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初开始英美等诗人陆续提出意象概念,从而形成了意象派诗歌,运用简洁而通俗的语言和音乐性的细胞来对事物进行描述,而中国的古典诗歌在哲学思想和意象创造上均对美国意象派的诗歌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对张力、意象,以及意象张力等文学范畴的分析,以云南彝族汉语诗歌为例,概述了云南彝族汉语诗歌发展历程,从而总结了意象张力在云南彝族汉语诗歌中的表现特征,其视域与论点必将形成对云南少数民族汉语诗歌审美、鉴赏、评论理论的一种构建意见,从而实现中国少数民族文学评论的多元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徐兆宝 《现代妇女》2010,(10):81-84
海子,无疑是当代诗歌存在主题的先行者,这是我们探讨和研究海子的一个关键起点。海子是一个用生命实现“一次性诗歌行动”的诗人,他的生命与诗歌是一体的,本文旨在通过对于海子的诗歌观念与哲学取向、死亡意识、浪漫精神的倾向与独特的诗歌意象进行论述,从而进一步深入海子的诗歌和海子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4.
洛夫因其诗歌的明显现代主义倾向,被台湾诗坛称为"诗魔"。同时,他的诗歌又显现出中国传统诗词的韵味,有着浓厚的中国古典情怀印记。洛夫的诗歌,以其对古典意象和古典诗歌形式的运用、创作题材的拟古,以及精心营造的古典意境,形成了丰富的古典意蕴。这种古典意蕴源于洛夫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承,在当代也充满了积极意义,表现出传统文化的极大魅力和影响。  相似文献   

5.
由于诗歌意象言简意赅,文化色彩浓重,导致其翻译在各类翻译中难度最大.以往诗歌意象翻译研究常常停留在词汇和语法层面上,导致诗歌韵味的缺失.本文引入概念整合理论探讨诗歌意象的翻译策略.本质上说,概念整合理论是认知语言学范畴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对于诗歌意象翻译具有很强的阐释力.  相似文献   

6.
结构主义立足于文本,认为分析一部文学作品的意义在于将其内在的深层结构揭露出来。这种理念对于我们解析中国古典诗词是具有极大的启发性的,它能帮助我们透视诗歌表象,揭示隐藏在其下的深层主题。发掘诗歌的深层结构,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透彻的理解诗歌的内在意蕴,丰富其文本价值。  相似文献   

7.
刘芳 《职业时空》2009,5(10):146-147
翻译难,诗歌翻译更难。其语言的简洁、含蓄和形式的特殊性给人以深远意象。将互文性理论引入诗歌翻译无疑为翻译带来了新的契机,成为一种重要的认识维度。在互文性理论的指导下,运用不同的翻译策略以期取得更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闫召峰 《职业时空》2008,4(1):25-25
中国是诗的国度,丰富多彩的诗歌作品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诗歌以其凝练概括的意象,优美精练的语言,丰富强烈的感情,优雅深邃的意境,对人的审美能力培养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徐志摩是中国新月派诗人的代表,他倡导的新格律诗对中国诗歌有着较大的影响。接受中西方文化熏陶的徐志摩文学创作,他在英国留学期间开始写诗,这个时候就透露出来一种理想主义文学理想。他的诗歌拥有韵律美、意境美以及意象美、性灵美等艺术特点,本文就是来探讨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美。  相似文献   

10.
王亚明 《现代交际》2015,(2):196+195
古典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脊柱,以其独特的魅力展现着中国民族语言的力量。在中华文化历史的发展与演变过程中,有着源远流长"诗教"传统。现代语文课程承担着母语教育的责任和使命,尤其中学语文正处于承前启后的关键阶段,中学古典诗歌教学更应当被重视。本文旨在从诗歌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朗读技能的使用与培养方面来探讨如何进行古典诗歌的朗读教学。  相似文献   

11.
日暮意象是陶渊明诗歌的有机组成部分,相较于陶诗中的鸟、酒、菊花等意象而言,日暮意象受到的关注和就此开展的研究并不多。日暮意象有着丰富而深厚的内涵,研究陶诗的日暮意象对于把握诗人的情感,探究陶渊明独特的意象群都有着重大的意义。从日暮意象入手,先回顾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日暮意象,再分析陶诗中日暮意象的特点,接着探讨日暮意象丰富的意蕴,并解读陶渊明的心境,从而更好地理解陶诗中"借日抒忧"和"托日言乐"这两大情感内涵。  相似文献   

12.
古代诗词作为中国文学的瑰宝,常常通过对意象的描写进而借物抒情。而这种意象的使用也使中国古诗词产生了一种独特的喻意美。在诗词英译的过程当中,由于语言、文化、历史背景等方面的不同,对诗词中意象的翻译也常常需要译者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究。对中文诗歌意象翻译的研究在中国的翻译发展与文化传播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袁棠华 《现代交际》2014,(10):129-129
意境是诗歌寄意、抒情、达意的一种表现形式。中学教师在解析中国古典诗歌时,要注意中国诗人久有注重诗歌"意境"的传统,注意用诗歌的主、客观统一之法解读诗歌的"意境"。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许多学者将认知语言学与文学相结合,对文学作品的解读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尝试用图形—背景理论去解读席慕容《乡愁》一诗中的意境的构建和其中所包含的隐喻。研究发现,运用图形—背景理论有益于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感知。同时,该理论还可以用以理解诗歌中隐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意象的解读是理解诗歌主旨情感的突破口。丁香自古以来就备受文人墨客的喜爱,由于自身的颜色、形状、生长季节等自身特点,被诗人们孕育了高洁的品质以及幽怨的思绪。这一意象深受《离骚》的"香草美人"意象影响,其演化至今在现代诗歌以及外国诗歌中都频频出现。不论古典文学,现当代文学还是外国文学中,丁香以其自身独特的性质傲立于文学作品之中,丁香意象的演化也值得我们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中国唐朝诗歌的艺术鉴赏从诗歌鉴赏的一般规律到诗歌的风格与意象进行概括,以李白、杜甫的诗歌为代表进行探究,将其放到一定的文化背景上进行观察,着眼于李杜在诗坛上的地位,以及他们的艺术个性。更便于对诗歌的艺术鉴赏有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媒介不断冲击着当代文学的传统存在方式,同时也给当代文学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这一现状在诗歌领域表现尤为明显。在享受新媒体带来的便捷之时,诗歌必须坚守其本真的诗性,保持诗歌内质的永恒,抵御诗歌气节的沦丧。在新的语境下,找到诗歌变与不变中的平衡点,将成为诗歌在当下环境中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通过研究和分析季札、孔子和孟子他们三个在诗歌鉴赏方面的建树,我们不难对先秦诗歌鉴赏的整体发展情况有了个宏观的把握,从现有的文献和资料可知,季札开辟了先秦时期的诗歌鉴赏的先河。季札对于诗歌鉴赏的主要方法就是表达出自己通过阅读和感悟诗歌从而得到的整体感受,诗乐结合是其诗歌鉴赏的具体表现形式。孔子是在季札之后在诗歌鉴赏做出了一番贡献的诗歌鉴赏者。孔子的诗歌鉴赏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摘抄句子鉴赏和通篇文章的鉴赏。除此之外,他的诗歌鉴赏具备着三个显著的特征:将诗歌的主题通过提炼从而确定和概括;将诗歌中所蕴藏的情感揭示出来;在前两点完成的基础上,将自己对本首诗歌的感悟抒发和描述下来。孟子是在孔子之后在诗歌鉴赏方面做出一番贡献的诗歌鉴赏者。孟子和孔子在诗歌鉴赏方面有着相似之处,同时孟子也发展了诗歌鉴赏。相似之处表现在他们的诗歌鉴赏形式是一样的。但是在鉴赏实践方面却大相径庭。他会对鉴赏理论进行阐述;鉴赏诗歌的时候学习和引用别A人的鉴赏资料;为了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他也会灵活地联系实际的生活。  相似文献   

19.
埃兹拉·庞德是20世纪西方现代文学的主要奠基者之一,意象派诗歌运动的发起人,美国诗歌改革的巨匠。他不仅是伟大的诗人,还是著名的翻译家和批评家。作为意象派诗风的倡导者,他对现代诗歌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庞德是一位具有创新精神的诗人,对中国古典诗歌有着特别的情感,他将自己对这些诗歌的理解融入到诗歌翻译中,从而达到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的目的。本文从翻译目的论角度出发,以庞德翻译的中国古典诗歌为切入点,研究庞德的翻译目的及他翻译诗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陶渊明诗歌具有极大的艺术魅力,自然、清新,富有韵味,历来被人赞颂。本文先从意境、风格、语言三个方面分析了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陶渊明的诗歌富有意境美,情景交融,含而不露,风格平淡自然,语言朴实、清丽,质朴而含有风韵;后阐述了陶渊明诗歌作品的影响——陶渊明是汉魏以至南北朝八百年间最杰出的诗人,其诗文对于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