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生态教育视野下学前教育课程论的教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生态教育角度出发,提出了学前教育课程论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包括体系创新、教学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学模式创新、造就一支实力型师资队伍以及实施全程性教学评估模式等。  相似文献   

2.
当今社会,科技进步在带来巨大经济成就的同时,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如何做到顺应、尊重和保护自然,从而唤醒人们的生态意识、升华人们的生态情怀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生态保护,教育为本.当代大学生作为未来建设美丽中国的主力军,对他们进行生态伦理教育有利于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高校应该从构建课程理论、完善课堂教学、建设师资队伍、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开展生态实践活动和生态法律教育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3.
教育的伦理内涵根源于人的未定性。“人之成长”与教育的“共生同构”关系映现了“教育一伦理”的生态。教育价值生态的未来性、生命性、社会性和教育实践生态的人伦原理、人德规范、人生智慧、人文力展开了教育的伦理内涵。我们只有从人的特性出发才能真正理解教育的伦理内涵。这对于把握“教育一伦理”的生态,理解教育的实质,推进教育改革,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艺术教育是幼儿教育五大领域内容之一,艺术也是组织幼儿教育活动的手段。艺术素养的提升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学习、品性塑造、个性发展、职业发展等具有重要的价值。作为未来的儿童教育工作者,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具备深厚的艺术素养。高师院校可通过构建艺术技能与理论兼顾、教师课程内容贯通、理论与实践逐渐渗透的艺术形成养成体系,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艺术素养。  相似文献   

5.
生态和谐伦理源于生态环境恶化。大气污染,水体污染,森林危机,土壤退化,酸雨问题,物种濒危,声、电磁波污染,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是当今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引起了触目惊心的生态灾难,促使我们重新思考一系列伦理问题。施韦兹"敬畏生命"的生态伦理学、莱奥波尔德的大地伦理学、卡逊的尊重自然伦理学、辛格的解放动物的伦理学、丸山竹秋的地球伦理学、罗尔斯顿的环境伦理学构成了和谐伦理发展链条上不可缺少的环节。苏宝梅等的《和谐伦理学宣言———为了所有生物和非生物存在的和谐发展》在梳理了生态伦理的种种形态后,明确提出了和谐伦理学。和谐伦理涵盖了自然和社会的方方面面。生态和谐伦理是和谐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和谐伦理主要包括六方面内容,而发展生态和谐伦理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加强对学生的本民族音乐教育,使他们对本民族音乐做到进一步加深和理解,以此更好地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对我院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学前教育发展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为幼儿发展创造良好条件。生态学前教育观要求对幼儿教育中家庭、幼儿园、社区三者要协调一致,形成开放、动态、全面和谐的生态学前教育模式。本文围绕“三位一体”生态学前教育模式的内涵、特点及其意义,提出如何构建“三位一体”生态学前教育模式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2+1”教育模式利用学校和幼儿园教育资源,优势互补、合作教学,顺应经济的发展以及高职对人才定位的需要。本文分析了实施高职学前教育专业“2+1”模式的必要性、优势与成效,并提出从校内与校外两方面共同保障“2+1”模式施行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10.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唯一选择,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必须重视和加强生态伦理教育,以唤醒人们的生态意识,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思想保障;约束和规范人们的行为,并为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形成良好的生态伦理道德风尚,为可持续发展的法律实施提供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11.
我国教师教育正处在重大的历史转折和发展时期,建立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是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转变、学科教育与教师专业教育逐步分离的趋势下,教师教育实现开放式办学,应从办学模式、教育内容、教育体制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2.
高校"大两课"具有多种整体育人的功能特点。其教育改革模式整体建构的要素包括:与时俱进,构建教育目标体系;以学科为依托,构建与"大两课"教育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大课程体系;以"化理论为德性、化理论为方法"为原则,构建教育内化机制;以师生双向互动为特点,构建网上教育新平台,形成广大师生参与的、双向交流的自主式德育网络;以优化教师队伍为契机,构建"大两课"队伍合理分工、密切合作的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正常工作机制和激励机制;以社会实践为纽带,搭建学校与社会联系的平台;树立21世纪现代教育管理理念,构建与"大两课"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13.
关于合并后的综合性大学中师范教育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一些合并后的综合性大学将该校的师范教育专业分散于数个学院的师范教育管理模式,存在着无法形成保证师范教育特色的师范教育专业化教育机制和文化氛围的制度性缺陷,因而应该进行管理模式的转换。应将综合性大学中的所有师范专业集中于一个专门承担师范教育的学院,由该学院统一组织师范专业学生的各种教学、教育活动,形成综合性大学中师范教育的集中管理模式。这种模式既能充分地体现师范教育专业化的特点,又能保存现行模式的长处,从而保证综合性大学中师范教育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构建文化素质教育的校本模式是当前深入推进理工科大学文化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充分挖掘理工优势学科、国防特色专业及地域特色题材等蕴含的文化素质教育资源,逐步构建了文化素质教育的南航模式。针对文化素质教育实践中存在的课程体系建设质量不高、管理体制不完善、时代性不强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精品课程建设,建立文化素质教育网络平台,积极开展工程伦理教育。  相似文献   

15.
论以人为本的高校师范生教育信仰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仰是一种坚定的生活态度,一种超越现实的终极性价值追求,对个体的日常思维和行为有着决定性的作用。高校师范生作为一名未来的中小学教师,其教育信仰状况不仅关系着他们自身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还关系着整个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对师范生教育信仰的教育,建立一种理想的教育感召机制,激发师范生对教育事业的激情、敬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教育经费、学生性别、民族成份、学生年龄、教学地点等不同角度对我国民族教育的特殊办学模式进行探讨,并提出了自己的学术观点。  相似文献   

17.
中国学前教育政策的不断变革反映了中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中国学前教育政策发展历史可划分为解放前(1903年-1949年)、解放初至"文革"前(1950年-1965年)和改革开放初至今(1978年至今)三个时期,其中解放前又可分为清末(1903年-1911年)、民国(1912年-1949年)以及时间上与民国并行的老解放区(1927年-1949年)三个阶段。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与背景下,各个阶段的学前教育政策各有其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18.
合作教育是美国高校成功的一种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分析美国合作教育的典范高校——凯特林大学独特的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从延伸办学边界、更新教育理念和改革教学模式等方面,对我国高校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高师音乐教育中,按照音乐艺术的基本表现特征———技术教育———实施的教育是被引起普遍重视的,而非技术教育则往往被人们忽略和冷落。要全面认识和正确把握高师音乐教育的特征,把非技术教育摆在与技术教育同等重要的位置,把它作为培养音乐教育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手段,促使音乐对人的潜移默化作用和教育功能得到更加全面的认识和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教育爱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教育事业和自我的普遍而持久的爱,教育爱对师范生能力和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目前的师范教育中,教育爱常常处于缺失的状态。在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通过转变教育价值取向、增加教师职业情感课程、突出大学教师榜样示范和改革教育实践等措施来完善师范生教育爱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