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3年,华山管理局决定给华山的主要景点立碑介绍。碑文草就后,约我们前去华山下与碑文作者们一起讨论定稿。在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通常写作“千尺tong”、“百尺峡”、“(木臬)(木臬)椽”中的“tong”、“峡”、“(木臬)”三字有问题。  相似文献   

2.
千尺山tong为西岳华山的著名景点,其“tong”字存在着异写现象,人们对“tong”字的音义有不同认识,经过分析比较,还是作“千尺tong”为好。  相似文献   

3.
《广雅疏证》的写作时间梁保尔,雷汉卿关键词:王念孙,《广雅疏证》,写作时间《广雅疏证》的写作时间,最直接的记载可见于王念孙写于嘉庆元年(1796)的《广雅疏证叙》。叙曰:“念孙不接昧为之疏证,殚精极虑,十年于兹。”①因此可知《广雅疏证》当作于1786...  相似文献   

4.
《孟子》中的复音词凝固现象(三)张觉诸:“诸”原是“之乎”的合音,相当于“之乎”。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具有词组的性质。如:1)“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滕文公下》)很明显,“傅诸”即“傅...  相似文献   

5.
秦汉时的“道”何谓“道”?《汉书·百官公卿表第七上》云:“县,大率方百里,其民稠则减,稀则旷,乡亭亦如之,皆秦制也。列侯所食县曰国(侯国),皇太后、皇后、公主所食曰邑,·有·蛮·夷·曰·道。凡县、道、国、邑千五百八十七。”就是说:“道”为秦时所置,“...  相似文献   

6.
《论语》中的5处关于樊须(字子迟,也称樊迟)的记载,内容如下:第1则,《雍也》第22章:攀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第2则,《颜渊》第21章:攀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辨惑。”子曰  相似文献   

7.
明人姚旅《露书·卷之十二谐篇》载: 沈生谓予有送枇杷与一(县)令者,错写作“琵琶”。令笑,口号曰:“‘枇杷’不是此‘琵琶’,只恨当年识字差”。适有客在坐,足之曰:“若使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令大叹赏。[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美学笔札:浓淡疏密邓牛顿浓淡篇浓和淡,一般指对色彩的感觉而言。可味觉、嗅觉、甚至触觉亦有浓淡之分。“春风淡淡,清昼永,落英千尺。”(宋吕渭老《西江月慢》)词人对春的感觉,似乎不止在风,而是包涵着弥漫在春风中的全部的色、香、味,整个春的气息。移之于艺文...  相似文献   

9.
追寻心灵的“真理之光”──对文化散文的审视刘谋一、概念的源起文化一词,古已有之。(周易)有言曰:“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汉代刘向(说苑·指武)中所谓:“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文化乃“文治教化”之义。而在西方,文化最早是指土地耕种...  相似文献   

10.
打号·号头     
打号·号头(宋)高承编《事物纪原》(又称《事物纪原集类》),记载世间事物原始发展,卷之九“唱号子”条云:“杵歌:今人举重出力者,一人倡则为号头,众皆和之曰打号。”从前山东沿海渔民行船、上网有号子,沿黄河、沿运河行船有号子,筑堤建房打夯有号子,唱号,喊...  相似文献   

11.
《周礼》汉注“读为(曰)”、“读如(若)”新探──略兼及《说文》“读若”例江中柱读书治学,必先正字、明字音、了解文籍中的字是正字还是假借字。西汉时,一般用直接注释的方式来表示,不用术语,不作特定的说明。到了东汉,有关上述四项内容的训诂术语得以产生并有...  相似文献   

12.
“年”在汉文化中作为一种怪兽,因其出现在除夕之夜并伤及人身而被人们用种种方法驱逐之,由此成为汉族过年习俗中不可缺少的成分。元独有偶,在藏文化中,也有一种叫做“ ”(汉文中译作“年”、“念”或“宁”)的怪物,而且自成系统。它与汉文化中的“年”似乎有相当程度的类同之处,甚至可以说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3.
漫谈词义正反韩学玉幼年人私塾馆,塾师教学生属对(“对对子”),先念歌诀,如“天对地,水对风,大陆对长空……,”儿童念得有趣。据说学完这些,就可教授联和律诗了。以后,进一家初级中学,学英语,也学反义词,如好(gall)──坏(bad),大(big)──...  相似文献   

14.
延人的来源和迁徒何光岳延人为炎帝族有逢氏之子延的后裔,居于今陕北延水一带,后来发展成为居呼衍氏,成为匈奴贵族。一、延人的来源据《路史·后纪四·炎帝纪下》说:炎帝之孙曰逢伯陵,“同吴权之妻阿缘妇胤三年,生三子,曰殳,曰鼓,曰延(《朝鲜记》)。”其后为延...  相似文献   

15.
释“寿”──—兼论中国先秦时期尊老敬老习俗江玉祥“长寿”在中国人传统的幸福观中居首位,《尚书·洪范》有“五福”之说,“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唐朝孔颖达疏曰:“五福者,谓人蒙福有五事也。一曰寿,年得长也;二曰富,家丰财货也...  相似文献   

16.
“若之何”、“若·X·何”解邹晓丽“若之何”、“若·X·何”,这个《左传》中经常使用的固定格式(注),是古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如《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士文伯让(责备)之(指郑子产)曰:“敝邑以政刑之不修,寇盗充斥,无若诸侯之属辱在寡君者何。。是以...  相似文献   

17.
《十三经注疏》中“见”字的读音和意义有关。表尊卑相见的朝见、谒见、拜见、接见义和客观事物显现义的念胡甸切,但也有念“如字,又贤遍反(胡甸切)”的,还有个别念本音古电切的。“见”字读音出现这些交叉现象,是符合汉字语音发展规律的。  相似文献   

18.
《文选·报任少卿书》曰:“李陵既生降,其家声;而仆又似之蚕室,重为天下观笑。”文中“佴”,李善《文选注》①云:“如淳曰。‘佴,次也,若人相次也。’”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胜②:“佴(er),次,指罪居李陵之次(依王先谦说)。”杨金鼎先生《古文观止全译》“佴”下注③与王力先生《古代汉语》同。郭锡良先生等编《古代汉语》注④:“佴(er),相次,等于说随后。”《辞海》、《辞源》亦将“佴”洲作居次,随后,所引例证曾为《报征少卿书》中这段文字。这样释“佴”极不妥。《古今汉语实用饲典》及《新编汉语实用词典》皆…  相似文献   

19.
《马氏文通》关于“同次”的界说称:“凡名代诸字,所指同而先后并置者,则先者曰前次,后者曰同次。”(102)所谓“同次云者,犹言同乎前次者。同乎前次者,即所指者与前次所指为一也。”(102)我认为,马建忠这里关于“同次”的定义至少向我们提示了以下四点:(1)“同次”是针对明代诸字而言的;(2)“同次”与“前次”是互为依存的一对概念,没有“前次”就无所谓“同次”;(3)“前次”与“同次”先后并置,且  相似文献   

20.
《韩诗外传今译》正误徐超近读《韩诗外传选择》(书目文献出版社),发现其中错误很多。今举其要者分述如下,敬希读者批评指正。一、标点38页《荐贤者贤于贤》篇;子贡问大臣。子曰:“齐有鲍叔,郑有子皮。”子贡曰:“否,齐有管仲,郑有东里子产。”孔子曰:“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