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浅析北洋政府时期绿林向军阀部队的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洋政府时期,政治动荡,军事斗争频繁。与此同时,绿林盛行。军阀与绿林从各自利益出发,各取所需,从而 出现了绿林向军阀部队的大量转化。这一现象的产生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2.
北洋政府时期,实行士兵征兵与募兵相结合的兵役制,由于中央政治权威及财政能力的缺乏导致征募主体的多样化,这刺激并加剧了地方主义,从而推进了民国军阀体制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苏新留 《南都学坛》2009,29(4):39-40
历史时期,灾荒所造成的损失绝大多数是由灾区农民来承担的。地主和商人不是农村中的直接生产者,所以,灾荒对他们的损害相对来说要轻许多。当灾荒降临的时候,灾民为活命而失去土地便成为很自然的过程。1942年大灾过后,土地回赎诉讼之多,纠纷之繁,成为灾后公私场合议论的焦点。对于灾民来说,土地回赎的道路充满艰辛,尽管有政府的三令五申,但土地回赎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传统社会时期构建和谐只是人们的一种理想或者是想象而已。  相似文献   

4.
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之后,中国就进入了北洋军阀政府统治时期。尽管这一时期,中国长期处于军阀混战、社会动荡、政权更迭频繁的局面,然而,在外交方面,相对于清政府而言北洋政府却有了很大的进步,不再是一味地"卖国求荣",相反,在一些特定的时期和特定的场合,北洋政府还积极地利用各种机会寻求外交突破,改善外部环境。特别是对外和约方面,北洋政府更是积极努力修改和废除各种不平等条约。尽管这些努力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外交地位,但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维护了国家主权和人民利益,这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5.
关于《三里湾》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国之后,中国农村历经土地改革而走上了互助合作的道路,但到五十年代后期,冒进的农业集体化政策以及紧接着的人民公社化政策给农村造成严重的灾荒,致使农民失去了生产兴趣。中国农村的发展步伐自此踏上了艰难曲折的道路。一直热心倡导着为农民而创作的赵树理(一九○六~一九七○),对于这种现状是怎样理解、看待的呢?过去这方面的资料很少,一九七八年赵树理恢复名誉后,新的资料和过去没有公开发表过的资料,才相继与读者见面。一九八○年出版的《赵树理文集》,收入了他在一九五六年《给长治地委××的信》和一九  相似文献   

6.
北洋政府时期征募制下的军人退役呈非制度化状态,军官事实上演变成为一种职业并准终身化;士兵则无退役安置可言。"寓兵于匪","兵""匪"职业化,"兵""匪"职业互换,士兵土匪化即"兵匪",成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士兵退伍的最大路径和特色,它与军阀政治有共生共存之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7.
现代文学对民国灾荒下的人祸因素作了生动形象的书写,反映了民国时期军阀割据、政治窳败不利于救灾的实施;揭露了国民政府的横征暴敛与繁重的苛捐杂税加重了灾民的负担;奸商的囤积居奇与军阀富豪的穷奢极欲与灾荒有着极大的关联;在对灾民的赈济中存在着漠视民命、贪污腐化等人祸因素。这些都加剧了天灾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致使灾荒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8.
动态     
中国现代史学家彭明教授来我院讲学 今年五月上旬,中国现代史学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彭明,应我院政教系邀请,向政教系、历史系的学生和部分教师作了《中华民国史专题》(北洋政府时期)讲座的报告。共讲《序论》、《中华民国的开国》、《袁世凯的统治到灭亡》、《皖系军阀的统治和衰亡》、《直系军阀的统治和衰亡》、《奉系军阀的统治和衰亡》六个专题。详细地介绍了辛亥革命前后四十年北洋军阀从兴起到衰亡的历史,并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特点  相似文献   

9.
俄国十月革命后,北洋政府面临如何处理与旧俄政权的关系问题。军阀控制的北洋政府意图取消同旧俄政权的关系,并为此作了努力,其中包括停付庚子赔款、停止旧俄使领待遇及收回旧俄租界、旧俄驻华使领馆等。因列强公使团干涉,北洋政府的行动未取得预期效果;但行动本身对于中国与苏俄关系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民国时期政府救灾制度论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国时期灾荒频发 ,为救济灾荒 ,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 ,在传统荒政基础上 ,吸收外来的救灾制度与经验 ,在救灾程序、措施、财政、管理等制度方面进行建设 ,初步形成了一个现代性制度框架。毋庸讳言 ,民国时期的中国是一个非法制化社会 ,许多制度具有虚置性 ,这种弊端政情使救灾制度效能降低 ,造成灾民风雨霜露、饥寒颠踣的情事与民国历史相伴随  相似文献   

11.
湖南农村民变与辛亥革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湖南省在辛亥革命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清王朝的残酷压迫 ,是造成中国社会悲剧尤其是农村的贫困与反抗的根本因素。清末湖南的阶级关系由于留学生增加等因素而发生了一些变化。清末的灾荒与民变实在是一对常见的孪生儿 ,湖南的情况可视为典型。会党和农民对帝国主义侵略毫不畏惧 ,使这一时期的民变具有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性质。革命党人提出的斗争纲领与农民利益相符 ,这是湖南农村民变与辛亥革命发生关系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2.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农村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我国农民长时期存在整体素质偏低的情况,这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新时期我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战略,同时提出了"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这就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因此,努力培养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国民政府时期的河南连年灾荒,多灾并发。灾荒不仅破坏了河南自然生态环境,也造成河南社会动荡和经济凋敝。考究河南灾害严重的原因,除了河流较多、气候过渡性明显的自然因素外,最主要的是水利废弛、栽种比例失调、农村经济的破败。今天,大力发展经济、调整并优化种植结构比例、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水利灌排设施建设应是历史提供给河南防灾减灾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4.
中共左右江党组织是马列主义与大革命时期农民运动相结合的产物。1926年8月我党在壮汉瑶族人民聚居的右江农村创建了中共恩隆、奉议特别支部后,领导右江各族农民掀起了农民运动新的高潮。大革命失败,中共恩、奉特别支部在与上级党组织失去了组织联系的形势下,于7月上旬在恩隆县农村成立了以余少杰、严敏、韦拔群等中共党员为核心的广西临时军政委员会,领导左右江十余县的农民自卫军举行了多次武装暴动,向新桂系军阀的屠杀政策进行了英勇反击。尔后,又领导农军继续坚持农村游击战争,粉碎了敌军对东兰、凤山等县农民运动的重点“清剿”,为后来举行百色、龙州起义创造广泛的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15.
北洋政府时期的城市规划法律文化有当今值得借鉴的因素。文章全面回顾北洋政府时期丁文江在上海城市规划机制改革方面的重要贡献,对1926年前后北洋政府时期上海城市规划主体、规划法律制度的改革内容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丁文江对近代上海城市规划机制变革的重要贡献,以及启示和教训。  相似文献   

16.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随即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为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文本,奠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基础。袁世凯就任总统后于1914年按自己意志颁布《中华民国约法》,以高度集中个人权力。袁世凯倒台后就副总统黎元洪的继任和新旧约法存废问题,南北双方展开激烈论证,最后北洋政府被迫承认民国元年约法。当时无论是南方革命派还是西南军阀,甚至北洋政府内部人士都更加倾向于旧约法,反映了民国初年各政治派别对新成立的民国和反封建革命成果的一种认同。  相似文献   

17.
冯国璋与中国早期的军事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国璋是北洋军阀集团中举足轻重的历史人物。清末民初,他活跃于军界、政界,一度担任民国副总统、代理大总统,攀升至权力的顶峰,成为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的第三位国家元首。对民初实行独裁黑暗的专制政治,北洋派系纷争割据,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然而,冯国漳又是中国军队走向现代化的开拓者之一,他早年致力于军队的全面改革,建树颇多,推动了中国早期的军事现代化,不能因其是军阀头目而一笔抹煞,全盘否定。  相似文献   

18.
李彬 《南都学坛》2002,22(5):14-18
1921年白俄恩琴率军侵入外蒙古,从而引发国内直奉两系军阀一系列的矛盾斗争,使得当时的北洋政府坐失收复外蒙良机,最终导致外蒙从中国分裂出去,进而揭示出北洋军阀置国家疆土于不顾而忙于内争的实质。  相似文献   

19.
清朝末年以来 ,维护民族独立、建立统一的中央政府一直是推动中国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前提 ,但是 ,这一切 ,都需要充分有效地动员国内来自于现代城市与传统农村的资源。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都由于自身的局限而无法在立足于城市的基础之上深入农村进行最广泛的动员 ,只有中国共产党“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选择才真正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特殊情况的现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20.
国民政府时期,河南省政府为应对日益频繁的灾荒,建立救灾组织机构、制定救灾运作规范以构建救灾组织体系;大力整顿仓储、开展植树造林、重组水利机关和兴建水利设施,积极开展防灾减灾工作;调配散放赈粮、筹集拨放赈款、开展以工代赈,实施灾荒救助措施。这一时期,河南省政府的灾荒救助体系特点是:运用近代化的技术手段宣传赈灾,积极动员民间社会力量参与救灾,采取多样化的筹款方式扩充赈灾资金。河南省政府在灾荒救助中虽然发挥了主导作用,但救助成效有限,其原因是:苛捐杂税众多,民间经济负担沉重;赈灾过程中贪婪腐败现象严重;农民日益贫困,抗灾自救能力严重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