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留守儿童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但也有研究证明:留守儿童的心理特征与普通儿童并无差异,甚至在某些方面优于普通儿童。所以目前我们应该适时的把目光转向"流动儿童"。这些随打工的父母生活在城市,城市的不认可,和其自身对农村的不认同,给身处其中的城市"流动儿童"成长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本文皆在通过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的比较,证明流动儿童的问题其实更加严重,同时分析他们所处的环境对其的影响,从而唤起人们对"流动儿童"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留守儿童的核心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不同学科均有涉及,但依然存在不足之处。笔者认为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应该抓住留守儿童的主要矛盾。本文从探讨留守儿童核心问题的必要性入手,提出留守儿童的核心问题即其亲情的缺失,并从留守儿童的主观幸福感下降、学习动力不足和诱发青少年犯罪等方面进行论证,最后提出针对性的措施:提高父母认识,强化亲情培养;整合社会力量,弥补亲情缺失;鼓励社工进驻,实施情感“充权”等。  相似文献   

3.
留守儿童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离开家庭外出务工,导致留守儿童长期处于亲情缺失、家庭结构不完整中。传统"问题"导向的研究者往往将留守儿童视为"问题儿童",片面关注留守儿童的问题行为,忽视其积极发展的内涵与规律。基于积极青少年发展理论,构建发展资源框架下的留守儿童积极发展促进机制研究,通过实现留守儿童外部资源创建与内部资源培育,努力促进其积极发展,可以为父母及教育工作者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农村留守儿童所面临的教育问题受到媒体和学者的关注。父母外出打工将对留守儿童的学业成绩产生负面影响,表现为母亲外出不在家的留守儿童,学业成绩低于父母都在家的儿童。这是由于父母不在家,特别是母亲不在家的儿童更倾向于同"后进同辈"交往,形成了不利于学习的同辈亚文化,最终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学业成绩。因此,应该从家庭、学校、农村社区三个层面引导和监督留守儿童的同辈交往,促成积极向上的同辈关系,激励留守儿童学业进步。  相似文献   

5.
留守儿童问题是学界和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和热门话题。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从本质上来说是农村儿童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生存问题。已有的资料对地处鄂西北山区的十堰市农村留守儿童的研究相对较少,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对其成长影响研究则更为薄弱。基于此,笔者将研究视角定位于十堰市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以期通过对十堰市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状况的调查,发现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之所在。  相似文献   

6.
自古以来,"家庭"对于中华民族而言具有非凡的意义。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家庭价值观不断受到冲击,尤其是留守儿童家庭,而华侨留守儿童是其中受到较少关注的一部分。通过考察青田县华侨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家庭价值观,以期了解华侨留守儿童家庭价值观的形成和认同的影响因素,合理引导并建立良好的家庭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7.
"留守儿童"源于农村青壮年离开本土,外出务工,把年幼的子女留在家里,让父母或亲朋好友看管,这些无父母教育管理的儿童就被称为"留守儿童"。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已成为了党和政府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工作重点,稍有不慎就会为家庭和社会造成重大隐患。只有探索出一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的新路,才能让农村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对于留守儿童的研究已有不少,但关于留守儿童的基督教信仰状况及基督教信仰对留守儿童的影响的研究十分阙如。本文根据作者参与留守儿童服务期间的调查和观察,对留守儿童基督教信仰的动因及基督教信仰给他们的影响做了初步的描述和探讨,希望引起更多的人关心和研究影响留守儿童成长的信仰因素。  相似文献   

9.
"留守儿童"的概念,最早是在2005年由周宗奎、段成荣等人提出来的,他们认为留守儿童即其父母有一方或者双方均外出打工,需要祖辈及亲属照料的儿童群体。研究表明,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学习兴趣上并没有明显差异。但是,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务工,缺乏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学习动机和兴趣的监督和辅导。由于缺乏来自父母的陪伴和关怀,留守儿童的情感和健康心理问题较为严重,常表现出柔弱无助、自卑封闭、盲目反抗等,而这些问题又以小学阶段尤为明显。因此,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当前教育环境下所面临的较为严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青壮年农民进城务工,农村出现了大量留守儿童,留守儿童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以广东省梅州市、清远市、韶关市、肇庆市等地的农村留守儿童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的方式对广东省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经分析发现,广东省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存在一定问题,家庭教育存在缺位,社会教育存在缺陷,同时学校教育多只注重知识教育,也无法满足留守儿童新的教育需求的矛盾。面对这一矛盾,笔者将试图从留守儿童、监护人、社会、学校四方面去分析矛盾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对策,为幸福广东的建设出一份力。  相似文献   

11.
农村留守儿童作为社会中既重要又特殊的群体,是政治社会化不可忽视的主体之一。通过系统性区域调研,探究农村留守儿童的政治社会化现状,并针对农村留守儿童政治认知薄弱、政治情感麻木、政治态度波动和政治参与冷漠等现实问题,从家庭、学校、社会等角度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破解对策。希望该研究能引起社会各界对农村留守儿童政治社会化问题的广泛关注,在健全农村留守儿童政治人格的同时,助推农村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留守儿童特殊的成长环境使他们在许多方面与非留守儿童存在差异,更容易发生问题行为,本文概述了留守儿童与问题学生两个群体的特性,并系统分析了留守儿童群体中问题学生比例高这一现状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进入城市打工谋生,由此催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少家庭的监管和教育,留守儿童学习一般或较差,道德品质也较差,在"留守儿童"的班级管理工作中要建立健全留守儿童的档案,创设一个"亲情"班集体,让每一位留守学生体会到父母般的爱,对农村"留守学生"教育要有恒心和信心,学校、家庭、社会一起来努力,才能使他们能真正沐浴到"花季"的阳光,感受到"雨季"的滋润,从而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性安全问题日趋严重,对留守儿童健康成长造成了极大危害,本文旨在通过对几个典型的农村留守儿童性安全问题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总结造成农村留守儿童性危险的原因,并提出保护农村留守儿童性安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的加快,农村务工的人数在逐年增长,继"空巢老人"之后,"留守儿童"成为又一大社会问题,这种现象打破了孩子对父母应有的依恋关系,加上对儿童的疏于管教和祖辈的溺爱,留守儿童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在健康持续发展上面临着困境。本文基于依恋理论,通过分析留守儿童的现状及发展过程中的困境问题,提出一些解决对策,帮助儿童解决发展困境,促进其健康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16.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外出务工,直接导致了其正常家庭教育的缺失。家庭教育的缺失使留守儿童在基本生活、人身安全、心理、道德等方面呈现或潜伏着一些问题。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主要原因在于家庭结构不完整造成的教育功能弱化、隔代教育代沟明显、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角色意识模糊,以及留守家庭教育文化氛围缺失等。要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问题,需要留守儿童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7.
"种爱计划"是由婚姻与家庭杂志社与北京青爱教育基金会共同发起的关爱留守儿童公益活动,通过与留守儿童进行书信往来,提供精神陪伴,以及孩子们所需要的关于家庭教育、儿童心理及生活指导等方面的课程及帮助。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缺少来自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就可能会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或者这样以及那样不容忽视的心理和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来,我国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倍受关注。笔者以为父母过早离开,爱的长期缺位,是导致我国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对我国留守儿童造成的心理伤害最大。  相似文献   

19.
基于1068份抽样调查数据,旨在客观考察农村"留守儿童"的群体状态及特征、家庭困境及影响,并引导人们深度思考农村留守儿童发展的对策思路.调研表明,从群体特征看,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呈现出"规模大、比重高、分布广"、"性别、民族构成失调"、"父母双方外出比例大、时间长"、"留守兄弟姐妹多"、"隔代监护成为主要类型"等方面的发展状态;从家庭困境看,农村留守儿童仍面临着"亲子互动缺失"、"家庭教育缺位"、"身心呵护缺陷"的"三缺"问题,并产生深度的影响.提出坚持"民生为本"理念、完善"硬件软件"环境、增强"代际发展"能力、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意识的五大发展对策与思路,以供党委、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0.
留守儿童处于成长阶段,各方面都不成熟,自律能力较弱,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引发许多心理问题如自我中心,任性自私,对人敌对冷漠等。但因农村地区中小学在师资和教学硬件条件较有限,无法及时发现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并加以有效地心理辅导,从而错过了最佳时机,酿成悲剧。儿童绘画作为儿童表达思想和情感的一种简单方式,易于实施和解读。绘画中对色彩、线条等的挥洒运用,能帮助留守儿童将口语不能表达完整的思想情感更加淋漓尽致地展现。通过绘画作品能呈现很多儿童潜在的心理问题。笔者在设计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态问卷,充分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现状的基础上,以儿童对自己绘画作品阐述为主旨,根据绘画作品了解儿童的心理状态与留守儿童充分沟通,仔细倾听留守儿童绘画作品所蕴含的寓意,谨慎的进入留守儿童的内心世界,构建以儿童为中心的绘画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