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于冰心文学的研究学术界已经相当成熟,有很多专家学者从作品到"冰心体"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冰心作品中体现的红色情结,学界关注的较少,笔者试从冰心创作历程中的三个重要时期,分析冰心红色情结的缘起和发展以及成为她的终生信仰,以期从新的角度去解读作品。  相似文献   

2.
哈罗德·品特的作品一直围绕着孤独、困惑、分离和失去这些主题,而这些主题都呈现出某种异化现象。这篇文章将从《看房人》中的"桶""佛像"和"插头"这三个意象分析沟通异化、信仰异化和人际关系异化这三种异化现象在该剧中的体现以及阿斯顿为缓解这些异化所做的努力和最终的失败,并探讨这些异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中国梦","中国梦"的实现,强大的物质基础不可或缺,但信仰的基石更需要牢固,稳定而强大的信仰体系,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基础,"中国梦"的金字塔,需要三个层面的信仰支撑,而信仰的教育也需要体现层次性,多样性和创新性。  相似文献   

4.
中·韩两国均受儒家思想影响,在传统丧葬礼上有很多相似点,如"祖上崇拜"思想体现的便是儒家的"孝"思想。但由于丧葬礼中也受本国的土著信仰或受其他宗教的影响,两国丧葬礼也有所不同。本文从对色彩和数字的不同意识比较两国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在一部动画作品中,动画的"画"作为整部动画的艺术风格,而动画的"动"通常以角色的动作来体现人物个性。绝大多数的动画作品的主体是动画角色,动画角色的动作设计,是赋予静止人物形象以生命,使他们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由于每个角色的性格不同、体态特征不同、美术风格不同,其动作的设计也不尽相同,但无论怎样的动作设计,都有一个整体的设计思路及流程。  相似文献   

6.
汉代相信"死后升仙",所以人们推崇厚葬,这使得墓葬中的画像石、画像砖被广泛流传。山东根据地理特征多产画像石,而树在人类的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因而在画像石中也多次出现树的形象,不同的树代表着人们不同的愿望,体现了那时的社会信仰。  相似文献   

7.
吴秋颖  薛俊生 《现代交际》2011,(12):104-105
宗教是一个民族在文化上的一种特殊体现,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信仰不同的宗教,而发展趋势是最终归于一种或几种宗教信仰。本文从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宗教发展历程入手,结合东北发展的历史,粗略总结了东北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的变迁历程。  相似文献   

8.
"五四"精神是国家、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精神文化的集中体现。其爱国精神体现了救亡图存的热情,进步精神体现了敢于革新的勇气,民主精神体现了为民的情怀,科学精神体现了追求真理的信念。五四精神在新时代仍然重要的时代价值,它有利于青年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利于青年人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有利于青年人助力中国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随着佛教地狱观念与中国本土冥界观念的不断融合,其逐渐发展成为具有我国民间特色的地狱信仰文化,清代山西蒲县东岳庙"地狱变"和地府建筑就为其典型代表,体现了因果报应、六道轮回的佛教地狱思想。基于这一信仰,清代该地方官员与民众不断对庙宇进行修缮和举行圣诞祭祀等活动,由此发展成为当地民众生活文化习俗的一部分,即为具有临汾地区特色的地狱信仰文化,其在区域文化中发挥了伦理教化和娱乐狂欢的社会功能。因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笔者通过整理碑刻与县志来探讨清代临汾地区的地狱信仰文化,以此来阐述这一时期该地区的地狱信仰文化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  相似文献   

10.
老子主张"道法自然",道教中的很多神灵都与自然崇拜现象有关,比如四方神、五岳尊神、四渎龙神、北斗星君信仰等等,在道教发展过程中,众多道派不断兴替演变,它们因分派标准不同而称谓不同,且各个道派所尊崇的神灵也是各异,但随着历史发展的脉络,北斗星信仰是始终贯穿道教发展的信仰,且北斗信仰在道派传承流变中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高有劳 《现代妇女》2013,(11):115-115
思想理论教育实质上是一种信仰教育。信仰教育应包括基础知识教育和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教育。传播马克思主义信仰必须与传播马克恩主义基本知识相结合,但单纯的知识传播并不能真正完成信仰教育的任务。本文以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现状为背景,探索资助与育人两者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2.
法国著名诗人夏尔·波德莱尔在诗歌美学观上,受到美国作家埃德加·爱伦·坡的影响,不但继承了爱伦·坡"以忧郁为美"的美学观点,还将其进一步深化为"恶之美"。通过介绍和对比这两位不同国家的诗人的作品及其美学观,发掘夏尔·波德莱尔作品中所体现的关于诗歌的"恶之美"。  相似文献   

13.
《上帝的宠儿》是一部以18世纪奥地利乐坛为创作背景的艺术家戏剧,有着独立于剧本时代之外的审美意义。基于哈贝马斯的现代性思想与交往行动理论,结合波德莱尔的审美主张,从人物设置、创作动机和剧本设置三个方面分析文本隐含的现代性审美张力,指出感性伦理与理性伦理的冲突对抗、剧本与观众间的"对话"以及作品对"恶"的书写,不同程度地体现了现代性美学艺术的特点。这种跨时代的审美性使作品呈现出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4.
实现高校"思政课"生活化离不开信仰教育的支撑。由于受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影响,信仰教育在高校"思政课"中的地位逐渐被弱化。如何让信仰教育与高校"思政课"有效链接,从价值观、环境、内容、形式、手段五个方面出发去增强信仰教育,不仅是高校"思政课"发挥育人功能的本质要求,而且也是高校"思政课"发挥社会功能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曾以《老夫子》、《孔子说》等"诸子百家"系列漫画红透漫画界的台湾漫画大师蔡志忠,日前携新书《漫画佛家思想》、《猫科宣言》重出江湖。这位漫画大师的另类不仅体现在他的作品上,对女儿的教育一样有着不同常人的做法。而这样的父爱体味起来,却不乏温柔与智慧……  相似文献   

16.
沈从文在文学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女性形象,她们出身经历不同,性格迥异,或是纯真善良的童养媳,或是任人鄙弃的娼妓,蕴含了"爱"与"美",而这正是大部分湘西女性形象的独特之处。本文主要通过对沈从文的《萧萧》和《丈夫》这两部作品中萧萧、老七女性形象的探究,认识作品中女性的回环式的宿命感。在这些乡村女性的身上,同时也体现了作家所塑造的女性形象蒙昧悲凉、无奈的文学意义,寄寓了作家对社会、人生的深刻观察和思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所研究的泰山石敢当信仰是民众在自己的现实生活中为"平安求吉"形成的民俗形式,在这种习俗生活中,民众不知不觉享受着民间信仰带给的种种"恩惠"和改变。泰山石敢当信仰给鲁中泰安地区乡村社会中的民众思想观念和民众生活带去的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延续着该信仰的生命力,享受着该信仰的"福利"。  相似文献   

18.
在古老的赣南,一直延续着祭祖仪式。祭祖是族人和祖先之间的交流,也是幻想中的人与神的对话。文章试图以人类学的"深描"的视角记录会昌县西江镇许氏"坚盛堂"清明祭祖仪式的过程并对其进行文化内涵分析。祭祖仪式体现了客家人尊祖敬宗、族群认同,也反映了客家人的传统习惯、信仰,具有一定的文化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9.
影片《血战钢锯岭》将宗教和战争联系在一起,讨论宗教视野里的战争以及战争环境下宗教信仰。本文分析了主人公戴斯蒙德·道斯精神信仰的具体体现:坚定的选择、坚守的教义、坚韧的意志。戴斯蒙德·道斯对信仰的执念,不仅是对反战以深刻的呼吁,更是对信仰内涵深刻的诠释。  相似文献   

20.
《动物庄园》是一部政治寓言体小说,故事描述了一场"动物主义"革命的酝酿、兴起和最终蜕变。本文从新历史主义的角度,主要分析了《动物庄园》文本中权利的形成与分配,批评者和读者对此作品的评论,作者的文化背景下此作品体现的话语冲突以及作品自问世以来的影响等方面,力图分析此作品与历史的关系,为读者提供一个新的理解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