翻译过程中以生态翻译学为基本理论框架,必须充分了解英语新闻翻译所处的生态环境,才能完全忠实于源语文本来进行新闻翻译,使社会文化意识形态的变化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所以,生态翻译学对英语新闻的翻译起到重要作用。本文首先阐述了生态翻译学的基本理论,然后就生态翻译学环境下的英语新闻翻译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期提高英语新闻译文的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8.
听力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环节中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之一,日益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难点。自2016年6月起,CET4(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的听力部分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针对四级考试中新增的新闻听力部分,切实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本文以此为主要目的,解析新四级听力,并针对新闻听力提出教学思考。  相似文献   

9.
洪娜 《现代妇女》2010,(9):109-111
为丰富深化教学内容。适应四六级听力、阅读中经常出现的新闻体裁,笔者尝试将英语新闻引入课堂教学之中。本文探讨了如何综合利用各种英语报刊、影响及网络资源以选取英语新闻,并如何融入教学实践之中。这种以新闻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学到鲜活的语言,大大开拓他们的视野,扩展了词汇量。  相似文献   

10.
在新闻语料中,英汉双语的方位隐喻节点词"起伏"和"up(s)and down(s)"所吸引的搭配及其语义趋向、语义韵常模各不相同。基于大型语料库CCL和COCA中的新闻原创语料,探究方位隐喻在不同语言的搭配语境下的具体语义差异。汉语新闻语料中,节点词"起伏"的语义趋向多与景物描写、国际赛事、价格变化相关,呈现积极、中性和消极语义韵特征。英语新闻语料中,节点词"up(s)and down(s)"的语义趋向多注重个人相关的生活事宜,仅呈现中性和消极语义韵特征。  相似文献   

11.
新闻英语是英语中很重要的一种体裁,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好的新闻英语写作可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达到良好的效果。概念隐喻可以使网上新闻英语具有衔接性、客观性、正式性和简练性;人际隐喻可以加强网上新闻语篇的互动性,体现语篇的意图;这些都使得新闻更加生动。  相似文献   

12.
委婉语经常使用在英语新闻中,作用跟中文中使用委婉语一样,能让人从直观感受上更舒服。实际上,委婉语的使用都是为了凸显一个词的正面含义,并且隐藏比较消极的含义,达到避讳或者礼貌的效果。本文对委婉语的含义和分类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委婉语在英语新闻中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为英语新闻运用委婉语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王旭明 《公关世界》2010,(10):34-36
他是新中国最早的一批新闻发言人之一;他认为“一个好的新闻发言人是稀有动物”,需要媒体“像保护熊猫一样保护他们”;5年时间,100多场新闻发布会,上千次记者采访,他有过得意也有过遗憾。他就是前教育部发言人王旭明。在卸任之后,王旭明通过《为了公开——我当新闻发言人(前教育部发言人的“内幕”经历)》一书,讲述了他记忆最深的新闻发布会。  相似文献   

14.
王旭明 《公关世界》2010,(11):35-37
他是新中国最早的一批新闻发言人之一;他认为“一个好的新闻发言人是稀有动物”,需要媒体“像保护熊猫一样保护他们”;5年时间,100多场新闻发布会,上千次记者采访,他有过得意也有过遗憾。他就是前教育部发言人王旭明。在卸任之后,王旭明通过《为了公开——我当新闻发言人(前教育部发言人的“内幕”经历)》一书,讲述了他记忆最深的新闻发布会。  相似文献   

15.
2005年春节前夕,章启月赴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比利时大使,时年45岁的章启月成为中国在任的最年轻的女大使。“章启月”这个名字,再一次引起世界的关注。 在成为女大使之前,章启月最著名的头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言人”。从1999年1月26日第一场新闻发布会起,六年的发言人生涯,主持了几百场面向全世界主流媒体的新闻发布会,章启月早已成为世界最熟悉的“中国面孔”之一,成为对世界舆论有影响力的中国人。 让我们通过以下的访谈录,走进章启月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6.
在对外传播活动中,新闻翻译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新闻翻译质量直接影响着新闻对外报道的效果。本文首先介绍新闻文体的特点及其汉译的重要性,并从词汇释义、语言简化、再现修辞手段和编译四方面去探索新闻英译的技巧,以此为基础,为英语新闻汉译时所遇到的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民生新闻是中国地方台电视节目"本土化"的成功实践和延展推动力。民生新闻本地化追求平民视角、民生内容、人文叙事,地方台民生新闻无序的同质化,过于粗俗化、市井化,题材狭窄雷同的问题非常明显,这就需要"大民生"思想的融入,结合对民生新闻地域化主要传播方式的分析,构建民生新闻"城市本土化认同",从而使"大民生"走进地方台民生新闻。如何将民生新闻本土化和大民生化融为一体,还是值得继续研究和思考实践的。  相似文献   

18.
景明 《职业》2012,(7):8-10
林书豪是谁?除了NBA的铁杆球迷,这个刚刚加入NBA两年、拿着最低工资的"临时工",在中国大陆几乎无人知晓。只是由于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带领状态低迷的纽约尼克斯队连创佳绩,登上《时代》杂志封面,成了风靡一时的明星。而他的华裔身份,更让其在海峡两岸成了炙手可热的人物。其实,在走出哈佛后的这两年来,他一直辗转于NBA名次较后的球队,而且一直是板凳球员中"跑龙套"的角色,随时处于被裁的边缘。  相似文献   

19.
本文旨在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来分析英汉新闻翻译中出现的归化和异化倾向。首先提出归化和异化两种翻译策略,分析了英语新闻的语言特点,最后举例说明归化和异化在英汉新闻翻译实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主位模式在英汉新闻语篇中的应用。经过分析和比较,本文认为英汉新闻语篇在主位模式的使用上都是无标记主位多于有标记主位,单项主位多于其他主位,话题主位最多。但是汉语语篇出现了主位前置这一英语中没有的现象,而且英语报道中标记性主位和无标记主位相差不多而汉语报道中两者相差悬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