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基于中国居民收入调查(CHIPS) 2002年、2007年和2008年数据,实证分析了城市劳动力市场上农民工的就业稳定性及其工资差距.研究发现:2002-2008年农民工的就业稳定性有了很大提升;就业稳定性对农民工工资收入有正向显著的影响,但在不同的年份影响程度差异很大,在校正了就业稳定性的选择性偏差之后,该结论依然稳健;非稳定就业和稳定就业农民工的工资差距在2002年到2007年间减小,2007年到2008年间增大,并且主要由特征差异造成,歧视效应所起的作用逐渐减小:在不同的收入组中,造成收人差距的原因不同,人力资本效应随着分位数的提高逐渐增强,劳动力市场分割效应则相反.此外,文章还讨论了歧视效应在不同收入组中对工资差距影响程度的变动特征.  相似文献   

2.
《人口学刊》2019,(4):41-56
文章基于新经济地理学D-S理论框架与空间计量方法,采用2012-2014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微观样本和省域面板数据构建多层次回归模型,从劳动者工资和就业二元视角界定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市场潜能空间边界。研究发现在全域空间上,市场潜能显著提升了我国劳动者工资和就业水平,给劳动力市场带来"双重利好";在局域空间上,随着省域间隔距离增加,市场潜能难以持续发挥对劳动力市场的空间效应,在一定半径范围呈现出"边界效应"。分组来看,市场潜能对沿海地区的工资增收效应最大,其次是沿边和内陆地区,对于就业水平的改善在内陆地区最为显著;扩大市场潜能将有助于缩小高、低人力资本聚集区域的工资水平差距,改善低人力资本区域和群体的就业水平,不过市场潜能对高、低人力资本群体产生了工资"临界分割效应";高速铁路相对于普通铁路产生的"地理收缩效应"进一步提升了市场潜能对劳动者就业的边际增长效应,对劳动者工资边际增长效应弱于普通铁路时期,但整体效应仍然显著为正。综合而言,突破市场潜能有效边界进行"空间重塑"以及在有效边界内进行"空间修复",有效调节地区之间由于市场潜能差异而导致的工资水平和就业增长的差距,从而从整体上提升我国劳动力市场效率。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的现实,在工作搜寻理论指导下,通过构建考虑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大学生个体择业行为模型揭示"知识失业"的原意。研究表明:第一,高校扩招只是导致"知识失业"的诱因,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导致了大学生整体的保留工资对其劳动力市场供给数量的变化不敏感,使得市场无法出清,才是出现"知识失业"的真正原因;第二,从分割的劳动力市场来看,公共部门和垄断行业的工作因为得到社会主流的认可,其待遇变化对大学生的保留工资会有较大影响,当其与竞争部门的工资差距不断拉大时,"知识失业"情况将会出现恶化;第三,"知识失业"降低了大学生深造的机会成本,劳动市场分割则提高了大学生深造的收益预期,进而造成局部和短期的所谓过度教育。  相似文献   

4.
文章利用1995、2002年的中国城镇职工工资收入数据与Oaxaca Blinder分解方法的扩展形式,分析了这一时期中国城镇地区劳动力市场分割效应对不同地区之间职工收入差距变动的影响作用.分解分析结果证实了不同地区之间城镇职工收入决定中的分割效应不仅是存在的,而且仍有不断增强的趋势.这主要表现在沿海地区、直辖市与其他地区(包括中部、西部、东北地区)之间职工收入差距受到市场分割因素的影响出现了明显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许岩 《人口与经济》2022,(3):130-148
中国农业转移人口与城市居民间巨大的工资差距是关乎共同富裕能否实现的重要问题。在农业转移人口大规模市民化的背景下,获得城市户口的“农转非”居民能够实现与城市居民在工资收入上的经济同化吗?以劳动力市场制度性分割的形成与弥合为线索,搭建了一个分析和讨论“农转非”居民能否实现工资同化的理论框架,并利用2013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的城市居民数据,通过Oaxaca-Blinder工资分解、倾向得分匹配(PSM)等多种实证工具考察了“农转非”居民工资同化在时间维度上的动态过程,以及这种动态过程在不同所有制部门、不同“农转非”亚群体中的异质性特征。研究发现:传统城乡二元结构下的劳动力市场分割是农业转移人口不能完成工资同化的制度诱因;在市民化之后,随着劳动力市场分割问题的逐步消除,“农转非”居民能够逐步实现与城市原住居民的工资同化,但大约需要20年以上的时间;在异质性分析当中,公有制部门“农转非”居民以及由于土地被征用而实现“农转非”的居民完成工资同化所需的时间更长。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在保障工资收入公平方面具有巨大的社会福利效应,市民化应该成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一个重要战略支...  相似文献   

6.
教育扩张下教育收益率变化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分析中国高等教育扩张过程中居民工资收入的变化规律,重点分析高等教育收益率的变化情况,以反映在长期内高等教育扩张的工资(收入)效应.考虑劳动力市场分割等因素,明瑟人力资本方程的回归结果显示,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和高等教育的扩张,高等教育的教育收益率经历了1991~2000年的快速增长之后,2004~2006年增长势头减缓,甚至出现停止增长的迹象.说明近年教育扩张对高等教育的教育回报有明显的压缩效应,高等教育扩张所引发的工资效应正在逐步显露出来.同时,中国劳动力市场开始出现高学历对低学历的替代效应.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1998~2010年28个省市的面板数据,采用门槛效应模型,研究了我国人力资本在贸易开放对制造业高技能劳动力和低技能劳动力工资差距影响中的门槛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以贸易开放和出口开放为依赖变量时,人力资本存在单一门槛效应,并且当人力资本小于门槛值时,贸易开放和出口开放会扩大劳动力工资差距,但是这种影响并不显著,当人力资本大于门槛值时,则会显著地缩小劳动力工资差距;以进口开放为依赖变量时存在双重门槛效应,当人力资本小于前两个门槛值时,进口开放会显著地扩大劳动力工资差距,当人力资本大于第二个门槛值后,会扩大劳动力工资差距,但是这种扩大的趋势变得不再显著。同时,本文以贸易开放的人力资本门槛值为标准划分出到2010年17个省市处于低人力资本区,11个省市处于高人力资本区。  相似文献   

8.
徐清 《中国人口科学》2012,(4):25-34,111
改革开放后,中国以高投资率带动了城市经济的高速增长,但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存量的不断减少,劳动力供给增长开始跟不上高投资带来的劳动力需求的增长,城市经济的发展正面临着工资加速上涨、投资的产出与就业效应不断降低的挑战。文章利用2004~2009年中国地级城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城市工资上涨对劳动力供给的拉力是递减的,而对劳动力需求的抑制作用却是递增的;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比较静态分析结果显示,投资的工资上涨效应在递增,而投资的产出与就业效应在递减,因此城市工资上涨是必然趋势。此外,工资上涨对外商直接投资有明显抑制作用,在国内外双重压力下,中国继续实行投资拉动的增长方式已不是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王询  彭树宏 《中国人口科学》2012,(5):47-55,111,112
文章采用多种不平等指数,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分析了1983~2010年中国行业工资差距的演化与特征。无论是用基尼系数、泰尔指数还是阿特金森指数计算的行业工资差距均表明,中国行业工资差距在20世纪80年代呈下降趋势,并于1988年达到最低点,之后开始持续上升至今。行业工资分布的演化表明,中国行业工资呈现出高者愈高、低者愈低的行业"马太效应"。基于广义基尼系数的行业工资差距变化分解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的行业工资增长更多地集中于低工资行业,90年代以后的行业工资增长更多地集中于高工资行业。基于行业工资转换矩阵和流动性指数的测算结果表明,在考察期内,中国行业工资流动性越来越弱,只有在1983~1992年的行业工资流动性才是社会合意的,其他时期的行业工资流动性过低。  相似文献   

10.
侯猛 《南方人口》2016,(1):18-25
文章采用2012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利用基于 RIF 回归的分解方法分析性别工资差异,并对各收入分位数上的性别歧视程度进行估量和分解。研究发现:随着收入分位数的提高,特征效应对性别收入差距解释的比重逐渐提高;系数效应带来的性别歧视对性别收入差距解释的比重不断下降,但系数效应依然是造成劳动力性别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教育在消减性别收入差距上的作用减弱,而职业资格、掌握技能耗时、职业性别隔离和签订劳动合同等变量则有助于缩小性别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1.
文章基于5个省份的中国城镇住户调查数据,计算了城镇劳动力市场不同层面的城乡分割程度,比较了分割程度大小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在工资回报层面,可观测到分割现象的省份显示,在各省份内部,相对高端领域的分割程度均弱于相对低端领域,在同一领域内,经济发达省份的分割程度均高于经济相对落后省份;而在就业机会层面,五省均可观测到分割现象,并且在行业角度观察到了分割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的强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论收入差距对中国乡城迁移决策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本文利用问卷调查数据 ,分析了城乡收入差距对中国劳动力迁移的影响 ,以及收入差距的来源。结果表明 :(1)收入差距在迁移决策中起着显著作用。 (2 )在消除了样本选择性偏差的影响后 ,女性的城乡收入差距要高于男性。 (3)在男性的收入差距中 ,迁移者和非迁移者在素质上的差异占主导地位 ;而女性的收入差距主要决定于城乡劳动力市场的工资差别。  相似文献   

13.
城乡就业差异研究由来已久,普遍的观点认为农民工更多的填补了非正规就业岗位是其就业弱势的主要标识,这一结论忽略了相同市场背景下的城乡就业差异。本文利用面板数据的随机效应模型分别对城乡劳动力就业市场选择和相同市场背景下城乡劳动力工资决定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农民工不仅更多的填补了非正规就业岗位,而且在性质相同的非正规就业市场上,他们依然处于就业的弱势地位。因此,非正规就业不是农民工就业弱势的全部表现,劳动力市场分割(以非正规就业为标志)也不是农民工就业弱势的全部制度根源,换句话说,即使打破了城镇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城乡就业差异也不会因此而消失.  相似文献   

14.
我国服务业嵌入全球价值链地位对女性劳动力工资水平的影响正受到学界广泛关注。文章基于服务业特点与女性禀赋特征,结合全球价值链宏观数据和家庭调查微观数据,对此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全样本回归显示,服务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地位攀升整体上有助于促进我国女性劳动力工资增长;分样本回归发现该促进效应存在异质性,嵌入全球价值链地位对低技能女性劳动力工资的促进作用大于高技能女性劳动力,技能工资差距得以缩小;分位数回归结果显示,服务业嵌入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对女性劳动力工资增长的促进作用随收入的增加而减弱,即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有助于调节收入差距。进而,建议我国积极推动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提升服务业女性就业贡献率,增强女性劳动力技能,完善女性劳动力社会保障制度,促使服务业嵌入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与女性劳动力高质量就业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性别工资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利用2004年中国营养健康数据,在Mincer工资方程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城镇劳动力市场上的性别工资差异状况。认为我国城镇劳动力市场存在显著的性别工资差异。运用Oaxaca分解方法对我国性别工资差异进行分解,发现2004年我国城镇劳动力市场上的性别工资差异中,无法解释的差异占到总差异的85%。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消除性别工资差异,推进两性平等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劳动力市场分割、户口与城乡就业差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文章利用2006年CHNS数据,根据切换回归模型的结果检验中国劳动力市场是否存在分割,并分析了分割状态下户口对城乡劳动者就业的影响.研究表明,目前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依然存在二元分割;户口是限制农村劳动者进入主要劳动力市场的重要因素之一;拥有城镇户口的劳动者不仅几乎垄断了主要劳动力市场上的就业,而且在次要劳动力市场中也处于有利地位.  相似文献   

17.
探究如何缩小性别工资差距,有助于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文章以“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缩小性别工资差距。经过替换模型、平行趋势检验、稳定单元处理效果检验等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推动了消费互联网与工业互联网发展,而消费互联网发展与工业互联网发展提升了女性劳动力的相对收入,因而缩小了性别工资差距。异质性分析发现,“宽带中国”政策能够缩小中西部和农村地区的性别工资差距,体现出包容性增长的特征。文章的研究发现可以为在新经济形态下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提升女性劳动力地位及推进共同富裕提供一定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劳动力市场"去管制化"出发,提出对中国"知识失业"现象的解释。理论模型发现,随着劳动力流动和工资"去管制化",受教育人口不断增加,与之伴随的则是"知识失业"的出现和增加。但当劳动力市场进一步"去管制化",知识失业率在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开始下降。因此,"知识失业"是劳动力市场"去管制化"的结果,"知识失业"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是暂时的、阶段性的,继续推进劳动力市场改革,"知识失业"现象就会减少甚至消弭。微观数据实证分析证实,劳动力流动"去管制化"和工资"去管制化"都是2002年样本劳动力市场出现"知识失业"的原因,2009年样本劳动力流动"去管制化"仍是"知识失业"出现的重要原因,但工资"去管制化"效应不再显著。  相似文献   

19.
工资变动影响中国制造业出口部门就业的机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根据劳动经济学的派生需求理论,证明工资通过4个渠道对劳动力就业造成影响。文章的实证分析表明,工资水平的上涨对于中国制造业出口部门的就业有显著正向影响;中国制造业的产品需求弹性对工资就业效应虽然产生负向影响,但效果并不明显;其他要素的可替代性高有助于促进工资的就业效应;在中国制造业出口部门其他要素的供给弹性与工资的就业效应负相关;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比例作为影响工资就业效应的主要因素,对其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2000年浙江省人口普查数据,结合浙江省第二次农业普查资料,从职业隔离的角度验证了浙江劳动力市场存在城乡分割与地域分割,其中职业获得的城乡分割表现在农业与非农户口劳动力之间,而地域分割主要表现在省外与省内劳动力之间;非农本地劳动力与其他五类劳动力之间存在具有"分割梯度效应"的职业隔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