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德育改革不可或缺的目标:生命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当前德育存在缺乏人文关怀、忽视传统伦理道德资源作用、忽略对个体生命的关注等局限,指出开展生命教育的意义,提出开展生命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传统文化教育、知情意行教育与现代公民教育,生命教育的发展方向是哲学心理学、生理健康、生活教育、生存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取向的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2.
道家学说作为我国古代众多传统文化瑰宝之一,世代影响着人们的处世态度和生活方式,其中它的生命观思想对人们的影响十分突出,它对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和现实意义,也是我们学习中国哲学的研究生们非常重要的一课。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生命审美意识的缺失是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的根源,如何加强青少年的生命美育成为一个紧迫的社会课题。通过分析西方生命美学的诞生过程及其深刻的内涵,来探寻生命美育内隐的理论渊源,在生命美学的视野下研究青少年生命美育,从而为我们进一步做好青少年的生命美育实践探索研究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生命的感动     
凉弘 《女性大世界》2005,(4):163-163
女性是个较为敏感的群体,女性画家更是尤为敏感。越来越独立的女性画家们从真实的内心出发,以女性特有的敏锐与真诚传递着对自身生命、传统与现实的思考和重新认定。她们用现代的思维方式在画布上留下多情而又富有哲理的感既,展示出女性眼中生命的各种姿态和感受,将深藏在心灵中最柔美地方的情感,以及包裹在现代时尚外衣里的多愁善感,倾注在浓妆重彩的描绘或清逸淡雅的笔触中。  相似文献   

5.
阿尔贝特·施韦泽是西方伟大的人道主义践行者,除此之外他还是一个独特的思想家。通过自身在非洲行医的经历,基于对文化和世界观的反思,施韦泽提出了敬畏生命的伦理学。这种伦理学认为善就是保存生命,促进生命,恶就是毁灭生命,伤害生命。并且施韦泽认为敬畏生命是绝对的伦理标准。这种敬畏生命的伦理学不仅在理论上实现了一种对西方传统伦理的超越,而且极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赵娥 《现代妇女》2013,(10):256-256
山水画作为中国人认识世界、把握生命、自我超脱的重要方式之一。它不受时空所限制,追求的是一种超脱思想,把握生命的真实和永恒。  相似文献   

7.
以美国为先导的西方生命教育为我们提供契机的同时向我们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虽说中国特色的青少年生命教育崭露头角,但在现实中我国青少年生命意识日趋淡薄和生命教育脱轨的现象值得认真反思。毋庸讳言,一些不良的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的毒害、家庭监管不到位,尤其是学校教育缺少个性张扬、注重知识灌输而导致青少年生命意识缺失。鉴于此,在认真反思的同时,全社会应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创建生命教育机制,引领广大青少年认识生命意义,帮助他们养护灵魂、滋润情感、激发浪漫情怀,引领他们学会敬畏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提高生活品位,丰富精神世界,提升生命境界与增强生命意义感。  相似文献   

8.
刘睿 《现代妇女》2014,(12):274-274
庄子的存在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奇迹。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更是一位浪漫的文学艺术家。庄子其人和《庄子》其书提供给我们后人的不仅是一笔历久弥新的精神食粮,而且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宝藏。铸成庄子其人其书如此卓越成就和崇高地位的原因,与庄子所采用的独特表达方式密切相关。本文将从诗思融合、以艺进道两方面来探讨庄子是如何借助诗意浪漫的文学语言和独特超绝的艺术手段来传达自己深刻的哲学思想的。  相似文献   

9.
小议文人画     
在中国传统的审美文化中,中国的文人画美学思想是非常丰富的.中国文人画是中国古代文学、美学、书法等多种文化形态所滋养的一种特殊的艺术,本文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全方位地考察了它的审美本质和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0.
在所有中国传统节日中,当属新春佳节最热闹红火,扩及全中国各个角落,以其独有的魅力影响深远。春节不仅象征着团圆、亲情、传承,是对未来新的一年寄托希望与祝愿的美好节日,更是满足着国人人性需要的情感表达,人们以大家族为单位,相聚庆祝,传达着自身对于一年又一年生命传承的敬畏与感恩。对于中国人而言,春节所折射的精神生命需求,是其他寻常节假日所无法替代的。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随着物质文明的发达和多元文化的发展,"年"的氛围却在悄悄变淡,尤其在流动人口较大的城市化地区,正在消失的"年味",已经让"年"更多的成为一个停留在国人集体意识里的概念,一个传统文化的符号,春节的深厚文化内涵与意义被人们淡漠、架空。作为重要中国传统文化代表之一的春节,其蕴含的人文意义正在被城市化的进程逐渐消融解构。为何国人对春节的情感归淡?是否有必要重新强调春节对于中华民族的人文价值?春节对于国人生命关怀的意义究竟为何?这些问题将在本文中逐一探讨。  相似文献   

11.
刘燕 《现代交际》2014,(11):149-150
生命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层面和有机成分,两者的深入融合能够形成合力,有利于进一步扩大生命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正面影响。文章首先介绍了生命教育的意义与内涵,继而就生命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共性展开论述,最后重点探讨了如何借助有效手段实现生命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2.
蒋勋是台北极富盛名的一位文化人物,也是一位著名散文作家。在他身上熏染了多元的学识,加上丰富的人生经历,使得他的散文自然而然具有了浓厚的文化气韵。论文分三个部分,其一论述蒋勋的散文创作的生命感悟和艺术源流,其二是蒋勋散文的美学特色。  相似文献   

13.
中国画是中国艺术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独特的审美选择和文化精神的体现。本文试从中国画的线条美、意境美、诗意美、笔墨美、空间美等五个方面,阐述中国画美学思想对艺术设计的影响。进而说明,现代设计者要想使蕴含中国画元素的设计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异彩,应以深刻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恰当应用才能彰显出中国画的独特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4.
王铃 《公关世界》2023,(4):38-40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渗透生命教育不仅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体现出对青少年未来健康成长的重视。通过对生命教育内涵进行概述,并紧密结合高中政治课学科的性质,以及立足于高中生学习需求和认知方式的特点,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渗透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存在问题以及有效实施的对策进行分析和论述,希望将思想政治课堂打造成生命教育的沃土,实现师生生命质量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5.
叶幼莹 《职业》2013,(24):73-74
技校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增强,强调自尊,常常陷入"自我中心"而难以自拔,同时他们开始思考人生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思想决定行动,如不对他们加以正确的引导,将影响他们未来的发展。引导技校学生珍惜、尊重生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是技工教育的重要任务。笔者作为一名技校的语文教师,在此谈谈在语文学科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培养生命意识是青少年教育的重要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使生命教育取得成效,关键是要培养青少年的生命意识。培养生命意识是青少年顺利实现社会化的要求,也是遵循思想政治品德教育规律之所使然。生命教育要使青少年树立珍惜自我生命,努力实现人生价值的意识;树立尊重他人生命、关爱他人的意识;此外,还要树立善待其他非人类生命的意识。生命意识的提出,对于生命教育的实施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美国文学中,杰克·伦敦以其独特的艺术格调彰显出了与众不同的艺术魅力。他在"北方故事"中展现出了人和大自然之间的斗争和较量,体现了当时的时代对于个人奋斗理念和冒险精神的追求。本文通过对其作品的探讨和分析,阐释了其作品中强大的人格精神和其中蕴含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8.
生命哲学是以生命、生活作为哲学研究的起点,追求人的生命的完整性和主体性,促使生命摆脱"物化"的单向度的世界。生命哲学视野下的生命教育,主要是对人生命体验、生命完整性和生命价值的教育。生命哲学为我们的学校走向优质提供了一个发展思路,对我开展生命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高中阶段是对学生进行生命伦理教育的关键时期,结合生物知识,使学生认识生命、珍爱生命,进而培养生态道德观。但在实际教学中生命伦理教育却没有落在实处。应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伦理教育,构建良好的校园生态,将外化的教育引导目标内化为感同身受并身体力行的思想意识与自觉行为。  相似文献   

20.
林语堂是一位享誉海内外的文学家和翻译家,在翻译实践和理论方面颇有造诣。他在著名的《论翻译》中提出了翻译的忠实、通顺和美的标准,特别是在美学方面做出了开拓性的突破,明确提出"翻译是一种艺术"。林语堂将美学思想运用到翻译理论与实践当中,在中国翻译研究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林语堂的《论翻译》为基础,立足于他的美译观,客观地介绍林语堂翻译美学思想,并具体分析他中译英作品里的典型例句,最终得出林语堂翻译理论中"五美"相融合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