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时代的发展,摇滚乐已渐渐褪去其反叛性的亚文化的衣钵,大学生摇滚乐迷渐渐凸显出其精英化特质,形成了其独特的青年文化圈。对9所不同类别高校大学生的调查发现,了解喜爱摇滚乐的大学生群体在家庭文化资本、学业成就、学业努力程度、音乐素养、生活习惯等方面与喜欢其他几类音乐风格大学生存在异同。相对于喜爱流行乐和民谣乐的大学生群体,喜爱摇滚乐的大学生在家庭文化资本、学业成就和音乐素养等方面都表现出明显优势。同时,喜爱摇滚乐的大学生与喜爱古典乐的大学生群体表现出了较强的同质性。  相似文献   

2.
田琦 《公关世界》2022,(4):70-71
皮埃尔·布迪厄(PierreBourdieu)的理论认为,个人或群体生活在社会中主要归结三种类型的资本,即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人们将其视为社会生活中的资源.以往的文献综述将文化资本概括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文化能力,即体现了对知识和品味的把握.第二种是文化产品,比如创作出来的艺术画作.第三种文化制度,包括大学或其他授予的文凭.制度化的文化资本形式最初建立了习惯,这是一种非物质的存在,在特定的客观化的场合中表达.教育经验可以塑造现实社会中的习惯,皮埃尔·布迪厄将习惯定义为由个人的过去或最近的经验同时构成的可以改变的过程.不同的社会群体有不同数量的文化资本,主要包括家庭教养和教育背景,这导致个人建立特定的习惯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3.
文化符号是地域、民族或国家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和形式。文化符号对象化的结构性机制可以反观人类整体结构、总体精神的发展,也可以使人反观自我个性的状态和形成自我身份认同。传承传统文化符号是青年文化身份认同的重要内容维度。当前消费主义文化下的符号消费对传统文化符号的异化表达,后现代虚无主义文化下对文化符号的碎片化解读,全球化下文化冲突对本土文化符号的挑战等情况不同程度地造成文化符号记忆断裂,影响高校青年群体的自我身份认同。为此,要与时俱进地推进传统文化符号的现当代发展;增强文化自信,不断增进高校青年文化身份认同感;运用高校德育教育体系,培养青年群体传承文化符号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4.
乡村公共文化空间承载着乡土文化传承、乡风文明建设和乡村社会治理等功用,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物质空间载体。随着乡村休闲旅游经济的迅速发展,传统型和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在外来和内生文化资本的叠加作用下混合共生。借鉴文化资本的作用原理和分类方式,根据空间生成不同阶段的干预因素和作用特征,将乡村公共文化空间识别为由具态化、物态化和制度化文化资本主导的生产型空间、生活型空间及组织型空间三种类型。在乡村旅游经济资本力量的驱动下,公共文化空间在更新过程中产生消费化、静态化和孤岛化等发展趋势。以湖南浏阳市农业休闲旅游型竹联村美丽屋场营建为例,分析三类公共文化空间物理场域和文化活动的存在特征,探究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转化过程中的空间复合化更新路径,进而提出弹性转化、多元化发展、整体式营建等更新策略,以期为其他类似乡村公共文化空间营建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国青年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动漫是大学生群体关注、喜爱、消费的文化类型。从内容喜好、传播现状、文化接受、媒介选择、消费途径等方面对大学生动漫趣缘群体做问卷调查,喜爱日本动漫轻视国产作品、偏重剧情与人物设置、动漫衍生品消费理性、热衷动漫主题活动等现状值得关注。日本动漫产业链的形成有赖于产品制作精良、人才培养有序、海外传播有效,因此,提倡分众传播、转变剧情编制理念与开发动漫周边市场为国产动漫的创新发展提供进路。  相似文献   

6.
王新新 《现代交际》2016,(4):117-118
文化消费过程实际上是人们选择、接受、消化知识化产品的过程,大学生离不开文化消费,而其文化消费的质量直接影响高校校园文化及城市文化的发展。本文针对长春市大学生的文化消费现状进行调查研究,通过了解我市大学生文化消费的特征和内容,揭示其文化消费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校园文化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本研究对促进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推动长春市城市文化的飞速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传统节日在工业化、信息化、全球化的发展中逐步被"边缘化",改革开放之后"洋节"以全新的庆祝方式满足了现代青年人对休闲、娱乐、聚会、消费的要求。随着我国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青年人注重自我价值,自我意识凸显,个性独立张扬。在"洋节"的退烧中创立专属自身群体的独特节日,并赋予节日以文化内涵。从社会文化的多维度视角透视青年自创节日文化的原因,审视其活动内容,引导青年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特征鲜明地体现出消费文化的典型症状。一是通常自认为是生活必需的消费,其实仅仅是满足占有物质的消费欲求;二是符号消费深入其价值观念中;三是大学生的消费深受大众媒介与大众偶像的影响。因此,必须认真分析消费文化的本质内涵,寻求消解消费文化不良影响,构建理想和谐的校园消费文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古风文化是本土亚文化中蓬勃发展的一个分支,以生产传统文化元素与流行元素相结合的音乐作品为特色,逐渐聚集起了以青少年群体为主的古风音乐亚文化圈。从亚文化的生产实践入手对古风音乐圈的文化认同进行研究发现:在形塑民族认同层面,古风音乐创作者对中华民族的诗意传统进行了现代化改写;在培养群体认同层面,古风音乐圈对内通过符号生产进行群体身份的赋予,对外则通过仪式化展演强化群体认同;在寻求自我认同层面,古风音乐圈成员通过不同形式的音乐生产实践,或是积累亚文化资本,或是回应对个体身份的疑惑。古风音乐作为传统文化在互联网时代的良好呈现形式,成为提升青少年群体文化认同感的催化剂,也响应了新时代构建文化自信的国家策略,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文化价值被商业价值遮蔽、创作者的话语权被削弱、组织松散缺乏优秀领袖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文化创意形成的产业经济,必然要用经济的方式来进行生产,这种生产是通过投资来实现产品和服务以获取经济利益的有组织的活动.面对这样的问题就要揭示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理论、生产要素和结构,以及在资本投入和产品中涉及的物质资本、文化资本和组织资本.文化创意产业就是通过文化资本投入而生成的生产和运营的产业,其资产的评估和测量也应以文化资本为核心.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消费心理特征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消费是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与社会生活的联结点,是经济领域与日常生活领域进行交换与沟通的渠道,是生活方式研究的重要部分。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当代大学生的消费不仅是国民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有其独立的消费意识和消费特点,进而作用和影响一代青年的消费趋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生的消费需求也随之发生变化,在现代社会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流行时尚的影响下,其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相互影响,并形成特有的群体消费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绵延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精神,这些传统文化精神直接对人们的消费心理产生重要的影响。准确了解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对于设计师把握产品受众和设计出为市场接受和欢迎的产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概括了几种主要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并试分析其对人们消费心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在学校所参与的各类正式或非正式群体的活动中所形成的各种文化交往.是大学生从中学生走向大学生这个质的变化的中介。正是这种文化交流与交往.构建了大学生个体对群体、群体对个体及个体对个体的文化认同平台。群体中的文化交流与认同,推动着群体同类文化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并以此为基础构建群体的文化规范体系,形成群体评价的文化价值标准,调节着群体成员的文化心理。因此,构建积极健康的同类文化意识,提高群体及成员间的文化认同,寻求共识,建立起相容的文化规范,推动群体自尊心的形成,从而完成大学生社会责任自我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在消费文化里,社会成员消费的实际是自身的社会地位,消费者希望通过财富来表现自身,消费活动的本质变成了对主体的构造过程,让主体通过占据消费对象完成人们在社会中定位的过程。探讨西方马克思主义消费文化理论的来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我们了解当今中国社会的消费活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5.
论高校制度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骏 《职业时空》2008,4(8):118-118
一、高校制度文化的内涵及意义 从高校校园文化的视角看,高校制度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其中间层。始于80年代中后期的高校校园文化研究,认为高校作为一个相对稳定的区域和群体,自然地衍生出自己的文化,即校园文化。它是由师生员工共同创造和享有的群体文化,是师生群体中通行的规范准则、生活方式、行为模式和价值体系。一般从内容上将其划分为三个层次,即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16.
“饭圈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近年来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粉丝在“饭圈”中进行控评、应援,以展示对偶像的喜爱从而实现自我认同与群体认同。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依附于偶像产业的“饭圈文化”经常与主流文化产生碰撞,疯狂氪金、虚假流量、无底线追星等失范现象频发。其原因在于粉丝的盲目服从、资本不良营销策略和粉丝群体价值观的迷失。“饭圈文化”的治理需要从偶像、政府、平台等方面入手,在粉丝抒发情感的同时,引导“饭圈文化”与主流文化融合,促使粉丝在理性追星中实现自我发展。  相似文献   

17.
借鉴消费社会学分层理论,在全球化视野、中国社会转型和阶层结构定型的大背景下,观察和分析家庭经济状况阶层化对大学生文化消费的影响。根据调查问卷数据,运用统计方法,经研究发现大学生消费的主要经济来源是父母提供的,其家庭经济状况分层化;大学生文化消费水平、文化消费观念与其家庭经济状况有显著的相关性,且呈现分层化。作为家庭消费的延伸,大学生消费分层是社会分层的缩影,家庭消费教育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作为国际文化大都市,上海的文化消费紧贴时代发展潮流、彰显市民社会精神生活、带动新型经济发展,反映了当下中国文化消费的新趋向。2012年,上海文化消费在体现都市文化消费延续性特征的同时,彰显众多新的面貌:实体性文化消费持续攀升,精神性文化消费正扩大份额,创意性文化消费异军突起、引领全国风尚,综合性文化消费显示出更强生命力。后世博时代的上海,文化消费载体的体系性建构、新型文化消费空间的开拓、市民文化个性与趣味的养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健全、政府和市场双引擎模式的确立等都成为上海文化消费的新特征。上海具有独特的文化资源与区位优势,上海文化消费还有广阔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9.
视觉文化是消费社会影响下诞生的文化形态,其发展势头活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如直观性、大众性和审美性等。视觉文化作为消费语境下的产物,对影像和图像等方面具有益处,大大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但对社会可持续发展也存在不利之处。所以在发展视觉文化的同时,要谨防审美的异化,使其朝着更快更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十二五”期间,上海在促进文化消费、发展文化产业,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方面做出许多努力和有益尝试.面向“十三五”,上海文化消费仍有巨大提升空间:一是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向国际文化大都市标准靠拢;二是进一步雅动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三是加强国际旅游强市建设,注重上海形象的塑造;四是加快城市文化消费空间打造;五是注重文化消费主体的阶层化特征,培育健康向上消费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