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世说新语·贤媛篇》中刻画了多个女性形象,他们或远见卓识、超凡脱俗,或品质敦厚、高风亮节,或有勇有谋、聪明伶俐,或刚正不阿、傲岸不屈。在《世说新语》中,主要将这些"贤媛"分为以下几种角色:慈母、妻子、女儿等。结合《世说新语》原文,主要对慈母和妻子这两种女性形象进行初步的分析,将有助于我们在更深层次上了解魏晋时期女性的形象。  相似文献   

2.
大多数文学作品都有明确的主旨或者理念系统,唯独《西游记》是没有的。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社会地位的受众在阅读时自然而然的会对故事产生出多种理解,对孙悟空这个角色也产生出不同的解读,同时会对这个形象赋予不同的精神寄托。本文试从《西游》经典和改编的角度对《西游记》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3.
在《西游记》文本中,作者塑造了丰富的龙王形象。这些龙王不再是人们传统意识中的具有威严的龙,而是带有世俗化、充满了民间气息的特征。龙王的多种形象源于社会现实、文人创作等影响。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龙王形象在《西游记》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平乐镇伤心故事集》收录了颜歌2008年至2015年撰写的五篇中篇小说。从《白马》中的小女孩蒲云,到《奥数班1995》里的母亲刘启华,颜歌在这本故事集中刻画一系列生动的女性形象,笔者拟从女孩、母亲、离婚丧偶的女性不同角色来分析颜歌笔下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中国妇女报》的抽样调查,分析了文章中的女性形象,笔者认为报道中的女性形象多为拥有自身事业的现代女性,且涉及的报道多为正面报导,内容中所含的女性歧视成分较少,但仍然存在一定的性别歧视和成见,其主要原因是商业性、办刊宗旨及政策导向性影响了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6.
当今中国文坛,没有一部古典文学作品像《西游记》那样获得这样多的少年儿童读者的青睐,也没有一个中国儿童不知道"孙悟空"和"猪八戒"这两个活力十射的人物形象。那么,《西游记》吸引少年儿童的奥秘究竟何在?本文通过认真阅读探讨,主要从形象性、趣味性、心理特征等方面对《西游记》的儿童文学特征进行分析,获得了很多宝贵的启示,希望能对儿童文学创作能起到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7.
女性主义研究者通过分析媒介的内容,试图将媒体中的女性形象与现实社会进行比较,来探讨媒体与社会的关系。《中国妇女》作为官方女性杂志,是"控制体系"的中国媒体中一个典型。对它的研究能反应国家意识形态下的媒体对女性形象塑造的特点。因此本研究以官方女性刊物《中国妇女》为中心,探讨分析了学术界对于中国女性形象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8.
在美国战火刚刚停歇的时候,正是美国小说发展的时候,由于战争刚刚结束,女权主义也在不断膨胀,有关于女性的文学作品也在迅速发展,主要是在描写女性的权益与意识,包括女性身上的独特魅力,《小妇人》就是这些女性文学中的代表。这本文学著作就将诠释19世纪美国社会中的女性角色的形象,使其更加真实。本文同过《小妇人》中四姐妹的性格特点这一角度来阐释这部小说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在网络游戏亚文化中,女性逐渐成为我国游戏市场重要的消费群体。以女性玩家为目标受众群体,设计、研发和运营的女性向游戏受到了女性消费市场的欢迎。目前国产女性向游戏的发展可以划分为起步阶段与成熟阶段,通过对多个具有代表性的游戏进行文本分析,研究从外形、性格、能力、社会身份四个维度归纳出不同阶段下国产女性向游戏所塑造的女性角色的总体特征。研究发现,随着国产女性向游戏的发展,其女性角色形象塑造呈现出从单一化、刻板化转向多元化、立体化的进步趋势,丰富和重构了以往游戏中的女性角色形象,对父权话语与男权文化提出了反抗。然而,现阶段女性向游戏对男性凝视和传统女性刻板印象的解构是初步且不完整的,它是对男权文化主导下的性别二元对立模式的一种协商式抵抗。  相似文献   

10.
张爱玲和玛格丽特·米切尔以女性特有的思维、独特的视角,真实成功地塑造了两个同样生活于乱世,却生活在不同国度的中西方女性角色——白流苏和斯佳丽。这两个女性角色深入人心,中外学者对她们进行了相当多的研究。但以往的研究往往把她们作为变革时期新兴独立的、女性意识觉醒的女权主义代表,其中不乏单独针对两个女性形象之一的研究论述。本文试图从两个方面来分析白流苏和斯佳丽的差异,从中西方传统文化方面分析白流苏和斯佳丽的不同。  相似文献   

11.
《聊斋志异》代表了我国古代短篇文言小说的最高成就。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塑造了众多花妖狐媚的形象,女性形象大多兰心惠质,而男性则多以刚毅伟岸形象示人。在为数不多的男鬼形象中,最为人们熟悉和喜爱的当属王六郎。王六郎知恩图报,有情有义,待人真诚。他虽为鬼,却食人间烟火;他虽为神,却知体恤百姓。蒲松龄塑造王六郎这个形象讽刺了现实社会人世的丑陋,表达对友情的赞颂和渴望。  相似文献   

12.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于20世纪40年代创作的长篇小说,所讲述的内容围绕着"人生是围城,婚姻是围城"而展开。《围城》的创作是从男人的视角看待婚姻和社会,以男性视角对女性形象进行审视的。本论文运用案例分析方法、对比分析方法,从性别视域针对《围城》展开研究,以女性视域和男性对女性的偏见为切入点,探讨男权社会中女性的精神世界及生活状态,重审《围城》中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3.
美国知名作家舍伍德·安德森在其代表作《小城畸人》中,讲述了处于社会变型时期的女性形象。尽管每个女性的知识背景与性格面貌各有差异,但由于当时的社会存在,她们都受到了男权社会的压迫。笔者从两性关系和亲子关系出发,结合安德森所受到的女性影响,论述新时期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4.
人物形象塑造受到时代背景、社会环境、作者主观认知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人物具有时代代表性。英美文学作品对女性人物形象的建构具有鲜明特点,既具有时代特性,也具有超前意识,并且由男性角色的附属逐渐承担起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作用。而随着《饥饿游戏》《分歧者》等热销小说的兴起,女性人物形象在文学作品中的灵魂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成为当今世界文坛一道瑰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15.
凌叔华的小说是关于女性的小说,她的作品也带有鲜明的女性意识。在她的短篇小说集《花之寺》中,塑造了封建家庭的太太、封建家庭的闺阁小姐以及闺阁中的新式女性这三类女性形象。这三类女性虽同出于封建家庭,但面对新的社会风尚却呈现出不同的思想状态。本文通过这三类女性形象对作者凌叔华的女性意识进行探索与分析。  相似文献   

16.
吉恩图默的《甘蔗》自出版之日起其中的主旨思想就备受争议。而对于主旨的解读离不开对于书中人物角色的理解。在《甘蔗》中,人物主角大多是南方女性,尤其是有黑人血统的有色女性。因此,对于这些女性形象的解读对于理解正本书的主旨至关重要。本文旨在探讨全书中提及的南方女性及其角色背后隐藏的含义,从而有利于进一步理解《甘蔗》的主旨。  相似文献   

17.
裴争 《现代妇女》2010,(8):43-45
电视剧《金婚》的几个女性角色的设置,折射出了剧作编导对女性的艺术想象带有某种隐秘的男权意识偏见,偏离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是对女性形象的压抑和歪曲,极易误导观众的不健康心理。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日本学者金水敏和定延利之的"角色语言"理论受到广泛关注。为了辨析感叹词"ほら"的角色性特征,对动漫《天气之子》中的人物形象与其话语表达进行语料收集及分析,对204名日本人进行了问卷调查,探讨感叹词"ほら"的角色性特征及日本人对该词的角色性特征的认识。研究表明,感叹词"ほら"多用在比较随意的即非正式的场合。与句末语气词"ぞ""わ"相比角色特征较不明显。66%以上的人们认为感叹词"ほら"的话语角色更偏向于年轻人。  相似文献   

19.
阿来的重塑神话作品《格萨尔王》,不仅相对史诗《格萨尔》篇幅有所减少外,小说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也有着独特的视角。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反映了在当代文化环境下的阿来对神魔和女性形象的认识。小说虽不能展示复杂的人物心理和宏大的战争场景,但诗史中的主要情节已经很完整,几个主要人物也形象个性鲜明。  相似文献   

20.
我是一个男性。在我的手中,是一本关于女性问题的书:《关于性别的追问》。我翻开书,阅读;合上书,思考。正如女性有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一样,男性也有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在社会中,男性也有不同的角色。男性怎样看女性,这要由男性的不同角色决定,不能一概而论。这是就一个人而言。众多的人,更有不同的层面。但《追问》给我的感觉是作者似乎想给出一些定义,对“女人”,对“女性美”……尽管封面上就有作者引用的雨果《九三年》中的名句“我说的是平等,我没有说相同”,但我读完书,还是有些疑惑:作者是倡导平等,还是倡导相同?作家、女作家,诗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