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西方,象征主义诗人被称为"梦幻诗人",受其影响的中国象征派诗歌作品,也具有梦幻意味。本文就弗洛伊德的三个观点"创作就是白日梦"、"俄狄浦斯情结"、"梦的四种作用方式"对中国象征派诗歌的部分作家作品进行分析,试结合社会环境来探究诗人写作的心灵历程。  相似文献   

2.
二战爆发前夕和二战期间,随着社会发展,现实主义文艺创作思想在埃及文学中凸现,对传统的浪漫主义创作思想形成了冲击.诗歌方面在诗歌创作领域,浪漫主义诗人因观点模糊而成为朦胧迷雾的牺牲品,他们从梦幻者的  相似文献   

3.
作为朦胧诗派的奠基者之一,北岛用其极富怀疑精神和象征意味的诗句,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当代诗歌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20世纪90年代以后,诗人的诗歌风格发生转变,早期诗歌中强烈的理性批判笔调逐渐转向晦涩冷峻,为文本解读带来难度,而贯穿北岛创作始终的,是深刻的思想性,这也是一代人思想觉悟的声音。  相似文献   

4.
刘丹 《现代交际》2014,(10):73-73
TS艾略特是20世纪现代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歌及诗学理论不仅影响了西方诗歌及其创作者,而且还影响了中国现代派诗歌发展进程中的一大批现代派诗人。TS艾略特的诗歌自从被引入到中国便受到中国诗人的关注。本文将从"非个人化""传统与个人才能"及"客观对应物"等TS艾略特的主要诗歌理论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影响的角度展开探讨,并进一步阐述TS艾略特的诗学理论对20世纪中国现代诗歌发展的具体体现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雨巷》作为中国30年代现代派象征主义诗歌代表诗人戴望舒的成名作,以其朦胧优美的意象、婉转悠扬的节奏、哀而不伤的主题为中国现代诗歌从新月派和象征派向现代派的过渡架起了一座桥梁。本文旨在从认知语言学象似性的角度来分析《雨巷》的语言特点。  相似文献   

6.
袁棠华 《现代交际》2014,(10):129-129
意境是诗歌寄意、抒情、达意的一种表现形式。中学教师在解析中国古典诗歌时,要注意中国诗人久有注重诗歌"意境"的传统,注意用诗歌的主、客观统一之法解读诗歌的"意境"。  相似文献   

7.
文学翻译难,诗歌翻译则更难。诗词的意象、诗歌的韵律、诗人的情感等皆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要考虑的因素,即所谓的"对等"。上世纪60年代末,翻译学家奈达(Eugene Nida)"功能对等"理论的提出对翻译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将奈达的"功能对等"应用于赏析诗歌翻译中,以汪榕培和宇文所安对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的译本为例,分析两位翻译家在译文中如何实现"功能对等"论。  相似文献   

8.
法国著名诗人夏尔·波德莱尔在诗歌美学观上,受到美国作家埃德加·爱伦·坡的影响,不但继承了爱伦·坡"以忧郁为美"的美学观点,还将其进一步深化为"恶之美"。通过介绍和对比这两位不同国家的诗人的作品及其美学观,发掘夏尔·波德莱尔作品中所体现的关于诗歌的"恶之美"。  相似文献   

9.
埃兹拉·庞德是20世纪西方现代文学的主要奠基者之一,意象派诗歌运动的发起人,美国诗歌改革的巨匠。他不仅是伟大的诗人,还是著名的翻译家和批评家。作为意象派诗风的倡导者,他对现代诗歌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庞德是一位具有创新精神的诗人,对中国古典诗歌有着特别的情感,他将自己对这些诗歌的理解融入到诗歌翻译中,从而达到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的目的。本文从翻译目的论角度出发,以庞德翻译的中国古典诗歌为切入点,研究庞德的翻译目的及他翻译诗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英国诗人威尔弗雷德·欧文的诗歌《为国捐躯》和西格弗雷德·萨松的诗歌《他们》都是典型的战争诗歌。本文通过分析诗歌中的讽刺意象以及残酷的战争对年轻士兵造成的身体上和心理上的创伤,反映了两位诗人的反战思想。  相似文献   

11.
王云侠 《现代妇女》2014,(9):265-265
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当代诗歌进一步走向世俗化,这不但表现在诗歌表明形式上,而且也体现在诗歌创作思想中,伴随着诗歌的世俗化,诗人的角色也坠入俗世。本文在回顾赵丽华诗歌所引发"梨花事件"的基础上,重新剖析"梨花事件"的价值与意义,从而反思诗歌创作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普希金是俄国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家,同时他也是现实主义写作的第一人,因其诗歌方面的极高成就,被誉为"俄罗斯诗歌的太阳";阿赫玛托娃是俄罗斯文学史了不起的女性诗人,她因其优秀的诗歌创作,被认为是与普希金诗歌同起同坐之人,享有"俄罗斯诗歌的月亮"的美誉。  相似文献   

13.
埃德温·阿灵顿·罗宾逊是20世纪美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诗人之一。他将普通人日常生活中的事件作为诗歌的主题,以传统的诗歌形式阐释现代主题。本文选择诗人两首代表性诗歌《理查德·康利》和《米尼弗·契维》,从文体学的特征入手,对两首诗歌在不同层面进行对比。最后对两首诗歌的主题做分析和概括,揭示诗歌中蕴含的有关作者的社会和道德思考。  相似文献   

14.
华莱士·史蒂文斯是20世纪美国诗坛的主要人物,被誉为"诗人中的诗人"。他的诗措辞考究,意象丰富,哲理深邃。在诗中,诗人探索艺术想象和现实世界之间的关系,希望在一个信仰丧失的时代,以诗歌的崇高之美,给人启迪,帮助人类重铸信念。《礼拜天早晨》通过呈现女主人公冥思的过程,表现了诗人对传统宗教的怀疑,对自然神圣价值的认同。  相似文献   

15.
东晋诗人陶渊明在魏晋玄学以及佛教的影响下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玄佛合流"的特色,即禅宗特色。笔者通过这种特色,对陶渊明的部分诗歌简单的从心不染著、智慧观照、超越苦难这三个具有禅宗思想特色的角度来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6.
普希金所生活的时代,被称为是诗歌的黄金时代,他因为在诗歌上的伟大成就,而被称为"俄罗斯诗歌的太阳"。同时,他是俄国重要的现实主义作家,在他的文学作品中,能够看出他对俄国社会与制度的关心与期望。他是一位热爱的自由的诗人,这从他的作品中就能够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7.
<正>安妮塞克斯顿是美国自白派诗歌成就卓著的女诗人之一,共出版了十部诗集,她的第三部诗集《生或死》获得了普利策奖。安妮曾患有严重的心理疾病,并试图自杀,心理医生建议她通过写诗得到疗愈。她的诗歌敏锐,真诚,有力,充满着奇特的意象和不可思议的视野,同时又略带幽默和讽刺。她的诗歌以真诚的态度坦白内心的混乱,具有个性化的叙事性特征和深层次的抒情。本文从叙事学视域出发,对塞克斯顿诗集《生与死》的叙事模式、技巧以及诗人情感变化等进行深入阐述,归纳该诗集的叙事的一般模式和常用技巧,进一步探讨诗人对生死的态度,以及诗歌对诗人心灵的疗愈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杰拉德·曼利·霍普金斯号称英国维多利亚时期风格最独特的一名诗人。本文旨在研究霍普金斯诗歌中的人文思想。从维多利亚时期大的时代背景出发,以霍普金斯创作的诗歌的多角等多方面来探讨霍普金斯诗歌背后的人文主义内涵,剖析诗人在不同种类诗歌人文主义的不同表达方式及诗人的写作风格。  相似文献   

19.
崛起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朦胧诗,以其出人意料的意象运用让人耳目一新。面对这种新的美学原则,其意象的意义不仅在于表达诗人的感情,更在于反叛文革文学传统,建立意味深长的审美空间和连接感性与哲理等多个层面。  相似文献   

20.
以湖北诗人为代表的诗歌写作在其发展中遭遇了地域写作的困境。甘肃诗人成功度过地域写作的尴尬期,这对改变湖北诗歌的式微局面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