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古船》塑造了一批在动荡历史中沉浮的女性形象,她们是洼狸镇宗法男权社会的附属品,在男权文化中始终处于弱势的地位,她们的命运注定不会一帆风顺。但她们身上美好的品德却成为苦难洼狸镇最绚丽的一道色彩。  相似文献   

2.
沈从文在文学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女性形象,她们出身经历不同,性格迥异,或是纯真善良的童养媳,或是任人鄙弃的娼妓,蕴含了"爱"与"美",而这正是大部分湘西女性形象的独特之处。本文主要通过对沈从文的《萧萧》和《丈夫》这两部作品中萧萧、老七女性形象的探究,认识作品中女性的回环式的宿命感。在这些乡村女性的身上,同时也体现了作家所塑造的女性形象蒙昧悲凉、无奈的文学意义,寄寓了作家对社会、人生的深刻观察和思考。  相似文献   

3.
宫崎骏的动画电影往往以女性作为影片的主角,并成功地塑造了许多令观众印象深刻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往往能够独立自主地生活并接受挑战,从而谱写了她们人生精彩的传奇故事。  相似文献   

4.
元代是一个儒教思想稍有削弱、各种思想混杂的朝代,儒士的地位低,他们为当时处于不公平地位的女子代言,塑造了一批有女性意识的女性形象,她们反抗强权和夫权,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这些女性形象的出现是文学史上值得关注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白鹿原》是陈忠实先生的代表作,是中国当代文学中不可多得的佳作。在这部以男性为主的小说中,作者成功塑造许许多多活灵活现的女性人物形象,她们大多以悲剧的角色出现,本文正是基于此对作品中重要的女性角色的写作进行研究,以此来对女性的悲剧命运进行探讨,了解女性的社会地位和对女性权利的反思。  相似文献   

6.
《白鹿原》作为二十世纪后期一部渭河平原五十年代变迁的雄奇史诗,在描绘了一幅中国农村斑斓多彩的长幅画卷的同时,也塑造了众多极具命运特色的女性形象。然而不论她们有着怎样的家庭背景或者生活经历,在生命尽头等待她们的终究是不幸。本文以吴仙草、田小娥、白灵三个典型的女性形象为切入点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在传统文化下女性人性被扭曲、生命遭到迫害的悲剧,继而揭示出中国传统女性悲剧命运的根源所在,并在此基础上阐述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进而展示女性主体性追求所具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在鲁迅的小说中,塑造了很多类型的女性形象:有贫苦农民阶级的代表祥林嫂、单四嫂子;有勇敢反抗,却这些女性被封建制度吞噬的爱姑;有追求个性解放的新女性子君等。在男权社会以及封建统治阶级的压迫下,被封建礼教与社会伦理道德所束缚,再加上她们自身的劣根性,都没有摆脱悲剧的人生命运,鲁迅小说通过描写人物的悲剧命运,来揭示社会病苦,对当代女性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曼 《现代交际》2014,(4):79-79
美国著名犹太作家、197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索尔·贝娄(Saul Bellow)的小说《赫索格》(Herzog)出版后成为当时的畅销书。一些评论家在赞扬其塑造了伟大的反英雄式的主人公之外,不无遗憾地表示贝娄在女性人物的塑造上是失败的。有的批评家甚至认为在索尔·贝娄的作品中,女性往往都是性欲狂堕落狂的化身,令人觉得在他笔下的女性形象都是不可靠的。他对女性的描述是偏激的。本文作者认为贝娄所描述的女性不仅不是失败的,相反他打破了犹太男人笔下的那种传统的犹太女性形象,给予了这些女性新的形象。本文就以《赫索格》中的主要的女性人物之一的玛德琳为例来分析贝娄笔下的犹太女性新形象。  相似文献   

9.
《战争与和平》是列夫·托尔斯泰长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文中描绘了三十几位女性形象。本文以娜塔莎和海伦两个迥然不同的贵族妇女形象为典型范例,从她们对待爱情及两性关系的态度、家庭社会责任等方面,论述托尔斯泰笔下女性形象的最终宿命,借此来审视托尔斯泰女性观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女性主义思潮日渐高涨,尤其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女性主义作品可谓蓬勃发展。《钢琴教师》作为女性主义反抗男权社会压制的代表作品,从全新的女性视角出发,塑造了多面又扭曲的女性形象,展示了家长制乃至整个父权社会的病态体制对于女性人格的压制与摧残。本文以荣格的原型理论为依据,分析该作品中女性人格形成的独特心理学根源与作者创作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凌叔华的小说是关于女性的小说,她的作品也带有鲜明的女性意识。在她的短篇小说集《花之寺》中,塑造了封建家庭的太太、封建家庭的闺阁小姐以及闺阁中的新式女性这三类女性形象。这三类女性虽同出于封建家庭,但面对新的社会风尚却呈现出不同的思想状态。本文通过这三类女性形象对作者凌叔华的女性意识进行探索与分析。  相似文献   

12.
张乐华和路勤是两位截然不同的女性,但是她们都知道形象的重要性。根据在海外学到的经验,她们回国创办了帮助国内女性提高自己举止形象的项目。  相似文献   

13.
美国知名作家舍伍德·安德森在其代表作《小城畸人》中,讲述了处于社会变型时期的女性形象。尽管每个女性的知识背景与性格面貌各有差异,但由于当时的社会存在,她们都受到了男权社会的压迫。笔者从两性关系和亲子关系出发,结合安德森所受到的女性影响,论述新时期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4.
美国作家海明威一向以塑造"硬汉"形象、关照男性世界而著称,有评论家认为他是一个忽略女性的男权主义作家。但是在他创作的多部短篇小说当中,我们会发现各种各样的女性的身影,并且他对于笔下的女性形象的看法也是不同的:有时他站在女性的一方,透过她们的视角来写作;而有时又会站在与女性对立的一方,表现出对女性的敌意和排斥。本文通过几部短篇小说来阐述他对于女性角色的态度,并试图分析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五四”时期,女作家们借着妇女解放运动登上历史舞台,掀起了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第一个高潮。她们塑造了多维的父亲形象,并与男作家们一起书写对封建父权制度的反抗。通过对“五四”女作家笔下父亲形象的分析,可以深刻地透视出那个新旧交替时代的女性的特殊遭遇和心路历程,同时也能清晰地鉴照出“五四”女性作家们思想上的矛盾与冲突。  相似文献   

16.
陈忠实创作的《白鹿原》中,白赵氏、白吴氏、鹿冷氏和田小娥无疑是典型人物,她们代表了白鹿原上不同的女性形象:或屈服,或压抑,或反抗。这些女性身上都体现了受封建传统道德礼教影响的女性的人生。从女性悲惨命运入手,分析作品核心价值,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爱玲和玛格丽特·米切尔以女性特有的思维、独特的视角,真实成功地塑造了两个同样生活于乱世,却生活在不同国度的中西方女性角色——白流苏和斯佳丽。这两个女性角色深入人心,中外学者对她们进行了相当多的研究。但以往的研究往往把她们作为变革时期新兴独立的、女性意识觉醒的女权主义代表,其中不乏单独针对两个女性形象之一的研究论述。本文试图从两个方面来分析白流苏和斯佳丽的差异,从中西方传统文化方面分析白流苏和斯佳丽的不同。  相似文献   

18.
艾芜笔下的《一个女人的悲剧》这部作品塑造了周四嫂这个令人可悲可叹女性形象。本文主要对这部中短篇小说的主人公周四嫂进行一个简单的形象分析。第一部分是引言部分,指出周四嫂可令我们进行女性形象分析的原因,进而切入正题;第二部分将会指出客观的历史原因对周四嫂女性形象的作用与意义;第三部分要把艾芜笔下的周四嫂与其他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进行比较,分析其中的异同;第四部分是从周四嫂的性格特征方面来浅析作者艾芜笔下的周四嫂这一人物形象塑造的合理性;论文的最后一部分将是全文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蒋祎 《职业时空》2008,4(6):88-89
职场女性作为现代社会受人尊敬的群体之一,其形象历来受到人们关注。传统上,我国职场女性以衣着严谨、举止端庄为其形象基本标准。然而,随着社会向文化多元化、艺术形式多样化发展,现代职场女性的形象观已发生根本性变化,她们要求时尚又不失品味、开放又不失优雅。  相似文献   

20.
好莱坞电影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商品在全世界影响巨大,是人们接受异国形象的重要渠道之一。在全球化的语境下,好莱坞塑造的华人女性形象,己经成为中国形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好莱坞电影所塑造的中国女性角色从妓女、农妇到都市女郎、职业女性形象等。好莱坞电影中塑造的中国女性形象正在一步步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