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不仅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特色道路的发展方向,更引领着我国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同时也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力量与动力。现如今,社会主义价值观对各高校的志愿精神培育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两者不仅存在紧密的内在联系,而且还具有高度一致性。因为在社会主义精神中也包括了志愿精神,因此二者在现实诉求、价值内涵、理念渊源上是一致的。本文将重点探讨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与志愿精神的一致性,以及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如何培养高校大学生的志愿精神。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志愿精神的培育与弘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志愿者通过志愿服务向世人展现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和当代青年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现时代,高校如何在大学生中培育、弘扬、传承志愿精神是要关注的课题。对高校志愿服务工作的调研.有助于了解当前高校志愿精神培育和弘扬情况。培育大学生的志愿精神,就要重视发挥志愿服务和志愿精神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建立良好的志愿服务组织和管理机制,创新培养和弘扬志愿精神的载体和形式,提升志愿服务组织者的专业水平,完善志愿服务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年成长的自主意识增强后,志愿行动动机也有了新内涵,了解和把握志愿者的内在需求是培育社会志愿者精神的起点,基于行动动机的变化从项目建设、渠道建设和内涵建设几个方面入手,优化当前大学生志愿活动运作机制可以进一步提高志愿活动的质量和水平,实现社会育人的文化功能,优化社会风尚。  相似文献   

4.
张铮  温玉杰  翟进义 《公关世界》2022,(12):142-143
志愿服务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综合素质培养有效途径,对实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组织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育人,充分发挥其道德培育作用、精神激励作用、价值导向作用,可以塑造大学生良好道德品质、正确思想价值观,提高其思想与精神境界。对此,进入新时代背景下,应通过引导学生正确认知志愿服务精神、充分发挥高校党团组织引导作用、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法律法规建设、精心打造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特色品牌等策略,继而充分发挥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育人作用。  相似文献   

5.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党的一项战略任务,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历史赋予的使命,是影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长效机制,是中国梦实现的推动力量。因此,加强大学生的中国梦的思想内涵必须积极进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本文在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方法的引导下,探寻大学生牢固中国梦、深化社会责任感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志愿精神培养的障碍性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生对志愿精神的准确把握和深刻体认是中国志愿服务事业向前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培养大学生志愿精神所面临的障碍性因素主要包括:大学生对志愿精神的理解存在一定偏差.志愿服务没有内化为大学生长期自觉的行为,大学生志愿者组织的运行模式趋于行政化,以及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社会化工作机制和激励机制不足。因此,深刻理解并广泛推广志愿精神的现代涵义、尊重大学生志愿精神培养的一般规律、加强大学生志愿者组织的专业化管理以及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社会化工作机制和激励机制对于培养大学生志愿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志愿者逐步成为社会公共事业以及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途径。但是,大学生在参加志愿工作的同时却对志愿工作鲜有记录,在学生出国、深造的时候不能起到辅助作用,因此如何建立和创新大学生志愿者服务记录,就成为需要研究的主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人群。基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各层级系统的研究认为,新形势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现路径应切合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内在需求,建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培育的"三位"生态系统,促进各级系统之间的相互融合,推动系统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9.
模范公民需要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公民的公共理性精神。为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亟须加强对大学生公共理性精神的培育。公民的公共理性精神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是塑造良好社会心态的桥梁,是培养社会主义模范公民的基础。由此,大学生公共理性精神的培育内容应该包括体现正义感和公共伦理的公共精神、强调"向善、价值理念的道德素质、呈现理性思考与判断这一可贵品格的理智能力和倡导知行合一的实践能力。因此,要从创新理论解读机制、创新价值内化机制、创新实践强化机制三个路径入手开展大学生公共理性精神的培育。  相似文献   

10.
经过北京奥运会志愿服务的洗礼与锻炼,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得到蓬勃发展,受到了社会的认识与重视。然而,作为志愿服务的主力军,大学生志愿者群体中,志愿者精神的培养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大学生志愿者精神的培养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有助于大学生自身的成长与发展。因此,大学生需更加深入认识志愿者精神,多种途径加强大学生志愿者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现今大学生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依然成为一种社会活动的主流,各种赛事、展会到处可见大学生志愿者的身影。我校高举公益性办学的旗帜,在全校青年学生中积极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青年志愿者精神,使广大学生在志愿服务的社会实践中得到锻炼,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在学生参加志愿服务过程中,完成道德品质与社会技能的双重提升。通过大力弘扬志愿者精神、广开志愿服务渠道,磨砺学生道德品质、锤炼学生专业技能。实现志愿服务与大学精神塑造相结合、志愿服务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结合、志愿服务与参与地方社会建设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是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群体。以学雷锋活动常态化为载体,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对于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了学雷锋常态化对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积极作用及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当前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对人们的精神世界具有导向性作用。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当代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青年的优秀代表,其政治取向、价值取向关乎民族地区的稳定和发展。本文基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特殊性,以中南民族大学本科生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索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青年志愿者心理资本对志愿行为影响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志愿者心理资本包括感恩感戴、责任使命、乐观希望、坚强韧性和自我效能5个维度,且各维度正向影响志愿行为。在对18名青年志愿者研究基础上,构建了志愿者心理资本影响志愿行为的机制模型,即社会支持和志愿动机在心理资本与志愿行为关系中起链式中介效应,角色认同在其关系中起调节效应。为促进志愿行为可持续发展,就要培育志愿者"为国谋发展、为民造福祉"的价值理念,赋予其更加崇高美丽的价值形象;培育志愿者理性强烈的需要动机,促使其坚守"自利利他,法皆具足"的初心和使命;培育志愿者积极乐观的心理预期和理性的归因方式,涵养强大的心理复原力;构建完备、体贴、温馨的社会支持系统,形成志愿行为产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合力。  相似文献   

15.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和公益事业"。因此,培养学生的志愿服务精神和公益精神,对构建和谐社会和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有着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倡导当代大学生的公益精神,是符合时代发展与人文精神培育的迫切需求的,是校园文化内涵建设的核心与价值体现,大学精神则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化表现形式。因此,校园文化在满足需求、增长知识、发展智能方面增强了对公益价值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志愿者志愿行为可持续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学者从志愿动机角度探究了影响志愿行为可持续性的因素,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构建了大学生志愿者的激励机制,但所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运用经典扎根理论,针对大学生志愿者志愿动机、志愿行为以及志愿服务结束后的后续行为的访谈发现,志愿动机不一定产生志愿行为,志愿者的内心定额、志愿经历储备对于志愿行为的反向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志愿服务是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精神是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重点和难点。在大学生志愿服务培养过程中存在诸多不利因素,如: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市场竞争因素;就业形势严峻因素,以及社会认可度等都是影响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开展的不利因素。指导者一直在努力思考希望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8.
邢献昆 《现代交际》2014,(5):165-165
通过志愿者、志愿精神、志愿服务和志愿者队伍概念的认识,介绍了大学生志愿者队伍建设的内容:管理者的建设、成员的建设及运行机制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姜瑾 《现代交际》2014,(4):196-19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人民在各种思想差异的基础上形成的最广泛的价值共识,是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仅需要显性教育,更重要的是要发挥隐性教育的积极作用,重视榜样模范的力量,加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并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这一隐性教育发挥重大作用的阵地,使大学生真正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吉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组织志愿精英社团,打造志愿精品项目;丰富志愿服务内容,引领志愿时尚;丰富志愿精神培育方法,完善培育措施,积极培育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